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随筆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康熙戊午年正月二十三日,上有薦舉博學鴻儒之诏,于是在京三品以上及翰铨科道官,在外督撫藩臬,各舉所知以應。
計北直與薦者十有九人,江南與薦者五十有八人,浙江與薦者四十有七人,山東與薦者十有二人,山西與薦者十有一人,河南與薦者四人,湖廣與薦者六人,陝西與薦者十人,江西與薦者四人,福建與薦者二人,貴州與薦者一人。
次年三月初一日,上禦體仁閣,臨軒命題,學士捧黃紙唱給,首題「璇玑玉衡賦」,有序,用四六;次題「省耕詩」,五言二十韻。
散訖,命就坐,撤護軍,俾吟詠自适。
日中,鴻胪引出,跪聽上谕雲:「諸士皆讀書博古,當世賢人,朕隆重有加,宿命光祿授餐,使知敬禮至意。
」引上閣設席賜椅,四人一席,繡衣捧茶陳饋,十二簋加四飯,豐腆苾芬,緝禦恭肅,诏二品三人陪宴。
既畢,叩頭謝恩,從容握管,文完者先出,未完者命給燭,至漏二下始罷。
吏部收卷,翰林院總封,進呈禦覽。
讀卷者相國李蔚、杜立德、馮溥,掌院學士葉方藹。
取中一等二十名,二等三十名,皆授翰林職,令入館纂修明史。
其有舉到在京老病不能入試,及入試而不與選者,年近七十以上,加中書、正字等銜以寵之。
此一代掄才盛典,故備記之如右。
宋樂,字玉才。
年少有才,詩筆兼工,吾邑後來之秀也。
不幸年未三十竟以嘔血疾卒。
未卒前半載,其師陳君亦韓作詩懷之,有「漳江一病損瓊枝」之句。
亦韓以示餘,餘疑「損」字為不祥,已而果驗。
餘嘗挽之以詩雲:「一語成吟谶,瓊枝損果然。
慰情虛左女,閱世欠潘年。
芳草詩中路,春風夢裡天。
半生騷屑意,篇什待流傳。
」又雲:「夢曉樓仍在,吟魂竟渺茫。
一棺逢白玉,萬卷墜青箱。
楊柳凋張緒,芙蓉落謝郎。
傷心吹笛處,隻隔宋家牆。
」 玉才詩天才超逸,筆無點塵。
所著願學集二卷,吳門沈确士【德潛】選定。
其中五七言絕句尤工,今錄數首于此。
送别雲:「别路風光早,江南芳草天。
人心似春色,千裡逐君船。
」潇湘曲雲:「楓落早鴻過,洞庭無限波。
相望終不見,隻是白雲多。
」又雲:「湘山九疑暗,湘江九派深。
腸亦随帆轉,相望面面心。
」又雲:「酹酒黃陵廟,湘君竹淚深。
從今添一滴,萬古共消沈。
」憶金陵雲:「涼月清溪渡,秋風白下橋。
離心似江水,一日兩回潮。
」又雲:「紅燭博山爐,青樓似昔無。
至今魂夢裡,猶聽白門烏。
」答揚州喬子雲:「病餘纏縛似春蠶,詩酒風情亦尚堪。
日落離心滿揚子,知君江北望江南。
」送人避仇雲:「狂歌痛飲向來心,贈别吳鈎抵萬金。
君到他鄉莫沈醉,酒悲時候最難禁。
」秋思雲:「曉坐寒塘鏡碧開,蘋香風引上樓台。
長天一雁斜飛水,邊色先從望裡來。
」贈鄭公子企瑗雲:「琴書以外百無能,雲水蕭然策野藤。
誰愛天台鄭居士,貴家貧士俗家僧。
」蘇台柳枝詞雲:「吳女摻摻解蕩船,風波日日别年年。
