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部。
今其俱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缒zhuì 注解:□繩有所縣也。
縣者,系也。
以繩系物垂之是為缒。
缒之言垂也。
玄應引縣下有鎭。
《春秋傳》曰:“夜缒納師。
”見左傳襄十九年。
從纟追聲。
持僞切。
按當持位切。
古音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絭quàn 注解:纕臂繩也。
纕各本作攘。
今正。
纕者,援臂也。
臂褏易流,以繩約之,是繩謂之絭。
絭有叚帣為之者。
史記滑稽列傳:帣鞴鞠□。
徐廣雲:帣,收衣袖也。
又有叚卷為之者。
列女傳:趙津女娟攘卷操檝。
卷卽絭也。
禾部曰:稇,絭束也。
冖部曰:冠,絭也。
是引申為凡束縛之偁。
從纟□聲。
居願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緘jiān 注解:所□束匧也。
所□二字今補。
箧者,笥也。
束者,縛也。
束之者曰緘。
引申之,齊人謂棺束曰緘。
喪大記作鹹。
從纟鹹聲。
古鹹切,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縢ténɡ 注解:緘也。
亦所以束者也。
周書有金縢。
凡艹之藟、木之蘽曰縢。
俗作藤。
從纟□聲。
徒登切。
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編biān 注解:次□也。
以絲次弟竹□而排列之曰編。
孔子讀易:韋編三絕。
□字下曰:象其劄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
然則骈比其□,上下用絲編二,是以有得靑絲編考工記者也。
禮之編茅為鼎鼏,周禮王後之編列發為之,亦猶是法也。
從纟扁聲。
布玄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維wéi 注解:車葢維也。
車葢之制,詳于考工記。
而其維無考。
許以此篆專系之車葢,葢必有所受矣。
引申之,凡相系者曰維,韨維、绶維是也。
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從纟隹聲。
以追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絥bèi 注解:車絥也。
郊祀志:雍五畤路車各一乘。
駕被具。
西畤、畦畤禺車各一乘,禺馬四匹,駕被具。
師古曰:駕車備馬之飾皆具。
按駕車之飾此所謂絥也。
被馬之飾,革部所謂鞁也。
從纟伏聲。
平秘切。
古音在一部。
茯,絥或從艹。
□,絥或從革□聲。
葡聲,伏聲同在弟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zhēnɡ 注解:□綊,各本少此二字。
今依全書通例補。
椉輿馬飾也。
椉輿,天子車。
飾亦妝飾之飾。
□綊字今無所考。
傅玄乘輿馬賦注今不傳。
從纟正聲。
諸盈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綊xié 注解:□綊也。
其義已釋于上,故此但雲□綊也。
凡綿連字不可分釋者,其例如此。
從纟夾聲。
胡頰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fán 注解:馬髦飾也。
馬髦,謂馬鬣也。
飾亦妝飾之飾。
葢集絲縧下垂為飾曰□。
引申為□多,又俗改其字作繁,俗形行而本形廢,引申之義行而本義廢矣。
至若鄭注周禮、禮記之繁纓,繁讀為鞶□之鞶,謂今馬大□也。
此易字之例,其說與許說絕殊。
從纟□。
各本下有聲字,非也,今□。
□者,艹盛上出,故從纟□會意,猶之□字亦以□縣會意也。
附袁切。
十四部。
《春秋傳》曰:“可□稱旌□乎?”哀卄三年左傳文。
□,□或從□。
以弁形聲。
□,籒文弁。
見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缰jiānɡ 注解:馬绁也。
釋名曰。
缰,疆也。
系之使不得出疆限也。
從纟畺聲。
居良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紛fēn 注解:馬尾韬也。
韬,劍衣也。
引申為凡衣之偁。
釋名曰:紛,放也。
防其放弛以拘之也。
楊子言車軨馬□。
馬□謂結束馬尾。
豈韬之而後結之與。
