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标題:緆xī
注解:細布也。
布一本作麻,古亦呼布為麻也。
燕禮:幂用绤若錫。
鄭注:今文錫為緆。
緆,易也。
治其布使滑易也。
按今文其本字,古文其叚借字也。
子虛賦被阿錫,卽列子之衣阿緆。
許意從禮今文,故錄緆字。
喪服錫衰傳曰:錫者何也。
麻之有錫者也。
錫者十五升抽其半。
無事其縷,有事其布曰錫。
按據是則緆之與缌,但一事其縷,一事其布為少異耳。
其為十五升之半則同也。
何缌下偁傳以釋之,而緆下不稱傳也。
曰缌在五服之内,故聖人特制其字。
錫衰不在五服内,故聖人用錫之名,不别制字。
錫衰之錫與細布之緆,其實不同也。
葢古者布十五升為冣細。
十五升布成,治之使滑易,是曰緆。
錫衰則半十五升而治之,亦名曰緆。
實非緆也。
是以傳之釋經也,先之曰:錫者何也,麻之有錫者也。
有讀為又。
言麻旣為布矣,而又加灰易之。
此言緆之本義也。
繼之曰:錫者十五升抽其半。
無事其縷,有事其布曰錫。
此釋錫衰之錫也。
□言錫者,意各有在。
許作字書釋緆本義。
故隻曰細麻,而不必詳十五升去半之緆,葢用傳前說以包後說矣。
從纟易聲。
先擊切。
十五部。
□,緆或從麻。
先鄭曰:錫,麻之滑易者。
劉熙曰:錫,易也。
治其麻使滑易也。
古說謂治麻曰錫。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繐suì 注解:細疏布也。
禮經曰:繐衰裳牡麻绖,旣葬除之者。
傳曰:繐衰者何,以小功之縷也。
注雲:治其縷如小功,而成布四升半。
細其縷者,以恩輕也。
升數少者,以服至尊也。
凡布細而疏謂之繐。
今南陽有鄧繐。
按小功十升若十一升成布,而此用小功之縷四升半成布,是為縷細而布疏。
其名曰繐者,布本有一種細而疏者曰繐,但不若繐衰之大疏。
而繐衰之名繐,實用其意。
故鄭舉凡布以名之。
劉氏釋名說繐衰亦曰細而疏如繐也。
許雲細疏布,亦謂凡布,不主繐衰,與緆本為細布名,而錫衰之錫取以為名正同。
故皆不引禮傳。
從纟惠聲。
私鋭切。
十五部。
按此篆各本在前絙□二篆之閑,非其次也,今移此以正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緰tóu 注解:緰赀,布也。
謂布名。
急就篇:服瑣緰□與缯連。
師古曰:緰□,緆布之尤精者也。
□赀同。
從纟俞聲。
度侯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缞cuī 注解:喪服衣。
喪字各本無,今補。
凡服上曰衣,下曰裳。
禮衰裳連言,卽衣裳也。
以衰統負闆辟領等為言也。
長六寸,博四寸,直心。
禮喪服記曰:衰長六寸,博四寸。
注雲:廣袤當心也。
前有衰,後有負闆,左右有辟領。
孝子哀戚無所不在。
按缞,經典多叚借衰為之。
從纟衰聲。
倉回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绖dié 注解:喪首戴也。
喪服經苴绖,注曰:麻在首在要皆曰绖。
绖之言實也。
明孝子有忠實之心,故為制此服焉。
首绖象缁布冠之缺項,要绖象大□,又有絞□象革□。
按經傳首要皆言绖,而首章傳苴绖大搹去五分一以為□。
齊衰之绖,斬衰之□也雲雲。
然則在首為绖,在要為□。
經特舉绖以統□耳。
故許以喪首戴釋绖,猶言當心之缞,則負闆、辟領皆統其中也。
從纟至聲。
徒結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缏biàn 注解:交枲也。
謂以枲二股交辮之也。
交絲為辮,交枲為□。
一曰緁衣也。
上文緁下雲□衣也。
此雲□,緁衣也。
是為轉注。
從纟□聲。
房連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huà 注解:□也。
□者,足所依也。
方言曰:絲作之者謂之□。
麻作之者謂之不借,或謂之屦,或謂之□角,或謂之麤,或謂之□,或謂之□。
□其通語也。
一曰靑絲頭□也。
上義謂麻作之,此義謂靑絲為頭。
讀若阡陌之陌。
許書無阡陌,葢當作什佰也。
