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二錘則鍿。
鍿,熾也。
二鍿則兩也。
廣韻曰:八铢為鍿。
其說皆乖異,不與許合。
惟高注說山訓曰:六铢曰鍿,八铢曰錘。
與許說合,與诠言注乖異。
疑說山之注乃許注之僅存者也。
從金甾聲。
甾者,或葘字也。
側持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錘chuí 注解:八铢也。
為黍八百。
諸家說異見上。
後人謂稱之權為錘。
漢志所謂以輕重為宜,圜而環之,今之肉倍好者也。
古字隻當作□,謂有物□之而使平。
從金□聲。
直□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鈞jūn 注解:三十斤也。
斤者,十六兩也。
三十斤,為铢萬一千五百二十,為絫二十七萬六千四百八十。
漢志曰:鈞者,均也。
陽施其氣,陰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
按古多叚鈞為均。
從金勻聲。
居勻切。
十二部。
銞,古文鈞,從旬。
古旬勻多通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钯bā 注解:兵車也。
從金巴聲。
伯加切。
古音在五部。
司馬灋曰:“晨夜内钯車。
”今司馬法無此文。
方言:箭廣長而薄鐮謂之錍,或謂之钯。
一曰□也。
别一義。
此依韻會本。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镯zhuó 注解:钲也。
周禮□人:以金镯節□。
鄭注:镯,钲也。
形如小鐘,車行鳴之以為□節。
大鄭雲:讀如濁其源之濁。
從金蜀聲。
直角切。
三部。
軍灋:司馬執镯。
周禮作公司馬執镯。
杜子春雲:公司馬謂五人為伍,伍之司馬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鈴línɡ 注解:令丁也。
令平聲。
令丁疊韻字。
晉語十一注:丁甯,令丁。
謂钲也。
吳語十九:丁甯,令丁。
謂钲也。
今國語皆奪令丁字,而存于舊音補音。
廣韻曰:鈴似鐘而小。
然則镯鈴一物也。
古謂之丁甯,漢謂之令丁。
在旗上者亦曰鈴。
從金令聲。
郞丁切。
古音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钲zhēnɡ 注解:铙也。
佀鈴,柄中。
上下通。
镯、鈴、钲、铙四者相似而有不同。
钲似鈴而異于鈴者,镯鈴似鐘有柄,為之舌以有聲。
钲則無舌。
柄中者,柄半在上半在下,稍稍寬其孔為之抵拒,執柄搖之,使與體相擊為聲。
□人:以金铙止□。
注曰:铙如鈴,無舌有柄,執而鳴之,以止擊□。
按铙卽钲。
鄭說铙形與許說钲形合。
詩新田傳曰:钲以靜之。
與周禮止□相合。
從金正聲。
諸盈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铙náo 注解:小钲也。
钲铙一物,而铙較小。
渾言不别,析言則有辨也。
周禮言铙不言钲,詩言钲不言铙,不得以大小别之。
大司馬:仲冬大閱,乃□退,鳴铙且卻。
左傳:陳子曰:吾聞□不聞金。
亦謂聞□進,聞铙退也。
從金堯聲。
女交切。
二部。
軍灋:卒長執铙。
見大司馬職:五人為伍,五伍為兩,五兩為卒。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铎duó 注解:大鈴也。
□人:以金铎通□。
注:铎,大鈴也。
謂鈴之大者。
說者謂軍法所用金鈴金舌,謂之金铎。
施令時所用金鈴木舌,則謂之木铎。
按大司馬職曰振铎,又曰摝铎。
鄭謂摝,掩上振之。
铎之制同鈴。
從金睪聲。
徒洛切。
五部。
軍灋: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兩司馬執铎。
見大司馬職。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鑮bó 注解:大鐘,□于之屬,所□應鐘磬也。
大鐘下當有也字。
鄭注周禮、禮經皆雲:镈似鐘而大。
國語韋注雲:镈,小鐘也。
葢誤。
鄭雲似鐘,則非鐘也。
故許旣雲大鐘,而又雲淳于之屬。
淳于國語、周禮注作錞于。
周禮作錞,乃矛□之鐏也。
□人:以金錞和鼓。
注曰:錞,錞于也。
圜如碓頭,大上小下,樂作鳴之,與鼓相和。
疏謂出于漢之大矛樂官。
韋注吳語曰:唐尚書雲錞于,镯,非也。
錞于與镯各異物。
今按古鐘制隋圜,錞于如碓頭正圜。
許雲淳于之屬,葢鑮正圜大于編鐘,為後代鐘式正圜之始。
雲所以應鐘磬者,大射儀:笙磬西面,其南笙鐘,其南鑮。
頌磬東面,其南頌鐘,其南鑮。
鐘磬編縣,鑮特縣。
于此知鑮所以應鐘磬,淳于以和鼓,事正相類。
堵□二金樂則□鑮應之。
當作堵無鑮全樂則□鑮應之。
周禮曰:凡縣鐘磬,半為堵,全為肆。
注曰:鐘磬編縣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謂之堵。
鐘一堵,磬一堵,謂之肆。
天子宮縣,諸侯軒縣,□大夫判縣,士特縣。
諸侯之□大夫半天子之□大夫,西縣鐘,東縣磬。
士亦半天子之士,縣磬而已。
今按大射儀:樂人所陳諸侯之軒縣,全樂有鑮者也。
若諸侯之□大夫則二堵而分東西,諸侯之士且僅有一堵,皆不成肆,皆無鑮。
左傳晉侯賜魏绛以二肆之半,鐘一堵,磬一堵及一鑮也。
此君之特賜故有鑮。
從金薄聲。
匹各切。
五部。
周禮、國語字作镈,乃是叚镈鱗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鍿,熾也。
