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部分

關燈
也。

    陮隗,猶崔巍,亦猶□□。

    疊韻字也。

    從□隹聲。

    都辠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隗wěi 注解:陮隗也。

    從□鬼聲。

    五辠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阭yǔn 注解:高也。

    從□允聲。

    餘潗切。

    玉篇餘剸切。

    十三、十四部。

    一曰石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lěi 注解:磊□也。

    各本奪□字,今補。

    磊□猶磊□也。

    疊韻字。

    從□□聲。

    洛猥切。

    古音在十六、十七部之閑。

    垂上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陗qiào 注解:陖也。

    凡鬥直者曰陗。

    李斯列傳曰:樓季也而難五丈之限,跛牂也而易百仞之高,陗塹之勢異也。

    塹當為漸,陂陀者曰漸,鬥直者曰陗。

    凡閑出者曰□陗。

    鬥俗作陡,古書皆作鬥。

    從□肖聲。

    七□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陖jùn 注解:陗高也。

    謂鬥直而高也。

    卑者雖直,不得雲陵矣。

    山部□或作峻,高也。

    此陖,陗高也。

    是峻陖之别也。

    專言高者,或未必陗矣。

    陖古叚借灑字為之。

    邶風曰:新台有灑。

    傳曰:灑,高峻也。

    峻卽陖之同音通用。

    傳意謂經之灑,卽陖之叚借也。

    西聲、夋聲古音同在十三部。

    釋丘曰:望厓灑而高岸,夷上灑下漘。

    灑而高,謂體鬥直而頂高出也。

    夷上灑下,謂頂平不高出而體亦鬥直也。

    李巡注甚明了。

    而郭樸說誤。

    從□夋聲。

    私閏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隥dènɡ 注解:仰也。

    仰者,舉也。

    登陟之道曰隥,亦作墱。

    西都賦:陵墱道而超西墉。

    西京賦:墱道逦何以正東。

    薛曰:墱,閣道也。

    按閣道謂淩空如棧道者。

    從□登聲。

    都鄧切。

    六部。

    此以形聲包會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lòu 注解:阸陜也。

    阸者,塞也。

    陜者,隘也。

    □部曰:隘者,□也。

    然則□與隘為轉注。

    阸陜者,如邊塞狹隘也,故從□。

    引申為凡鄙小之偁。

    賈子曰:反雅為□。

    淮南注曰:□,鄙小也。

    從□□聲。

    盧□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陜xiá 注解:隘也。

    從□夾聲。

    侯夾切。

    八部。

    俗作□,峽,狹。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陟zhì 注解:登也。

    釋诂曰:陟,升也。

    毛傳曰:陟,□也。

    升者,□之俗字。

    □者,登之叚借。

    禮喪服注曰:今文禮皆登為□。

    俗誤已行久矣。

    據鄭說則古文禮皆作登也。

    許此作登不作□者,許書說解不用叚借字也。

    漢人用同音字代本字,旣乃不知有本字。

    所謂本有其字,依聲托事者然也。

    從□步。

    謂緣□而步也。

    □有層次可尋,是謂會意。

    竹力切。

    一部。

    □,古文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陷xiàn 注解:高下也。

    高下者,高與下有懸絕之勢也。

    高下之形曰陷,故自高入于下亦曰陷。

    義之引申也。

    易曰:坎,陷也。

    謂陽陷陰中也。

    凡深□其中曰陷。

    從□臽聲。

    大徐作從□,從臽,臽亦聲。

    戶□切。

    八部。

    一曰陊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隰xí 注解:阪下濕也。

    釋丘曰:下濕曰隰。

    又曰:陂者曰阪,下者曰隰。

    葢上隰指平地言之,下隰指阪言之。

    阪形固高,而其四旁窊濕處亦謂之隰也。

    許用後說者,以其字從□也。

    從□□聲。

    似入切。

    七部。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qū 注解:□□也。

    各本奪□字,今補。

    危部□篆下曰:□□也。

    此亦曰□□也。

    □□以雙聲成文,謂傾側不安,不能久立也。

    不容□一字矣。

    □□,他書作崎岖,漢碑亦作岖。

    從□區聲。

    豈俱切。

    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隤tuí 注解:下隊也。

    □辭曰:夫幹确然示人易矣。

    夫坤隤然示人□矣。

    許冂部曰:隺,高至也。

    引易夫幹隺然。

    然則正與下隊作反對語。

    按隤與頹音同而義異。

    如李陵傳隤其家聲,□不可作頹矣。

    從□貴聲。

    杜回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隊zhuì 注解:從高隊也。

    隊墜正俗字,古書多用隊,今則墜行而隊廢矣。

    大徐以墜附土部,非許意。

    釋诂:隊,落也。

    釋文從墜而以隊附見,傎矣。

    左傳曰:以成一隊。

    杜注:百人為隊。

    葢古語一隊,猶言一堆。

    物堕于地則聚,因之名隊為行列之偁。

    後人以墜入至韻,以隊入隊韻,而莫測其原委矣。

    從□□聲。

    徒對切。

    十五部。

    按當雲直類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降jiànɡ 注解:下也。

    此下為自上而下,故廁于隊隕之閑。

    釋诂曰:降,落也。

    古多叚降為夅。

    攵部曰:夅,服也。

    此今人讀下江切之正字。

    詩召南:我心則降。

    毛傳曰:降,下也。

    春秋經:郕降于齊師。

    何注曰:降者,自伏之文。

    又齊人降鄣。

    谷梁傳曰:降猶下也。

    皆夅之叚借字也。

    分為平去韻,而昧其原委矣。

    以地言曰降,故從□。

    以人言曰夅,故從攵□相承。

    從□夅聲。

    此亦形聲包會意。

    古巷切。

    九部。

    〖注〗夅,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隕yǔn 注解:從高下也。

    釋诂曰:隕,下,落也。

    毛傳曰:隕,隋也。

    隋卽陊字。

    從□員聲。

    于敏切。

    十三部。

    《易》曰:“有隕自天。

    ”姤九五爻辭。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