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部分

關燈
色也。

    廣雅作駣□。

    駣者,镺□修長之謂。

    盜駣同聲,纖駣同義也。

    從纟韱聲。

    息廉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細xì 注解:□也。

    □者,眇也。

    眇,今之妙字。

    從纟囟聲。

    稣計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緢miáo 注解:牦絲也。

    牦各本作旄,俗所改也。

    牦者,牦牛尾也。

    凡羽旄古當作羽牦。

    牦絲者,牦牛尾之絲至細者也。

    故次于纖細二篆後。

    賈子容經:跘旋之容,旄如濯絲。

    旄同緢,言細如濯絲也。

    從纟苗聲。

    武儦切。

    二部。

    《周書》曰:“惟緢有稽。

    ”甫□文。

    今本緢作貌。

    僞孔傳雲:惟察其貌。

    按許所據壁中文,葢謂惟豪厘是審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縒cī 注解:參縒也。

    參或曑字。

    此曰參差,木部曰槮差,竹部曰篸差,又曰參差管樂,皆長短不齊皃也,皆雙聲字。

    集韻、類篇皆引說文參縒也,謂絲亂皃。

    韻會于差字下引說文參差絲亂皃,葢古本有此三字。

    從纟□聲。

    楚宜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翻fán 注解:翻冤也。

    三字句。

    各本無翻字,冤作冕,今補正。

    玉篇翻下曰冤也,集韻引說文同,葢謂翻字為複字而□之,不知翻冤為疊韻,古語。

    集韻、類篇皆曰翻□,亂也。

    是冤俗作□也。

    巾部有幡□二篆,亦是□韻,小兒拭觚布也。

    此謂亂也。

    仍當補亂字。

    下文二篆皆訓亂。

    從纟番聲。

    附袁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縮suō 注解:亂也。

    釋诂曰:縮,亂也。

    通俗文雲:物不申曰縮。

    不申則亂,故曰亂也。

    不申者申之則直。

    禮記:古者冠縮縫。

    孟子:自反而縮。

    皆謂直也。

    亂者治之。

    詩曰:縮版以載。

    爾雅、毛傳皆曰:繩之謂之縮之。

    治縮曰縮,猶治亂曰亂也。

    從纟宿聲。

    所六切。

    三部。

    一曰蹴也。

    蹴者,蹑也。

    蹑者,蹈也。

    蹈者,踶也。

    踶者,躗也。

    凡足掌迫地不遽起曰踶,是以蹴鞠謂之蹋鞠,蹋而起之也。

    論語:足縮縮如有循。

    鄭注曰:舉前曳歱行也。

    曳歱行不遽起,故曰縮縮。

    俗作蹜蹜,非。

    歱,足跟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紊wèn 注解:亂也。

    從纟文聲。

    亡運切。

    十三部。

    《商書》曰:有條而不紊。

    般庚上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級jí 注解:絲次弟也。

    本謂絲之次弟,故其字從纟。

    引申為凡次弟之偁。

    階之次弟,曲禮雲拾級聚足連步以上是也。

    尊卑之次弟,賈生雲等級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是也。

    後漢書注:秦法斬首多者進爵一級,因謂斬首為級。

    從纟及聲。

    居立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總zǒnɡ 注解:聚束也。

    謂聚而縛之也。

    恖有散意,纟以束之。

    禮經之總,束發也。

    禹貢之總,禾束也。

    引申之為凡兼綜之偁。

    從纟悤聲。

    作孔切。

    九部。

    俗作揔。

    又訛作揔。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jú 注解:約也。

    革部曰。

    直轅□縛。

    □當為□。

    大車之衡,約之而已,不必三束。

    從纟具聲。

    居玉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約yuē 注解:纏束也。

    束者,縛也。

    引申為儉約。

    從纟勺聲。

    于略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缭liǎo 注解:纏也。

    從纟尞聲。

    盧鳥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纏chán 注解:繞也。

    從纟廛聲。

    直連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繞rǎo 注解:纏也。

    從纟堯聲。

    而沼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紾zhěn 注解:紾轉也。

    紾字各本無,今補。

    此三字句,與上文翻冤也一例,淺人□之,如離黃倉庚也之□離,巂周燕也之□巂耳。

    紾轉葢古語。

    鄭司農考工記注之抮縳,卽紾轉二字也。

    凡了戾曰紾轉,亦單□曰紾,亦曰轸□。

    (牛力反)考工記老牛之角紾而昔,鄭司農雲:紾讀為抮轉之抮。

    孟子□雲紾兄之臂,趙注皆雲:戾也。

    淮南原道訓抮抱,高注:了戾也。

    抮抱,廣雅作轸□,雲轉戾也。

    方言曰:轸,戾也。

    郭注:相了戾也。

    江東音善。

    從纟□聲。

    之忍切。

    十二部。

    按周禮釋文雲:劉徒展反,許愼尚展反。

    又徒展反。

    此說文舊音也。

    尚展一反卽景純所謂江東音善也。

    徒展一反于今語言為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缳xuàn 注解:落也。

    落者,今之絡字。

    古叚落,不作絡,謂包絡也。

    莊子落馬首,漢書虎落皆作落。

    木落乃物成之象,故曰落成,曰包落,皆取成就之意也。

    馬融傳曰:缳橐四野之飛征。

    李注引說文,又引國語缳于山有牢。

    賈逵注雲:缳,還也。

    按還環古今字,古用還不用環。

    國語缳于山有牢,今本訛作環山于有牢。

    韋注曰:環,繞也。

    山于誤倒,環為俗字,葢非韋氏之誤,而淺人轉寫所緻也,知古書之貤缪不可知者多矣。

    從纟瞏聲。

    胡畎切。

    十四部。

    李賢又胡串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辮biàn 注解:交也。

    玄應引作交織之也。

    終軍傳曰,解辮發,削左衽。

    三蒼叚編為之。

    從纟辡聲。

    分而合也,故從辡,形聲中有會意也。

    頻犬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