一曰以下十三字當在從纟戶聲之下。
從纟戶聲。
大徐亡百切。
郭景純下瓦反。
一音畫。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běnɡ 注解:枲□也。
枲者,麻也。
急就篇屐屩□藨。
今俗語□之判合為幫。
讀如邦。
從纟封聲。
博蠓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緉liǎnɡ 注解:□□枚也。
齊風:葛屦五□。
□必□而後成用也,是之謂緉。
一曰絞也。
一曰猶一名也。
方言:緉,□絞也。
關之東西或謂之□。
絞通語也。
按緉之言□也,□之言雙也,絞之言交也。
從纟□,□亦聲。
各本□作兩,篆作緉,非,當正。
力讓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絜jié 注解:麻一端也。
一端猶一束也。
端,頭也。
束之必齊其首,故曰端。
人部系下雲:絜束也。
是知絜為束也。
束之必圍之,故引申之圍度曰絜。
束之則不□曼,故又引申為潔淨。
俗作潔,經典作絜。
從纟□聲。
古□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缪móu 注解:枲之十絜也。
枲卽麻也。
十絜猶十束也。
亦叚為謬誤字,亦叚為谥法之□。
一曰綢缪也。
唐風:綢缪束薪。
傳曰:綢缪猶纏綿也。
鸱鸮鄭箋同,皆謂束縛重疊。
從纟翏聲。
武彪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綢chóu 注解:缪也。
謂枲之十絜,一曰綢缪二義皆與缪同也。
今人綢缪字不分用。
然詩都人士單用綢字,曰綢直如發。
毛傳以密直釋之,則綢卽稠之叚借也。
從纟周聲。
直由切。
三部。
按此二篆疑有訛亂。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rú 注解:絜缊也。
絜缊謂束缊也。
束缊見蒯通傳。
一曰敝絮也。
敝絮謂孰綿也。
前說謂麻,此謂絲。
從纟奴聲。
女餘
布一本作麻,古亦呼布為麻也。
燕禮:幂用绤若錫。
鄭注:今文錫為緆。
緆,易也。
治其布使滑易也。
按今文其本字,古文其叚借字也。
子虛賦被阿錫,卽列子之衣阿緆。
許意從禮今文,故錄緆字。
喪服錫衰傳曰:錫者何也。
麻之有錫者也。
錫者十五升抽其半。
無事其縷,有事其布曰錫。
按據是則緆之與缌,但一事其縷,一事其布為少異耳。
其為十五升之半則同也。
何缌下偁傳以釋之,而緆下不稱傳也。
曰缌在五服之内,故聖人特制其字。
錫衰不在五服内,故聖人用錫之名,不别制字。
錫衰之錫與細布之緆,其實不同也。
葢古者布十五升為冣細。
十五升布成,治之使滑易,是曰緆。
錫衰則半十五升而治之,亦名曰緆。
實非緆也。
是以傳之釋經也,先之曰:錫者何也,麻之有錫者也。
有讀為又。
言麻旣為布矣,而又加灰易之。
此言緆之本義也。
繼之曰:錫者十五升抽其半。
無事其縷,有事其布曰錫。
此釋錫衰之錫也。
□言錫者,意各有在。
許作字書釋緆本義。
故隻曰細麻,而不必詳十五升去半之緆,葢用傳前說以包後說矣。
從纟易聲。
先擊切。
十五部。
□,緆或從麻。
先鄭曰:錫,麻之滑易者。
劉熙曰:錫,易也。
治其麻使滑易也。
古說謂治麻曰錫。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繐suì 注解:細疏布也。
禮經曰:繐衰裳牡麻绖,旣葬除之者。
傳曰:繐衰者何,以小功之縷也。
注雲:治其縷如小功,而成布四升半。
細其縷者,以恩輕也。
升數少者,以服至尊也。
凡布細而疏謂之繐。
今南陽有鄧繐。
按小功十升若十一升成布,而此用小功之縷四升半成布,是為縷細而布疏。
其名曰繐者,布本有一種細而疏者曰繐,但不若繐衰之大疏。
而繐衰之名繐,實用其意。
故鄭舉凡布以名之。
劉氏釋名說繐衰亦曰細而疏如繐也。
許雲細疏布,亦謂凡布,不主繐衰,與緆本為細布名,而錫衰之錫取以為名正同。
故皆不引禮傳。
從纟惠聲。
私鋭切。
十五部。
按此篆各本在前絙□二篆之閑,非其次也,今移此以正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緰tóu 注解:緰赀,布也。
