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部分

關燈
标題:縻mí 注解:牛□也。

    □本馬□也。

    大車駕牛者則曰牛□,是為縻。

    潘嶽賦曰“洪縻在手。

    凡言羁縻勿絕,謂如馬牛然也。

    從纟麻聲。

    靡為切。

    古音在十七部。

    □,縻或從多。

    多聲,麻聲同。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绁xiè 注解:犬系也。

    犬字各本無,今補。

    少儀:犬則執绁。

    牛則執纼。

    馬則執靮。

    注曰:绁,纼,靮皆所以系制之者。

    按許以此篆次于牛系,牛□之後,其為用少儀顯然也。

    绁本犬系,引申之,馬亦曰绁。

    故上文缰下曰馬绁也。

    若绁本謂馬,則宜次于缰篆後矣。

    從纟世聲。

    私列切。

    十五部。

    《春秋傳》曰:“臣負羁绁。

    ”春秋僖卄四年左傳文。

    服虔注曰:一曰犬缰曰绁。

    古者行則有犬。

    按如服說,則绁之本義也。

    如杜說绁馬缰,則绁引申之義也。

    服雲犬缰,許雲馬绁,文意正同。

    绁,绁或從枼。

    枼亦世聲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mò 注解:索也。

    易。

    系用徽纆。

    劉表曰:三股曰徽,□股曰纆。

    字林曰:□合曰糾。

    三合曰纆。

    從纟黑聲。

    莫北切。

    一部。

    按從黑者,所謂黑索拘攣罪人也。

    今字從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緪ɡēnɡ 注解:大索也。

    通俗文:大索曰緪。

    一曰急也。

    淮南子曰:張瑟者小弦絚,大弦緩。

    高氏注曰:緪,急也。

    王逸注九歌曰:絚,急張弦也。

    如月之恒傳曰:恒,弦也。

    本亦作緪。

    沉重古恒反。

    按手部揯,引急也。

    緪與揯音義皆同。

    從纟恒聲。

    古恒切。

    六部。

    亦作絚。

    非從□之絙也。

    亦古鄧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繘yù 注解:□也。

    易井卦:汽至亦未繘井,羸其瓶。

    鄭雲:繘,绠也。

    方言曰:繘,自關而東周洛韓魏之閑謂之绠,或謂之絡。

    關西謂之繘。

    從纟矞聲。

    餘聿切。

    十五部。

    □,古文從絲。

    □,籒文繘。

    從絲又從□也。

    □者,叉手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绠ɡěnɡ 注解:汲井□也。

    汲者,引水于井也。

    绠者,汲水索也。

    何以盛水,則有缶。

    缶部曰□,汲缾也是也。

    何以引缾而上,則有绠。

    春秋傳具绠缶是也。

    從纟□聲。

    古杏切。

    古音在十部。

    讀如岡。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絠ǎi 注解:彈彄也。

    繟者,開弓也。

    彄者,弓弩端弦所凥也。

    弦與弓弩于發矢時相離,是名絠。

    從纟有聲。

    弋宰切。

    又古亥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zhuó 注解:生絲縷也。

    生絲為縷也。

    凡蠶者為絲,麻者為縷。

    絲細縷麤,故糾合之絲得偁縷。

    謂縷系矰矢而□隿□也。

    李善文賦注所引有引此十字。

    今按有此乃完。

    當作生絲縷系矰矢而□隿□也,共十一字。

    矢部曰:矰者,隿□矢也。

    隹部曰:隿者,□□飛鳥也。

    □者,□□也。

    從纟敫聲。

    之若切。

    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繴bì 注解:繴謂之罿,罿謂之罬,罬謂之罦。

    捕鳥□車也。

    見釋器及網部。

    從纟辟聲。

    博厄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缗mín 注解:釣魚□也。

    □本施于鳥者,而鈎魚之繩似之,故曰釣魚□。

    召南曰,其釣維何,維絲伊缗。

    傳曰:缗,綸也。

    謂糾絲為繩也。

    從纟昏聲。

    武巾切。

    十三部。

    吳人解衣相被謂之缗。

    方言:缗,綿,施也。

    秦曰缗,趙曰綿,吳越之閑脫衣相被謂之缗綿。

    按大雅:荏染柔木。

    言缗之絲。

    傳曰:缗,被也。

    是其為古義古訓,不始方言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絮xù 注解:敝綿也。

    綿者,聯□也。

    因以為絮之偁。

    敝者,敗衣也。

    因以為孰之偁。

    敝綿,孰綿也。

    是之謂絮。

    凡絮必絲為之,古無今之木綿也。

    以絮納袷衣閑為袍曰褚,亦曰裝。

    褚亦作着。

    以麻缊為袍亦曰褚。

    從纟如聲。

    息據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絡luò 注解:絮也。

    今人聯絡之言,葢本于此。

    包絡字,漢人多叚落為之,其實絡之引申也。

    楊雄傳曰:綿絡天地。

    以絮喻也。

    一曰麻未漚也。

    陳風曰: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傳曰:漚,柔也。

    箋雲:于池中柔麻,使可緝績作衣服。

    按未漚者曰絡,猶生絲之未湅也。

    從纟各聲。

    盧各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纩kuànɡ 注解:絮也。

    玉藻:纩為繭。

    注曰:纩,今之新綿也。

    按鄭釋纩為新綿者,以别于缊之為新綿及舊絮也。

    許則謂纩為絲絮,不分新故,謂缊為麻绋,與鄭絕異。

    從纟廣聲。

    苦謗切。

    十部。

    《春秋傳》曰:“皆如挾纩。

    ”春秋宣十二年左傳文。

    絖,纩或從光。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紙zhǐ 注解:絮一□也。

    □各本訛笘。

    今正。

    □下曰:潎絮箦也。

    潎下曰:于水中擊絮也。

    後漢書曰:蔡倫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

    元興元年奏上之,自是莫不從用焉。

    天下鹹稱蔡侯紙。

    按造紙昉于漂絮,其初絲絮為之,以□薦而成之。

    今用竹質木皮為紙,亦有緻密竹簾薦之是也。

    通俗文曰:方絮曰紙。

    釋名曰:紙,砥也。

    平滑如砥。

    從纟氏聲。

    諸氏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fǔ 注解:治敝絮也。

    敝絮猶故絮也。

    從纟咅聲。

    芳武切。

    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系jì 注解:系□也。

    一曰惡絮。

    一曰猶一名也。

    系□讀如溪黎。

    疊韻字,音轉為纖□。

    纖苦堅切。

    廣韻十二齊、一先皆曰:纖□,惡絮。

    是也。

    釋名曰:煮繭曰莫,幕也。

    貧者着衣可以幕絮也。

    或謂之牽離,煮熟爛牽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