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續筆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傳名不系爵位
生瑜生亮
床床非雨聲
自号媿林
清和月
汪鈍翁與嚴白雲論詩
布袋
者者館
彭祖八字
韓文用成語
義門論前明書家
義門論古文
西昆取義
袖中小學
龍君執役
先賢授琴
青冢
東臯賞魚
包燈
賢母堂
吟詩堕水
龍種
昆湖茅屋
馮姬
李二哇
宋人論文
文章正宗
望溪精語
後與子異
朱竹墨菊
巧言令色
梅柳一條
一把連
小西天
荊公詠菊
青林高會圖
藥名詩
方爾止吟詩
蟋蟀相公
服禦類優
官家
繭庵名論
墓祭
平望女子
○傳名不系爵位
何元朗叢說雲:「文衡山在翰林,大為姚明山、楊方城所窘,時昌言于衆曰:『我衙門不是畫院,乃容畫匠處此?』惟黃泰泉、馬公元、陳石亭與相得,酬唱甚歡。
二人隻會做狀元,更無餘物。
衡山數公,長在天地間,今世豈更有道着姚涞、楊維聰者耶?』□□□□□詩小傳雲:「王履吉少與其兄履約同學于蔡羽先生,八試鎖院不售,以年資貢入太學。
履約舉進士,以都禦史撫治鄖陽,而履吉已前死。
死後數十年,履吉名滿天下,而人之猶知有履約者,以有履吉為之弟也。
」文文肅公吳中先賢小記雲:「有陳道複先生者,以布衣有文行名。
其大父某公官中丞,赫然貴重矣,至于今,天下故不知陳中丞,而惟知白陽山人也。
」然則人之傳不傳,其不系乎爵位,固有斷然者。
由三公之言觀之,百世而下可以興起矣。
○生瑜生亮 「既生瑜,何生亮」二語,出三國演義,實正史所無也。
而王阮亭古詩選凡例尤悔庵滄浪亭詩序并襲用之。
以二公之博雅且猶不免此誤,今之臨文者,可不慎欤? ○床床非雨聲 杜詩「床床屋漏無幹處」。
「床床」二字,自來無注,而後人用者多作雨聲。
餘意床床句,自是跟上兩句說;言床上布衾,兒既踏裂,而屋内所設之床,無不漏濕,豈能安眠到曉乎?作如此解,六句方一串。
「床床」猶言[曰「村村」,家曰「家家」,不作雨聲。
後見曾茶山七月大雨三日詩,颔聯雲:「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聲。
」以「岸岸」對「床床」,且下一濕字,此亦足以征吾之說矣。
○自号媿林 瞿稼軒先生嘗集古今大儒法言可為正心修身之裨益者,彙成十卷,題曰媿林漫錄。
「媿林」雲者,公之自号,蓋取内典「慚媿林」之義也。
其自叙識歲月為崇祯丙子仲秋。
越十五年而公留守桂林,以身死國,「媿」與「桂」同音,自号實為之谶,亦奇矣哉! ○清和月 沈宗伯說詩睟語雲:「張平子歸田賦雲:『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
』明指二月。
靈運詩『首夏猶清和』,言時序四月,猶餘二月景象,故下雲『芳草亦未歇』也。
自後人誤讀謝詩,有『四月清和雨乍晴』之句,相沿到今,賢者不免矣。
」餘初亦是其說,迨後考之,卻未盡然。
何遜詩雲:「麥氣始清和。
」謝朓詩雲:「麥候始清和。
」又雲:「四月實清和。
」江總詩雲:「清和孟夏肇。
」庾信謝趙王新詩啟雲:「首夏清和。
」白傅詩雲:「孟夏清和月。
」乃知古今人未始不以四月為清和也。
司馬公之詩,正未可輕議耳。
○汪鈍翁與嚴白雲論詩 汪鈍翁與某宗伯頗多異議。
一日與吾邑嚴白雲論詩,謂白雲曰:「公在虞山門下久,亦知何語為谛論。
」白雲舉其言曰:「詩文一道,故事中須再加故事,意思中須再加意思。
」鈍翁不覺爽然自失。
○布袋 猗覺寮雜說雲「世号贅壻為布袋,多不曉其義。
