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續筆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庶人祭高祖
種痘
東林氣節
關廟投刺
永樂朝詞臣
不肖子
陸公酒量
太湖漁戶
嚴孝廉
仁兄仁弟
呼兄為況
阮亭詩序
河梁詩
淵明自挽自祭
李存我書
天寶鹿
賣文
何義門論文
茅選唐宋八家
滄浪詩話
王趙交惡
陳眉公告衣巾
錢木庵論馮定遠詩
尊甫尊堂
俗語有本
一門四皓
吳俗告喪
林茂之
馮補之論律詩
文三橋
虎丘社集
三國志
罩甲
戈氏神童
海棠白花
夏吏部
三賢多壽
邑乘之誤
敬十八房書說
計甫草
氣化感物之異
梅醬
綠林
方何之弊
古文難易之分
楊九娘
揭曼碩詩
折倒
○庶人祭高祖
今人拘五廟、三廟、二廟、一廟之說,謂士、庶人止應祭一代,而不知非也。
程子雲:「凡人服既至高祖,祭亦應至高祖,不祭甚非,某家卻祭高祖。
」朱子謂:「程子此言,是得祭祀之本意者。
」安溪先生謂:「庶人祭于寝,亦可及四親,但品物當從減省,儀文當從簡略,不可僭用士、大夫之禮耳。
」 ○種痘 顧仲恭雲:「小兒出痘,古醫書無之。
本草謂之時行豌豆瘡,然亦唐後人語也。
不知此症昔無而今有耶,抑古人不識而今人識之耶?」按:痘本胎毒,相火伏于命門。
人身五髒、經絡,系于背骨第三椎,心系第五椎,肝第七椎,脾第十一椎,腎第十四椎,腎之中,即命門也。
相火在下,由腎上炎,而脾,而肝,而心,而肺。
其毒輕者,不即發,徐曆諸經,其毒已透,則其勢緩而吉。
其毒重者,即腎或肝而發,則其勢急而兇。
近時有種痘之法,不知起于何人?其法擇痘之最上者,取其痂以為苗,傅以他藥,吹入鼻孔。
鼻孔為肺之竅,又腎脈所系,由上而下,直貫命門,引毒而出,使無内伏,亦法之至善者也。
但火毒有輕重,又須以眼力辨之。
其重者,當于下苗之際,多服稀痘丸,以散毒氣,便可無虞耳。
○東林氣節 明季東林諸賢,批鱗捋須,百折不回,取次拜杖阙下,血肉狼籍,而甘之如饴,其氣節頗與東漢黨锢諸人相似,一時遂成風俗。
其時有兒童嬉戲,或據地互相痛撲,至于委頓,曰:「須自幼煉銅筋鐵骨,他時立朝,好做個忠臣也。
」聞者莫不笑之。
然而流風所被,鼓動振拔,兒童猶知興起,廉頑立懦,其效不可覩乎? ○關廟投刺 京師前門有漢前将軍廟,頗着靈顯。
前明大司馬楊溥過之,必投一「鄉晚生」名刺,以楊與侯同為蒲州人也。
而本朝合肥龔鼎孽為大宗伯時,每朔望過之,亦必投一「侍生」名刺。
聞官場中侍生有大小之别,此侍生為大侍生欤,抑小侍生欤?是亦不免于妄矣。
○永樂朝詞臣 陸釴漫記雲:「永樂朝教習庶吉士甚嚴,曾子啟等二十八人不能背誦捕蛇者說,诏戍邊,複貸之,令拽大木。
啟等書訴執政,執政極陳辛苦狀,得釋歸。
」當時待詞臣如此,政亦酷矣。
使歐公遇此,歸田之後,尚當不寒而栗,豈得複雲「顧瞻玉堂,如在天上」乎? ○不肖子 莊子外篇雲:「親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所謂之不肖子。
」此「不肖子」三字所自始也。
郭注謂「違俗而從親,故俗謂不肖耳。
」今世人子喪中用帖,稱「不肖子」,未知本于此否?然大約是謙光之辭。
吾邑嚴觀察韋川雲:「近世士大夫不明此意,凡中科甲及仕宦中人,皆改稱不孝,非俨然自謂勝其親乎?」按家禮,喪稱哀子、哀孫,祭稱孝子、孝孫,從未有稱不孝者。
且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豈可以此自居!先輩文文肅、錢□□兩公鼎甲後,仍稱不肖,可以為法。
