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部分

關燈
642 标題:弦xián 注解:弓弦也。

    弓弦以絲為之。

    張于弓。

    因之張于琴瑟者亦曰弦。

    俗别作弦,非也。

    弦有急意。

    故董安于屛緩,偑弦以自急。

    心部曰:□,急也。

    從弓,象絲轸之形。

    謂□也。

    象古文絲而系于轸。

    轸者系弦之處。

    後人謂琴系弦者曰轸。

    胡田切。

    十二部。

    今字作弦。

    〇按轸當作紾。

    從車者,訛也。

    紾者,轉也。

    方言,轸,戾也,轸乃紾之叚借字。

    絲紾,言弦,戾也。

    凡弦之屬皆從弦。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弦部 标題:□lì 注解:弻戾也。

    按此乖戾正字。

    今則戾行而□廢矣。

    戾謂犬出戶下而身曲戾。

    其意略近。

    故以戾釋□。

    史記,漢書多用□字。

    從弦省,從□。

    此會意字。

    □,了戾之也。

    大徐□此五字。

    小徐□作□。

    了作引。

    今正。

    了戾雙聲字。

    淮南原道訓注曰:抮□,了戾也。

    方言。

    轸,戾也。

    注謂相了戾也。

    王砅注素問,段成式酉陽雜組皆用了戾。

    許意山曲曰盩。

    水曲曰庢。

    扶風有盩庢縣,取此義。

    是盩有诎曲之意。

    故此篆從盩。

    非用引擊之意也。

    今淮南注了戾。

    道藏不誤。

    而俗刻作引戾。

    正與此誤同。

    讀若戾。

    郞計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弦部 标題:玅yāo 注解:急戾也。

    陸機賦。

    弦幺徽急。

    疑當作弦□。

    從弦省,少聲。

    于霄切。

    二部。

    按類篇曰:彌笑切。

    精微也。

    則為今之妙字。

    妙或作玅是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弦部 标題:□yì 注解:不成遂急戾也。

    不成遂者,不成就也。

    因之急戾是曰□。

    從弦省,曷聲,讀若瘗。

    于罽切。

    十五部。

    廣韻作□。

    非。

    文四玉篇以弦字入弓部。

    盭□□皆入幺小之幺部。

    非許君分别立弦部之急也。

    弦善戾,故從弦。

    無取幺小之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弦部 标題:系xì 注解:縣也。

    縣各本作系。

    非其義。

    今正。

    □部曰:縣者,系也。

    引申為凡總持之偁。

    故系與縣二篆為轉注。

    系者,垂統于上而承于下也。

    系與系可通用。

    然輕傳系多謂束縛。

    故系下曰絜束也。

    其義不同。

    系之義引申為世系。

    周禮瞽蒙。

    世帝系。

    小史。

    奠系世。

    皆謂帝系世本之屬。

    其字借系為之。

    當作系。

    大傳。

    系之以姓而弗别。

    亦系之叚借。

    從纟,系,細絲也。

    縣物者不必麤也。

    丿聲。

    丿餘制切。

    抴也。

    虒字從之。

    系字亦從之。

    形聲中有會意也。

    胡計切。

    十六部。

    凡系之屬皆從系。

    □,系或從毄處。

    從處而□聲也。

    □亦在十六部。

    故古系縛字亦多叚□為之。

    □,籒文系從爪絲。

    此會意也。

    覆手曰爪。

    絲縣于掌中而下垂。

    是系之意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系部 标題:孫sūn 注解:子之子曰孫。

    爾雅釋親文也。

    子卑于父。

    孫更卑焉。

    故引申之義為孫順,為孫遁。

    字本皆作孫。

    輕傳中作遜者皆非古也。

    至部□下解曰:從至。

    至而複孫。

    孫遁也。

    字作孫不作遜。

    此許書無遜之證。

    春秋經。

    夫人孫于齊。

    公孫于齊。

    公羊傳曰:孫猶孫也。

    内諱奔謂之孫。

    谷梁傳曰:孫之為言猶孫也。

    諱奔也。

    雲猶孫者,謂如孫之退然自處于眇小。

    詩公孫碩膚箋雲。

    孫讀當如公孫于齊之孫。

    孫之言孫遁也。

    周公孫遁。

    辟此成功之大美。

    書序。

    帝堯将孫于位。

    亦謂遜遁。

    此等字今皆俗改為遜。

    絶非古字古義。

    惟孫順字唐書作愻。

    見心部。

    而俗亦以遜為之。

    從系子。

    系于子也。

    會意。

    思□切。

    十三部。

    系,續也。

    釋孫從系之意。

    系部曰:□者,續也。

    系猶□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系部 标題:綿mián 注解:聯□也。

    聯者,連也。

    □者,眇也。

    其相連者甚□眇,是曰綿。

    引申為凡聯屬之偁。

    大雅。

    綿綿瓜瓞。

    傳曰:綿綿,不絶皃。

    又引申為絲絮之偁。

    因其媆弱而名之。

    如纟部□下雲敝綿也,鄭注禮記雲纩新綿也是也。

    又引申為薄弱之偁。

    如淮南安谏伐閩粵曰粵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是也。

    從系帛。

    謂帛之所系也。

    系取細絲。

    而積細絲可以成帛。

    是君子積小以高大之義也。

    武延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系部 标題:□yáo 注解:随從也。

    辵部曰:從,随行也。

    随,從也。

    □與随,從三篆為轉注。

    從系者,謂引之而往也。

    爾雅釋故曰。

    □,道也。

    詩書□作猷。

    叚借字。

    小雅。

    匪大猶是經。

    大雅。

    遠猶辰吿。

    傳皆曰:猶,道也。

    書大诰。

    猷爾多邦。

    猷亦道也。

    道路及導引,古同作道。

    皆随從之義也。

    □之訛體作□。

    亦用為傜役字。

    傜役者,随從而為之者也。

    從系,有所系而随從之也。

    □聲。

    餘招切。

    按此音非也。

    當以周切。

    三部。

    由,或□字。

    古□由通用一字也。

    各本無此篆。

    全書由聲之字皆無□柢。

    今補。

    按詩,書,論語及他經傳皆用此字。

    其象形會意今不可知。

    或當從田有路可入也。

    韓詩橫由其畝傳曰:東西曰橫。

    南北曰由。

    毛詩由作從。

    文四 重二今補由。

    則重三。

    三十六部文七百八十一宋本作七百七十九文。

    重八十宋本作重八十四。

    凡九千二百三字此總舉弟十二篇部及文及重文及說解字四者之者數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系部 643 标題:纟mì 注解:細絲也。

    絲者,蠶所吐也。

    細者,微也。

    細絲曰纟,纟之言蔑也,蔑之言無也。

    象束絲之形。

    此謂古文也。

    古文見下。

    小篆作纟,則有增益。

    凡纟之屬皆從纟。

    讀若覛。

    莫狄切。

    十六部。

    □,古文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繭jiǎn 注解:蠶衣也。

    衣者,依也。

    蠶所依曰蠶衣。

    蠶不自有其衣,而以其衣衣天下,此聖人之所取法也。

    從纟從蟲從芇。

    芇聲。

    各本作黹省。

    黹不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