不如柳絮飄随水,化作浮萍個個圓。
」又雲:「十裡珠簾映碧流,絲絲金線拂船頭。
阊門過去盤門路,一樹垂楊一畫樓。
」 明萬曆初,邑諸生有許應科者,博學善屬文,其才為阖郡所無,一時推為祭酒。
時郡司理為江右龍繩武,見應科文愛之甚,每入谒必以鼎甲期之,呼為許修撰,謂必狀元也。
癸酉歲,應科将以科試第一赴省闱,而司理亦例得分校,謂是役也必無失許生矣。
時應科館于吳江某氏,司理乃密緘一函,走急足送至吳江,而應科适于是日腹痛欲死,急買舟以歸。
急足夜至叩門,言司理公有書送許秀才,必欲面呈。
某氏子解人也,意必有關節,乃绐之曰:「許秀才有病,卧不能起,我為若轉達可也!」急足固不肯,某氏子乃以白金噉之,得書果關節也。
某氏子固能文,及試,司理得其卷,以為許也,取冠本房。
拆卷始知其非,更索許卷閱之,則大批「險怪惡劣」等語,塗抹盈卷矣。
某氏子竟魁其經。
許終身不複振,守貢又不得,卒以郁死。
陳見複【祖範】于雍正癸卯捷南宮,未及胪唱,以足疾歸裡。
次年甲辰複行殿試,而足疾已愈,親知力勸其入都,衆喙一辭,見複不聽。
嘗語予:「我無用世才,倘殿試而蒙拔擢,受職之後,虛縻廪祿。
既有所不可,若遽乞歸,自處則高矣!但人人如此,公家之事誰任?今甫捷南宮,是猶未成進士也,不若量能度分,從此知止,猶不失出處之義。
」予深韪其言。
見複亦雲:「友朋中不勸予殿試者,惟君一人耳!」 徐五,侯官人。
不事生産,賃縣倉前小屋以居。
日為人擔粟輸倉,得其直,度供一日之用即止。
閉戶讀書,好為詩,不求知于人。
自署其門曰:「目慚不識丁,門愧無題午。
」時曹能始先生以詩文名海内,罷官家居,過其門異之,因入,與語竟日,出其詩稱賞之。
于是鄉中人方稍稍物色之,文酒之會辄與焉,而五擔荷自若也。
一日,曹先生遣所知謂五曰:「君士人,荷擔太自苦。
吾有田莊,曷為我清理,計其直可以自養,且可以為家。
」所知以告,五笑曰:「吾惟不受人役故至此。
吾聞士[绌]于不知己而伸于知己,知己而無禮,不如在缧绁之中。
越石之所以謝晏子也。
吾不敢複見曹先生矣!」先生愧謝之。
會革命之際,閩中擁立隆武,五竊往觀之,曰:「此非有為之主也,吾不知死所矣!」遂逸去,不知所終。
五名開元,字振烈。
人傳其詩雲:「金以兩千酬漂母,鞭須六百報平王。
」其豪邁皆類此。
同裡張遠為作徐五傳雲。
王缑山太史嘗肩輿至嘉定,先訪徐女廉先生【允祿】,先生方食麥飯,舉手曰:「君遠來,得無饑乎?此貧家風味,盍共嘗之。
」因共飽啖劇談,至日昃不休。
邑中聞太史至,争治具相邀,不輕赴也。
嚴永思【衍】輯通鑒補碼百卷,目營手抄,雖溽暑祁寒不少辍。
薄暮稍倦,則與鄰江季梁孝廉出杖頭錢七文,以四文市濁醪,以三文市菽乳,相與上下古今,較論得失,逮丙夜始罷。
此與前王太史事,皆得之于侯君秉衡【铨】雲。
吳曆,字漁山,邑人也。
所居有言子墨井,遂自号墨井道人。
工詩善畫,兼精書法,得東坡筆意。
嘗遊吳興,谒其郡守,谒入未即見,信步至一僧舍,見東坡醉翁亭真迹,喜甚,即僦居焉。
就其處布席展卷,臨摹三四日無倦色。
