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标題:結jié
注解:締也。
從纟吉聲。
古屑切。
十二部。
古無髻字,卽用此。
見髟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縎ɡǔ 注解:結也。
玉篇雲:結不解。
從纟骨聲。
古忽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締dì 注解:結不解也。
解者,判也。
下文曰:紐結而可解也。
故結而不可解者曰締。
從纟帝聲。
特計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縛fù 注解:束也。
束下曰縛也,與此為轉注。
引申之,所以縛之之物亦曰縛。
從纟尃聲。
符镢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繃bēnɡ 注解:束也。
從纟崩聲。
補盲切。
古音在六部。
《墨子》曰:漢志:墨子七十一篇。
名翟,為宋大夫,在孔子後。
“禹葬會稽,桐棺三寸,葛□繃之。
”今墨子節葬篇此句三見,皆作緘,古蒸侵二部音轉冣近也。
鄭注禮記曰:齊人謂棺束乃緘。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絿qiú 注解:急也。
毛詩傳曰:絿,急也。
左傳杜注從之。
後儒好異乃以緩釋絿,字義于字音不洽矣,絿之言糾也。
從纟求聲。
巨鸠切。
三部。
《詩》曰:“不競不絿。
”商頌長發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絅jiōnɡ 注解:急引也。
此本義也。
中庸:詩曰衣錦尚絅。
此叚借為褧字也。
從纟冋聲。
古熒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pài 注解:□絲也。
□各本作□。
今正。
□,分離也。
水之衺流别曰□,别水曰派。
血理之分曰□。
□絲曰□。
廣韻曰:未緝麻也。
從纟□聲。
匹卦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題:□luò 注解:不均也。
此與颣雙聲,其義亦相近。
從纟羸聲。
力卧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給jǐ 注解:相足也。
足居人下,人必有足而後體全。
故引申為完足。
相足者,彼不足此足之也。
故從合。
從纟合聲。
形聲亦會意也。
居立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綝chēn 注解:止也。
葢古以綝為禁字。
釋诂曰:綝,善也。
從纟林聲。
讀若郴。
醜林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縪bì 注解:止也。
考工記玉人曰:天子圭中必。
注曰:必讀如鹿車縪之縪。
謂以組約其中央,為執之以備失隊。
按鹿車卽繀車,東齊海岱之閑謂之道軌。
廣雅曰:道軌謂之鹿車。
鹿車下鐵,陳宋淮楚之閑謂之畢,所謂鹿車縪也,與用組約圭中央皆所以止者。
又詳革部□下。
從纟畢聲。
卑吉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終zhōnɡ 注解:絿絲也。
按絿字恐誤,疑下文□字之訛,取其相屬也。
廣韻雲:終,極也,竆也,竟也。
其義皆當作冬。
冬者,四時盡也。
故其引申之義如此。
俗分别冬為四時盡,終為極也竆也竟也,乃使冬失其引申之義,終失其本義矣。
有□而後有□,冬而後有終,此造字之先後也,其音義則先有終之古文也。
從纟冬聲。
職戎切。
九部。
□,古文終。
有□而後有□,(有)冬而後有終。
〖注〗□、□、□、□、□、□、夂,□古文終。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jié 注解:合也。
合者,亼口也。
因為凡□合之偁。
衆絲之合曰□,如衣部五采相合曰雜也。
從纟集。
集當作雧,會意亦形聲也。
讀若捷。
□入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纨wán 注解:□也。
□者,白緻缯也。
纨卽□也,故從丸,言其滑易也。
商頌毛傳曰:丸丸,易直也。
釋名曰:纨,渙也。
細澤有光渙渙然也。
從纟丸聲。
胡官切。
十四部。
纨篆舊在終篆前,非也。
今依玉篇次此。
與缯為伍,玉篇必仍許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缯zēnɡ 注解:帛也。
七篇帛下曰缯也,是為轉注。
春秋傳叚為鄫字。
從纟曾聲。
疾陵切。
六部。
□,籒文缯,從宰省。
宰省聲也。
不曰辛聲定為宰省聲者,辛與曾有眞蒸之别,宰省與曾為之蒸之相合,通轉冣近者也。
楊雄□為漢律祠宗廟丹書告也。
也字依韻會補。
□為祠宗廟丹書告神之帛,見于漢律者字如此作,楊雄言之。
