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随筆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落霞孤鹜」,子安固不妨與子山并傳與?
史記甘羅者,甘茂孫也。
茂既死,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
後因說趙有功,始皇封為上卿,未賞為秦相也。
世俗辄雲羅十二為相,大謬。
婦人以金銀為介指,蓋其來已久。
鄭康成詩箋雲:「後妃羣妾,以禮禦于君所。
女史書其日月,授之以镮,當禦者着左,既禦者着右。
」又五經要義雲:「古者後妃羣妾,進禦于君,所當禦者,以銀環進之,娠則以金镮退之。
進者着右手,退者着左手。
今之指環是也。
」又相傳古者婦人,月經與娠則帶,否則去之。
今人常帶在手,既昧戒止之義,甚至男子而亦帶之,若為飾手之物,尤可怪矣。
康熙己未禦試博學鴻詞,施愚山卷閣拟一等進。
上閱之,以詩中「旗」字押韻誤書為「旗」,改置二等。
按「旗」字入支韻,周禮:「司常所掌,熊虎為旗。
」又釋名:「熊虎為旗,将軍所建,象其猛如虎,與衆期其下也。
」「旗」字入微韻,周禮:「交龍為旗。
」又釋名:「旗,倚也,畫兩龍相依倚也。
」乃知「旗」、「旗」本為二物,亦不同韻,人自忽過耳。
若楊升庵轉注,以「旗」字葉真、文等韻,此蓋據宋人劉貢父之說。
按貢父詩話雲:「司馬君實論九旗之名。
旗與旗相近,緩急何以區别。
小雅庭燎:『夜鄉晨,言觀其旗。
』左傳晉童謠:『丙之晨,龍尾伏辰,袀服振振,取虢之旗。
』當為芹音耳。
」然如池北偶談第十四卷所載,不言「旗」字本音,但據貢父之說,若旗字當直音芹者,則又誤後學不淺也。
池北偶談雲:「常熟顧充仲達,着字義總略。
」今吾邑不特無其書,亦并不知其人。
太倉顧麟士先生,為人介特,不苟受施。
東陽張公國維撫吳,延先生傅其子,筆硯外絕不幹以私。
有富人犯法者罪當死,乃以黃金百镒谒先生,俾言于張公以求免。
先生固謝遣去,而心終憐之,自是為損一飯焉。
張公察其意若有甚戚者,因婉轉請其故,先生乃具言之,公即末減犯法者罪雲。
此事聞之于張兄冰璜【叙】,冰璜蓋先生之外孫也。
唐書王玙傳載漢以來皆有瘗錢,後裡俗稍以紙寓錢,玙乃用于祠祭。
則祭祀之焚楮錢,蓋始于玙。
又清異錄載,周世宗發引之日,金銀錢寶,皆寓以形,而楮錢大若盞口,其印文,黃曰「泉台上寶」,白曰「冥遊亞寶」。
此又踵玙之故事而增華者也。
嚴恪,字心萱,文靖公之父也。
文靖已晉尚書,而封君猶康健在堂,其堂中懸一聯雲:「有子萬事足,我子作尚書,足而又足;七十古來稀,我年近大耋,稀而又稀。
」相傳封君八十餘猶多侍妾,文靖憂之。
既請告歸,寒暑晝夜必與封君同寝處。
封君屢因所親屬為異室,文靖不從也。
前明時,缙紳惟九卿稱老爺,詞林稱老爺,外任司道以上稱老爺,餘止稱爺,鄉稱老爹而已。
其父既稱老爺,其子貴亦稱大爺。
