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随筆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勝國時,吾邑有自奉儉約過于常情者二人,一極貴,一極富。
極貴而儉者,為陳中丞察,其巡撫南贛也,日市一鴨卵,四分之,半以供子師馔,半以分啖父子。
極富而儉者為譚曉,每飯熟一卵,竅可容箸,藉而啖之。
飯畢,封其竅留之,再飯三飯乃盡。
然陳公之儉或出于矯,而譚則天性吝啬使然,又未可同日語也。
顧仲恭【大韶】深于經學,注疏俱成誦在口。
嘗謂其友錢嗣隆【裔嘉】曰:「君家宗伯未可謂讀書人也。
」嗣隆訝而問之,仲恭笑曰:「吾觀彼于十三經注疏猶未能熟,雖博極羣籍,抑末也。
讀書人恐不如是。
」然吾聞吳祭酒梅村嘗問宗伯曰:「有何異書可讀?」曰:「十三經注疏耳。
」觀此則彼于經疏亦未必全不留心,特未能如仲恭之精熟耳。
[錢宗伯吾炙集,所采皆名章秀句,可入團扇屏風者。
集無卷帙次第,總計僅二十一人。
為籛後人曾遵王、東海何雲士龍、太倉黃翼聖子羽、南陽鄧漢儀孝威、合肥龔鼎孳孝升、勾吳沈祖孝雪樵、廬山光熊幻住、宣城唐允甲祖命、梅磊杓司、廬陵趙薿國子、秦人王天佑平格、舊京孤臣一是、橘社吳時德不官、甕城宗人飲光、舊京胡澄靜夫、楚江杜紹凱蒼略、江上張項印大玉、建昌王師正帥先、舊京王潢元倬、西江半衲澄之、侯官許友有介。
此選疑為公未成之書。
按公尺牍中,與黃庭表【與堅】雲:「往從行卷中得見新篇,珠光玉氣,湧現于行墨之間,辄為采錄,收入吾炙集中。
時人或未之許,久而鹹以為知言也。
」今吾炙集具在,并無庭表詩。
又漁洋詩話雲:「順治辛醜,方峹山【文】自虞山過廣陵,言牧齋近選吾炙集,載阮亭詩數篇。
」今集中亦并無王詩,未知何故。
] [太倉王揆,字端士,煙客先生次子也。
中順治乙未進士,館選日,某公欲薦之。
及胪句唱,「揆」與「魁」音相近,上曰:「是負心王魁耶!」蓋小說家有王魁負桂英事,上故雲爾也。
某公遂不敢薦。
] 漢班昭為曹世叔之妻,稱曹大家。
按:「家」字當讀「姑」,又與姑同。
大家,女之尊稱。
又離騷雲:「羿淫遊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
」「家」字注音「姑」,謂浞殺羿而取其室,此亦「家」字讀「姑」之一證也。
某宗伯為山陰王玉映題照雲:「季重才名噪若耶,缥缃有女嗣芳華。
漢家若采東征賦,彤管先應号大家。
」是讀「家」字為本音矣。
西溪叢語雲:「唐秘書省有裝潢匠六人。
」齊民要術雲:「紙有裝潢法。
」釋名:「潢,染紙也。
」集韻:「音胡■〈日黃〉切,作去聲讀。
」而宗伯贈書詩雲:「朱黃點勘須完好,簽軸裝潢要簇新。
」是讀「潢」字為呼王切,無異潢污、天潢之潢矣。
韓退之謂:「凡為文辭,宜略識字。
」博學如宗伯,而猶不免誤用,甚矣識字之難也。
又戒庵漫筆謂:「賈胡藏珠,而都玄敬讀『賈』為『假』,不為『古』音;泛駕之馬,王魯南讀『泛』為『汛』,不為『捧』音。