雄甘泉賦曰。
上天之縡。
葢卽謂郊祀丹書告神者。
此則從宰不省者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緭wèi 注解:缯也。
從纟胃聲。
雲貴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絩tiào 注解:绮絲之數也。
言绮以見凡缯也。
绮者,文缯也。
文缯絲尚有數,則餘缯可知。
其若幹絲為一絩,未聞。
《漢律》曰:“绮絲數謂之絩,布謂之總,禮經:布八十縷為升。
禾部曰:布八十縷為稯。
漢王莽傳:一月之祿十緵布二匹。
孟康曰:緵,八十縷也。
今按緫卽稯也,稯卽緵也,緵卽升也,皆謂八十縷。
召南:羔羊五緫。
傳曰:緫,數也。
绶組謂之首。
”司馬紹統輿服志:乘輿黃赤绶五百首,諸矦王赤绶三百首,相國綠绶二百四十首,公侯、将軍紫绶百八十首,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靑绶百二十首,千石、六百石黑绶八十首,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绶六十首。
凡先合單紡為一系,四系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為一文,文采淳為一圭。
首多者系細,首少者系麤。
從纟兆聲。
治小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绮qǐ 注解:文缯也。
謂缯之有文者也。
文者,錯畫也。
錯畫謂□逪其介畫,缯為□逪方文,謂之文绮。
引申之曰交□結绮窗,曰疆場绮分,皆謂似绮文。
從纟奇聲。
袪彼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縠hú 注解:細縛也。
縛之細者也。
詩:玼兮玼兮。
其之展也。
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傳曰:禮有展衣者,以丹縠為衣。
蒙,□也。
絺之靡者為绉。
靡謂如□碎然,細之至也。
箋雲:绉絺,絺之蹙蹙者是也。
此謂裡衣绉絺,外服丹縠衣,縠與绉絺正一類也。
今之绉紗,古之縠也。
周禮謂之沙,注謂之沙縠。
疏雲輕者為沙,绉者為縠。
按古隻作沙,無紗字。
從纟□聲。
胡谷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縳juàn 注解:白鮮□也
從纟吉聲。
古屑切。
十二部。
古無髻字,卽用此。
見髟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縎ɡǔ 注解:結也。
玉篇雲:結不解。
從纟骨聲。
古忽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締dì 注解:結不解也。
解者,判也。
下文曰:紐結而可解也。
故結而不可解者曰締。
從纟帝聲。
特計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縛fù 注解:束也。
束下曰縛也,與此為轉注。
引申之,所以縛之之物亦曰縛。
從纟尃聲。
符镢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繃bēnɡ 注解:束也。
從纟崩聲。
補盲切。
古音在六部。
《墨子》曰:漢志:墨子七十一篇。
名翟,為宋大夫,在孔子後。
“禹葬會稽,桐棺三寸,葛□繃之。
”今墨子節葬篇此句三見,皆作緘,古蒸侵二部音轉冣近也。
鄭注禮記曰:齊人謂棺束乃緘。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絿qiú 注解:急也。
毛詩傳曰:絿,急也。
左傳杜注從之。
後儒好異乃以緩釋絿,字義于字音不洽矣,絿之言糾也。
從纟求聲。
巨鸠切。
三部。
《詩》曰:“不競不絿。
”商頌長發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絅jiōnɡ 注解:急引也。
此本義也。
中庸:詩曰衣錦尚絅。
此叚借為褧字也。
從纟冋聲。
古熒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pài 注解:□絲也。
□各本作□。
今正。
□,分離也。
水之衺流别曰□,别水曰派。
血理之分曰□。
□絲曰□。
廣韻曰:未緝麻也。
從纟□聲。
匹卦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題:□luò 注解:不均也。
此與颣雙聲,其義亦相近。
從纟羸聲。
力卧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給jǐ 注解:相足也。
足居人下,人必有足而後體全。
故引申為完足。
相足者,彼不足此足之也。
故從合。
從纟合聲。
形聲亦會意也。
