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續筆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移甲為乙,亦可怪矣。
○敬十八房書說 科場取士,黑白不分,至明季而極。
吾邑顧仲恭傷之,為作敬十八房書說,其文炳燭齋集不載,而黃太沖嘗稱焉,因節錄于此。
「今世之為天吏者有三:庸醫也,低風水也,盲考官也。
何以言之?使醫而能辨六脈,則天之所以生死人者,人得而奪之矣;使風水而能辨龍穴,則天之所以禍福人者,人得而奪之矣;使考官而能辨文章,則天之所以貴賤人者,人得而奪之矣。
故吾謂此三人者皆天吏也,敢弗敬欤?凡物之确然自信者,人為政;而冥然罔覺者,天為政。
古者聖人舉事,必着龜,夫枮草朽甲,亦何靈之有?惟其無靈,而天下之至靈者出焉。
考官者亦文章之蓍龜也,十八房其爻象也,從之則吉,逆之則兇,敢弗敬欤?」按:仲恭之文,太沖謂其縱橫爽健,取法于卓吾之辨才,而汰其遊戲之調,惜世無知之者,然如集中放言之四五兩篇,破壞聖賢藩籬,得罪名教,良非淺細。
此文雖近輕薄,猶不至悖理傷道雲。
○計甫草 計甫草好學,能下人。
吳門黃孝子向堅尋親滇南歸,甫草即執贽事為師,或言:「孝子不學,子何師為?」甫草曰:「子夏論學備矣,人固有能獨身徒步,求親于萬裡蠻瘴之鄉,冒風波,觸虎豹,犯盜賊,出萬死一生,奉其父以歸者乎?事親如此,學莫大焉。
天地鬼神猶敬之,況吾輩乎!師乎!師乎!舍此人奚屬?」 ○氣化感物之異 從兖州至曲阜,凡三十裡内,草木不生荊棘,聖化所感也。
苌宏之墓,至今寸草不生,怨思所積也。
虞姬墓旁之草,雖大風不能搖,貞心所屬也。
吳門要離墓碑,久仆于地,有樹之者,則城門白晝殺人,俠氣所憑也。
其事亦可異矣。
○梅醬 今世村家,夏日辄取梅實打碎,和以鹽及紫蘇,赤日曬熱,遇酷暑,辄用新汲井水,以少許調和飲之,可以解渴。
按周禮漿人:「掌六飲,其五為醫。
」醫當讀倚,鄭注以為梅漿能生津止渴者,想即今之梅醬也。
但古為王者之飲,而今為村家之物,有不入富貴人口者,故特表而出之。
○綠林 今人稱盜為綠林豪客,謂始于李清溪贈盜詩,而不知綠林二字實見于後漢書。
按後漢劉元傳:「諸亡命藏于綠林中。
」注雲:「綠林山,在今荊州當陽縣東北。
」 ○方何之弊 方望溪為文,間有創論,然過于痛快,便近李贽聲口。
何義門看書,洵屬具眼,然過于細密,便近時文批評。
兩先生在今日,固承學所當師法者也,而其弊卻亦不可不知。
○古文難易之分 王、李之古文,學史、漢而僞者也。
今人之古文,學歐、曾而僞者也。
然為僞史、漢,猶非多讀書不能。
若為僞歐、曾,隻須誦百翻兔園冊,用其之乎語助,盡可空衍成篇,蓋便于學者之不讀書,殆莫甚于此。
吾邑前輩馮定遠雲:「韓子變今文而古之,歐陽子變古文而今之,古之弊有限,今之弊不可勝言。
」推定遠之意,亦以其便于不讀書,故有此言耳。
山陰徐伯調雲:「學史、漢者如孔廟奏古樂,琴瑟柷敔,僅得形模,故難為。
學八家者,如古樂之遞變至近時梨園諸曲,窮情極态,亦複感動頑慧,故樂為。
實則彼以古而難追,此以今而易襲,未可謂易為者為古,而難為者反非古也。
」此論殊為得之。
○楊九娘 嘉定縣之東南有楊氏女名九娘者,父命夜守桔槹,為蚊所齧,不易其處,竟以羸死。
其死與高郵之露筋同。
然露筋之死以貞,九娘之死以孝,其所以死又有不同者。
故其裡至今名孝女裡,而裡人立廟祀之,亦如露筋。
但高郵為南北往來要沖,故露筋之名頗着,而嘉定僻在海濱,遂罕有知九娘之名者,餘故表而出之。
吾友張孝廉同夫,孝女裡人也,嘗為作楊九娘歌雲。
○揭曼碩詩 元揭曼碩有「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一首,題為曉出順承門有懷太虛,在揭集第一卷。
而阮亭古詩選竟列之無名氏十九首諸詩後,題刻古詩一首,而不知其為揭作也。
義門謂:「漢人豈有此風氣?雖不能詳考,亦何至兼格調俱莫辨哉!」按揭詩三卷,有元闆,刻本與抄本互有異同。
如步出東門行,刻本卻隻有前四句。
○折倒 俗語有物而盡取之謂之「折倒」。
按南唐書浮屠傳:「後主大起蘭若[千餘間],廣聚生[僧]徒。