羽獵賦注。
紛,旗流也。
尚書:敿乃幹。
傳曰:施汝盾紛。
離騷用缤紛字。
皆引申叚借也。
從纟分聲。
撫文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纣zhòu 注解:馬緧也。
方言曰:車纣,自關而東,周洛韓鄭汝颍而東謂之□。
或謂之曲绹。
或謂之曲綸。
自關而西謂之纣。
從纟,肘省聲。
除桺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緧qiū 注解:馬纣也。
考工記:必□其牛後。
注雲:□讀為緧。
關東謂纣為緧。
按:亦作□。
商王纣,古文尚書作受。
從纟酋聲。
七由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絆bàn 注解:馬□也。
馬部□下曰:馬絆也。
與此為轉注。
小雅:絷之維之。
傳曰:絷,絆。
維,系也。
周頌曰:言授之絷,以絷其馬。
箋雲:絷,絆也。
按:絷謂繩。
用此繩亦謂之絷。
此凡字之大例。
有客其冣明者也。
引申為凡止之偁。
從纟半聲。
博幔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xǔ 注解:絆歬□足也。
莊子馬蹏篇:連之以羁□。
崔雲:絆前□足也。
吳都賦:□麋麖。
劉注同。
從纟須聲。
相主切。
古音在四部。
按向秀雲馬絆。
音竦。
集韻入二腫。
漢令:蠻夷卒有□。
疑有奪字。
殊下雲:蠻夷長有罪當殊之。
此應雲蠻夷卒有罪當□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纼zhèn 注解:牛系也。
牛系,所以系牛者也。
周禮封人作絼。
鄭司農雲:絼,箸牛鼻繩。
所以牽牛者。
今時謂之雉。
與古者名同。
後鄭雲:絼字當以豸為聲。
按絼讀如豸,池爾切。
漢人呼雉卽絼也。
絼變作纼,而讀丈忍切。
仍絼雉之雙聲。
今人讀纼餘忍切,則非也。
少儀曰:牛則執纼。
從纟引聲。
讀若矤。
直引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縼xuàn 注解:□長繩系系牛也。
玉篇雲:以長繩系牛馬放之也。
從纟旋聲。
辭戀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今其俱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缒zhuì 注解:□繩有所縣也。
縣者,系也。
以繩系物垂之是為缒。
缒之言垂也。
玄應引縣下有鎭。
《春秋傳》曰:“夜缒納師。
”見左傳襄十九年。
從纟追聲。
持僞切。
按當持位切。
古音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絭quàn 注解:纕臂繩也。
纕各本作攘。
今正。
纕者,援臂也。
臂褏易流,以繩約之,是繩謂之絭。
絭有叚帣為之者。
史記滑稽列傳:帣鞴鞠□。
徐廣雲:帣,收衣袖也。
又有叚卷為之者。
列女傳:趙津女娟攘卷操檝。
卷卽絭也。
禾部曰:稇,絭束也。
冖部曰:冠,絭也。
是引申為凡束縛之偁。
從纟□聲。
居願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緘jiān 注解:所□束匧也。
所□二字今補。
箧者,笥也。
束者,縛也。
束之者曰緘。
引申之,齊人謂棺束曰緘。
喪大記作鹹。
從纟鹹聲。
古鹹切,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縢ténɡ 注解:緘也。
亦所以束者也。
周書有金縢。
凡艹之藟、木之蘽曰縢。
俗作藤。
從纟□聲。
徒登切。
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編biān 注解:次□也。
以絲次弟竹□而排列之曰編。
孔子讀易:韋編三絕。
□字下曰:象其劄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
然則骈比其□,上下用絲編二,是以有得靑絲編考工記者也。
禮之編茅為鼎鼏,周禮王後之編列發為之,亦猶是法也。
從纟扁聲。
布玄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維wéi 注解:車葢維也。
車葢之制,詳于考工記。
而其維無考。
許以此篆專系之車葢,葢必有所受矣。
引申之,凡相系者曰維,韨維、绶維是也。
