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之淵源二 王官之學
關燈
小
中
大
儒家,出于司徒之官。
[《漢書·藝文志》曰:“儒家者流,蓋出于古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
遊文于六經之中,留義于仁義之際。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宗師孔子,以重其言,于道最為高。
”徒,衆也,司徒主教化。
《周禮》謂惟戰事付司馬,獄訟付司寇,此外治民之事,皆司徒掌之也。
儒家治民,最重教化,此為其出司徒之官之本色,其欲合西周以前之法,斟酌而損益之。
其處己之道,最高者為中庸。
待人之道,最高者為絜矩。
中庸者,随時随地,審處而求其至當;絜矩者,就所接之人,我所願于彼者,即彼之所願于我,而當以是先施之。
] 道家,出于史官。
[《漢書·藝文志》曰:“道家者流,蓋出于古之史官。
曆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此為君人南面之術。
”其宗旨:一在守柔,一在無為,所稱頌者,為黃帝時之說。
] 墨家,出于清廟之守。
[《漢書·藝文志》曰:“墨家者流,蓋出于清廟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貴儉。
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
選士大射,是以尚賢。
宗祀嚴父,是以右鬼。
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
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
”蓋古明堂、清廟、辟雍,皆一物也。
蔡邕《明堂月令章句》謂:“明堂者,天子大廟,所以祭祀、飨功、養老、選士,皆在其中。
取正室之貌,則曰大廟;取其正室,則曰大室;取其堂,則曰明堂;取其四時之學,則曰大學;取其圓水,則曰辟雍;雖名别實同。
”(詳見《續漢書·祭祀志注》)阮元《明堂說》謂:“有古之明堂,而有後世之明堂。
古者政教樸略,宮室未興,一切典禮,皆行于天子之居,後乃禮備而地分。
禮不忘本,于近郊東南,别建明堂,以存古制。
”(見所著《揅經室集》)蓋古之清廟,原極簡陋,墨家出于清廟之守,即欲以清廟之舊法,救當時之弊。
其根本義曰兼愛,即所謂夏尚忠。
其所欲行,蓋夏道也。
由兼愛故不容剝民自奉,而節用、節葬、非樂之說出。
由兼愛故不容奪人所有,而非攻之論出。
] 名家,出于禮官。
[《漢書·藝文志》曰:“名家者流,蓋出于古之禮官。
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禮主差别,差别必有其由,深求其由,是為名家之學,督責之術;必求名實之相符,故與法家,關系殊密也。
] 法家,出于理官。
[《漢書·藝文志》曰:“法家者流,蓋出于理官。
信賞必罰,以輔禮制。
”為切于東周時勢之學。
東周之要務有二:一為富國強兵,一為裁抑貴族。
前者為法家言,後者為術家言,說見《韓非子·定法篇》。
申不害言術,公孫鞅言法,韓非蓋欲兼綜二派者。
法家宗旨,在“法自然”。
故戒釋法而任情。
不主寬縱,亦不容失之嚴酷。
] 陰陽家,出于羲和之官(古之曆法之官)。
[《漢書·藝文志》曰:“陰陽家者流,蓋出于古羲和之官。
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以鄒衍為大師,本所已知,推所未知。
其五德終始之說,亦猶儒家之有通三統之論也。
亦欲合西周之法,斟酌而損益之。
] 縱橫家,出于行人之官。
[《漢書·藝文志》曰:“縱
[《漢書·藝文志》曰:“儒家者流,蓋出于古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
遊文于六經之中,留義于仁義之際。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宗師孔子,以重其言,于道最為高。
”徒,衆也,司徒主教化。
《周禮》謂惟戰事付司馬,獄訟付司寇,此外治民之事,皆司徒掌之也。
儒家治民,最重教化,此為其出司徒之官之本色,其欲合西周以前之法,斟酌而損益之。
其處己之道,最高者為中庸。
待人之道,最高者為絜矩。
中庸者,随時随地,審處而求其至當;絜矩者,就所接之人,我所願于彼者,即彼之所願于我,而當以是先施之。
] 道家,出于史官。
[《漢書·藝文志》曰:“道家者流,蓋出于古之史官。
曆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此為君人南面之術。
”其宗旨:一在守柔,一在無為,所稱頌者,為黃帝時之說。
] 墨家,出于清廟之守。
[《漢書·藝文志》曰:“墨家者流,蓋出于清廟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貴儉。
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
選士大射,是以尚賢。
宗祀嚴父,是以右鬼。
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
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
”蓋古明堂、清廟、辟雍,皆一物也。
蔡邕《明堂月令章句》謂:“明堂者,天子大廟,所以祭祀、飨功、養老、選士,皆在其中。
取正室之貌,則曰大廟;取其正室,則曰大室;取其堂,則曰明堂;取其四時之學,則曰大學;取其圓水,則曰辟雍;雖名别實同。
”(詳見《續漢書·祭祀志注》)阮元《明堂說》謂:“有古之明堂,而有後世之明堂。
古者政教樸略,宮室未興,一切典禮,皆行于天子之居,後乃禮備而地分。
禮不忘本,于近郊東南,别建明堂,以存古制。
”(見所著《揅經室集》)蓋古之清廟,原極簡陋,墨家出于清廟之守,即欲以清廟之舊法,救當時之弊。
其根本義曰兼愛,即所謂夏尚忠。
其所欲行,蓋夏道也。
由兼愛故不容剝民自奉,而節用、節葬、非樂之說出。
由兼愛故不容奪人所有,而非攻之論出。
] 名家,出于禮官。
[《漢書·藝文志》曰:“名家者流,蓋出于古之禮官。
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禮主差别,差别必有其由,深求其由,是為名家之學,督責之術;必求名實之相符,故與法家,關系殊密也。
] 法家,出于理官。
[《漢書·藝文志》曰:“法家者流,蓋出于理官。
信賞必罰,以輔禮制。
”為切于東周時勢之學。
東周之要務有二:一為富國強兵,一為裁抑貴族。
前者為法家言,後者為術家言,說見《韓非子·定法篇》。
申不害言術,公孫鞅言法,韓非蓋欲兼綜二派者。
法家宗旨,在“法自然”。
故戒釋法而任情。
不主寬縱,亦不容失之嚴酷。
] 陰陽家,出于羲和之官(古之曆法之官)。
[《漢書·藝文志》曰:“陰陽家者流,蓋出于古羲和之官。
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以鄒衍為大師,本所已知,推所未知。
其五德終始之說,亦猶儒家之有通三統之論也。
亦欲合西周之法,斟酌而損益之。
] 縱橫家,出于行人之官。
[《漢書·藝文志》曰:“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