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随筆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杜律所以獨有千古,職是故也。
若拘拘于取青俪白,如[學堂中對類,則拙手優為之矣。
」 某宗伯既娶柳夫人,特築一精舍居之,而顔之曰我聞室,以柳字如是,取金剛經「如是我聞」之義也。
一日,坐室中,目注如是,如是問曰:「公胡我愛?」曰:「愛汝之黑者發,而白者面耳。
然則汝胡我愛?」柳曰:「即愛公之白者發,而黑者面也。
」侍婢皆為匿笑。
吳門缪侍講念齋【彤】少延宋既庭【實穎】為師,而嘉定許子位【自俊】與宋友善,時年已望六矣,閑過宋館舍,侍講辄以伯呼之。
迨康熙丁未侍講大魁天下,而庚戌會試即為同考官,子位竟出門下。
侍講每語嘉定人曰:「吾中了汝鄉許伯矣。
」 吳祭酒梅邨【偉業】連舉十三女,而公子元朗【暻】始生。
時唐吏部東江【孫華】已為名諸生,年亦及強矣,湯餅會客,俨然居上坐焉。
迨康熙戊辰,元朗舉禮部,而唐與之同榜,事亦奇矣。
[乙酉五月豫王兵渡江,弘光主暨大學士馬士英俱出走。
僞太子王之明、忻城伯趙之龍、大學士王铎、禮部尚書錢謙益、都督越其傑等,以南京迎降。
王引兵入城,諸臣鹹緻禮币,有至萬金者,錢獨緻禮甚薄,蓋表己之廉潔也。
其所具之柬,前細書「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臣錢謙益百叩首謹啟上貢」。
計開鎏金銀壺一具、法琅銀壸一具、蟠龍玉杯一進、宋制玉杯一進、天鹿犀杯一進、夔龍犀杯一進、葵花犀杯一進、芙蓉犀杯一進、法琅鼎杯一進、文王鼎杯一進、法琅鶴杯一對、銀鑲鶴杯一對、宣德宮扇十柄、真金川扇十柄、弋陽金扇十柄、戈奇金扇十柄、百子宮扇十柄、真金杭扇十柄、真金蘇扇四十柄、銀鑲象箸十雙。
右啟上貢。
又署「順治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臣錢謙益」。
郡人張滉與豫王記室諸暨曾王佐善,因得見王铎以下送禮帖子,而紀之以歸。
王佐又語滉雲「是日錢公捧帖入府,叩首墀下,緻詞于王前,王為色動,禮接甚歡」雲。
] [田雄執弘光主至南京,豫王幽之司禮監韓贊周第,令諸舊臣一一上谒。
諸臣見故主,皆伏地流涕。
王铎獨直立,戟手數其罪惡,且曰:「餘非爾臣,安所得拜?」遂攘臂呼叱而去。
曾王佐親見其事。
是日獨錢宗伯伏地恸哭不能起,王佐為扶出之。
] 華亭王文恭公【顼齡】寬然長者,于物情多所未谙。
一日偶至廳事,望見兩犬交媾,意童子戲結其尾,連而不開,即叱曰:「畜生何罪,而使之若此邪!」聞者絕倒。
古之撰行狀者,将上之考功太常,及史館編錄地也。
故行狀之名,獨不可施于婦人。
宋俞文豹吹劍錄雲:「女以行稱者,既醉詩曰:『厘爾女士。
』注雲:『女有士行也。
』漢列女傳搜次材行,晉列女傳載循六行,班姬女史箴有婦行篇。
然古今志婦人者,止曰碑、曰志,未嘗稱行狀。
」予見唐叔達三易集,有龔孺人、沈孺人,李孺人及先妣盧孺人行狀四篇,我不知其何據。
叔達固博雅名士,而此恐未可為訓也。
世有善泅者,往往能伏水底,謂之打沒頭,此即莊子達生篇所謂沒人也。
郭注:「沒人謂能鹜沒于水底。
」予按:鹜,鴨也。
鴨性能沒水,故雲鹜沒。
左傳文公八年:「晉侯使解揚歸匡、戚之田于衛,且複緻公壻池之封。
」此書傳「壻」字之始,亦即後世奁田之始。
今世童子暑月辄以竿黏蟬為戲,此蓋三代時已有之。
莊子達生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見痀偻者承蜩,猶掇之也。
」注:「蜩,蟬也。
」以竿黏曰承,掇,手取也。
吳俗以行次稱人曰「官」,在古已有之。
駱賓王秋日送尹大赴京師序雲:「尹大官三冬業暢,指南台而拾青。
」又秋夜送閻五還潤州詩序雲:「閻五官言返維桑,修途走金陵之地。
」【通鑒梁武陵王稱湘東王曰七官,疑為稱官之始。
】 樂天西樓月詩用仄韻,而方虛谷收之律髓中,馮已蒼【舒】雲:「白集正作律詩,以其有聲病故也。
