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丘耳夢錄丙集
關燈
小
中
大
靡遺,衆無不厭若穢者,始知三之善于報虐也。
三家居,有故人過之,寄荷擔一條,曰:善藏之。
三曰:諾。
洎出門,又言之。
三曰:無過慮,豈故人所寄而敢有疏略耶!客去,呼鋸斷為三,取精紙什襲封之,置椟中。
他日客來索,則啟鑰敬出之。
客曰:噫,敗矣!三曰:豈故人所寄而敢有疏略耶。
二三儒生行城上,三從下過之。
呼曰:何三,爾素多智,能绐吾輩下城耶。
三曰:若憑高蔑不見者,吾之智複何所逞。
若自下而上則易易耳。
儒生群然而下,曰:若安能绐吾上城耶?三曰:吾已绐汝下城矣。
此事古有之,三暗合耳。
三好遊妓館,至辄取其箫以吹,妓厭之,伺其來,則置穢于箫之所謂山口也者。
三覺,默然去,乃遍覓糞中之豆,炒之,藏袖中。
而更為複袖盛豆之潔者,自啖之。
妓見索焉,弗與也。
奪焉,入口皆穢嘔。
三徐曰:此豆故山口所種耳,何怪。
行遇諸少年于途,曰:何三,爾說一謊。
三曰:無暇也,适見某水魚甚多,将取網罟,無暇也。
即作匆遽狀去。
少年相謂曰:曷先諸。
因糾衆攜網裹糧以行,竭澤而漁,無片鱗也。
無何,三至,衆咎其不誠,曰故謊耳。
見一人馳駿走途中,三磬折而前曰:乞公馬。
客不顧去。
或尤之,三曰:一言費吾本耶,萬一我與,則其利厚矣。
其滑稽如此。
集數傭工于田,午以甜瓜殷勤饷焉。
曰:憫若輩渴耳。
衆啖之,甚感其惠也。
俄而,饁至,衆鹹飽不能下咽,攜筐歸矣。
三生平不可盡詳,此得其梗概耳。
曹子曰:三去今将百年,而譚者猶資為口實,人不可以無所長也。
顧其事皆儇薄,或為儒者所不取。
要之微言急智,以之排難解紛。
有足多者,使其人挾尺寸之柄,當事機之會,厮養卒豈足道哉。
而名不出于鄉邑,君子惜焉。
故略而論之,以附于齊諧、虞初之流雲。
先賢著述 齊魯文學,古稱之矣。
吾邑文獻,代不乏人。
曆年即久,率多佚亡,存其名而無其書者十之六七也。
聊具其目,以俟訪求。
杞國之有《夏小正》一書尚矣。
其後,牟融著《牟子》二卷,甄宇著《嚴氏春秋》十二卷,郎宗著《象數占》一卷,趙岐著《厄屯歌》三十三章,鄭玄著《周易注》十卷,《易緯稽覽圖注》七卷,《古文尚書注》九卷,《今字石經尚書注》八卷,《尚書釋問注》四卷,《尚書義問》三卷,《尚書緯注》三卷,《尚書中候注》五卷,《詩緯注》三卷,《毛詩譜》三卷,《毛詩故訓箋》二十卷,《毛詩諸家音》十五卷,《駁何氏漢議》二卷,《春秋左氏分野》一卷,《左氏膏肓》九卷,《春秋十二公譜》一卷,《禮記注》十二卷,《儀禮注》十七卷,《禮記注》二十卷,《禮義》二十卷,《禮緯注》三卷,《三禮目錄》一卷,《月令注》一卷,《三禮圖》九卷,《喪服經傳》一卷,《喪服變除》一卷,《喪服譜》一卷,《儀禮音》二卷,《周官音》三卷,《五經異義》十卷,《六藝論》一卷,《孝經注》一卷,《古今論語注》十卷,鄭小同著《鄭志》十一卷,管甯著《姓氏論又集》二卷,錄一卷,徐苗著《五經同異評玄微論》、伏滔著集五卷,正淮論二篇,伏曼容著《周易》八卷,《周易集林》十二卷,《毛詩集解》、《喪服集解》、《論語義》、《老莊義》伏系之著集十卷,錄一卷,伏挺著《迩說》十卷,集二十卷,明鎬著《真頌》四十六篇,《六冗書》,陳規著《攻守方略》一卷,黃祯著《拟騷》一卷,《二友傳》一卷,詩集一卷,文集四卷,馬文炜著《雁門集》一卷,《淮陽雜錄》二卷,《奏議》一卷,邑志二十八卷,王孟煦著《雲耕山房稿》、馬應龍著《杞乘》四十八卷,《道德經注解》二卷,《梵雅》、《二酋樓詩集》、《藝林鈎玄錄》二十四卷,《碎金錄》二卷,《辭林玉屑》二卷,考訂古本《周禮》、《毛詩》、《尚書》、《參同契》二十二卷,劉希孟著《四休亭稿》一卷,劉正宗著《木天草》、《雪鴻齋草》、《逋齋集》數卷。