」蓋自小學不講,字之誤讀,即名人亦不免矣。
葛一龍,字震甫,本洞庭山富室。
性好結客,揮金如糞土。
晚年金盡,而好客自如。
嘗遇二三故人于滁陽道上,見其行裝蕭然,思有以贈之。
顧震甫囊中亦蕭然也,乃一一書借券付之。
約曰:「俟稍赢餘當一一奉償,但希免子錢耳。
」聞者笑之,然其義甚高,志亦可哀也。
錢玉友為詩,主于奇崛,稍涉輕圓便不喜。
信如其說,古人脫手彈丸之喻為非矣。
嘗以高青邱詩比董玄宰書,謂兩公自圓美可愛,學之者便易軟熟少骨力。
此論卻得。
王石谷作畫,一落筆便思傳世,故即其八十以後之作亦無一懈筆。
識者謂其能密而不能疏,固然;然其氣韻亦非凡手可及也。
其門人楊野鶴【晉】晚年每多率筆。
沈啟南論畫,嘗持「蒼潤」二字,蓋蒼而不潤,神氣便少,野鶴晚年卻未免此病。
詩家多用「隔是」二字,田汝成委巷叢談雲:「猶雲已是、如是也。
」元微之詩,「隔是身如夢,頻來不為名。
」又多用「遮莫」二字。
羅大經鶴林玉露雲:「猶雲盡教也。
」杜詩:「遮莫鄰雞下五更。
」【「隔是」一作「格是」。
】 昔人謂唐子畏畫師周臣,而雅俗迥别。
或問:「臣畫何以俗?」曰:「臣胸中隻少唐生數十卷書耳。
」餘謂此論卻未盡然。
如吾邑烏目山人,彼胸中與周臣何異?而畫卻不俗。
弇州先生謂:「永叔不識佛理,強辟佛。
」此語誠然。
蓋必能識之,而後能辟之。
不然,望影而談,恐未足服其心也。
若朱紫陽之辟佛,彼固于佛理曾究心來,故辟之也。
每每切中其病,非歐公比矣。
」弇州又謂:「歐公不識詩,自标譽能詩。
」夫詩如歐公,亦可以已矣。
猶謂其不識,是何言欤? 吾邑詩人,自某宗伯以下,推錢湘靈、馮定遠兩公。
湘靈生平多客金陵、毘陵間,且時文、古文兼工,不專以詩名也。
故邑中學詩者,宗定遠為多。
定遠之詩,以漢、魏、六朝為根柢,而出入于義山、飛卿之間,其教人作詩,則以才調集、玉台新詠二書。
湘靈詩宗少陵,有高曠之思,有沈雄之調,而其教人也,亦必以少陵。
兩家門戶各别,故議論亦多相左。
湘靈序王露湑詩雲:「徐陵韋縠,守一先生之言,虞山之詩季世矣。
」又序錢玉友詩雲:「學于宗伯之門者,以妖冶為溫柔,以堆砌為敦厚。
」蓋皆指定遠一派也。
秦始皇時蝗蔽天下,诏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
鬻爵自此始。
明景泰元年,以邊圉事殷,令天下生員納粟上馬者,許入監。
納粟入監自此始。
壬子七月,瀕海之處潮沒,凡棺之未葬者,或殡于室,或厝于野,俱随潮湧去,及潮退迹之,則不辨其誰某矣。
予因思世俗制棺,其前和辄刻「壽」字,或「福」字,此甚無謂,不若刻死者姓名于其上,倘遇不測,猶可辨識誰某也。
因書之以告世人。
福山章烈婦馬氏溺死事甚奇,然人多有疑之者。
先是,烈婦之夫殡而未葬,迨烈婦死,遂厝其棺于夫之旁。
至雍正十年七月,福山遇潮沒,凡棺之未葬者,悉随潮湧去,即烈婦之夫之棺亦然,而烈婦獨屹然不移。
于是向之疑烈婦者,無不詫為奇事,始信為真烈婦雲。
程松圓有「秣陵天遠不宜秋」之句,王新城極賞之。
