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标題:匿nì
注解:亡也。
廣韻曰:藏也。
微也。
亡也。
陰奸也。
從匸若聲。
此取雙聲為形聲也。
讀若羊驺□。
此有訛奪。
當雲讀若羊□□。
金部曰:□者,羊□端鐵也。
說詳金部。
□讀若至。
至古音同質。
匿讀若□,卽讀若質也。
古亦讀尼質切。
在十二部。
不在一部也。
今音乃女力切。
206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題:□lòu 注解:側□也。
各本作側逃也。
今依玉篇逃作□。
玉篇曰:又作□。
是如側□卽堯典之側□。
謂隠藏不出者也。
從匸丙聲。
按丙聲不可通。
大徐雲。
當是從内會意。
傳寫之誤。
玉裁按或從谷部之□聲。
艹部□從□聲。
而讀若陸。
陸與□音相近也。
盧□切。
四部。
廣韻無此字。
一曰箕屬。
其器未詳。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題:匽yǎn 注解:匿也。
匽之言隠也。
周禮宮人。
為之井匽。
鄭司農雲。
匽,路廁也。
後鄭雲。
匽豬□下之池畜水而流之者。
按二說皆謂隠蔽之地也。
從匸妟聲。
于蹇切。
十四部。
206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題:醫yì 注解:臧弓弩矢器也。
臧各本作盛。
今依廣韻。
此器可隠藏兵器也。
從匸矢。
會意。
矢亦聲。
小徐有此三字。
于計切。
十五部。
《春秋國語》曰:“兵不解醫。
”齊語文。
今國語作翳。
叚借字。
韋曰:翳所以蔽兵也。
按古翳隠,翳荟字皆當于醫羲引申。
不當借華葢字也。
翳行而醫廢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題:匹pǐ 注解:四丈也。
按四丈之上當有布帛二字。
雜記曰:納币一束。
束五兩。
兩五尋。
鄭曰:納币謂昏禮納征也。
十個為束。
貴成數。
兩兩合其卷。
是謂五兩。
八尺曰尋。
五兩,兩五尋,(謂每兩五尋)則每卷二丈也。
合之則四十尺。
今謂之匹。
猶匹偶之雲與。
周禮。
凡嫁子,娶妻。
入币□帛無過五兩。
鄭曰:五兩,十端也。
每端二丈。
按二丈為一端。
二端為兩。
每兩為一匹。
長四丈。
五兩則五匹為一束也。
凡古言束帛者,皆此制。
凡言匹敵,匹耦者,皆于二端成兩取意。
凡言匹夫,匹婦者,于一兩成匹取意。
兩而成匹。
判合之理也。
雖其半亦得雲匹也。
馬稱匹者,亦以一牝一牡離之而雲匹。
猶人言匹夫也。
〇按字之本義有難定者。
如雜記注今謂之匹,猶匹偶之雲與。
是以匹偶為本義。
而帛二兩為引申之義也。
與許說迥異。
四丈為匹之雲。
三代時經傳不見。
其字從八八者,别也。
夫婦有别。
故謂之匹。
從匚。
亦取别嫌明微意與。
鄭意或當如是。
從匸八。
謂八之數隠其中。
會意。
八揲一匹。
說從八之意。
揲者,閱持也。
閱持者,更疊持之而具數也。
筮者揲之以四。
此揲之以八。
八尺者五而得四丈。
故其字從八。
所以揲之以八者,度人之兩臂勝為尋。
今人于布帛猶展兩臂度之也。
八亦聲。
古音八讀如必。
普吉切。
十五部。
2065文七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題:匚fānɡ 注解:受物之器。
此其器葢正方。
文如此作者,橫視之耳。
直者其底。
橫者其四圍。
右其口也。
廣韻曰:或曰受一鬥曰匚。
按口部雲。
囿,規也。
今人皆作圜,作圓。
方,本無正字。
故自古叚方為之。
依字,匚有榘形。
固可叚作方也。
象形。
凡匚之屬皆從匚。
讀若方。
府良切。
二部。
□,籒文匚。
206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匠jiànɡ 注解:木工也。