聞吾邑陳莊靖【瓒】之子少參抱沖【禹谟】公,顧太常【雲程】之子副使塵客【大章】公,終身稱大爺,不敢衡其父也。
今則内而九卿,外而司道以上,俱稱大老爺矣;自知府至知縣,俱稱太老爺矣。
又舉人、貢生俱稱相公,即國初猶然,今則并稱大爺矣。
此就紳士言之,其餘稱謂之僭越無等,更非一端也。
江陰湯廷尉公餘日錄雲:「明初闾裡稱呼有二等,一曰秀,一曰郎。
秀則故家右族穎出之人,郎則微裔末流羣小之輩。
稱秀則曰某幾秀,稱郎則曰某幾郎,人自分定,不相踰越。
」噫!安得此風複見于今日哉? 柳如是[既适錢宗伯,居绛雲樓,唱和甚得。
宗伯選列朝詩,内閨秀一集,皆柳所勘定也。
為人]性機警,饒膽略,[頗能制禦宗伯],绛雲樓主人寵憚之。
乙酉五月之變,柳勸主人死,謝不能。
柳奮身欲沈池水中,持之不得入。
時長洲沈明倫館于其家,親見之,嘗以語人。
見[宗伯門人長洲]顧苓河東君傳。
弇州謂歐、蘇之文,其流也使人畏難而好易,此語誠然。
蓋二公以清圓轉折為工,而古人煉字煉句之法至此盡矣!長洲汪苕文【琬】學歐者也,武進董文友【以甯】學歐而兼學蘇者也。
吾邑錢湘靈謂:「文友、苕文諸子之文,專以圓轉為勝場,若如此為文,但得機勢,亦頃刻可就,直無所用其心思矣。
」又雲:「本朝古文之盛,盛于文友、苕文諸子;而古文之衰,諸子亦不得辭其責。
」 芙蓉莊在吾邑小東門外,去縣治三十裡,白茆顧氏别業也。
某尚書為憲副台卿[玉柱]公外孫,故其地後歸尚書。
莊有紅豆樹,又名紅豆莊,樹大合抱,數十年一花,其色白,結實如皂莢,子赤如櫻桃。
順治十八年辛醜,[宗伯壽登八十,而]是花盛開,[蓋距前此花時已二十年矣]邑中名士鹹賦詩紀事。
至康熙癸酉,再花,結實數鬥,村人競取之。
時莊已久毀,惟樹存野田中耳。
今樹亦半枯,每歲發一枝,訖無定向。
聞之土人,所向之處,稻辄歉收,亦可怪也。
唐詩:「紅豆生南國。
」又雲:「紅豆啄餘鹦鹉粒。
」未知即此種否,俟再考之。
居易錄雲:「越中若邪溪,亦雲若耶,邪,于遮切。
」宋九域志雲:「徐浩遊若邪溪。
曰:『曾子不居勝母之裡,吾豈遊若邪之溪?』因改為五雲溪,是讀作邪正之邪,類惡溪矣。
」餘按古樂府多稱父為邪,音同琅琊之琊。
又顔氏家訓曰:「梁世費旭詩雲:『不知是耶非。
』殷澐詩雲:『飖揚雲母舟。
』簡文曰:『旭既不識其父,澐又飖揚其母。
』」是其證也。
曾子不居勝母,以其名不順。
季海改若邪為五雲,亦同此意耳。
如讀作邪正之邪,則并若字不可通矣,大謬。
瞿汝稷,字符立,号洞觀,昆湖先生任子也。
八歲時足生疔,凡疔以食生豆為驗,不知氣味者則不治。
洞觀食竟不知,醫者麕至,鹹謂必無幸矣。
當危急時,恍惚見呂仙面授方藥數味,内有雄黃,曰:「此腳眼疔,故用此。
」服之日有半即愈。
自是神常入異境,無非丹洞玄圃,金堂玉陛,其中之人則皆仙也。
每出窗外,常有白雲層疊若絮,乘之冉冉而登。
諸仙每戒洞觀,可勿婚宦,虧損靈根。
以語其父,父曰:「必我父子皆仙則可。
」洞觀還語諸仙,諸仙指密殿金字榜示之,曰:「榜上惟汝有名,不列者不可。
」故竟婚宦。
