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續筆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起承轉合之法。
何義門謂:「若着四字在胸中,便看不得大曆以前詩。
」 ○文章正宗 義門先生謂文章正宗隻是科舉書,不但剪裁近俗,亦了未識左、史文章妙處,局于南宋議論,與韓、柳、歐、曾之學相似,而實不同。
又所選國語、國策之文,愚意隻應就每篇首句為題,方為得體,而希元必以己意另撰,大似小說标目,亦乖大雅。
○望溪精語 方望溪謂大易有「言有序,言有物」二語,古文如歸太仆可雲「有序」矣,以言乎「有物」,則未也。
今觀望溪之自為文,雖未敢遽定為有物與否,然其議論有警切痛快處,為前人所未發者。
謹摘錄之如左。
「凡為人子,昵其妻,而不責以事父母,是以娼女待其妻也。
世有與娼女交,而望其孝于吾父母者乎?凡為人婦,昵其夫,而不順于舅姑,是以估客待其夫也。
世有娼女肯緻孝于估客之父母者乎?」「吾之心必依于理而後實,耳目口體必式于儀則而後安。
前子之于母,後母之于子,而不能一視,自子言之,則為不有其父;自母言之,則為不有其夫,豈非人道之極變哉?而相習為故常,甚矣其不思也!」「用程、朱之緒言以取名緻科,而行則背之,其大敗程、朱之學,視相诋訾者而有甚也!」「人之生也,受于天而有五性,附于身而有五倫。
人于五性,或蔽于一,則四者必皆有虧焉!人于五倫,能笃于一,則其它必皆不遠于禮。
」 ○後與子異 或問徐虞求:「後與子有異乎?」曰:「然。
子可私也,後不可私也!子惟父之所愛,即子之,後非薦于祖祢,而祖祢用馨,告于宗族,而宗族不疑,不敢後也。
故詩曰:『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即人皆可為子之證也。
傳曰:『鬼不馨非類,神不馨非族。
』是人不可皆為後之證也。
」其議禮善,古人亦未有如此之剖析精切者。
○朱竹墨菊 賴古堂集第八卷有朱竹詩,題下自注雲:「初但求之楮穎間,頃過劍津西山,數頃琅玕,丹如火齊,乃知此君亦戲着绯,因賦二首。
」又第九卷有墨菊詩,題下自注雲:「永壽裡在漢時産墨菊,時人多取其汁為書。
今人但求之楮穎,少所見矣!」 ○巧言令色 王宇泰筆麈中一條雲:「巧言者能言仁,而行不掩焉者也!令色者色取仁,而行違焉者也!夫仁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故雲:『鮮矣仁』。
若巧佞炫飾,務以悅人,則小人之尤者,何勞曰『鮮矣仁。
』」此解似勝朱。
○梅柳一條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從此詠梅者多用一枝。
而淵明詩則雲:「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是「一條」實先于「一枝」矣,而詩家未見有用之者。
○一把連 俗語有所謂「一把連」者,「連」當作「蓮」。
按明制,宮中每夜寝,殿門既阖,内臣散歸直房,所卸衣總挂床前架上,熏以蘭麝,名曰「一把蓮」,夜間禦前有事,以便頃刻裝裹趨赴也。
事見秦蘭征天啟宮詞注中。
○小西天 前明崇祯間,雲南麗江郡伯木增曾獲唐華嚴經秘抄,以中土未傳,不遠萬裡,就刊吾邑毛子晉家,其使乃僧也。
僧雲「嘗奉木郡伯命,率從者往小西天,以土貢為贽,總計四十八色,而每色析計又各四十八盤,雖金銀珠亦然。
及至中途,彌望無際,日且暮,或野栖是懼。
獨同行一僧以棒擊地,忽有人從地中揭闆累累出,蓋穴居也。
僧入宿,問:『居此何為?』皆雲:『有琥珀生其下,每登山視煙氣上罩,則可掘而獲。
初入握時,質甚軟,須裹置腰間,移時乃堅凝可貿。
』與世所傳茯苓化琥珀者異也。
及抵小西天,則去雲南萬裡,去大西天尚八千裡。
而雲山隐然,望之峩峙。
其王不理他政,止務齋修,每将寂滅,則集諸練行國人會食,互相扣擊,以數百計。
其辨難不勝者,相次引去。
最後餘二人,相诘鬧不休,待一人辭窮,方伏地拜,其勝者坐受,即代為王。
又使者初至,其于四十八色外,複堅索水與牛二種,亦以四十八為率。
及水與牛既進,有僧數十人從他國至,以筒吸水入鼻,方飲。
飲已,又羣誦胡咒,作喃喃狀,則牛皆跪,僧顧而喜,競提其角,裂至腹,先取血肉置盂中,咒之,立化盡。
食之已,取所餘巨骨亦咒之而化。
化而食,食而盡,與血肉不異」雲。
