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續筆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元燈
棉布之始
碧螺春
周璕畫龍
莼官
大人
四六聲病
陳眉公
杜詩注
僧大涵
王厈
竹器
上番下脫
阿膠
時文選家
飯僧求嗣
馮氏之學
岱山僧
宋箋
諸生就試
王麓台作畫
麓台論畫
剃須償米
孫狀元
唐詩選本
待士盛典
王文恪祖茔
舍禁
薛太守
倪文正公
僧大汕
芷崖贈妓詩
瑁湖謝恩詩
辛醜奏銷
女貴墳
刺稱同學
顧玉川
糟團禦史
○元燈
前輩中式,有所謂元燈者,一脈相傳,明眼辄能預定。
聞唐荊川家居,薛方山上公交車來别,荊川曰:「意君當作會元,但南京有許仲贻者,曾以窗藝來相證,君往須防其出一頭地。
」及榜發,許果得元,方山第二。
後方山提學浙江試慈溪,得向程卷曰:「今科元也。
」及試餘姚,得諸大圭卷,謂向程曰:「子非元矣,有大圭在。
」已,果如其言。
當時文字之有定評如此。
○棉布之始 棉有草、木二種,皆出海外,其見于紀載者,大抵皆木棉也。
張勃吳錄雲:「交趾有木棉,樹高丈餘。
」王浯溪雲:「一名斑枝花。
」又泊宅編雲:「閩、廣多木棉,名曰吉貝,織為布,是即白■〈疊毛〉。
」然今吳地所種,乃草棉,非木棉也,而其用與木棉正同。
松江府東去五十裡許曰烏泥泾,地高仰不宜五谷,元至正間,偶傳此種,植之于地,頗茂。
有一妪名黃道婆者,自崖州來,乃教以杆彈紡織之法。
久之,而三百裡内外,悉習其事矣。
按小爾雅釋名及孔叢廣服篇,皆雲麻、纻、葛謂之布。
又鹽鐵論雲:「古者庶人耋老,而後衣絲,其餘則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可見麻與纻、葛三者之外,古者别無所謂布也。
但纻、葛或專用之于夏,而麻則兼用之于冬耳。
孔博士論語「缊袍」注雲:「缊,枲着也。
」邢疏謂雜用枲麻以着袍也。
蓋貧者不能具絲絮,故搗麻使熟,着之于袍也。
夫以麻為衣,則不能禦寒,以麻着袍,則不能生暖。
古人五十始衰,則必衣帛,職是故耳!今棉之為用,可以禦寒,可以生暖,蓋老少貴賤,無不賴之。
其衣被天下後世,為功殆過于蠶桑矣,而皆開自黃婆一人,是不當屍而祝之,社而稷之,與先蠶同列祀典乎? ○碧螺春 洞庭東山碧螺峯石壁産野茶數株,每歲土人持竹筐采歸,以供日用,曆數十年如是,未見其異也!康熙某年,按候以采,而其葉較多,筐不勝貯,因置懷間,茶得熱氣,異香忽發,采茶者争呼「吓殺人香」。
「吓殺人」者,吳中方言也,因遂以名是茶雲。
自是以後,每值采茶,土人男女長幼務必沐浴更衣,盡室而往,貯不用筐,悉置懷間。
而土人朱元正,獨精制法,出自其家,尤稱妙品,每斤價值三兩。
己卯歲,車駕幸太湖,宋公購此茶以進,上以其名不雅,題之曰碧螺春。
自是地方大吏歲必采辦,而售者往往以僞亂真。
元正沒,制法不傳,即真者亦不及曩時矣! ○周璕畫龍 周璕,字昆來,江甯人。
善丹青,康熙中,以畫龍著名。
嘗以所畫張于黃鶴樓,标其價曰一百兩。
有臬司某者,登樓見之,賞玩不置,曰:「誠須一百兩。
」璕即卷贈之,曰:「某非必欲得百金也,聊以觇世眼耳!公能識之,是某知己也,當為知己贈。
」由是遂知名。
其畫龍烘染雲霧,幾至百遍,淺深遠近,隐隐隆隆,誠足悅目。
或謂畫龍以雲勝固為得之,第烘染太過,猶非大雅所尚耳。
○莼官 太湖采莼,自明萬曆間鄒舜五始。
張君度為寫采莼圖,而陳仲醇、葛震甫諸公并有題句,一時傳為韻事。
康熙三十八年,車駕南巡,舜五孫志宏種莼四缸以獻,而侑以貢莼詩二十首,并家藏采莼圖。
上命收莼送暢春苑,圖卷發還,志宏着書館效力。
後以議叙,授山西嶽陽縣知縣,時人目為「莼官」。
○大人 稱謂亦随時為重輕,如大人之稱,至尊也,而在前明時,則不以此為重。
有嘉定縣丞李玉森者,呼直指為大人,直指怒。
玉森抗言:「大人之名美而未易踐。
若不典之稱,丞雖至卑亦能得此于下隸,不足重也。
」直指乃改容禮之。
又吾邑夏玉麟垂髫時,縣試,呼縣令為大人,令不悅,命曆數書冊中大人,以百為率,玉麟對以孔門七十二賢,雲台二十八将,令乃笑而遣之。
今數十年來,内而大小九卿,外而司道以上,無不以此稱為尊,其名頗覺近雅。