洞觀名列仙籍,而性嗜宗門書,撮其要為指月錄,至今諸方參學者無不宗之。
其弟達觀,名
茂既死,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
後因說趙有功,始皇封為上卿,未賞為秦相也。
世俗辄雲羅十二為相,大謬。
婦人以金銀為介指,蓋其來已久。
鄭康成詩箋雲:「後妃羣妾,以禮禦于君所。
女史書其日月,授之以镮,當禦者着左,既禦者着右。
」又五經要義雲:「古者後妃羣妾,進禦于君,所當禦者,以銀環進之,娠則以金镮退之。
進者着右手,退者着左手。
今之指環是也。
」又相傳古者婦人,月經與娠則帶,否則去之。
今人常帶在手,既昧戒止之義,甚至男子而亦帶之,若為飾手之物,尤可怪矣。
康熙己未禦試博學鴻詞,施愚山卷閣拟一等進。
上閱之,以詩中「旗」字押韻誤書為「旗」,改置二等。
按「旗」字入支韻,周禮:「司常所掌,熊虎為旗。
」又釋名:「熊虎為旗,将軍所建,象其猛如虎,與衆期其下也。
」「旗」字入微韻,周禮:「交龍為旗。
」又釋名:「旗,倚也,畫兩龍相依倚也。
」乃知「旗」、「旗」本為二物,亦不同韻,人自忽過耳。
若楊升庵轉注,以「旗」字葉真、文等韻,此蓋據宋人劉貢父之說。
按貢父詩話雲:「司馬君實論九旗之名。
旗與旗相近,緩急何以區别。
小雅庭燎:『夜鄉晨,言觀其旗。
』左傳晉童謠:『丙之晨,龍尾伏辰,袀服振振,取虢之旗。
』當為芹音耳。
」然如池北偶談第十四卷所載,不言「旗」字本音,但據貢父之說,若旗字當直音芹者,則又誤後學不淺也。
池北偶談雲:「常熟顧充仲達,着字義總略。
」今吾邑不特無其書,亦并不知其人。
太倉顧麟士先生,為人介特,不苟受施。
東陽張公國維撫吳,延先生傅其子,筆硯外絕不幹以私。
有富人犯法者罪當死,乃以黃金百镒谒先生,俾言于張公以求免。
先生固謝遣去,而心終憐之,自是為損一飯焉。
張公察其意若有甚戚者,因婉轉請其故,先生乃具言之,公即末減犯法者罪雲。
此事聞之于張兄冰璜【叙】,冰璜蓋先生之外孫也。
唐書王玙傳載漢以來皆有瘗錢,後裡俗稍以紙寓錢,玙乃用于祠祭。
則祭祀之焚楮錢,蓋始于玙。
又清異錄載,周世宗發引之日,金銀錢寶,皆寓以形,而楮錢大若盞口,其印文,黃曰「泉台上寶」,白曰「冥遊亞寶」。
此又踵玙之故事而增華者也。
嚴恪,字心萱,文靖公之父也。
文靖已晉尚書,而封君猶康健在堂,其堂中懸一聯雲:「有子萬事足,我子作尚書,足而又足;七十古來稀,我年近大耋,稀而又稀。
」相傳封君八十餘猶多侍妾,文靖憂之。
既請告歸,寒暑晝夜必與封君同寝處。
封君屢因所親屬為異室,文靖不從也。
前明時,缙紳惟九卿稱老爺,詞林稱老爺,外任司道以上稱老爺,餘止稱爺,鄉稱老爹而已。
其父既稱老爺,其子貴亦稱大爺。
聞吾邑陳莊靖【瓒】之子少參抱沖【禹谟】公,顧太常【雲程】之子副使塵客【大章】公,終身稱大爺,不敢衡其父也。
今則内而九卿,外而司道以上,俱稱大老爺矣;自知府至知縣,俱稱太老爺矣。
又舉人、貢生俱稱相公,即國初猶然,今則并稱大爺矣。