居立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綝chēn 注解:止也。
葢古以綝為禁字。
釋诂曰:綝,善也。
從纟林聲。
讀若郴。
醜林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縪bì 注解:止也。
考工記玉人曰:天子圭中必。
注曰:必讀如鹿車縪之縪。
謂以組約其中央,為執之以備失隊。
按鹿車卽繀車,東齊海岱之閑謂之道軌。
廣雅曰:道軌謂之鹿車。
鹿車下鐵,陳宋淮楚之閑謂之畢,所謂鹿車縪也,與用組約圭中央皆所以止者。
又詳革部□下。
從纟畢聲。
卑吉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終zhōnɡ 注解:絿絲也。
按絿字恐誤,疑下文□字之訛,取其相屬也。
廣韻雲:終,極也,竆也,竟也。
其義皆當作冬。
冬者,四時盡也。
故其引申之義如此。
俗分别冬為四時盡,終為極也竆也竟也,乃使冬失其引申之義,終失其本義矣。
有□而後有□,冬而後有終,此造字之先後也,其音義則先有終之古文也。
從纟冬聲。
職戎切。
九部。
□,古文終。
有□而後有□,(有)冬而後有終。
〖注〗□、□、□、□、□、□、夂,□古文終。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jié 注解:合也。
合者,亼口也。
因為凡□合之偁。
衆絲之合曰□,如衣部五采相合曰雜也。
從纟集。
集當作雧,會意亦形聲也。
讀若捷。
□入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纨wán 注解:□也。
□者,白緻缯也。
纨卽□也,故從丸,言其滑易也。
商頌毛傳曰:丸丸,易直也。
釋名曰:纨,渙也。
細澤有光渙渙然也。
從纟丸聲。
胡官切。
十四部。
纨篆舊在終篆前,非也。
今依玉篇次此。
與缯為伍,玉篇必仍許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缯zēnɡ 注解:帛也。
七篇帛下曰缯也,是為轉注。
春秋傳叚為鄫字。
從纟曾聲。
疾陵切。
六部。
□,籒文缯,從宰省。
宰省聲也。
不曰辛聲定為宰省聲者,辛與曾有眞蒸之别,宰省與曾為之蒸之相合,通轉冣近者也。
楊雄□為漢律祠宗廟丹書告也。
也字依韻會補。
□為祠宗廟丹書告神之帛,見于漢律者字如此作,楊雄言之。
雄甘泉賦曰。
上天之縡。
葢卽謂郊祀丹書告神者。
此則從宰不省者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緭wèi 注解:缯也。
從纟胃聲。
雲貴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絩tiào 注解:绮絲之數也。
言绮以見凡缯也。
绮者,文缯也。
文缯絲尚有數,則餘缯可知。
其若幹絲為一絩,未聞。
《漢律》曰:“绮絲數謂之絩,布謂之總,禮經:布八十縷為升。
禾部曰:布八十縷為稯。
漢王莽傳:一月之祿十緵布二匹。
孟康曰:緵,八十縷也。
今按緫卽稯也,稯卽緵也,緵卽升也,皆謂八十縷。
召南:羔羊五緫。
傳曰:緫,數也。
绶組謂之首。
”司馬紹統輿服志:乘輿黃赤绶五百首,諸矦王赤绶三百首,相國綠绶二百四十首,公侯、将軍紫绶百八十首,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靑绶百二十首,千石、六百石黑绶八十首,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绶六十首。
凡先合單紡為一系,四系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為一文,文采淳為一圭。
首多者系細,首少者系麤。
從纟兆聲。
治小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绮qǐ 注解:文缯也。
謂缯之有文者也。
文者,錯畫也。
錯畫謂□逪其介畫,缯為□逪方文,謂之文绮。
引申之曰交□結绮窗,曰疆場绮分,皆謂似绮文。
從纟奇聲。
袪彼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縠hú 注解:細縛也。
縛之細者也。
詩:玼兮玼兮。
其之展也。
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傳曰:禮有展衣者,以丹縠為衣。
蒙,□也。
絺之靡者為绉。
靡謂如□碎然,細之至也。
箋雲:绉絺,絺之蹙蹙者是也。
此謂裡衣绉絺,外服丹縠衣,縠與绉絺正一類也。
今之绉紗,古之縠也。
周禮謂之沙,注謂之沙縠。
疏雲輕者為沙,绉者為縠。
按古隻作沙,無紗字。
從纟□聲。
胡谷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縳juàn 注解:白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