」唐人此類極多,品彙出而廢矣。
予所居徐市,在縣東五十裡,徐大司空栻聚族處也。
前明之季,其族有二人并擅高赀,而一最豪奢,為太學欽寰,予前既叙其事矣;而一最恡啬,則為諸生啟新。
其書室與竈,僅隔一垣,常以缗系脂,懸于當竈,而缗之操縱,則于書室中,每菽乳下釜,則執爨者呼曰:「腐下釜矣!」乃以缗放下。
纔着釜聞油爆聲,即又收缗起,恐其過用也。
為子延師而供膳甚菲。
[中四五月間人多食蛙者,然必從市中買之。
啟新以蟾諸類蛙,而階下頗夥,即命童子取以供師。
每午膳,師所食者止葷素二品。
一日加豆膩一味,豆膩者,以面和豆共煮者也。
師既食畢,疑而問其童子曰:「今日午膳,何于常品之外,忽加豆膩?」童子笑曰:「此豆乃犬所竊噉者,既而複吐于地,主人惜之,故取以為食。
」師以其穢,為之吐嘔不止。
所畜雨具,有革履三隻:一留城,一留鄉,一随身帶之,蓋防人借用也。
嘗命藍輿山遊,自北至西,諸名勝徧曆。
輿夫力倦,且苦腹餒,啟新出所攜蓮子與輿夫各一,曰:「聊以止饑。
」輿夫微笑,蓋笑其所與之少也。
而啟新誤以為輿夫得蓮子故喜,即曰:「汝輩真小人,頃者色甚苦,得一蓮便笑矣。
」又嘗以試事至白門,居逆旅月餘,而所記日用簿,每日止腐一文、菜一文。
同學魏叔子【沖】見之,為諧語曰:「君不特費紙,并費筆墨矣!何不總記雲:自某日至某日,每日買腐菜各一文乎?啟新方以為然,初不知其谑己也。
其可笑多類此。
其族人陽初為作一文錢傳奇以诮之,所謂盧止員外者蓋即指啟新也。
前明崇祯初,太倉張天如【溥、】吳縣楊維鬥【廷樞】兩先生,繼東林而起,号召海内名流大會于吳門,謂之複社。
羣小忌之,造蝗蝻錄,目為「小東林。
」至達之當甯,領袖者禍幾不測。
貴池吳次尾【應箕】亦社中人也,嘗編複社姓氏為前後二卷,而其孫銘道又為補錄一卷,所載共三千二十五人,而吾邑有六十七人焉。
其姓名猶在人間者,為楊彜子常、許重熙子洽、許瑤文玉、蔣棻畹先、魏沖叔子、趙士春景之、王曰俞喜赓、孫永祚子長、邵世茂羽萬、瞿元錫伯申、孫朝讓光甫。
孫可之雲:「史家紀職官、山川、地理、禮樂、
若拘拘于取青俪白,如[學堂中對類,則拙手優為之矣。
」 某宗伯既娶柳夫人,特築一精舍居之,而顔之曰我聞室,以柳字如是,取金剛經「如是我聞」之義也。
一日,坐室中,目注如是,如是問曰:「公胡我愛?」曰:「愛汝之黑者發,而白者面耳。
然則汝胡我愛?」柳曰:「即愛公之白者發,而黑者面也。
」侍婢皆為匿笑。
吳門缪侍講念齋【彤】少延宋既庭【實穎】為師,而嘉定許子位【自俊】與宋友善,時年已望六矣,閑過宋館舍,侍講辄以伯呼之。
迨康熙丁未侍講大魁天下,而庚戌會試即為同考官,子位竟出門下。
侍講每語嘉定人曰:「吾中了汝鄉許伯矣。
」 吳祭酒梅邨【偉業】連舉十三女,而公子元朗【暻】始生。
時唐吏部東江【孫華】已為名諸生,年亦及強矣,湯餅會客,俨然居上坐焉。
迨康熙戊辰,元朗舉禮部,而唐與之同榜,事亦奇矣。
[乙酉五月豫王兵渡江,弘光主暨大學士馬士英俱出走。
僞太子王之明、忻城伯趙之龍、大學士王铎、禮部尚書錢謙益、都督越其傑等,以南京迎降。
王引兵入城,諸臣鹹緻禮币,有至萬金者,錢獨緻禮甚薄,蓋表己之廉潔也。
其所具之柬,前細書「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臣錢謙益百叩首謹啟上貢」。
計開鎏金銀壺一具、法琅銀壸一具、蟠龍玉杯一進、宋制玉杯一進、天鹿犀杯一進、夔龍犀杯一進、葵花犀杯一進、芙蓉犀杯一進、法琅鼎杯一進、文王鼎杯一進、法琅鶴杯一對、銀鑲鶴杯一對、宣德宮扇十柄、真金川扇十柄、弋陽金扇十柄、戈奇金扇十柄、百子宮扇十柄、真金杭扇十柄、真金蘇扇四十柄、銀鑲象箸十雙。
右啟上貢。
又署「順治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臣錢謙益」。
郡人張滉與豫王記室諸暨曾王佐善,因得見王铎以下送禮帖子,而紀之以歸。
王佐又語滉雲「是日錢公捧帖入府,叩首墀下,緻詞于王前,王為色動,禮接甚歡」雲。