此就紳士言之,其餘稱謂之僭越無等,更非一端也。
江陰湯廷尉公餘日錄雲:「明初闾裡稱呼有二等,一曰秀,一曰郎。
秀則故家右族穎出之人,郎則微裔末流羣小之輩。
稱秀則曰某幾秀,稱郎則曰某幾郎,人自分定,不相踰越。
」噫!安得此風複見于今日哉? 柳如是[既适錢宗伯,居绛雲樓,唱和甚得。
宗伯選列朝詩,内閨秀一集,皆柳所勘定也。
為人]性機警,饒膽略,[頗能制禦宗伯],绛雲樓主人寵憚之。
乙酉五月之變,柳勸主人死,謝不能。
柳奮身欲沈池水中,持之不得入。
時長洲沈明倫館于其家,親見之,嘗以語人。
見[宗伯門人長洲]顧苓河東君傳。
弇州謂歐、蘇之文,其流也使人畏難而好易,此語誠然。
蓋二公以清圓轉折為工,而古人煉字煉句之法至此盡矣!長洲汪苕文【琬】學歐者也,武進董文友【以甯】學歐而兼學蘇者也。
吾邑錢湘靈謂:「文友、苕文諸子之文,專以圓轉為勝場,若如此為文,但得機勢,亦頃刻可就,直無所用其心思矣。
」又雲:「本朝古文之盛,盛于文友、苕文諸子;而古文之衰,諸子亦不得辭其責。
」 芙蓉莊在吾邑小東門外,去縣治三十裡,白茆顧氏别業也。
某尚書為憲副台卿[玉柱]公外孫,故其地後歸尚書。
莊有紅豆樹,又名紅豆莊,樹大合抱,數十年一花,其色白,結實如皂莢,子赤如櫻桃。
順治十八年辛醜,[宗伯壽登八十,而]是花盛開,[蓋距前此花時已二十年矣]邑中名士鹹賦詩紀事。
至康熙癸酉,再花,結實數鬥,村人競取之。
時莊已久毀,惟樹存野田中耳。
今樹亦半枯,每歲發一枝,訖無定向。
聞之土人,所向之處,稻辄歉收,亦可怪也。
唐詩:「紅豆生南國。
」又雲:「紅豆啄餘鹦鹉粒。
」未知即此種否,俟再考之。
居易錄雲:「越中若邪溪,亦雲若耶,邪,于遮切。
」宋九域志雲:「徐浩遊若邪溪。
曰:『曾子不居勝母之裡,吾豈遊若邪之溪?』因改為五雲溪,是讀作邪正之邪,類惡溪矣。
」餘按古樂府多稱父為邪,音同琅琊之琊。
又顔氏家訓曰:「梁世費旭詩雲:『不知是耶非。
』殷澐詩雲:『飖揚雲母舟。
』簡文曰:『旭既不識其父,澐又飖揚其母。
』」是其證也。
曾子不居勝母,以其名不順。
季海改若邪為五雲,亦同此意耳。
如讀作邪正之邪,則并若字不可通矣,大謬。
瞿汝稷,字符立,号洞觀,昆湖先生任子也。
八歲時足生疔,凡疔以食生豆為驗,不知氣味者則不治。
洞觀食竟不知,醫者麕至,鹹謂必無幸矣。
當危急時,恍惚見呂仙面授方藥數味,内有雄黃,曰:「此腳眼疔,故用此。
」服之日有半即愈。
自是神常入異境,無非丹洞玄圃,金堂玉陛,其中之人則皆仙也。
每出窗外,常有白雲層疊若絮,乘之冉冉而登。
諸仙每戒洞觀,可勿婚宦,虧損靈根。
以語其父,父曰:「必我父子皆仙則可。
」洞觀還語諸仙,諸仙指密殿金字榜示之,曰:「榜上惟汝有名,不列者不可。
」故竟婚宦。
洞觀名列仙籍,而性嗜宗門書,撮其要為指月錄,至今諸方參學者無不宗之。
其弟達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