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部分

關燈
也。

    釋地、毛傳皆曰:大阜曰陵。

    釋名曰:陵,□也,體□高也。

    按引申之為乘也,上也,躐也,侵陵也,陵夷也。

    皆夌字之叚借也。

    攵部曰:夌,越也。

    一曰:夌,徲也。

    夌徲,卽陵夷也。

    從□夌聲。

    力膺切。

    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hùn 注解:大□也。

    以其昆千綿遠為言。

    從□鲧聲。

    胡本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阞lè 注解:地理也。

    考工記曰:凡溝逆地阞,謂之不行。

    注雲:溝謂造溝,阞謂脈理。

    按力者,筋也。

    筋有脈絡可尋,故凡有理之字皆從力。

    阞者,地理也。

    朸者,木理也。

    泐者,水理也。

    手部有扐,亦同意。

    從□力聲。

    盧則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陰yīn 注解:闇也。

    闇者,閉門也。

    閉門則為幽暗,故以為高明之反。

    水之南,山之北也。

    從□谷梁傳曰:水北為陽,山南為陽。

    注雲:日之所照曰陽,然則水之南,山之北為陰可知矣。

    水經注引伏□曰:水南曰陰。

    公羊桓十六年傳注曰:山北曰陰。

    按山北為陰,故陰字從□。

    自漢以後通用此為霒字。

    霒古文作侌。

    夫造化侌昜之氣本不可象,故霒與陰,昜與陽皆叚雲日山□以見其意而已。

    侌聲。

    于今切。

    七部。

    〖注〗霒、侌、□、□、□、瘖,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陽yánɡ 注解:高朙也。

    闇之反也。

    從□不言山南曰昜者,陰之解可錯見也。

    山南曰陽,故從□。

    毛傳曰: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

    昜聲。

    與章切。

    十部。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陸lù 注解:高平地。

    釋地、毛傳皆曰:高平曰陸。

    從□坴聲。

    土部坴下曰:土塊坴坴也。

    然則陸從坴者,謂其有土無石也。

    大徐作從□從坴,坴亦聲。

    力竹切。

    三部。

    □,籒文陸。

    從古文□省。

    從籒文□不從土者,從□而土見矣。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阿ē 注解:大陵曰阿。

    釋地、毛傳皆曰:大陵曰阿。

    從□可聲。

    烏何切。

    十七部。

    一曰阿,曲□也。

    毛詩: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傳雲:大陵曰阿,考盤在阿。

    傳曰:曲陵曰阿,各随其宜解之也。

    大雅:有卷者阿。

    傳曰:卷,曲也,然則此阿謂曲□也。

    引申之,凡曲處皆得偁阿。

    是以綿蠻傳曰:丘阿,丘之曲阿。

    室之當棟處曰阿。

    考工記四阿,若今四注屋。

    左傳:椁有四阿。

    毛傳:偏高曰阿丘。

    許書言谷,口上阿也。

    皆是也。

    曲則易為美,故隰桑傳曰:阿然,美皃。

    凡以阿言私曲,言昵近者,皆引申叚借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陂bēi 注解:阪也。

    陂與坡音義皆同。

    凡陂必邪立,故引申之義為傾邪。

    子虛賦:罷池陂陀。

    言旁頹也。

    易:無平不陂。

    洪範:無偏無陂。

    從□皮聲。

    彼為切。

    古音在十七部。

    一曰池也。

    池,各本作沱,誤,今依韻會正。

    說詳水部。

    池與沱形義皆别。

    此雲陂者,池也。

    故水部有池篆,雲陂也。

    正考老轉注之例。

    詩惟召南言沱,餘多言池,不可淆溷。

    許書沼,池也。

    窪,深池也。

    潢,積水池也。

    湖,大陂也。

    汥,水都也。

    漥,一曰窊也。

    洿,一曰窊下也。

    義皆同物。

    豈可改為沱乎。

    陂得訓池者,陂言其外之障,池言其中所蓄之水。

    故曰劉媪嘗息大澤之陂,謂大澤之旁也。

    曰叔度汪汪若千傾陂,卽謂千頃池也。

    湖訓大陂,卽大池也。

    陳風:彼澤之陂。

    傳曰:陂,澤障也。

    月令注曰:畜水曰陂。

    凡經傳雲陂池者,兼言其内外,或分析言之,或舉一以互見。

    許池與陂互訓,渾言之也。

    陂有叚波為之者,如漢諸侯王表曰波漢之陽,西域傳曰傍南山北波河。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阪bǎn 注解:坡者曰阪。

    釋地、毛傳皆曰:陂者曰阪。

    許雲坡者曰阪。

    然則坡陂異部同字也。

    說卦傳:其于稼也為反生。

    叚借反為阪也。

    從□反聲。

    府遠切。

    十四部。

    一曰澤障也。

    陂為澤障,故阪亦同。

    一曰山脅也。

    山脅,山胛也。

    呂覽:阪險原隰。

    高注:阪險,傾危也。

    小雅阪田箋曰:崎岖硗埆之處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陬zōu 注解:阪隅也。

    謂阪之角也。

    正月為陬,亦謂寅方在東北隅也。

    引申為凡隅之偁。

    陬與隅疊韻為訓。

    從□取聲。

    子侯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隅yú 注解:陬也。

    隅與陬為轉注。

    廣雅曰:陬,角也。

    小雅箋曰:丘隅,丘角也。

    上言阪此不言阪者,不主謂阪之隅也。

    考工記宮隅、城隅,謂角浮思也。

    大雅:惟德之隅。

    傳曰:隅,廉也。

    今人謂邊為廉,角為隅。

    古不别其字。

    亦作嵎,作湡。

    從□禺聲。

    噳俱切。

    古音在四部。

    偶平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險xiǎn 注解:阻難也。

    從□佥聲。

    虛檢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限xiàn 注解:阻也。

    廣韻:度也,齊也,畍也,皆其引申之義。

    從□□聲。

    乎□切。

    古音在十三部。

    一曰門□也。

    此别一義,而前義可包之。

    木部曰:□,門限也。

    是為轉注。

    其字俗作□,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阻zǔ 注解:險也。

    從□且聲。

    大射儀,且左還毌周。

    注曰:古文且為阻。

    堯典古文:黎民俎饑。

    鄭注雲:俎讀曰阻。

    是皆古文叚借字也。

    側呂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部 标題:陮duì 注解:陮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