太守遣人徧索墨井道人,無有也,逆旅之人亦不知其所往。
摹竟,欣欣如有得,不果見太守去矣。
其高緻如此。
計北直與薦者十有九人,江南與薦者五十有八人,浙江與薦者四十有七人,山東與薦者十有二人,山西與薦者十有一人,河南與薦者四人,湖廣與薦者六人,陝西與薦者十人,江西與薦者四人,福建與薦者二人,貴州與薦者一人。
次年三月初一日,上禦體仁閣,臨軒命題,學士捧黃紙唱給,首題「璇玑玉衡賦」,有序,用四六;次題「省耕詩」,五言二十韻。
散訖,命就坐,撤護軍,俾吟詠自适。
日中,鴻胪引出,跪聽上谕雲:「諸士皆讀書博古,當世賢人,朕隆重有加,宿命光祿授餐,使知敬禮至意。
」引上閣設席賜椅,四人一席,繡衣捧茶陳饋,十二簋加四飯,豐腆苾芬,緝禦恭肅,诏二品三人陪宴。
既畢,叩頭謝恩,從容握管,文完者先出,未完者命給燭,至漏二下始罷。
吏部收卷,翰林院總封,進呈禦覽。
讀卷者相國李蔚、杜立德、馮溥,掌院學士葉方藹。
取中一等二十名,二等三十名,皆授翰林職,令入館纂修明史。
其有舉到在京老病不能入試,及入試而不與選者,年近七十以上,加中書、正字等銜以寵之。
此一代掄才盛典,故備記之如右。
宋樂,字玉才。
年少有才,詩筆兼工,吾邑後來之秀也。
不幸年未三十竟以嘔血疾卒。
未卒前半載,其師陳君亦韓作詩懷之,有「漳江一病損瓊枝」之句。
亦韓以示餘,餘疑「損」字為不祥,已而果驗。
餘嘗挽之以詩雲:「一語成吟谶,瓊枝損果然。
慰情虛左女,閱世欠潘年。
芳草詩中路,春風夢裡天。
半生騷屑意,篇什待流傳。
」又雲:「夢曉樓仍在,吟魂竟渺茫。
一棺逢白玉,萬卷墜青箱。
楊柳凋張緒,芙蓉落謝郎。
傷心吹笛處,隻隔宋家牆。
」 玉才詩天才超逸,筆無點塵。
所著願學集二卷,吳門沈确士【德潛】選定。
其中五七言絕句尤工,今錄數首于此。
送别雲:「别路風光早,江南芳草天。
人心似春色,千裡逐君船。
」潇湘曲雲:「楓落早鴻過,洞庭無限波。
相望終不見,隻是白雲多。
」又雲:「湘山九疑暗,湘江九派深。
腸亦随帆轉,相望面面心。
」又雲:「酹酒黃陵廟,湘君竹淚深。
從今添一滴,萬古共消沈。
」憶金陵雲:「涼月清溪渡,秋風白下橋。
離心似江水,一日兩回潮。
」又雲:「紅燭博山爐,青樓似昔無。
至今魂夢裡,猶聽白門烏。
」答揚州喬子雲:「病餘纏縛似春蠶,詩酒風情亦尚堪。
日落離心滿揚子,知君江北望江南。
」送人避仇雲:「狂歌痛飲向來心,贈别吳鈎抵萬金。
君到他鄉莫沈醉,酒悲時候最難禁。
」秋思雲:「曉坐寒塘鏡碧開,蘋香風引上樓台。
長天一雁斜飛水,邊色先從望裡來。
」贈鄭公子企瑗雲:「琴書以外百無能,雲水蕭然策野藤。
誰愛天台鄭居士,貴家貧士俗家僧。
」蘇台柳枝詞雲:「吳女摻摻解蕩船,風波日日别年年。
不如柳絮飄随水,化作浮萍個個圓。
」又雲:「十裡珠簾映碧流,絲絲金線拂船頭。
阊門過去盤門路,一樹垂楊一畫樓。
」 明萬曆初,邑諸生有許應科者,博學善屬文,其才為阖郡所無,一時推為祭酒。
