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标題:□zhì
注解:樂浪挈令。
織從纟,從式。
樂浪,漢幽州郡名也。
挈令者,漢張湯傳有廷尉挈令。
韋昭曰:在闆挈也。
後書應劭傳作廷尉闆令。
史記又作絜令。
漢燕王旦傳又有光祿挈令。
挈當作栔。
栔,刻也。
樂浪郡栔于闆之令也,其織字如此。
錄之者,明字合于六書之法則無不可用也。
如錄漢令之鬲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纴rèn 注解:機縷也。
蠶曰絲,麻曰縷。
縷者,線也。
線者,縷也。
喪服言縷若幹升,孟子以麻縷絲,絮并言,皆謂麻也。
然亦有麻絲并言縷者,機縷是也。
機縷,今之機頭。
内則曰:執麻枲,治絲繭。
織纴組紃。
纴合麻枲絲繭言之。
左傳魯賂楚以執斲、執針、織纴皆百人。
杜曰:織纴,織缯布者。
從纟壬聲。
如甚切。
七部。
按此字經典及玉篇、廣韻皆平聲,豈唐韻有上聲一切耶,抑二士誤耳。
□,纴或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綜zònɡ 注解:機縷也。
此亦兼布帛言之也。
玄應書引說文機樓也,謂機縷持絲交者也。
下八字葢庾俨默注。
又引三倉綜理經也,謂機縷持絲交者也,屈繩制經令得開合也。
按今尚謂之綜,引申之義為兼綜,為錯綜。
太玄經曰:乃綜于名。
從纟宗聲。
子宋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绺liǔ 注解:緯十縷為绺。
此亦兼布帛言之也。
故篇、韻曰:緯十絲曰绺。
文互相足也。
許言縷不言絲者,言縷可以包絲,言絲不可以包縷也。
從纟咎聲。
讀若桺。
力九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緯wěi 注解:織衡絲也。
衡各本作橫。
今正。
凡漢人用字皆作從衡。
許曰:橫,闌足也。
不對植者言也。
雲織衡絲者,對上文織從絲為言。
故言絲以見縷,經在軸,緯在杼。
木部曰:杼,機之持緯者也。
引申為凡交會之稱。
漢人左右六經之書謂之秘緯。
從纟韋聲。
雲貴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緷yùn 注解:緯也。
此亦兼布帛言之也。
緯亦稱緷者,語之轉也。
微文二部每互轉。
爾雅:百羽謂之緷。
古本反。
按此緷字正許書□字之叚借。
玉篇雲緷,大束也是也。
從纟軍聲。
王問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缋huì 注解:織餘也。
此亦兼布帛言之也。
上文機縷為機頭,此織餘為機尾。
缋之言遺也,故訓為織餘。
織餘,今亦呼為機頭,可用系物及飾物。
急就篇縧缋總為一類,是也。
顔、王注未谛。
今則此義廢矣。
一曰畫也。
四字依韻會補。
今所傳小徐系傳本,此卷全阙。
黃氏作韻會時所見尚完,知小徐本有此四字也。
畫者,介也。
今謂之畍畫。
缋畫雙聲。
考工記曰:設色之工畫、缋、鐘、筐、□。
又曰:畫缋之事雜五采。
咎繇谟: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繪。
鄭注曰:繪讀曰缋。
讀曰猶讀為,易其字也。
以為訓畫之字當作缋也。
繪訓五采繡,故必易繪為缋。
鄭司農注周禮引論語缋事後素。
從纟貴聲。
胡對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統tǒnɡ 注解:紀也。
淮南泰族訓曰:繭之性為絲,然非得女工煑以熱湯而抽其統紀,則不能成絲。
按此其本義也。
引申為凡綱紀之稱。
周易:乃統天。
鄭注雲:統,本也。
公羊傳:大一統也。
何注:統,始也。
從纟充聲。
他綜切。
九部。
玉篇一音桶。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紀jì 注解:别絲也。
别絲各本作絲别。
棫樸正義引紀,别絲也。