梵雅 漁洋先生《池北偶談》雲:安丘馬禮部應龍撰梵雅十二卷,釋言第一,釋義第二,釋相第三,釋教第四,釋佛第五,釋菩薩第六,釋聲聞第七,釋外道第八,釋人倫第九,釋天文第十,釋地理第十一,釋鳥獸第十二。
馬黃 《池北偶談》雲,馬應龍字伯光,安丘人,都禦史文炜子,萬曆壬辰進士,曆禮部郎中卒,博雅好古。
注《道德經》二卷,考訂古本《周禮》六卷,《參同契》二卷,《尚書》七卷,《毛詩》七卷,《藝林鈎玄錄》二十六卷。
初為杞令,纂《杞乘》四十八卷,今安丘舊志二十八卷最精贍,有體裁,署其父文炜撰,實應龍少時手筆也。
黃祯字德兆,亦安丘人,嘉靖癸未進士,曆文選郎中,與樂安李太仆舜臣齊名,号為李黃,有《拟騷》行於世。
縣志 壽光安靜子跋安丘志雲:聞此志成于馬中丞公子儀部君之手,彼時儀部君尚未為諸生,善則歸親,而以中丞公統其名耳。
續志則王君敷彜所成。
予友張君杞園稱前後兩志,可與崔後渠安陽康對山武功志并傳。
予閱之,見其義例嚴而核,遣詞就班,深得史氏遺法。
渠丘雖小,士大夫皆知讀書考古,以文雅相尚,故名人輩出,彬彬乎質有其文也。
吾邑幅員倍于安丘,猶望後來之秀,雅意斯道,勿使鄰封有秦無人之歎焉,斯善矣。
丁醜冬日,拙石老人。
仙 郎宗,字仲绂,安丘人,善京氏易風角星算,推步吉兇。
安帝诏公車,征宗對策陳災異,拜議郎,除吳令。
到官一月,時卒暴風,宗占以京師大火定,火發時,果如宗言。
諸公聞之,表上博士征。
宗恥以占事就,征文書未到,
三家居,有故人過之,寄荷擔一條,曰:善藏之。
三曰:諾。
洎出門,又言之。
三曰:無過慮,豈故人所寄而敢有疏略耶!客去,呼鋸斷為三,取精紙什襲封之,置椟中。
他日客來索,則啟鑰敬出之。
客曰:噫,敗矣!三曰:豈故人所寄而敢有疏略耶。
二三儒生行城上,三從下過之。
呼曰:何三,爾素多智,能绐吾輩下城耶。
三曰:若憑高蔑不見者,吾之智複何所逞。
若自下而上則易易耳。
儒生群然而下,曰:若安能绐吾上城耶?三曰:吾已绐汝下城矣。
此事古有之,三暗合耳。
三好遊妓館,至辄取其箫以吹,妓厭之,伺其來,則置穢于箫之所謂山口也者。
三覺,默然去,乃遍覓糞中之豆,炒之,藏袖中。
而更為複袖盛豆之潔者,自啖之。
妓見索焉,弗與也。
奪焉,入口皆穢嘔。
三徐曰:此豆故山口所種耳,何怪。
行遇諸少年于途,曰:何三,爾說一謊。
三曰:無暇也,适見某水魚甚多,将取網罟,無暇也。
即作匆遽狀去。
少年相謂曰:曷先諸。
因糾衆攜網裹糧以行,竭澤而漁,無片鱗也。
無何,三至,衆咎其不誠,曰故謊耳。
見一人馳駿走途中,三磬折而前曰:乞公馬。
客不顧去。
或尤之,三曰:一言費吾本耶,萬一我與,則其利厚矣。
其滑稽如此。
集數傭工于田,午以甜瓜殷勤饷焉。
曰:憫若輩渴耳。
衆啖之,甚感其惠也。
俄而,饁至,衆鹹飽不能下咽,攜筐歸矣。
三生平不可盡詳,此得其梗概耳。
曹子曰:三去今将百年,而譚者猶資為口實,人不可以無所長也。
顧其事皆儇薄,或為儒者所不取。
要之微言急智,以之排難解紛。
有足多者,使其人挾尺寸之柄,當事機之會,厮養卒豈足道哉。
而名不出于鄉邑,君子惜焉。
故略而論之,以附于齊諧、虞初之流雲。
先賢著述 齊魯文學,古稱之矣。