時郡司理為江右龍繩武,見應科文愛之甚,每入谒必以鼎甲期之,呼為許修撰,謂必狀元也。
癸酉歲,應科将以科試第一赴省闱,而司理亦例得分校,謂是役也必無失許生矣。
時應科館于吳江某氏,司理乃密緘一函,走急足送至吳江,而應科适于是日腹痛欲死,急買舟以歸。
急足夜至叩門,言司理公有書送許秀才,必欲面呈。
某氏子解人也,意必有關節,乃绐之曰:「許秀才有病,卧不能起,我為若轉達可也!」急足固不肯,某氏子乃以白金噉之,得書果關節也。
某氏子固能文,及試,司理得其卷,以為許也,取冠本房。
拆卷始知其非,更索許卷閱之,則大批「險怪惡劣」等語,塗抹盈卷矣。
某氏子竟魁其經。
許終身不複振,守貢又不得,卒以郁死。
陳見複【祖範】于雍正癸卯捷南宮,未及胪唱,以足疾歸裡。
次年甲辰複行殿試,而足疾已愈,親知力勸其入都,衆喙一辭,見複不聽。
嘗語予:「我無用世才,倘殿試而蒙拔擢,受職之後,虛縻廪祿。
既有所不可,若遽乞歸,自處則高矣!但人人如此,公家之事誰任?今甫捷南宮,是猶未成進士也,不若量能度分,從此知止,猶不失出處之義。
」予深韪其言。
見複亦雲:「友朋中不勸予殿試者,惟君一人耳!」 徐五,侯官人。
不事生産,賃縣倉前小屋以居。
日為人擔粟輸倉,得其直,度供一日之用即止。
閉戶讀書,好為詩,不求知于人。
自署其門曰:「目慚不識丁,門愧無題午。
」時曹能始先生以詩文名海内,罷官家居,過其門異之,因入,與語竟日,出其詩稱賞之。
于是鄉中人方稍稍物色之,文酒之會辄與焉,而五擔荷自若也。
一日,曹先生遣所知謂五曰:「君士人,荷擔太自苦。
吾有田莊,曷為我清理,計其直可以自養,且可以為家。
」所知以告,五笑曰:「吾惟不受人役故至此。
吾聞士[绌]于不知己而伸于知己,知己而無禮,不如在缧绁之中。
越石之所以謝晏子也。
吾不敢複見曹先生矣!」先生愧謝之。
會革命之際,閩中擁立隆武,五竊往觀之,曰:「此非有為之主也,吾不知死所矣!」遂逸去,不知所終。
五名開元,字振烈。
人傳其詩雲:「金以兩千酬漂母,鞭須六百報平王。
」其豪邁皆類此。
同裡張遠為作徐五傳雲。
王缑山太史嘗肩輿至嘉定,先訪徐女廉先生【允祿】,先生方食麥飯,舉手曰:「君遠來,得無饑乎?此貧家風味,盍共嘗之。
」因共飽啖劇談,至日昃不休。
邑中聞太史至,争治具相邀,不輕赴也。
嚴永思【衍】輯通鑒補碼百卷,目營手抄,雖溽暑祁寒不少辍。
薄暮稍倦,則與鄰江季梁孝廉出杖頭錢七文,以四文市濁醪,以三文市菽乳,相與上下古今,較論得失,逮丙夜始罷。
此與前王太史事,皆得之于侯君秉衡【铨】雲。
吳曆,字漁山,邑人也。
所居有言子墨井,遂自号墨井道人。
工詩善畫,兼精書法,得東坡筆意。
嘗遊吳興,谒其郡守,谒入未即見,信步至一僧舍,見東坡醉翁亭真迹,喜甚,即僦居焉。
就其處布席展卷,臨摹三四日無倦色。
太守遣人徧索墨井道人,無有也,逆旅之人亦不知其所往。
摹竟,欣欣如有得,不果見太守去矣。
其高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