二鍿則兩也。
廣韻曰:八铢為鍿。
其說皆乖異,不與許合。
惟高注說山訓曰:六铢曰鍿,八铢曰錘。
與許說合,與诠言注乖異。
疑說山之注乃許注之僅存者也。
從金甾聲。
甾者,或葘字也。
側持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錘chuí 注解:八铢也。
為黍八百。
諸家說異見上。
後人謂稱之權為錘。
漢志所謂以輕重為宜,圜而環之,今之肉倍好者也。
古字隻當作□,謂有物□之而使平。
從金□聲。
直□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鈞jūn 注解:三十斤也。
斤者,十六兩也。
三十斤,為铢萬一千五百二十,為絫二十七萬六千四百八十。
漢志曰:鈞者,均也。
陽施其氣,陰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
按古多叚鈞為均。
從金勻聲。
居勻切。
十二部。
銞,古文鈞,從旬。
古旬勻多通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钯bā 注解:兵車也。
從金巴聲。
伯加切。
古音在五部。
司馬灋曰:“晨夜内钯車。
”今司馬法無此文。
方言:箭廣長而薄鐮謂之錍,或謂之钯。
一曰□也。
别一義。
此依韻會本。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镯zhuó 注解:钲也。
周禮□人:以金镯節□。
鄭注:镯,钲也。
形如小鐘,車行鳴之以為□節。
大鄭雲:讀如濁其源之濁。
從金蜀聲。
直角切。
三部。
軍灋:司馬執镯。
周禮作公司馬執镯。
杜子春雲:公司馬謂五人為伍,伍之司馬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鈴línɡ 注解:令丁也。
令平聲。
令丁疊韻字。
晉語十一注:丁甯,令丁。
謂钲也。
吳語十九:丁甯,令丁。
謂钲也。
今國語皆奪令丁字,而存于舊音補音。
廣韻曰:鈴似鐘而小。
然則镯鈴一物也。
古謂之丁甯,漢謂之令丁。
在旗上者亦曰鈴。
從金令聲。
郞丁切。
古音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钲zhēnɡ 注解:铙也。
佀鈴,柄中。
上下通。
镯、鈴、钲、铙四者相似而有不同。
钲似鈴而異于鈴者,镯鈴似鐘有柄,為之舌以有聲。
钲則無舌。
柄中者,柄半在上半在下,稍稍寬其孔為之抵拒,執柄搖之,使與體相擊為聲。
□人:以金铙止□。
注曰:铙如鈴,無舌有柄,執而鳴之,以止擊□。
按铙卽钲。
鄭說铙形與許說钲形合。
詩新田傳曰:钲以靜之。
與周禮止□相合。
從金正聲。
諸盈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铙náo 注解:小钲也。
钲铙一物,而铙較小。
渾言不别,析言則有辨也。
周禮言铙不言钲,詩言钲不言铙,不得以大小别之。
大司馬:仲冬大閱,乃□退,鳴铙且卻。
左傳:陳子曰:吾聞□不聞金。
亦謂聞□進,聞铙退也。
從金堯聲。
女交切。
二部。
軍灋:卒長執铙。
見大司馬職:五人為伍,五伍為兩,五兩為卒。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铎duó 注解:大鈴也。
□人:以金铎通□。
注:铎,大鈴也。
謂鈴之大者。
說者謂軍法所用金鈴金舌,謂之金铎。
施令時所用金鈴木舌,則謂之木铎。
按大司馬職曰振铎,又曰摝铎。
鄭謂摝,掩上振之。
铎之制同鈴。
從金睪聲。
徒洛切。
五部。
軍灋: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兩司馬執铎。
見大司馬職。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鑮bó 注解:大鐘,□于之屬,所□應鐘磬也。
大鐘下當有也字。
鄭注周禮、禮經皆雲:镈似鐘而大。
國語韋注雲:镈,小鐘也。
葢誤。
鄭雲似鐘,則非鐘也。
故許旣雲大鐘,而又雲淳于之屬。
淳于國語、周禮注作錞于。
周禮作錞,乃矛□之鐏也。
□人:以金錞和鼓。
注曰:錞,錞于也。
圜如碓頭,大上小下,樂作鳴之,與鼓相和。
疏謂出于漢之大矛樂官。
韋注吳語曰:唐尚書雲錞于,镯,非也。
錞于與镯各異物。
今按古鐘制隋圜,錞于如碓頭正圜。
許雲淳于之屬,葢鑮正圜大于編鐘,為後代鐘式正圜之始。
雲所以應鐘磬者,大射儀:笙磬西面,其南笙鐘,其南鑮。
頌磬東面,其南頌鐘,其南鑮。
鐘磬編縣,鑮特縣。
于此知鑮所以應鐘磬,淳于以和鼓,事正相類。
堵□二金樂則□鑮應之。
當作堵無鑮全樂則□鑮應之。
周禮曰:凡縣鐘磬,半為堵,全為肆。
注曰:鐘磬編縣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謂之堵。
鐘一堵,磬一堵,謂之肆。
天子宮縣,諸侯軒縣,□大夫判縣,士特縣。
諸侯之□大夫半天子之□大夫,西縣鐘,東縣磬。
士亦半天子之士,縣磬而已。
今按大射儀:樂人所陳諸侯之軒縣,全樂有鑮者也。
若諸侯之□大夫則二堵而分東西,諸侯之士且僅有一堵,皆不成肆,皆無鑮。
左傳晉侯賜魏绛以二肆之半,鐘一堵,磬一堵及一鑮也。
此君之特賜故有鑮。
從金薄聲。
匹各切。
五部。
周禮、國語字作镈,乃是叚镈鱗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