○荊公詠菊 王荊公菊花詩有「千花萬卉凋零後,始見閑人把一枝」之句
何義門謂:「若着四字在胸中,便看不得大曆以前詩。
」 ○文章正宗 義門先生謂文章正宗隻是科舉書,不但剪裁近俗,亦了未識左、史文章妙處,局于南宋議論,與韓、柳、歐、曾之學相似,而實不同。
又所選國語、國策之文,愚意隻應就每篇首句為題,方為得體,而希元必以己意另撰,大似小說标目,亦乖大雅。
○望溪精語 方望溪謂大易有「言有序,言有物」二語,古文如歸太仆可雲「有序」矣,以言乎「有物」,則未也。
今觀望溪之自為文,雖未敢遽定為有物與否,然其議論有警切痛快處,為前人所未發者。
謹摘錄之如左。
「凡為人子,昵其妻,而不責以事父母,是以娼女待其妻也。
世有與娼女交,而望其孝于吾父母者乎?凡為人婦,昵其夫,而不順于舅姑,是以估客待其夫也。
世有娼女肯緻孝于估客之父母者乎?」「吾之心必依于理而後實,耳目口體必式于儀則而後安。
前子之于母,後母之于子,而不能一視,自子言之,則為不有其父;自母言之,則為不有其夫,豈非人道之極變哉?而相習為故常,甚矣其不思也!」「用程、朱之緒言以取名緻科,而行則背之,其大敗程、朱之學,視相诋訾者而有甚也!」「人之生也,受于天而有五性,附于身而有五倫。
人于五性,或蔽于一,則四者必皆有虧焉!人于五倫,能笃于一,則其它必皆不遠于禮。
」 ○後與子異 或問徐虞求:「後與子有異乎?」曰:「然。
子可私也,後不可私也!子惟父之所愛,即子之,後非薦于祖祢,而祖祢用馨,告于宗族,而宗族不疑,不敢後也。
故詩曰:『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即人皆可為子之證也。
傳曰:『鬼不馨非類,神不馨非族。
』是人不可皆為後之證也。
」其議禮善,古人亦未有如此之剖析精切者。
○朱竹墨菊 賴古堂集第八卷有朱竹詩,題下自注雲:「初但求之楮穎間,頃過劍津西山,數頃琅玕,丹如火齊,乃知此君亦戲着绯,因賦二首。
」又第九卷有墨菊詩,題下自注雲:「永壽裡在漢時産墨菊,時人多取其汁為書。
今人但求之楮穎,少所見矣!」 ○巧言令色 王宇泰筆麈中一條雲:「巧言者能言仁,而行不掩焉者也!令色者色取仁,而行違焉者也!夫仁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故雲:『鮮矣仁』。
若巧佞炫飾,務以悅人,則小人之尤者,何勞曰『鮮矣仁。
』」此解似勝朱。
○梅柳一條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從此詠梅者多用一枝。
而淵明詩則雲:「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是「一條」實先于「一枝」矣,而詩家未見有用之者。
○一把連 俗語有所謂「一把連」者,「連」當作「蓮」。
按明制,宮中每夜寝,殿門既阖,内臣散歸直房,所卸衣總挂床前架上,熏以蘭麝,名曰「一把蓮」,夜間禦前有事,以便頃刻裝裹趨赴也。
事見秦蘭征天啟宮詞注中。
○小西天 前明崇祯間,雲南麗江郡伯木增曾獲唐華嚴經秘抄,以中土未傳,不遠萬裡,就刊吾邑毛子晉家,其使乃僧也。
僧雲「嘗奉木郡伯命,率從者往小西天,以土貢為贽,總計四十八色,而每色析計又各四十八盤,雖金銀珠亦然。
及至中途,彌望無際,日且暮,或野栖是懼。
獨同行一僧以棒擊地,忽有人從地中揭闆累累出,蓋穴居也。
僧入宿,問:『居此何為?』皆雲:『有琥珀生其下,每登山視煙氣上罩,則可掘而獲。
初入握時,質甚軟,須裹置腰間,移時乃堅凝可貿。
』與世所傳茯苓化琥珀者異也。
及抵小西天,則去雲南萬裡,去大西天尚八千裡。
而雲山隐然,望之峩峙。
其王不理他政,止務齋修,每将寂滅,則集諸練行國人會食,互相扣擊,以數百計。
其辨難不勝者,相次引去。
最後餘二人,相诘鬧不休,待一人辭窮,方伏地拜,其勝者坐受,即代為王。
又使者初至,其于四十八色外,複堅索水與牛二種,亦以四十八為率。
及水與牛既進,有僧數十人從他國至,以筒吸水入鼻,方飲。
飲已,又羣誦胡咒,作喃喃狀,則牛皆跪,僧顧而喜,競提其角,裂至腹,先取血肉置盂中,咒之,立化盡。
食之已,取所餘巨骨亦咒之而化。
化而食,食而盡,與血肉不異」雲。
○荊公詠菊 王荊公菊花詩有「千花萬卉凋零後,始見閑人把一枝」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