此亦弇州先生所謂不觚而觚之一端也。
○四六聲病 四六出于南朝,亦有聲病。
馮補之曰,王公四六話雲:「王文恪公嘗言,四六如『蕭條』二字,須對『綽約』,與『據鞍矍铄』須對『攬辔澄清』,若不協韻,則不名為聲律矣。
」王荊公愛其友譚昉箋奏,稱其車斜韻險,競病聲難,
聞唐荊川家居,薛方山上公交車來别,荊川曰:「意君當作會元,但南京有許仲贻者,曾以窗藝來相證,君往須防其出一頭地。
」及榜發,許果得元,方山第二。
後方山提學浙江試慈溪,得向程卷曰:「今科元也。
」及試餘姚,得諸大圭卷,謂向程曰:「子非元矣,有大圭在。
」已,果如其言。
當時文字之有定評如此。
○棉布之始 棉有草、木二種,皆出海外,其見于紀載者,大抵皆木棉也。
張勃吳錄雲:「交趾有木棉,樹高丈餘。
」王浯溪雲:「一名斑枝花。
」又泊宅編雲:「閩、廣多木棉,名曰吉貝,織為布,是即白■〈疊毛〉。
」然今吳地所種,乃草棉,非木棉也,而其用與木棉正同。
松江府東去五十裡許曰烏泥泾,地高仰不宜五谷,元至正間,偶傳此種,植之于地,頗茂。
有一妪名黃道婆者,自崖州來,乃教以杆彈紡織之法。
久之,而三百裡内外,悉習其事矣。
按小爾雅釋名及孔叢廣服篇,皆雲麻、纻、葛謂之布。
又鹽鐵論雲:「古者庶人耋老,而後衣絲,其餘則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可見麻與纻、葛三者之外,古者别無所謂布也。
但纻、葛或專用之于夏,而麻則兼用之于冬耳。
孔博士論語「缊袍」注雲:「缊,枲着也。
」邢疏謂雜用枲麻以着袍也。
蓋貧者不能具絲絮,故搗麻使熟,着之于袍也。
夫以麻為衣,則不能禦寒,以麻着袍,則不能生暖。
古人五十始衰,則必衣帛,職是故耳!今棉之為用,可以禦寒,可以生暖,蓋老少貴賤,無不賴之。
其衣被天下後世,為功殆過于蠶桑矣,而皆開自黃婆一人,是不當屍而祝之,社而稷之,與先蠶同列祀典乎? ○碧螺春 洞庭東山碧螺峯石壁産野茶數株,每歲土人持竹筐采歸,以供日用,曆數十年如是,未見其異也!康熙某年,按候以采,而其葉較多,筐不勝貯,因置懷間,茶得熱氣,異香忽發,采茶者争呼「吓殺人香」。
「吓殺人」者,吳中方言也,因遂以名是茶雲。
自是以後,每值采茶,土人男女長幼務必沐浴更衣,盡室而往,貯不用筐,悉置懷間。
而土人朱元正,獨精制法,出自其家,尤稱妙品,每斤價值三兩。
己卯歲,車駕幸太湖,宋公購此茶以進,上以其名不雅,題之曰碧螺春。
自是地方大吏歲必采辦,而售者往往以僞亂真。
元正沒,制法不傳,即真者亦不及曩時矣! ○周璕畫龍 周璕,字昆來,江甯人。
善丹青,康熙中,以畫龍著名。
嘗以所畫張于黃鶴樓,标其價曰一百兩。
有臬司某者,登樓見之,賞玩不置,曰:「誠須一百兩。
」璕即卷贈之,曰:「某非必欲得百金也,聊以觇世眼耳!公能識之,是某知己也,當為知己贈。
」由是遂知名。
其畫龍烘染雲霧,幾至百遍,淺深遠近,隐隐隆隆,誠足悅目。
或謂畫龍以雲勝固為得之,第烘染太過,猶非大雅所尚耳。
○莼官 太湖采莼,自明萬曆間鄒舜五始。
張君度為寫采莼圖,而陳仲醇、葛震甫諸公并有題句,一時傳為韻事。
康熙三十八年,車駕南巡,舜五孫志宏種莼四缸以獻,而侑以貢莼詩二十首,并家藏采莼圖。
上命收莼送暢春苑,圖卷發還,志宏着書館效力。
後以議叙,授山西嶽陽縣知縣,時人目為「莼官」。
○大人 稱謂亦随時為重輕,如大人之稱,至尊也,而在前明時,則不以此為重。
有嘉定縣丞李玉森者,呼直指為大人,直指怒。
玉森抗言:「大人之名美而未易踐。
若不典之稱,丞雖至卑亦能得此于下隸,不足重也。
」直指乃改容禮之。
又吾邑夏玉麟垂髫時,縣試,呼縣令為大人,令不悅,命曆數書冊中大人,以百為率,玉麟對以孔門七十二賢,雲台二十八将,令乃笑而遣之。
今數十年來,内而大小九卿,外而司道以上,無不以此稱為尊,其名頗覺近雅。
此亦弇州先生所謂不觚而觚之一端也。
○四六聲病 四六出于南朝,亦有聲病。
馮補之曰,王公四六話雲:「王文恪公嘗言,四六如『蕭條』二字,須對『綽約』,與『據鞍矍铄』須對『攬辔澄清』,若不協韻,則不名為聲律矣。
」王荊公愛其友譚昉箋奏,稱其車斜韻險,競病聲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