謂布名。
急就篇:服瑣緰□與缯連。
師古曰:緰□,緆布之尤精者也。
□赀同。
從纟俞聲。
度侯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缞cuī 注解:喪服衣。
喪字各本無,今補。
凡服上曰衣,下曰裳。
禮衰裳連言,卽衣裳也。
以衰統負闆辟領等為言也。
長六寸,博四寸,直心。
禮喪服記曰:衰長六寸,博四寸。
注雲:廣袤當心也。
前有衰,後有負闆,左右有辟領。
孝子哀戚無所不在。
按缞,經典多叚借衰為之。
從纟衰聲。
倉回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绖dié 注解:喪首戴也。
喪服經苴绖,注曰:麻在首在要皆曰绖。
绖之言實也。
明孝子有忠實之心,故為制此服焉。
首绖象缁布冠之缺項,要绖象大□,又有絞□象革□。
按經傳首要皆言绖,而首章傳苴绖大搹去五分一以為□。
齊衰之绖,斬衰之□也雲雲。
然則在首為绖,在要為□。
經特舉绖以統□耳。
故許以喪首戴釋绖,猶言當心之缞,則負闆、辟領皆統其中也。
從纟至聲。
徒結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缏biàn 注解:交枲也。
謂以枲二股交辮之也。
交絲為辮,交枲為□。
一曰緁衣也。
上文緁下雲□衣也。
此雲□,緁衣也。
是為轉注。
從纟□聲。
房連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huà 注解:□也。
□者,足所依也。
方言曰:絲作之者謂之□。
麻作之者謂之不借,或謂之屦,或謂之□角,或謂之麤,或謂之□,或謂之□。
□其通語也。
一曰靑絲頭□也。
上義謂麻作之,此義謂靑絲為頭。
讀若阡陌之陌。
許書無阡陌,葢當作什佰也。
一曰以下十三字當在從纟戶聲之下。
從纟戶聲。
大徐亡百切。
郭景純下瓦反。
一音畫。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běnɡ 注解:枲□也。
枲者,麻也。
急就篇屐屩□藨。
今俗語□之判合為幫。
讀如邦。
從纟封聲。
博蠓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緉liǎnɡ 注解:□□枚也。
齊風:葛屦五□。
□必□而後成用也,是之謂緉。
一曰絞也。
一曰猶一名也。
方言:緉,□絞也。
關之東西或謂之□。
絞通語也。
按緉之言□也,□之言雙也,絞之言交也。
從纟□,□亦聲。
各本□作兩,篆作緉,非,當正。
力讓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絜jié 注解:麻一端也。
一端猶一束也。
端,頭也。
束之必齊其首,故曰端。
人部系下雲:絜束也。
是知絜為束也。
束之必圍之,故引申之圍度曰絜。
束之則不□曼,故又引申為潔淨。
俗作潔,經典作絜。
從纟□聲。
古□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缪móu 注解:枲之十絜也。
枲卽麻也。
十絜猶十束也。
亦叚為謬誤字,亦叚為谥法之□。
一曰綢缪也。
唐風:綢缪束薪。
傳曰:綢缪猶纏綿也。
鸱鸮鄭箋同,皆謂束縛重疊。
從纟翏聲。
武彪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綢chóu 注解:缪也。
謂枲之十絜,一曰綢缪二義皆與缪同也。
今人綢缪字不分用。
然詩都人士單用綢字,曰綢直如發。
毛傳以密直釋之,則綢卽稠之叚借也。
從纟周聲。
直由切。
三部。
按此二篆疑有訛亂。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rú 注解:絜缊也。
絜缊謂束缊也。
束缊見蒯通傳。
一曰敝絮也。
敝絮謂孰綿也。
前說謂麻,此謂絲。
從纟奴聲。
女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