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部分

關燈
濕意。

    劉向九歎:衣納納而掩露。

    王逸注:納納,濡濕貌。

    漢酷吏傳:阿邑人主。

    蘇林曰:邑音人相悒納之悒。

    按悒納當作浥納,媕阿之狀,于濡濕義近也。

    古多叚納為内字。

    内者,入也。

    從纟内聲。

    奴荅切。

    古音亦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紡fǎnɡ 注解:紡絲也。

    紡各本作網。

    不可通。

    唐本作拗,尤誤。

    今定為紡絲也三字句,乃今人常語耳。

    凡不必以他字為訓者,其例如此。

    絲之紡,猶布縷之績緝也。

    左傳:莒婦人紡焉以度而去之。

    葢緝布縷為繩,亦用紡名也。

    晉語:執而紡于廷之槐。

    亦謂以紡縷繩縛之也。

    聘禮:賓裼迎大夫,賄用束紡。

    鄭曰:紡,紡絲為之。

    今之縳也。

    縳見下文,白鮮支也。

    據此,是紡絲專用作絹也。

    從纟方聲。

    □□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絕jué 注解:□絲也。

    □之則為二,是曰絕。

    引申之,凡橫越之曰絕,如絕河而渡是也。

    又絕則窮,故引申為極,如言絕美、絕妙是也。

    許書□部雲:陉,山絕坎也。

    是中□之義也。

    水部曰:榮,絕小水也。

    是極至之義也。

    閻氏百詩乃以絕河釋荥,以釋禹貢。

    不知禹貢熒澤自古作從三火之熒,後人乃訛為荥。

    從刀纟,□絲以刀也。

    會意。

    卪聲。

    以上五字今定。

    情雪切。

    十五部。

    □,古文絕。

    象不連體絕二絲。

    象形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jì 注解:續也。

    虞翻注易曰:繼,統也。

    從纟□。

    各本篆文作繼,解作從纟□,則不可通。

    今正。

    此會意字。

    從纟□者,謂以纟聯其絕也。

    自傳寫訛亂,并篆體改之,因又□□篆矣。

    古詣切。

    十五部。

    □,□或作□,反□為□。

    大徐無篆文,但有一曰反□為□六字。

    不可了。

    小徐本雲:或作□,反□為□。

    今依以補一篆文,乃使文從字順矣。

    反之而成字者,如反巳為□,反人為匕,反正為乏是也。

    小徐本見韻會。

    莊、列皆雲得水為□。

    此篆見古書者惟此,而莊訛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續xù 注解:連也。

    連者,負車也。

    聯者,連也。

    皆其義也。

    釋诂曰:繼也。

    從纟賣聲。

    似足切。

    三部。

    赓,古文續,從庚貝。

    咎繇谟:乃赓載歌。

    釋文加孟皆行二反。

    賈氏昌朝雲:唐韻以為說文誤。

    徐铉曰:今俗作古行切。

    按說文非誤也。

    許謂會意字,故從庚貝會意。

    庚貝者,貝更疊相聯屬也。

    唐韻以下皆謂形聲字,從貝庚聲,故當皆行反也。

    不知此字果從貝庚聲,許必入之貝部或庚部矣。

    其誤起于孔傳,以續釋赓,故遂不用許說。

    抑知以今字釋古文,古人自有此例。

    卽如許雲舄,□也,非以今字釋古文乎。

    毛詩西有長庚傳曰:庚,續也。

    此正謂庚與赓同義。

    庚有續義,故古文續字取以會意也。

    仞會意為形聲,其瞀亂有如此者。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缵zuǎn 注解:繼也。

    豳風:載缵武功。

    傳曰:缵,繼也。

    中庸: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緒。

    注曰:缵,繼也。

    或叚纂為之。

    從纟贊聲。

    作管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紹shào 注解:□也。

    同釋诂。

    從纟召聲。

    市沼切。

    二部。

    一曰紹,緊糾也。

    緊者,纏絲急也。

    糾者,三合繩也。

    綤,古文紹,從卪。

    今本訛。

    依玉篇、廣韻、汗□改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chǎn 注解:偏緩也。

    緩正作□,繛也。

    毛詩:檀車幝幝。

    毛曰:幝幝,敝皃。

    釋文雲:韓詩作□□。

    葢物敝則緩,其義相通。

    從纟羨聲。

    昌善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tīnɡ 注解:緩也。

    □之言挺也。

    挺有緩意。

    □與綎義别,韻會誤合為一字。

    從纟盈聲。

    讀與聽同。

    他丁切。

    十一部。

    □,□或從呈。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縱zònɡ 注解:緩也。

    一曰舍也。

    各本作舍也,由俗以舍舍通用也。

    今正。

    舍者,釋也。

    從纟從聲。

    足用切。

    九部。

    後人以為從衡字者,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纾shū 注解:緩也。

    小雅:彼交匪纾。

    傳曰:纾,緩也。

    左傳多用纾字,其義皆同。

    亦叚抒為之。

    從纟予聲。

    傷魚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繎rán 注解:絲勞也。

    勞,玉篇作萦。

    葢玉篇為是,與下文纡義近也。

    或曰萦篆何以不次此。

    曰後文□萦等篆皆統于繩,繎纡則謂絲也。

    廣韻作絲勞皃。

    從纟然聲。

    如延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纡yū 注解:诎也。

    诎者,诘诎也。

    今人用屈曲字。

    古人用诘诎,亦單用诎字。

    易曰:往者诎也。

    來者信也。

    诎謂之纡。

    考工記:連行纡行。

    亦或叚污為之。

    左傳曰:盡而不污。

    從纟虧聲。

    億俱切。

    五部。

    一曰萦也。

    萦者,環之相積。

    纡則曲之而已。

    故别為一義。

    □下雲纡未萦繩,可證。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緈xìnɡ 注解:直也。

    廣韻雲:絓婞。

    從纟□聲。

    讀若陉。

    胡頂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纖xiān 注解:□也。

    細者,□也。

    魏風:摻摻女手。

    韓詩作纖纖女手。

    毛傳曰:摻摻猶纖纖也。

    尚書:厥篚玄纖缟。

    鄭注:纖,細也。

    漢文紀:遺诏纖七日,釋服。

    服虔注:纖,細布。

    凡細謂之纖,其字或作孅,漢食貨志如此。

    荀卿子纖骊,列子作盜骊,穆天子傳盜骊。

    郭注為馬細頸。

    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