工者,巧饬也。
百工皆稱工,稱匠。
獨舉木工者,其字從斤也。
以木工之偁引申為凡工之偁也。
從匚斤。
會意。
疾亮切。
十部。
斤,所□作器也。
說從斤之意。
匚者,榘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匧qiè 注解:椷臧也。
小徐本如是。
大徐無椷字。
本部椷下曰:匧也。
是二篆為轉注。
臧字似衍。
玉篇作緘也。
乃椷之誤。
若文選應璩百一詩,任昉哭範仆射詩李注皆引說文箧,笥也。
此則所據本不同。
自當以小徐本為善耳。
戰國策。
乃夜發書。
陳箧數十。
從匚夾聲。
苦葉切。
八部。
箧,匧或從竹。
按廣韻曰匧,藏也。
箧,箱箧也。
分一字為二。
而□去椷字之所□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匡kuānɡ 注解:飲器。
句。
小徐有也字。
筥也。
謂卽筥也。
竹部曰:筥,□也。
□一曰飯器。
容五升。
□有三義。
而筥匡取此一義耳。
匡不專于盛飯。
故詩采卷耳以頃匡,求桑以懿匡。
匡之引申叚借為匡正。
小雅。
王于出征。
以匡王國。
傳曰:匡,正也。
葢正其不正為匡。
凡小不平曰匡刺。
革其匡刺亦曰匡也。
詩有頃匡。
謂匡之半淺半深不平者。
故謂之頃。
所謂匡刺也。
匡刺見考工記注。
從匚□聲。
去王切。
十部。
筐,□或從竹。
今人亦分匡筐為二羲。
206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匜yí 注解:佀羹魁,鬥部曰:魁羹枓也。
枓勺也。
匜之狀似羹勺。
亦所以挹取也。
柄中有道,可□注水酒。
道者,路也。
其器有勺。
可以盛水盛酒。
其柄空中。
可使勺中水酒自柄中流出。
注于盥盤及飮器也。
左傳。
秦匜沃盥。
杜曰:匜,沃盥器也。
此注水之匜也。
内則。
敦牟卮匜。
非馂莫敢用。
鄭曰:卮匜,酒漿器。
此注酒之匜也。
今大徐本無酒字。
小徐有之。
韻會□酒。
而以盥器二字冠于似羹魁之上。
妄甚。
若左傳釋文引說文無酒字。
因經注但言盥耳。
從匚,此器葢亦正方。
也聲。
此形聲中有會意。
從也者,取其流也。
移尒切。
按篇,韻平聲。
古音十六十七部皆可讀。
206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匴suǎn 注解:渌米籔也。
渌者,浚也。
浚者,抒也。
抒者,挹也。
籔者,□也。
□者,漉米籔也。
然則匴與□二字一物也。
謂淅米訖,則移于此器内浚幹之而待炊。
所謂滰淅也。
士冠禮。
爵弁,皮弁,缁布冠各一匴。
注。
匴,竹器名。
今之冠箱也。
古文匴為篹。
按渌米之籔□非可盛冠。
此必異物同名。
或别有正字。
俟考。
從匚算聲。
稣管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ɡònɡ 注解:小桮也。
木部曰:桮,□也。
二篆為轉注。
而桮下見渾言之義。
此見析言之義。
□處互相足而後義全。
此許立文之例也。
□下亦可雲桮也。
桮下亦可雲大□也。
是互相足之謂也。
門部雲。
大桮為閜。
故小桮為□矣。
方言曰:□椷盞□閜□□桮也。
自關而東趙魏之閑曰椷。
或曰盞。
或曰□。
按椷葢卽許之□。
音同字異。
許則椷訓匧。
各有本義也。
從匚□聲。
古送切。
按廣韻又音感。
正音也。
八部。
郭注方言椷讀如封緘。
略有輕重耳。
□,□或從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匪fěi 注解:器佀竹匧。
小徐隻雲如箧。
小雅。
承筐是将。
傳曰:筐,篚屬。
所以行币帛也。
按此筐與飯器之筐。
異名同實。
故毛訓之曰:匪屬也。
小雅言匡。
禹貢,禮記言匪。
應劭漢書注曰:漢書作棐。
應劭曰:棐,竹器也。
方曰箱。
隋曰棐。
隋者,方而長也。
他果反。
古盛币帛必以匪。