按此句本襲戴叔倫作,不過以「天遠」易「凋敝」二字,豈「落花芝蓋」、「
極貴而儉者,為陳中丞察,其巡撫南贛也,日市一鴨卵,四分之,半以供子師馔,半以分啖父子。
極富而儉者為譚曉,每飯熟一卵,竅可容箸,藉而啖之。
飯畢,封其竅留之,再飯三飯乃盡。
然陳公之儉或出于矯,而譚則天性吝啬使然,又未可同日語也。
顧仲恭【大韶】深于經學,注疏俱成誦在口。
嘗謂其友錢嗣隆【裔嘉】曰:「君家宗伯未可謂讀書人也。
」嗣隆訝而問之,仲恭笑曰:「吾觀彼于十三經注疏猶未能熟,雖博極羣籍,抑末也。
讀書人恐不如是。
」然吾聞吳祭酒梅村嘗問宗伯曰:「有何異書可讀?」曰:「十三經注疏耳。
」觀此則彼于經疏亦未必全不留心,特未能如仲恭之精熟耳。
[錢宗伯吾炙集,所采皆名章秀句,可入團扇屏風者。
集無卷帙次第,總計僅二十一人。
為籛後人曾遵王、東海何雲士龍、太倉黃翼聖子羽、南陽鄧漢儀孝威、合肥龔鼎孳孝升、勾吳沈祖孝雪樵、廬山光熊幻住、宣城唐允甲祖命、梅磊杓司、廬陵趙薿國子、秦人王天佑平格、舊京孤臣一是、橘社吳時德不官、甕城宗人飲光、舊京胡澄靜夫、楚江杜紹凱蒼略、江上張項印大玉、建昌王師正帥先、舊京王潢元倬、西江半衲澄之、侯官許友有介。
此選疑為公未成之書。
按公尺牍中,與黃庭表【與堅】雲:「往從行卷中得見新篇,珠光玉氣,湧現于行墨之間,辄為采錄,收入吾炙集中。
時人或未之許,久而鹹以為知言也。
」今吾炙集具在,并無庭表詩。
又漁洋詩話雲:「順治辛醜,方峹山【文】自虞山過廣陵,言牧齋近選吾炙集,載阮亭詩數篇。
」今集中亦并無王詩,未知何故。
] [太倉王揆,字端士,煙客先生次子也。
中順治乙未進士,館選日,某公欲薦之。
及胪句唱,「揆」與「魁」音相近,上曰:「是負心王魁耶!」蓋小說家有王魁負桂英事,上故雲爾也。
某公遂不敢薦。
] 漢班昭為曹世叔之妻,稱曹大家。
按:「家」字當讀「姑」,又與姑同。
大家,女之尊稱。
又離騷雲:「羿淫遊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
」「家」字注音「姑」,謂浞殺羿而取其室,此亦「家」字讀「姑」之一證也。
某宗伯為山陰王玉映題照雲:「季重才名噪若耶,缥缃有女嗣芳華。
漢家若采東征賦,彤管先應号大家。
」是讀「家」字為本音矣。
西溪叢語雲:「唐秘書省有裝潢匠六人。
」齊民要術雲:「紙有裝潢法。
」釋名:「潢,染紙也。
」集韻:「音胡■〈日黃〉切,作去聲讀。
」而宗伯贈書詩雲:「朱黃點勘須完好,簽軸裝潢要簇新。
」是讀「潢」字為呼王切,無異潢污、天潢之潢矣。
韓退之謂:「凡為文辭,宜略識字。
」博學如宗伯,而猶不免誤用,甚矣識字之難也。
又戒庵漫筆謂:「賈胡藏珠,而都玄敬讀『賈』為『假』,不為『古』音;泛駕之馬,王魯南讀『泛』為『汛』,不為『捧』音。
」蓋自小學不講,字之誤讀,即名人亦不免矣。
葛一龍,字震甫,本洞庭山富室。
性好結客,揮金如糞土。
晚年金盡,而好客自如。
嘗遇二三故人于滁陽道上,見其行裝蕭然,思有以贈之。