○陸公酒量 雲間陸文定公善飲。
年九十餘,一日微雪,一子五孫侍坐,公命酌曰:「歲晏天寒,今日須滿千觞。
」遞飲至五百觞,諸孫皆狼籍醉卧,公笑曰:「孺子何孱也?」次第命就寝。
父子對舉至八百觞,子亦酩酊辭出。
公命二老妾出侍,乃獨酌巨觥,滿一千始罷。
○太湖漁戶 漁戶以船為家,古所稱浮家泛宅者是也。
而吾友吳友篁着太湖漁風載
程子雲:「凡人服既至高祖,祭亦應至高祖,不祭甚非,某家卻祭高祖。
」朱子謂:「程子此言,是得祭祀之本意者。
」安溪先生謂:「庶人祭于寝,亦可及四親,但品物當從減省,儀文當從簡略,不可僭用士、大夫之禮耳。
」 ○種痘 顧仲恭雲:「小兒出痘,古醫書無之。
本草謂之時行豌豆瘡,然亦唐後人語也。
不知此症昔無而今有耶,抑古人不識而今人識之耶?」按:痘本胎毒,相火伏于命門。
人身五髒、經絡,系于背骨第三椎,心系第五椎,肝第七椎,脾第十一椎,腎第十四椎,腎之中,即命門也。
相火在下,由腎上炎,而脾,而肝,而心,而肺。
其毒輕者,不即發,徐曆諸經,其毒已透,則其勢緩而吉。
其毒重者,即腎或肝而發,則其勢急而兇。
近時有種痘之法,不知起于何人?其法擇痘之最上者,取其痂以為苗,傅以他藥,吹入鼻孔。
鼻孔為肺之竅,又腎脈所系,由上而下,直貫命門,引毒而出,使無内伏,亦法之至善者也。
但火毒有輕重,又須以眼力辨之。
其重者,當于下苗之際,多服稀痘丸,以散毒氣,便可無虞耳。
○東林氣節 明季東林諸賢,批鱗捋須,百折不回,取次拜杖阙下,血肉狼籍,而甘之如饴,其氣節頗與東漢黨锢諸人相似,一時遂成風俗。
其時有兒童嬉戲,或據地互相痛撲,至于委頓,曰:「須自幼煉銅筋鐵骨,他時立朝,好做個忠臣也。
」聞者莫不笑之。
然而流風所被,鼓動振拔,兒童猶知興起,廉頑立懦,其效不可覩乎? ○關廟投刺 京師前門有漢前将軍廟,頗着靈顯。
前明大司馬楊溥過之,必投一「鄉晚生」名刺,以楊與侯同為蒲州人也。
而本朝合肥龔鼎孽為大宗伯時,每朔望過之,亦必投一「侍生」名刺。
聞官場中侍生有大小之别,此侍生為大侍生欤,抑小侍生欤?是亦不免于妄矣。
○永樂朝詞臣 陸釴漫記雲:「永樂朝教習庶吉士甚嚴,曾子啟等二十八人不能背誦捕蛇者說,诏戍邊,複貸之,令拽大木。
啟等書訴執政,執政極陳辛苦狀,得釋歸。
」當時待詞臣如此,政亦酷矣。
使歐公遇此,歸田之後,尚當不寒而栗,豈得複雲「顧瞻玉堂,如在天上」乎? ○不肖子 莊子外篇雲:「親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所謂之不肖子。
」此「不肖子」三字所自始也。
郭注謂「違俗而從親,故俗謂不肖耳。
」今世人子喪中用帖,稱「不肖子」,未知本于此否?然大約是謙光之辭。
吾邑嚴觀察韋川雲:「近世士大夫不明此意,凡中科甲及仕宦中人,皆改稱不孝,非俨然自謂勝其親乎?」按家禮,喪稱哀子、哀孫,祭稱孝子、孝孫,從未有稱不孝者。
且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豈可以此自居!先輩文文肅、錢□□兩公鼎甲後,仍稱不肖,可以為法。
○陸公酒量 雲間陸文定公善飲。
年九十餘,一日微雪,一子五孫侍坐,公命酌曰:「歲晏天寒,今日須滿千觞。
」遞飲至五百觞,諸孫皆狼籍醉卧,公笑曰:「孺子何孱也?」次第命就寝。
父子對舉至八百觞,子亦酩酊辭出。
公命二老妾出侍,乃獨酌巨觥,滿一千始罷。
○太湖漁戶 漁戶以船為家,古所稱浮家泛宅者是也。
而吾友吳友篁着太湖漁風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