] [田雄執弘光主至南京,豫王幽之司禮監韓贊周第,令諸舊臣一一上谒。
諸臣見故主,皆伏地流涕。
王铎獨直立,戟手數其罪惡,且曰:「餘非爾臣,安所得拜?」遂攘臂呼叱而去。
曾王佐親見其事。
是日獨錢宗伯伏地恸哭不能起,王佐為扶出之。
] 華亭王文恭公【顼齡】寬然長者,于物情多所未谙。
一日偶至廳事,望見兩犬交媾,意童子戲結其尾,連而不開,即叱曰:「畜生何罪,而使之若此邪!」聞者絕倒。
古之撰行狀者,将上之考功太常,及史館編錄地也。
故行狀之名,獨不可施于婦人。
宋俞文豹吹劍錄雲:「女以行稱者,既醉詩曰:『厘爾女士。
』注雲:『女有士行也。
』漢列女傳搜次材行,晉列女傳載循六行,班姬女史箴有婦行篇。
然古今志婦人者,止曰碑、曰志,未嘗稱行狀。
」予見唐叔達三易集,有龔孺人、沈孺人,李孺人及先妣盧孺人行狀四篇,我不知其何據。
叔達固博雅名士,而此恐未可為訓也。
世有善泅者,往往能伏水底,謂之打沒頭,此即莊子達生篇所謂沒人也。
郭注:「沒人謂能鹜沒于水底。
」予按:鹜,鴨也。
鴨性能沒水,故雲鹜沒。
左傳文公八年:「晉侯使解揚歸匡、戚之田于衛,且複緻公壻池之封。
」此書傳「壻」字之始,亦即後世奁田之始。
今世童子暑月辄以竿黏蟬為戲,此蓋三代時已有之。
莊子達生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見痀偻者承蜩,猶掇之也。
」注:「蜩,蟬也。
」以竿黏曰承,掇,手取也。
吳俗以行次稱人曰「官」,在古已有之。
駱賓王秋日送尹大赴京師序雲:「尹大官三冬業暢,指南台而拾青。
」又秋夜送閻五還潤州詩序雲:「閻五官言返維桑,修途走金陵之地。
」【通鑒梁武陵王稱湘東王曰七官,疑為稱官之始。
】 樂天西樓月詩用仄韻,而方虛谷收之律髓中,馮已蒼【舒】雲:「白集正作律詩,以其有聲病故也。
」唐人此類極多,品彙出而廢矣。
予所居徐市,在縣東五十裡,徐大司空栻聚族處也。
前明之季,其族有二人并擅高赀,而一最豪奢,為太學欽寰,予前既叙其事矣;而一最恡啬,則為諸生啟新。
其書室與竈,僅隔一垣,常以缗系脂,懸于當竈,而缗之操縱,則于書室中,每菽乳下釜,則執爨者呼曰:「腐下釜矣!」乃以缗放下。
纔着釜聞油爆聲,即又收缗起,恐其過用也。
為子延師而供膳甚菲。
[中四五月間人多食蛙者,然必從市中買之。
啟新以蟾諸類蛙,而階下頗夥,即命童子取以供師。
每午膳,師所食者止葷素二品。
一日加豆膩一味,豆膩者,以面和豆共煮者也。
師既食畢,疑而問其童子曰:「今日午膳,何于常品之外,忽加豆膩?」童子笑曰:「此豆乃犬所竊噉者,既而複吐于地,主人惜之,故取以為食。
」師以其穢,為之吐嘔不止。
所畜雨具,有革履三隻:一留城,一留鄉,一随身帶之,蓋防人借用也。
嘗命藍輿山遊,自北至西,諸名勝徧曆。
輿夫力倦,且苦腹餒,啟新出所攜蓮子與輿夫各一,曰:「聊以止饑。
」輿夫微笑,蓋笑其所與之少也。
而啟新誤以為輿夫得蓮子故喜,即曰:「汝輩真小人,頃者色甚苦,得一蓮便笑矣。
」又嘗以試事至白門,居逆旅月餘,而所記日用簿,每日止腐一文、菜一文。
同學魏叔子【沖】見之,為諧語曰:「君不特費紙,并費筆墨矣!何不總記雲:自某日至某日,每日買腐菜各一文乎?啟新方以為然,初不知其谑己也。
其可笑多類此。
其族人陽初為作一文錢傳奇以诮之,所謂盧止員外者蓋即指啟新也。
前明崇祯初,太倉張天如【溥、】吳縣楊維鬥【廷樞】兩先生,繼東林而起,号召海内名流大會于吳門,謂之複社。
羣小忌之,造蝗蝻錄,目為「小東林。
」至達之當甯,領袖者禍幾不測。
貴池吳次尾【應箕】亦社中人也,嘗編複社姓氏為前後二卷,而其孫銘道又為補錄一卷,所載共三千二十五人,而吾邑有六十七人焉。
其姓名猶在人間者,為楊彜子常、許重熙子洽、許瑤文玉、蔣棻畹先、魏沖叔子、趙士春景之、王曰俞喜赓、孫永祚子長、邵世茂羽萬、瞿元錫伯申、孫朝讓光甫。
孫可之雲:「史家紀職官、山川、地理、禮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