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續筆卷三

關燈
有四潘翁者,同母之兄弟也。

    一曰秉彜,壽至九十有八;一曰岣嵝,壽至九十有六;一曰慶存,壽至八十有九;一曰慶餘,壽至八十有八。

    康熙間,其族人以聞有司,有司表其闾曰「一門四皓」。

     ○吳俗告喪 陳見複曰:「吳俗告喪,凡親年在七十以上者,稱以壽終,似諱言疾者,此不學之見也。

    範甯注『宋公和卒』,引鄭君雲:禮雜記上曰:『君薨,赴于他國,曰寡君不祿。

    』曲禮下曰:『壽考曰卒,短折曰不祿。

    』君薨赴而曰『不祿』者,臣子之于君父雖有壽考,猶若短折痛傷之至也。

    若赴稱『卒』,是以壽無哀惜之心,非臣子之辭。

    」此義可破俚俗之惑。

     ○林茂之 侯官林茂之,有一萬曆錢,系臂五十餘載,以己為萬曆時所生也。

    泰州吳野人為賦一錢行以贈之。

     ○馮補之論律詩 律有二義:一如法律之律,則首必貫尾,句必栉字,對偶不可舛也,層次不可紊也;一如音律之律,則雙聲宜避,疊韻宜更,輕重不可渝也,清濁不可淆也。

    若夫平頭、上尾、蜂腰、鶴膝之類,尤當諄諄緻辨雲。

     ○文三橋 三橋嘗言人之言語清濁,本乎水土,南北所以不同。

    每見南人遷就北人,學打官話,未見北人遷就南人,學說蘇白,吾竊惑之。

    所以三橋平生所至,隻操吳音。

     ○虎丘社集 順治癸巳重三日,吳門宋既庭、章素文複舉社事,飛箋訂客,大會虎丘,而延太倉吳祭酒莅盟焉。

    時遠近赴者,幾至二千人。

    舳舻相接,飛觞賦時,歌舞達旦。

    翌日,各挾一小冊,彙書籍貫、姓名、年庚而散。

     ○三國志 何元朗嘗雲:「太史公為項羽作本紀,非尊之也。

    夫所謂紀者,即通曆之紀年也,如不立項羽本紀,則秦滅之後,漢未得天下之先,數年之曆,當屬之何人耶?蓋本紀之立,為通曆,非為項羽也。

    」此論實深得子長作史之旨。

    餘謂陳承祚三國志亦然。

    按三國之中,惟吳之立國先于蜀、魏,在漢獻未禅之先,已久與中國抗衡,至吳與蜀并峙,其曆年無幾。

    若必以蜀漢為統,是不得詳三國之始末矣。

    況三國并列,不分彼此,其不帝魏之意,已隐然言外,此最是作者立義妙處。

    乃陶宗儀作正統辨,反謂:「降昭烈以侪吳、魏,使漢嗣之正,下與漢賊并稱,是為春秋之罪人。

    」獨不思蜀漢雖炎祚子孫,而崛起僻隅,未嘗有漢獻之命。

    故綱目大書曰:「劉備自立為漢中王。

    」是亦不得為正統,而朱子所以終與之者,固别有深意。

    蓋南宋渡江自立,猶昭烈也,推為正統,亦所以尊本朝耳。

    此意固不可不知。

     ○罩甲 今人稱外套亦曰「罩甲」。

    按「罩甲」之制,比甲則長,比披襖則短,創自明武宗,前朝士大夫亦有服之者。

     ○戈氏神童 戈莊樂之族有一神童曰小隐。

    九歲随父至劍門,值卞華伯郎中偕友聯句于此,華得句雲「怪石如人岩畔立」,友方呻吟未應。

    小隐忽拱手而前曰:「何不雲『白雲和水澗邊流?』」一座驚歎,與之定交,呼為小友。

    惜不永年,詩文罕有傳者。

     ○海棠白花 靜海勵文恭公家居時,嘗手植西府海棠二株于庭,垂二十年。

    公曆官至尚書,卒于位。

    靈柩歸裡,時當秋日,而海棠忽開白花滿枝。

    鄒元褒太史為繪白海棠圖,諸詞人各系以詩。

    次山侍禦為餘述之如此。

     ○夏吏部 明末夏吏部瑗公嘗謂友人曰:「天下必歸東朝無疑。

    」東朝者,即今聖朝也。

    友人問其故,曰:「隻遵遺命,舍長立幼,而無争心,此聖賢事也。

    三代以下,那做得來?我惟有一死,但争遲速耳!」居恒戒家人曰:「我若赴水,汝輩決不可救;救而複死,是兩次死也,非所以愛我。

    」故投淵之日,家人環立而視,水淺僅及胸,先生乃俯伏水面,背衣未濕,而氣已絕矣。

     ○三賢多壽 衡武公年一百二十二歲,見史記年表。

    子夏年一百三十餘歲,子思年百餘歲,見甲子會紀。

     ○邑乘之誤 常熟志邵圭潔傳雲:「生平喜讀孟襄陽詩,及舉于鄉,房考評其闱牍曰:「七篇何其神似孟襄陽也。

    」及餘讀張應遴祭邵蓮墟文,則雲:「蓮墟先生當為諸生時,厭薄帖括記誦,獨醉心孟襄陽集。

    」迨丙戌成進士,房考顧學海評其墨卷曰:「經生語,乃絕似孟浩然詩。

    」時稱顧公具眼雲。

    按:蓮墟名鍪、為北虞先生之子,而應遴則蓮墟之弟子也。

    其言當不謬,乃邑志傳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