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部分

關燈
注解:附□,疊韻字。

    小土山也。

    左傳襄二十四年:子大叔曰:部婁無松柏。

    杜注:部婁,小阜。

    服虔曰:喻小國。

    風俗通義引左傳釋之曰:言其卑小。

    部者,阜之類。

    今齊魯之閑,田中少高卬名之為部矣。

    按或作培塿,依許則傳文本作附婁,字從□,基本義也。

    上蒲口反,下路口反。

    玉篇曰:說文以坿為坿益字,從土。

    此附作步口切。

    小土山也。

    玉裁謂土部坿,益也。

    增益之義宜用之,相近之義亦宜用之。

    今則盡用附,而附之本義廢矣。

    從□付聲。

    符又切。

    按此音非也。

    當雲蒲口切。

    四部。

    《春秋傳》曰:“附□無松柏。

    ”左氏傳多古文,許所見未誤。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阺dǐ 注解:秦謂陵阪曰阺,大□曰陵,坡曰阪。

    秦人方言皆曰阺也。

    漢書楊雄解嘲曰:響若坁隤。

    應劭雲:天水有大坂,名曰隴坁。

    其山堆旁箸□落作聲,聞數百裡,故曰坁隤。

    按仲遠誤也。

    依說文則巴蜀名山岸脅之旁箸欲落□者曰氏,氏□聞數百裡。

    秦謂陵阪曰阺。

    其字則氏與阺不同,其語言則秦與巴蜀不同。

    且氏主謂石,故□聲聞遠。

    阺主謂土,陵阪皆土阜也。

    氏或訛作坁,韋昭音若是理之是,不誤。

    阺字或作坻。

    音丁兮、丁禮二反。

    高唐賦:臨大阺之稸水。

    是其正字也。

    自仲遠合而一之,古音十六、十五部之别亦淆矣。

    凡氏聲在十六部,凡氐聲在十五部。

    從□氐聲。

    丁禮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阢wù 注解:石山戴土也。

    戴小徐作載。

    釋山曰:石戴土謂崔嵬。

    然則崔嵬一名阢也。

    從□兀聲。

    五忽切。

    十五部。

    玉篇午回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隒yǎn 注解:崖也。

    崖者,高邊也。

    按今俗語謂邊曰隒,當作此字。

    王風傳曰:涘者,厓也。

    漘者,水隒也。

    葢平者曰厓,高起者曰隒。

    釋山雲:重甗,隒。

    從□兼聲,讀若俨。

    魚檢切。

    七部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阸è 注解:塞也。

    塞先代切,與窒□字别。

    塞者,隔也。

    阸之言扼也。

    從□戹聲。

    于革切。

    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隔ɡé 注解:塞也。

    塞先代切。

    各本作障,今依西京賦注所引作塞也。

    與土部塞隔也為轉注。

    廣韻亦曰:塞也。

    西京賦曰:隴坻之隘,隔閡華戎。

    從□鬲聲。

    古核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障zhànɡ 注解:隔也。

    從□章聲。

    之亮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隐yǐn 注解:蔽也。

    艹部曰:蔽笰,小皃也。

    小則不可見,故隠之訓曰蔽。

    若孟子隠幾字則當為□。

    □部曰:□,有所據也。

    從□□聲。

    于謹切。

    十三部。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隩ào 注解:水隈厓也。

    厓,山邊也,引申之為水邊。

    隈厓,謂曲邊也。

    釋丘曰:厓内為隩,外為鞫。

    毛詩:瞻彼淇奧。

    傳曰:奧,隈也。

    奧者,隩之叚借字也。

    又芮鞫之卽。

    毛曰:芮,水厓也。

    鞫,究也。

    鄭曰:芮之言内也。

    水之内曰隩,水之外曰鞫。

    漢書作□,字林作□。

    從□奧聲。

    烏到切。

    按當于六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隈wēi 注解:水曲也。

    各本用水曲隩也。

    今依西都、海賦二注訂。

    從□畏聲。

    烏恢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qiǎn 注解:□商,此葢古語,小塊也。

    塊俗凷字,從□,從臾。

    臾,古文蒉字。

    見艹部。

    艹器也。

    謂一蒉之土而已。

    去衍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xiè 注解:水衡官谷也。

    未詳。

    水衡官,見漢書百官公卿表。

    又天文志解谷,晉灼曰:谷名。

    葢非此。

    從□解聲。

    胡買切。

    十六部。

    一曰小溪。

    此别一義。

    □□閑小溪曰□,如小山别大山曰嶰也。

    溪者,山□之無所通者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隴lǒnɡ 注解:天水大阪也。

    地理志:天水郡有隴縣。

    郡國志:漢陽郡,永平十七年天水郡更名也。

    隴縣有大阪名隴坻。

    按坻卽上文阺字也。

    從□龍聲。

    力歱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yī 注解:酒泉天依阪也。

    地理志:酒泉郡天□縣。

    師古曰:此地有天□阪,故以名。

    從□衣聲。

    于希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陝shǎn 注解:弘農陝也。

    地理志:弘農郡陜縣。

    後志同。

    今河南直□陜州有廢陜縣,古虢國,王季之子所封也。

    左傳曰: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

    國語稱文王敬友二虢,杜預以為皆文王母弟。

    馬融雲:虢叔,同母弟。

    虢仲,異母弟。

    今按同母異母不可知,據許隻雲王委之子可也。

    地理志曰:陜故虢國,東虢在熒陽。

    賈逵曰:虢仲封東虢,制是也。

    虢叔封西虢,虢公是也。

    鄭語:西有虞虢。

    韋曰:虢,虢叔之後,西虢也。

    又濟雒河颍之閑,虢郐為大。

    韋曰:虢,東虢也。

    虢仲之後。

    地理志及說文皆但雲陜,故虢國。

    不目為西虢者,葢東周時東虢已滅于鄭,不煩分别也。

    春秋晉滅虢,謂在陜之西虢,王季之子虢叔之後。

    從□夾聲。

    十篇亦部下曰:弘農□字從此。

    失冄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wú 注解:弘農陝東陬也。

    陬者,隅也。

    從□□聲。

    武扶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