或以為如入布袋,氣不得出項,故名。
」附舟入浙,有一同舟者号李布袋,篙人謂其徒曰:「如何入舍壻謂之布袋?」衆無語。
忽一人曰:「語訛也,人家有女無子,恐世代自此絕,不肯嫁出,招壻以補其代,故謂之補代耳。
」此言極有理。
又三餘帖馮布少時,贅于孫氏,其外父有煩瑣事,辄曰俾布代之。
至今吳中以贅壻為「布袋」。
○者者館 王新城為揚州司李,見酒肆招牌大
二人隻會做狀元,更無餘物。
衡山數公,長在天地間,今世豈更有道着姚涞、楊維聰者耶?』□□□□□詩小傳雲:「王履吉少與其兄履約同學于蔡羽先生,八試鎖院不售,以年資貢入太學。
履約舉進士,以都禦史撫治鄖陽,而履吉已前死。
死後數十年,履吉名滿天下,而人之猶知有履約者,以有履吉為之弟也。
」文文肅公吳中先賢小記雲:「有陳道複先生者,以布衣有文行名。
其大父某公官中丞,赫然貴重矣,至于今,天下故不知陳中丞,而惟知白陽山人也。
」然則人之傳不傳,其不系乎爵位,固有斷然者。
由三公之言觀之,百世而下可以興起矣。
○生瑜生亮 「既生瑜,何生亮」二語,出三國演義,實正史所無也。
而王阮亭古詩選凡例尤悔庵滄浪亭詩序并襲用之。
以二公之博雅且猶不免此誤,今之臨文者,可不慎欤? ○床床非雨聲 杜詩「床床屋漏無幹處」。
「床床」二字,自來無注,而後人用者多作雨聲。
餘意床床句,自是跟上兩句說;言床上布衾,兒既踏裂,而屋内所設之床,無不漏濕,豈能安眠到曉乎?作如此解,六句方一串。
「床床」猶言[曰「村村」,家曰「家家」,不作雨聲。
後見曾茶山七月大雨三日詩,颔聯雲:「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聲。
」以「岸岸」對「床床」,且下一濕字,此亦足以征吾之說矣。
○自号媿林 瞿稼軒先生嘗集古今大儒法言可為正心修身之裨益者,彙成十卷,題曰媿林漫錄。
「媿林」雲者,公之自号,蓋取内典「慚媿林」之義也。
其自叙識歲月為崇祯丙子仲秋。
越十五年而公留守桂林,以身死國,「媿」與「桂」同音,自号實為之谶,亦奇矣哉! ○清和月 沈宗伯說詩睟語雲:「張平子歸田賦雲:『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
』明指二月。
靈運詩『首夏猶清和』,言時序四月,猶餘二月景象,故下雲『芳草亦未歇』也。
自後人誤讀謝詩,有『四月清和雨乍晴』之句,相沿到今,賢者不免矣。
」餘初亦是其說,迨後考之,卻未盡然。
何遜詩雲:「麥氣始清和。
」謝朓詩雲:「麥候始清和。
」又雲:「四月實清和。
」江總詩雲:「清和孟夏肇。
」庾信謝趙王新詩啟雲:「首夏清和。
」白傅詩雲:「孟夏清和月。
」乃知古今人未始不以四月為清和也。
司馬公之詩,正未可輕議耳。
○汪鈍翁與嚴白雲論詩 汪鈍翁與某宗伯頗多異議。
一日與吾邑嚴白雲論詩,謂白雲曰:「公在虞山門下久,亦知何語為谛論。
」白雲舉其言曰:「詩文一道,故事中須再加故事,意思中須再加意思。
」鈍翁不覺爽然自失。
○布袋 猗覺寮雜說雲「世号贅壻為布袋,多不曉其義。
或以為如入布袋,氣不得出項,故名。
」附舟入浙,有一同舟者号李布袋,篙人謂其徒曰:「如何入舍壻謂之布袋?」衆無語。
忽一人曰:「語訛也,人家有女無子,恐世代自此絕,不肯嫁出,招壻以補其代,故謂之補代耳。
」此言極有理。
又三餘帖馮布少時,贅于孫氏,其外父有煩瑣事,辄曰俾布代之。
至今吳中以贅壻為「布袋」。
○者者館 王新城為揚州司李,見酒肆招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