吾邑文獻,代不乏人。
曆年即久,率多佚亡,存其名而無其書者十之六七也。
聊具其目,以俟訪求。
杞國之有《夏小正》一書尚矣。
其後,牟融著《牟子》二卷,甄宇著《嚴氏春秋》十二卷,郎宗著《象數占》一卷,趙岐著《厄屯歌》三十三章,鄭玄著《周易注》十卷,《易緯稽覽圖注》七卷,《古文尚書注》九卷,《今字石經尚書注》八卷,《尚書釋問注》四卷,《尚書義問》三卷,《尚書緯注》三卷,《尚書中候注》五卷,《詩緯注》三卷,《毛詩譜》三卷,《毛詩故訓箋》二十卷,《毛詩諸家音》十五卷,《駁何氏漢議》二卷,《春秋左氏分野》一卷,《左氏膏肓》九卷,《春秋十二公譜》一卷,《禮記注》十二卷,《儀禮注》十七卷,《禮記注》二十卷,《禮義》二十卷,《禮緯注》三卷,《三禮目錄》一卷,《月令注》一卷,《三禮圖》九卷,《喪服經傳》一卷,《喪服變除》一卷,《喪服譜》一卷,《儀禮音》二卷,《周官音》三卷,《五經異義》十卷,《六藝論》一卷,《孝經注》一卷,《古今論語注》十卷,鄭小同著《鄭志》十一卷,管甯著《姓氏論又集》二卷,錄一卷,徐苗著《五經同異評玄微論》、伏滔著集五卷,正淮論二篇,伏曼容著《周易》八卷,《周易集林》十二卷,《毛詩集解》、《喪服集解》、《論語義》、《老莊義》伏系之著集十卷,錄一卷,伏挺著《迩說》十卷,集二十卷,明鎬著《真頌》四十六篇,《六冗書》,陳規著《攻守方略》一卷,黃祯著《拟騷》一卷,《二友傳》一卷,詩集一卷,文集四卷,馬文炜著《雁門集》一卷,《淮陽雜錄》二卷,《奏議》一卷,邑志二十八卷,王孟煦著《雲耕山房稿》、馬應龍著《杞乘》四十八卷,《道德經注解》二卷,《梵雅》、《二酋樓詩集》、《藝林鈎玄錄》二十四卷,《碎金錄》二卷,《辭林玉屑》二卷,考訂古本《周禮》、《毛詩》、《尚書》、《參同契》二十二卷,劉希孟著《四休亭稿》一卷,劉正宗著《木天草》、《雪鴻齋草》、《逋齋集》數卷。
梵雅 漁洋先生《池北偶談》雲:安丘馬禮部應龍撰梵雅十二卷,釋言第一,釋義第二,釋相第三,釋教第四,釋佛第五,釋菩薩第六,釋聲聞第七,釋外道第八,釋人倫第九,釋天文第十,釋地理第十一,釋鳥獸第十二。
馬黃 《池北偶談》雲,馬應龍字伯光,安丘人,都禦史文炜子,萬曆壬辰進士,曆禮部郎中卒,博雅好古。
注《道德經》二卷,考訂古本《周禮》六卷,《參同契》二卷,《尚書》七卷,《毛詩》七卷,《藝林鈎玄錄》二十六卷。
初為杞令,纂《杞乘》四十八卷,今安丘舊志二十八卷最精贍,有體裁,署其父文炜撰,實應龍少時手筆也。
黃祯字德兆,亦安丘人,嘉靖癸未進士,曆文選郎中,與樂安李太仆舜臣齊名,号為李黃,有《拟騷》行於世。
縣志 壽光安靜子跋安丘志雲:聞此志成于馬中丞公子儀部君之手,彼時儀部君尚未為諸生,善則歸親,而以中丞公統其名耳。
續志則王君敷彜所成。
予友張君杞園稱前後兩志,可與崔後渠安陽康對山武功志并傳。
予閱之,見其義例嚴而核,遣詞就班,深得史氏遺法。
渠丘雖小,士大夫皆知讀書考古,以文雅相尚,故名人輩出,彬彬乎質有其文也。
吾邑幅員倍于安丘,猶望後來之秀,雅意斯道,勿使鄰封有秦無人之歎焉,斯善矣。
丁醜冬日,拙石老人。
仙 郎宗,字仲绂,安丘人,善京氏易風角星算,推步吉兇。
安帝诏公車,征宗對策陳災異,拜議郎,除吳令。
到官一月,時卒暴風,宗占以京師大火定,火發時,果如宗言。
諸公聞之,表上博士征。
宗恥以占事就,征文書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