匪篚古今字。
有借匪為斐者。
如詩有匪君子是也。
有借為分者。
周禮匪肦,鄭司農雲匪分是也。
有借為非者。
如詩我心匪鑒,我心匪石是也。
有借為彼者,如左傳引詩如匪行邁謀杜曰匪彼也,荀子引匪交匪舒卽詩彼交匪纾是也。
從匚非聲。
非尾切。
十五部。
按竹部曰:篚,車笭也。
非匪之異體。
故不錄于此。
《逸周書》曰:“實□黃于匪。
”按此句今惟見孟子滕文公篇引書。
其上文雲。
綏厥士女。
篚厥□黃。
昭我周王見休。
惟臣附于大邑周。
似必馬周書。
趙氏亦雲。
從有攸以下道武王伐纣時。
皆尚書逸篇之文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cānɡ 注解:古器也。
古器有名□者。
從匚倉聲。
七岡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tiáo 注解:田器也。
艹部曰。
莜,□田器也。
□與莜音義皆同。
葢一物也。
從匚攸聲。
徒□切。
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yì 注解:田器也。
玉篇雲。
大鼎也。
廣韻□訓大鼎。
從匚異聲。
與職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匫hū 注解:古器也。
畢尚書沅得曶鼎。
豈其器卽匫與。
從匚曶聲。
呼骨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匬yǔ 注解:瓯匬器也。
大徐無匬字。
非是。
瓯者,小盆也。
瓯匬二字為名,則非瓯也。
玉篇雲。
餘主切。
器受十六鬥。
按玉篇葢謂卽論語與之庾之庾。
苞注。
十六鬥為庾也。
然禮經作十六鬥為籔。
今文籔作逾。
從匚兪聲。
度侯切。
四部。
廣韻無此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匮ɡuì 注解:匣也。
匮之義引申為竭。
大雅。
孝子不匮。
永錫爾類。
傳曰:匮,竭也。
凡物渌藏之則有若無,實若虛。
故匮之引申為竭,為之。
竭,水渴也。
乏,反其正也。
從匚貴聲。
求位切。
十五部。
俗作櫃。
史記石室金鐀。
字作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廣韻曰:藏也。
微也。
亡也。
陰奸也。
從匸若聲。
此取雙聲為形聲也。
讀若羊驺□。
此有訛奪。
當雲讀若羊□□。
金部曰:□者,羊□端鐵也。
說詳金部。
□讀若至。
至古音同質。
匿讀若□,卽讀若質也。
古亦讀尼質切。
在十二部。
不在一部也。
今音乃女力切。
206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題:□lòu 注解:側□也。
各本作側逃也。
今依玉篇逃作□。
玉篇曰:又作□。
是如側□卽堯典之側□。
謂隠藏不出者也。
從匸丙聲。
按丙聲不可通。
大徐雲。
當是從内會意。
傳寫之誤。
玉裁按或從谷部之□聲。
艹部□從□聲。
而讀若陸。
陸與□音相近也。
盧□切。
四部。
廣韻無此字。
一曰箕屬。
其器未詳。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題:匽yǎn 注解:匿也。
匽之言隠也。
周禮宮人。
為之井匽。
鄭司農雲。
匽,路廁也。
後鄭雲。
匽豬□下之池畜水而流之者。
按二說皆謂隠蔽之地也。
從匸妟聲。
于蹇切。
十四部。
206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題:醫yì 注解:臧弓弩矢器也。
臧各本作盛。
今依廣韻。
此器可隠藏兵器也。
從匸矢。
會意。
矢亦聲。
小徐有此三字。
于計切。
十五部。
《春秋國語》曰:“兵不解醫。
”齊語文。
今國語作翳。