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從纟隹聲。
以追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絥bèi 注解:車絥也。
郊祀志:雍五畤路車各一乘。
駕被具。
西畤、畦畤禺車各一乘,禺馬四匹,駕被具。
師古曰:駕車備馬之飾皆具。
按駕車之飾此所謂絥也。
被馬之飾,革部所謂鞁也。
從纟伏聲。
平秘切。
古音在一部。
茯,絥或從艹。
□,絥或從革□聲。
葡聲,伏聲同在弟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zhēnɡ 注解:□綊,各本少此二字。
今依全書通例補。
椉輿馬飾也。
椉輿,天子車。
飾亦妝飾之飾。
□綊字今無所考。
傅玄乘輿馬賦注今不傳。
從纟正聲。
諸盈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綊xié 注解:□綊也。
其義已釋于上,故此但雲□綊也。
凡綿連字不可分釋者,其例如此。
從纟夾聲。
胡頰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fán 注解:馬髦飾也。
馬髦,謂馬鬣也。
飾亦妝飾之飾。
葢集絲縧下垂為飾曰□。
引申為□多,又俗改其字作繁,俗形行而本形廢,引申之義行而本義廢矣。
至若鄭注周禮、禮記之繁纓,繁讀為鞶□之鞶,謂今馬大□也。
此易字之例,其說與許說絕殊。
從纟□。
各本下有聲字,非也,今□。
□者,艹盛上出,故從纟□會意,猶之□字亦以□縣會意也。
附袁切。
十四部。
《春秋傳》曰:“可□稱旌□乎?”哀卄三年左傳文。
□,□或從□。
以弁形聲。
□,籒文弁。
見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缰jiānɡ 注解:馬绁也。
釋名曰。
缰,疆也。
系之使不得出疆限也。
從纟畺聲。
居良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紛fēn 注解:馬尾韬也。
韬,劍衣也。
引申為凡衣之偁。
釋名曰:紛,放也。
防其放弛以拘之也。
楊子言車軨馬□。
馬□謂結束馬尾。
豈韬之而後結之與。
羽獵賦注。
紛,旗流也。
尚書:敿乃幹。
傳曰:施汝盾紛。
離騷用缤紛字。
皆引申叚借也。
從纟分聲。
撫文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纣zhòu 注解:馬緧也。
方言曰:車纣,自關而東,周洛韓鄭汝颍而東謂之□。
或謂之曲绹。
或謂之曲綸。
自關而西謂之纣。
從纟,肘省聲。
除桺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緧qiū 注解:馬纣也。
考工記:必□其牛後。
注雲:□讀為緧。
關東謂纣為緧。
按:亦作□。
商王纣,古文尚書作受。
從纟酋聲。
七由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絆bàn 注解:馬□也。
馬部□下曰:馬絆也。
與此為轉注。
小雅:絷之維之。
傳曰:絷,絆。
維,系也。
周頌曰:言授之絷,以絷其馬。
箋雲:絷,絆也。
按:絷謂繩。
用此繩亦謂之絷。
此凡字之大例。
有客其冣明者也。
引申為凡止之偁。
從纟半聲。
博幔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xǔ 注解:絆歬□足也。
莊子馬蹏篇:連之以羁□。
崔雲:絆前□足也。
吳都賦:□麋麖。
劉注同。
從纟須聲。
相主切。
古音在四部。
按向秀雲馬絆。
音竦。
集韻入二腫。
漢令:蠻夷卒有□。
疑有奪字。
殊下雲:蠻夷長有罪當殊之。
此應雲蠻夷卒有罪當□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纼zhèn 注解:牛系也。
牛系,所以系牛者也。
周禮封人作絼。
鄭司農雲:絼,箸牛鼻繩。
所以牽牛者。
今時謂之雉。
與古者名同。
後鄭雲:絼字當以豸為聲。
按絼讀如豸,池爾切。
漢人呼雉卽絼也。
絼變作纼,而讀丈忍切。
仍絼雉之雙聲。
今人讀纼餘忍切,則非也。
少儀曰:牛則執纼。
從纟引聲。
讀若矤。
直引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縼xuàn 注解:□長繩系系牛也。
玉篇雲:以長繩系牛馬放之也。
從纟旋聲。
辭戀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