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部分

關燈
鼠之場謂之坻,螾場謂之坥。

    郭雲:其糞曰坥。

    按醫書謂之蚓樓,今土面虛起者是也。

    許雲益部,與梁宋之閑不合,疑方言宋當作益。

    從土且聲。

    七餘切。

    五部。

    又七豫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埍juǎn 注解:徒隸所凥也。

    徒隸,賤者偁。

    一曰女牢。

    □牢所以拘罪者也。

    其拘女者曰埍。

    一曰亭部。

    葢謂鄉亭之系也。

    韓詩宜犴宜獄雲,鄉亭之系曰犴,朝廷曰獄。

    從土肙聲。

    古泫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kū 注解:囚突出也。

    從土□聲。

    胡八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瘗yì 注解:幽薶也。

    艹部曰:薶者,瘗也。

    二篆為轉注。

    幽者,隐也,隐而薶之也。

    絫言之則曰瘗薶。

    從土□聲。

    于罽切。

    十五部。

    疑古音當在八部。

    合韻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堋bènɡ 注解:喪葬下土也。

    謂葬時下棺于圹中也。

    是名曰堋。

    從土朋聲。

    方鄧切。

    六部。

    《春秋傳》曰:“朝而堋。

    ”昭十二年左傳文,葬鄭□公事也。

    《禮》謂之封,禮謂禮經,所謂儀禮十七篇也。

    旣夕禮,乃窆,主人哭踴無算。

    注雲:窆,下棺也。

    今文之窆為封。

    按許于禮經有從今文者,有從古文者。

    此雲禮謂之封,則從今文也。

    小戴記一書于禮經多從今文,故此字皆作封無作窆者。

    檀弓,縣棺而封。

    鄭雲:封當為窆。

    鄭以封于義不親切,故欲依禮古文及周官易其字也。

    《周官》謂之窆。

    周官者,漢志所謂周官經,漢人謂之周禮也。

    遂人,及窆陳役。

    鄭司農雲:窆謂下棺時。

    禮記謂之封,春秋謂之堋,皆葬下棺也。

    聲相似,鄉師注略同,蒸侵東三韻相為通轉。

    故三字音相近,大鄭雲聲相似是也。

    語言之小異耳,此皆謂下棺,或以不封不樹亦改讀為窆,則誤矣。

    窆見穴部。

    《虞書》曰:堋淫于家。

    亦如是。

    大徐無亦如是三字。

    遂緻不可通。

    上偁春秋傳、禮、周官。

    說轉注也。

    堋封窆異字同義也。

    惟封略近叚借,此偁臯陶谟說叚借也。

    謂叚堋為朋,其義本不同,而形亦如是作也。

    堋淫于家卽朋淫于家,故孔安國以今文字讀之,定為朋字。

    朋淫,卽羣居終日。

    言不及義,恒舞于宮,酣歌于室,徇于貨色也。

    不知此恉,乃或以楚王戊私奸服舍釋之。

    夫下棺之地,非持服之舍也。

    其說書之乖剌何如哉。

    故不知有偁經說叚借之例,不可與讀說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茔yínɡ 注解:墓地。

    地各本作也。

    今正。

    玉篇及文□李注引皆作地。

    漢書音義如淳曰:茔,□田也。

    詩:蘝蔓于域。

    毛傳:域,茔也,按茔之言營也。

    營者,帀居也。

    經營其地而葬之,故其字從營。

    從土,營省,會意。

    亦聲。

    此從小徐也。

    徐傾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墓mù 注解:丘墓也。

    墓字今補。

    丘謂之虛,故曰丘墓,亦曰虛墓。

    壇弓曰虛墓之閑,未施哀于民而民哀是也。

    周禮有冢人,有墓大夫。

    鄭曰:□,封土為丘壟,象冢而為之。

    墓,冢茔之地。

    孝子所思慕之處。

    然則丘自其高言,墓自其平言,渾言之則曰丘墓也,墓之言規模也。

    方言:凡葬而無墳謂之墓,所以墓謂之撫。

    注引漢劉向傳初陵之墲。

    今漢書作初陵之橅。

    從土□聲。

    莫故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墳fén 注解:墓也。

    此渾言之也。

    析言之則墓為平處,墳為高處。

    故檀弓孔子曰:古音墓而不墳。

    邯鄲淳孝女曹娥碑曰:丘墓起墳。

    鄭注禮記曰:墓謂兆域,今之封茔也。

    土之高者曰墳,此其别也。

    方言曰:冢,秦晉之閑謂之墳。

    或謂之培,或謂之堬,或謂之采,或謂之埌,或謂之壟。

    自關而東謂之丘,小者謂之塿,大者謂之丘。

    此又别國方言之不同也。

    墳之義多引申叚借用之。

    如厥土黑墳,公置之地,地墳,此引申之用也。

    如遵彼汝墳。

    借墳為坋。

    周禮墳衍,借墳為濆也。

    從土贲聲。

    符分切。

    十三部。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壟lǒnɡ 注解:丘壟也。

    高者曰丘壟。

    周禮注曰:冢,封土為丘壟也。

    曲禮:适墓不登壟。

    注曰:為其不敬。

    壟,冢也。

    墓,茔域,是則壟非謂墓畍也。

    郭注方言曰:有畍埒似耕壟以名之,此恐方語而非經義也。

    壟畝之偁,取高起之義引申之耳。

    從土龍聲。

    力歱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垗zhào 注解:畔也。

    畔者,田畍也。

    畍者,竟也。

    垗畔雙聲。

    為四畔畍祭其中。

    畔各本訛畤。

    集韻、類篇又訛時。

    今正。

    四畔謂四面有埒也。

    周禮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

    鄭曰。

    兆為壇之茔域,然則四面為垠埒也。

    引申為孝經之宅兆。

    樂記之綴兆。

    垗,古叚肈為之。

    尚書大傳:兆十有二州。

    鄭雲:兆,域也,為茔域以祭十二州之分星也。

    而古文堯典作肈。

    大雅:以歸肈祀。

    鄭雲:肈,郊之神位也,是讀為兆也。

    商頌。

    肈域彼四海。

    箋雲:肈當作兆,畍祭其中,畍當作介。

    介,畫也。

    從土兆聲。

    兆者,分也。

    形聲中有會意也。

    治小切。

    二部。

    《周禮》曰:垗五帝于四郊。

    今周禮作兆。

    許作垗者,葢故書今書之不同也。

    ○此篆本在堋篆後。

    今移此。

    乃條理秩然。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壇tán 注解:祭壇場也。

    祭法注:封土曰壇,除地曰墠。

    楚語:屏攝之位,壇場之所。

    韋注:屏攝,為祭祀之位也。

    除地曰場。

    漢孝文帝紀,其廣增諸祀壇場珪币。

    師古曰:築土為壇,除地為場。

    按墠卽場也。

    為場而後壇之,壇之前又必除地為場,以為祭神道,故壇場必連言之。

    宋本作祭場也。

    無壇字,非是。

    若祭法壇與墠則異地,場有不壇者,壇則無不場也。

    從土亶聲。

    徒幹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場chánɡ 注解:祭神道也。

    也廣韻作處。

    玉篇引國語屏攝之位曰壇。

    (今訛場)壇之所除地曰場。

    一曰山田不耕者。

    田部雲:畼,不生也。

    場與畼義相近。

    方言曰:坁,場也。

    李善曰:浮壤之名也,音傷。

    按不耕則浮壤起矣,是卽蚍蜉犂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