顧震甫囊中亦蕭然也,乃一一書借券付之。
約曰:「俟稍赢餘當一一奉償,但希免子錢耳。
」聞者笑之,然其義甚高,志亦可哀也。
錢玉友為詩,主于奇崛,稍涉輕圓便不喜。
信如其說,古人脫手彈丸之喻為非矣。
嘗以高青邱詩比董玄宰書,謂兩公自圓美可愛,學之者便易軟熟少骨力。
此論卻得。
王石谷作畫,一落筆便思傳世,故即其八十以後之作亦無一懈筆。
識者謂其能密而不能疏,固然;然其氣韻亦非凡手可及也。
其門人楊野鶴【晉】晚年每多率筆。
沈啟南論畫,嘗持「蒼潤」二字,蓋蒼而不潤,神氣便少,野鶴晚年卻未免此病。
詩家多用「隔是」二字,田汝成委巷叢談雲:「猶雲已是、如是也。
」元微之詩,「隔是身如夢,頻來不為名。
」又多用「遮莫」二字。
羅大經鶴林玉露雲:「猶雲盡教也。
」杜詩:「遮莫鄰雞下五更。
」【「隔是」一作「格是」。
】 昔人謂唐子畏畫師周臣,而雅俗迥别。
或問:「臣畫何以俗?」曰:「臣胸中隻少唐生數十卷書耳。
」餘謂此論卻未盡然。
如吾邑烏目山人,彼胸中與周臣何異?而畫卻不俗。
弇州先生謂:「永叔不識佛理,強辟佛。
」此語誠然。
蓋必能識之,而後能辟之。
不然,望影而談,恐未足服其心也。
若朱紫陽之辟佛,彼固于佛理曾究心來,故辟之也。
每每切中其病,非歐公比矣。
」弇州又謂:「歐公不識詩,自标譽能詩。
」夫詩如歐公,亦可以已矣。
猶謂其不識,是何言欤? 吾邑詩人,自某宗伯以下,推錢湘靈、馮定遠兩公。
湘靈生平多客金陵、毘陵間,且時文、古文兼工,不專以詩名也。
故邑中學詩者,宗定遠為多。
定遠之詩,以漢、魏、六朝為根柢,而出入于義山、飛卿之間,其教人作詩,則以才調集、玉台新詠二書。
湘靈詩宗少陵,有高曠之思,有沈雄之調,而其教人也,亦必以少陵。
兩家門戶各别,故議論亦多相左。
湘靈序王露湑詩雲:「徐陵韋縠,守一先生之言,虞山之詩季世矣。
」又序錢玉友詩雲:「學于宗伯之門者,以妖冶為溫柔,以堆砌為敦厚。
」蓋皆指定遠一派也。
秦始皇時蝗蔽天下,诏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
鬻爵自此始。
明景泰元年,以邊圉事殷,令天下生員納粟上馬者,許入監。
納粟入監自此始。
壬子七月,瀕海之處潮沒,凡棺之未葬者,或殡于室,或厝于野,俱随潮湧去,及潮退迹之,則不辨其誰某矣。
予因思世俗制棺,其前和辄刻「壽」字,或「福」字,此甚無謂,不若刻死者姓名于其上,倘遇不測,猶可辨識誰某也。
因書之以告世人。
福山章烈婦馬氏溺死事甚奇,然人多有疑之者。
先是,烈婦之夫殡而未葬,迨烈婦死,遂厝其棺于夫之旁。
至雍正十年七月,福山遇潮沒,凡棺之未葬者,悉随潮湧去,即烈婦之夫之棺亦然,而烈婦獨屹然不移。
于是向之疑烈婦者,無不詫為奇事,始信為真烈婦雲。
程松圓有「秣陵天遠不宜秋」之句,王新城極賞之。
按此句本襲戴叔倫作,不過以「天遠」易「凋敝」二字,豈「落花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