宋明理學

關燈
仁義中正而主靜,立人極焉。

    ”此中最當注意者:太極陰陽,非有實體。

    其相生也,非如母之生子,子與母為二。

    乃就實質之世界,而名其動靜之作用曰陰陽;又即世界之本體,而名之曰太極耳,故曰:“五行——陰陽也。

    陰陽——太極也。

    ”世界之由來,不可得而知,故曰“無極而太極”,言無從知之也。

    [周子行文晦,說太極等實不分明,而我國古代學人哲學觀念淺薄,遂于此點引起種種誤解,造成哲學上一大公案。

    若以朱子作此等文,決無此弊矣。

    ] 張橫渠之說,見于《正蒙》。

    其說以氣為惟一之原質。

    氣之本身,運動不已。

    于是乎氣與氣之間有迎拒,因而有和合、沖突諸現象。

    [和合者終必分散,沖突者終必和解。

    ]此為人心愛惡之源(因人亦氣之所成也)。

    氣,因其運動,而有輕清、重濁之不同。

    輕清者易變,故善;重濁者難變,故惡。

    人有氣質之性與義理之性。

    氣質之性出于重濁難變之形體者也,故當以義理之性克治之;而變化氣質,為學問中最要之事。

    氣之運動,有至而伸(積極的)、反而歸(消極的)兩種。

    至而伸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

    非謂天下有鬼神其物;乃謂物之具此兩種作用者,其本身即鬼神耳。

    如吸是神,呼是鬼;發育為神,衰退為鬼。

    然則世間無物非鬼神也。

    張子之說,為極徹底之一元論。

    [周子為略觀大意;張子則苦思力索,積數十年之力,而創此說。

    在哲學上,張子實高于周子也。

    ] 根據物質之學,中國謂之數術。

    中國學者研究社會現象者多,研究自然現象者少,故此派學術不甚發達。

    [中國言哲學者多據社會現象,少憑自然現象者,亦因是故。

    ]宋學傾向唯物,故喜言術數者頗有其人。

    其精而有創見者,實惟康節。

    康節最重要之觀念,為“數起于質”、“天之象數可得而推,其神用不可得而測”、“以物觀物,不以我觀物”、“易地而觀則無我”數語。

    數者,事物必至之符,其原因在于物質,故曰“數起于質”,此等可推測而知。

    然宇宙間何以有是物,物何以有是理,則所謂天之神用,不可說也。

    “以物觀物,不以我觀物”,謂絕去主觀。

    主觀之根源實在自私,離開利害關系,即無主觀,故曰:“易地而觀則無我。

    ” 邵子之言物質,以屬于天者為陰陽,屬于地者為柔剛,二者又各分太少。

    此蓋以五行之說為不安而改之,特不欲顯駁古說耳。

    其改八卦方位,亦猶是也(注)。

    問其何以如此?則曰:陽燧取于日而得火,方諸取于月而得水,星隕為石,天自三光外皆辰,猶地自山水外皆土。

    此可見邵子之說,由觀察自然現象而得也。

    [一去前人五行之觀念,雖于科學為不合,極堪欽佩者也。

    ] 此八卦舊方位,見《易·說卦》,邵子以為文王所作,為後天方位。

     此邵子稱為先天方位,謂伏羲所作,說殊無征。

    蓋亦取與舊說調和耳。

    山在西北,澤在西南……亦本諸自然現象也。

     邵子之言數,以日、月、星、辰四者為基本。

    日之數1,月之數30,星之數360,辰之數4320[1日12時。

    12(360)=4320],或乘或減,而成其所言各數。

    其言時間,以元、會、運、世為單位,30年為一世,129600年為一元,邵子曰:“一元在天地之間,猶一年[一單位,如是循環不已。

    ]也。

    ”蓋因宇宙悠久廣大,無法經驗,乃欲截取其中之一段或一部,研究之而得其公例,以是推諸其餘。

    此為凡數術家公共之思想。

    楊雄《太玄》,欲據一年間之變化立為公例,亦猶是也。

    夫既因無法經驗而欲據一部一節以推測其餘,則其所立之說,自不能謂為必确,不過姑以是為推測而已矣。

    此起凡術數家于九原而問之,必無異辭者也。

    迷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