又雲:紀者,别理絲縷。
今依以正。
别絲者,一絲必有其首,别之是為紀。
衆絲皆得其首,是為統。
統與紀義互相足也,故許不析言之。
禮器曰:衆之紀也。
紀散而衆亂。
注曰:紀者,絲縷之數有紀也。
此紀之本義也。
引申之為凡經理之稱。
詩:綱紀四方。
箋雲:以罔罟喻為政。
張之為綱,理之為紀。
洪範九疇:四五紀,鬥牽牛為星紀。
史記每帝為本紀,謂本其事而分别紀之也。
詩:滔滔江漢,南國之紀。
毛傳曰:其神足以綱紀一方。
箋雲:南國之大川,紀理衆水,使不壅滞。
從纟己聲。
居拟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襁qiǎnɡ 注解:□颣也。
□見角部。
各本作觕,非也。
今正。
□訓角長,引申為凡粗長之稱。
絲節粗長謂之襁。
孟康曰:襁,錢貫也。
其引申之義也。
又引申為襁緥。
呂覽明理篇:道多襁緥。
高注:緥,小兒被也。
襁,縷格上繩也。
又直谏篇襁緥注:襁,褛格繩。
緥,小兒□也。
褛卽縷,格卽絡。
織縷為絡,以負之于背,其繩謂之襁。
高說冣分明。
博物志雲:織縷為之,廣八寸,長二尺,乃謂其絡,未及其繩也。
凡繩韌者謂之襁。
從纟強聲。
居□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颣lèi 注解:絲節也。
節者,竹約也。
引申為凡約結之稱。
絲之約結不解者曰颣,引申之,凡人之愆尤皆曰颣。
左傳忿颣無期是也。
亦叚類為之。
昭十六年傳曰:□之頗類。
服虔讀類為颣,解雲:颣,不平也。
從纟頪聲。
盧對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绐dài 注解:絲勞卽绐。
卽當為則,古書卽則多互訛。
絲勞敝則為绐。
绐之言怠也,如人之劵怠然。
古多叚為诒字。
言部曰:诒者,相欺诒也。
從纟台聲。
徒亥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納nà 注解:絲濕納納也。
納納,
織從纟,從式。
樂浪,漢幽州郡名也。
挈令者,漢張湯傳有廷尉挈令。
韋昭曰:在闆挈也。
後書應劭傳作廷尉闆令。
史記又作絜令。
漢燕王旦傳又有光祿挈令。
挈當作栔。
栔,刻也。
樂浪郡栔于闆之令也,其織字如此。
錄之者,明字合于六書之法則無不可用也。
如錄漢令之鬲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纴rèn 注解:機縷也。
蠶曰絲,麻曰縷。
縷者,線也。
線者,縷也。
喪服言縷若幹升,孟子以麻縷絲,絮并言,皆謂麻也。
然亦有麻絲并言縷者,機縷是也。
機縷,今之機頭。
内則曰:執麻枲,治絲繭。
織纴組紃。
纴合麻枲絲繭言之。
左傳魯賂楚以執斲、執針、織纴皆百人。
杜曰:織纴,織缯布者。
從纟壬聲。
如甚切。
七部。
按此字經典及玉篇、廣韻皆平聲,豈唐韻有上聲一切耶,抑二士誤耳。
□,纴或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綜zònɡ 注解:機縷也。
此亦兼布帛言之也。
玄應書引說文機樓也,謂機縷持絲交者也。
下八字葢庾俨默注。
又引三倉綜理經也,謂機縷持絲交者也,屈繩制經令得開合也。
按今尚謂之綜,引申之義為兼綜,為錯綜。
太玄經曰:乃綜于名。
從纟宗聲。
子宋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绺liǔ 注解:緯十縷為绺。
此亦兼布帛言之也。
故篇、韻曰:緯十絲曰绺。
文互相足也。
許言縷不言絲者,言縷可以包絲,言絲不可以包縷也。
從纟咎聲。
讀若桺。
力九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緯wěi 注解:織衡絲也。
衡各本作橫。
今正。
凡漢人用字皆作從衡。
許曰:橫,闌足也。
不對植者言也。
雲織衡絲者,對上文織從絲為言。
故言絲以見縷,經在軸,緯在杼。
木部曰:杼,機之持緯者也。
引申為凡交會之稱。