日設齋供食,有不盡者,明日再具,謂之『折倒』。
」
○敬十八房書說 科場取士,黑白不分,至明季而極。
吾邑顧仲恭傷之,為作敬十八房書說,其文炳燭齋集不載,而黃太沖嘗稱焉,因節錄于此。
「今世之為天吏者有三:庸醫也,低風水也,盲考官也。
何以言之?使醫而能辨六脈,則天之所以生死人者,人得而奪之矣;使風水而能辨龍穴,則天之所以禍福人者,人得而奪之矣;使考官而能辨文章,則天之所以貴賤人者,人得而奪之矣。
故吾謂此三人者皆天吏也,敢弗敬欤?凡物之确然自信者,人為政;而冥然罔覺者,天為政。
古者聖人舉事,必着龜,夫枮草朽甲,亦何靈之有?惟其無靈,而天下之至靈者出焉。
考官者亦文章之蓍龜也,十八房其爻象也,從之則吉,逆之則兇,敢弗敬欤?」按:仲恭之文,太沖謂其縱橫爽健,取法于卓吾之辨才,而汰其遊戲之調,惜世無知之者,然如集中放言之四五兩篇,破壞聖賢藩籬,得罪名教,良非淺細。
此文雖近輕薄,猶不至悖理傷道雲。
○計甫草 計甫草好學,能下人。
吳門黃孝子向堅尋親滇南歸,甫草即執贽事為師,或言:「孝子不學,子何師為?」甫草曰:「子夏論學備矣,人固有能獨身徒步,求親于萬裡蠻瘴之鄉,冒風波,觸虎豹,犯盜賊,出萬死一生,奉其父以歸者乎?事親如此,學莫大焉。
天地鬼神猶敬之,況吾輩乎!師乎!師乎!舍此人奚屬?」 ○氣化感物之異 從兖州至曲阜,凡三十裡内,草木不生荊棘,聖化所感也。
苌宏之墓,至今寸草不生,怨思所積也。
虞姬墓旁之草,雖大風不能搖,貞心所屬也。
吳門要離墓碑,久仆于地,有樹之者,則城門白晝殺人,俠氣所憑也。
其事亦可異矣。
○梅醬 今世村家,夏日辄取梅實打碎,和以鹽及紫蘇,赤日曬熱,遇酷暑,辄用新汲井水,以少許調和飲之,可以解渴。
按周禮漿人:「掌六飲,其五為醫。
」醫當讀倚,鄭注以為梅漿能生津止渴者,想即今之梅醬也。
但古為王者之飲,而今為村家之物,有不入富貴人口者,故特表而出之。
○綠林 今人稱盜為綠林豪客,謂始于李清溪贈盜詩,而不知綠林二字實見于後漢書。
按後漢劉元傳:「諸亡命藏于綠林中。
」注雲:「綠林山,在今荊州當陽縣東北。
」 ○方何之弊 方望溪為文,間有創論,然過于痛快,便近李贽聲口。
何義門看書,洵屬具眼,然過于細密,便近時文批評。
兩先生在今日,固承學所當師法者也,而其弊卻亦不可不知。
○古文難易之分 王、李之古文,學史、漢而僞者也。
今人之古文,學歐、曾而僞者也。
然為僞史、漢,猶非多讀書不能。
若為僞歐、曾,隻須誦百翻兔園冊,用其之乎語助,盡可空衍成篇,蓋便于學者之不讀書,殆莫甚于此。
吾邑前輩馮定遠雲:「韓子變今文而古之,歐陽子變古文而今之,古之弊有限,今之弊不可勝言。
」推定遠之意,亦以其便于不讀書,故有此言耳。
山陰徐伯調雲:「學史、漢者如孔廟奏古樂,琴瑟柷敔,僅得形模,故難為。
學八家者,如古樂之遞變至近時梨園諸曲,窮情極态,亦複感動頑慧,故樂為。
實則彼以古而難追,此以今而易襲,未可謂易為者為古,而難為者反非古也。
」此論殊為得之。
○楊九娘 嘉定縣之東南有楊氏女名九娘者,父命夜守桔槹,為蚊所齧,不易其處,竟以羸死。
其死與高郵之露筋同。
然露筋之死以貞,九娘之死以孝,其所以死又有不同者。
故其裡至今名孝女裡,而裡人立廟祀之,亦如露筋。
但高郵為南北往來要沖,故露筋之名頗着,而嘉定僻在海濱,遂罕有知九娘之名者,餘故表而出之。
吾友張孝廉同夫,孝女裡人也,嘗為作楊九娘歌雲。
○揭曼碩詩 元揭曼碩有「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一首,題為曉出順承門有懷太虛,在揭集第一卷。
而阮亭古詩選竟列之無名氏十九首諸詩後,題刻古詩一首,而不知其為揭作也。
義門謂:「漢人豈有此風氣?雖不能詳考,亦何至兼格調俱莫辨哉!」按揭詩三卷,有元闆,刻本與抄本互有異同。
如步出東門行,刻本卻隻有前四句。
○折倒 俗語有物而盡取之謂之「折倒」。
按南唐書浮屠傳:「後主大起蘭若[千餘間],廣聚生[僧]徒。
日設齋供食,有不盡者,明日再具,謂之『折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