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續筆卷四

關燈
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

    』」觀此,可以證餘之說矣。

    近讀顧仲恭炳燭齋随筆,而共之義益明。

    其言雲:「共之為義,蓋言諸德共出于儉,儉一失,則諸德皆失矣。

    今請得申其說,假如為人上者而知儉,則樽節愛養,自不傷财害民,是儉有當于仁也;為人下者而知儉,則制節謹度,自不至納賄竊帑,是儉有當于忠也。

    就士庶論,不儉者,必多方奔走以謀生,儉則身常閑而心常逸,豈非善自為謀,是儉有當于智也。

    不儉者,或多方谄媚以規利;儉則閉門無事,恥辱自遠,是儉有當于義也。

    謹服先疇,菽水可以盡歡,是儉有當于孝也。

    有遺業可以處子孫,且有遺法可以教子孫,是儉有當于慈也。

    衣食所餘,可以濟親友之急困者,是儉有當于睦姻任恤也。

    凡人生百行,未有不須儉以成者,謂曰『德之共』,不亦信乎!」 ○金天石 金是瀛,字天石,居華亭之臯橋,自少以詩文名。

    國初與同裡吳骐、王光承并以隐逸征,不起,時論高之。

    是時松郡人文最盛,奉吾邑某宗伯為盟主,而宗伯亦屢至其地。

    一日,舟次白龍潭,諸名士方羣趨迓之,天石忽投一詩雲:「畫舫滄江載酒行,山川滿目不勝情。

    朝元一閉千官散,無複尚書舊履聲。

    」宗伯得詩默然,即日解維去。

    又嘗遊金陵,值龔合肥大會詩人于青溪、桃葉之間,多至四十餘輩,而天石與焉。

    伶人請演劇,天石命演躍鯉,舉座失色。

    蓋龔自登第後,娶名妓顧眉為妾,衣服禮秩如嫡,故天石以棄妻譏焉。

    龔為俛首,而天石傲岸自若。

    黃昏大雨,夜分客散,車馬嗔咽,而天石坐門限上,脫w跣足,徐徐步歸寓,了無怍色。

     ○金正希 金正希先生,七歲讀論語,問塾師曰:「孔子何如人?」塾師曰:「聖人。

    」又問曰:「今何在?」塾師曰:「已死矣。

    」即為之大哭,而竟日不食。

     ○周鄮山 周容,字鄮山,明末鄞縣諸生。

    入國初,遂謝去。

    康熙己未,有欲以鴻博薦者,容笑謝曰:「吾雖周容,實商容也。

    」薦者遂止。

     ○稱字 冠而字,成人之道也。

    成人,則貴其所以成人,于是乎命以字之。

    字之為有可貴焉。

    春秋以書字為褒,二百四十二年之間,字而不名者,十二人而已。

    昌黎墓志數十篇,标題概稱官閥,惟李元賓、柳子厚、樊紹述稱字,以見其人不必以爵位為重,是亦所以貴之也。

    後世不明此理,反以稱字為簡慢,遂僅呼一字,而以翁、老承之,雖稚子幼生,無不蒙此稱者。

    嚴觀察韋川謂:「在禮,父母存,恒言不稱老。

    今子舍而居尊長之名,沖幼而受衰耄之目,豈非不祥?至形之文翰詩題,俗陋又不待言矣。

    」 ○笠翁詩韻 今世所行韻書,惟邵子湘古今韻略為可從。

    汪西亭本之為今韻略,縮為小本,最便攜檢,亦良書也。

    有浙人李笠翁者,亦有小本之刻。

    其通轉,大約本之于曆下輯要、成都轉注兩書,襲訛承謬,亡足依據,而其書久行,贻誤後學,正複不淺。

    蓋其人略具小慧,全未讀書。

    即如凡例中有古風、近體、排律、絕句八字,其意所謂近體者,蓋專指五七言律也。

    然則排律、絕句,非近體而何?又謂未有作近體排律而用仄韻者,不知唐人仄韻律詩甚多,如樂天西樓月一首,長慶集編入律體,而方氏律體亦收之。

    然則非仄韻律詩而何?此人之遊談無根大抵如此。

    而在園雜志反稱為一代詞客,且謂其所輯韻書頗佳,亦惑之甚矣! ○蘇蓼劬 蘇蓼劬名鳳翔,字苞九,邑人也。

    讀書汲古,為制義務宗先輩大家,一洗熟爛。

    屢試京兆不售,而志不少衰。

    當報罷時,适際午飯,遂辍箸不食。

    從此噉粥及餅餌者數年,至得舉而後複故。

    其立志之堅如此。

    推此以學為聖賢,亦何患不成哉! ○總管廟 元官制,諸路設總管府。

    達魯花赤之下為總管,總管之下為同知、治中、判官,散府則達魯花赤之下置知府或府尹。

    揚州、杭州皆為上路,則有總管而無知府。

    黃太沖雲:「今紹興、杭州多有總管廟,皆是昔守郡者之生祠也。

    」吾邑亦有總管廟幾處,則屬之于金昌及其子元七。

    按邑志雲:「神生前居澱山湖,父子沒皆為神。

    元至元間,陰翊海運,俱封今職。

    則是總管之稱,又非生前所授也。

    」吾意本系守郡者之生祠,而後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