漢人左右六經之書謂之秘緯。
從纟韋聲。
雲貴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緷yùn 注解:緯也。
此亦兼布帛言之也。
緯亦稱緷者,語之轉也。
微文二部每互轉。
爾雅:百羽謂之緷。
古本反。
按此緷字正許書□字之叚借。
玉篇雲緷,大束也是也。
從纟軍聲。
王問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缋huì 注解:織餘也。
此亦兼布帛言之也。
上文機縷為機頭,此織餘為機尾。
缋之言遺也,故訓為織餘。
織餘,今亦呼為機頭,可用系物及飾物。
急就篇縧缋總為一類,是也。
顔、王注未谛。
今則此義廢矣。
一曰畫也。
四字依韻會補。
今所傳小徐系傳本,此卷全阙。
黃氏作韻會時所見尚完,知小徐本有此四字也。
畫者,介也。
今謂之畍畫。
缋畫雙聲。
考工記曰:設色之工畫、缋、鐘、筐、□。
又曰:畫缋之事雜五采。
咎繇谟: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繪。
鄭注曰:繪讀曰缋。
讀曰猶讀為,易其字也。
以為訓畫之字當作缋也。
繪訓五采繡,故必易繪為缋。
鄭司農注周禮引論語缋事後素。
從纟貴聲。
胡對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統tǒnɡ 注解:紀也。
淮南泰族訓曰:繭之性為絲,然非得女工煑以熱湯而抽其統紀,則不能成絲。
按此其本義也。
引申為凡綱紀之稱。
周易:乃統天。
鄭注雲:統,本也。
公羊傳:大一統也。
何注:統,始也。
從纟充聲。
他綜切。
九部。
玉篇一音桶。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紀jì 注解:别絲也。
别絲各本作絲别。
棫樸正義引紀,别絲也。
又雲:紀者,别理絲縷。
今依以正。
别絲者,一絲必有其首,别之是為紀。
衆絲皆得其首,是為統。
統與紀義互相足也,故許不析言之。
禮器曰:衆之紀也。
紀散而衆亂。
注曰:紀者,絲縷之數有紀也。
此紀之本義也。
引申之為凡經理之稱。
詩:綱紀四方。
箋雲:以罔罟喻為政。
張之為綱,理之為紀。
洪範九疇:四五紀,鬥牽牛為星紀。
史記每帝為本紀,謂本其事而分别紀之也。
詩:滔滔江漢,南國之紀。
毛傳曰:其神足以綱紀一方。
箋雲:南國之大川,紀理衆水,使不壅滞。
從纟己聲。
居拟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襁qiǎnɡ 注解:□颣也。
□見角部。
各本作觕,非也。
今正。
□訓角長,引申為凡粗長之稱。
絲節粗長謂之襁。
孟康曰:襁,錢貫也。
其引申之義也。
又引申為襁緥。
呂覽明理篇:道多襁緥。
高注:緥,小兒被也。
襁,縷格上繩也。
又直谏篇襁緥注:襁,褛格繩。
緥,小兒□也。
褛卽縷,格卽絡。
織縷為絡,以負之于背,其繩謂之襁。
高說冣分明。
博物志雲:織縷為之,廣八寸,長二尺,乃謂其絡,未及其繩也。
凡繩韌者謂之襁。
從纟強聲。
居□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颣lèi 注解:絲節也。
節者,竹約也。
引申為凡約結之稱。
絲之約結不解者曰颣,引申之,凡人之愆尤皆曰颣。
左傳忿颣無期是也。
亦叚類為之。
昭十六年傳曰:□之頗類。
服虔讀類為颣,解雲:颣,不平也。
從纟頪聲。
盧對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绐dài 注解:絲勞卽绐。
卽當為則,古書卽則多互訛。
絲勞敝則為绐。
绐之言怠也,如人之劵怠然。
古多叚為诒字。
言部曰:诒者,相欺诒也。
從纟台聲。
徒亥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納nà 注解:絲濕納納也。
納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