叚借字。
韋曰:翳所以蔽兵也。
按古翳隠,翳荟字皆當于醫羲引申。
不當借華葢字也。
翳行而醫廢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題:匹pǐ 注解:四丈也。
按四丈之上當有布帛二字。
雜記曰:納币一束。
束五兩。
兩五尋。
鄭曰:納币謂昏禮納征也。
十個為束。
貴成數。
兩兩合其卷。
是謂五兩。
八尺曰尋。
五兩,兩五尋,(謂每兩五尋)則每卷二丈也。
合之則四十尺。
今謂之匹。
猶匹偶之雲與。
周禮。
凡嫁子,娶妻。
入币□帛無過五兩。
鄭曰:五兩,十端也。
每端二丈。
按二丈為一端。
二端為兩。
每兩為一匹。
長四丈。
五兩則五匹為一束也。
凡古言束帛者,皆此制。
凡言匹敵,匹耦者,皆于二端成兩取意。
凡言匹夫,匹婦者,于一兩成匹取意。
兩而成匹。
判合之理也。
雖其半亦得雲匹也。
馬稱匹者,亦以一牝一牡離之而雲匹。
猶人言匹夫也。
〇按字之本義有難定者。
如雜記注今謂之匹,猶匹偶之雲與。
是以匹偶為本義。
而帛二兩為引申之義也。
與許說迥異。
四丈為匹之雲。
三代時經傳不見。
其字從八八者,别也。
夫婦有别。
故謂之匹。
從匚。
亦取别嫌明微意與。
鄭意或當如是。
從匸八。
謂八之數隠其中。
會意。
八揲一匹。
說從八之意。
揲者,閱持也。
閱持者,更疊持之而具數也。
筮者揲之以四。
此揲之以八。
八尺者五而得四丈。
故其字從八。
所以揲之以八者,度人之兩臂勝為尋。
今人于布帛猶展兩臂度之也。
八亦聲。
古音八讀如必。
普吉切。
十五部。
2065文七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題:匚fānɡ 注解:受物之器。
此其器葢正方。
文如此作者,橫視之耳。
直者其底。
橫者其四圍。
右其口也。
廣韻曰:或曰受一鬥曰匚。
按口部雲。
囿,規也。
今人皆作圜,作圓。
方,本無正字。
故自古叚方為之。
依字,匚有榘形。
固可叚作方也。
象形。
凡匚之屬皆從匚。
讀若方。
府良切。
二部。
□,籒文匚。
206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匠jiànɡ 注解:木工也。
工者,巧饬也。
百工皆稱工,稱匠。
獨舉木工者,其字從斤也。
以木工之偁引申為凡工之偁也。
從匚斤。
會意。
疾亮切。
十部。
斤,所□作器也。
說從斤之意。
匚者,榘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匧qiè 注解:椷臧也。
小徐本如是。
大徐無椷字。
本部椷下曰:匧也。
是二篆為轉注。
臧字似衍。
玉篇作緘也。
乃椷之誤。
若文選應璩百一詩,任昉哭範仆射詩李注皆引說文箧,笥也。
此則所據本不同。
自當以小徐本為善耳。
戰國策。
乃夜發書。
陳箧數十。
從匚夾聲。
苦葉切。
八部。
箧,匧或從竹。
按廣韻曰匧,藏也。
箧,箱箧也。
分一字為二。
而□去椷字之所□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匡kuānɡ 注解:飲器。
句。
小徐有也字。
筥也。
謂卽筥也。
竹部曰:筥,□也。
□一曰飯器。
容五升。
□有三義。
而筥匡取此一義耳。
匡不專于盛飯。
故詩采卷耳以頃匡,求桑以懿匡。
匡之引申叚借為匡正。
小雅。
王于出征。
以匡王國。
傳曰:匡,正也。
葢正其不正為匡。
凡小不平曰匡刺。
革其匡刺亦曰匡也。
詩有頃匡。
謂匡之半淺半深不平者。
故謂之頃。
所謂匡刺也。
匡刺見考工記注。
從匚□聲。
去王切。
十部。
筐,□或從竹。
今人亦分匡筐為二羲。
206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匜yí 注解:佀羹魁,鬥部曰:魁羹枓也。
枓勺也。
匜之狀似羹勺。
亦所以挹取也。
柄中有道,可□注水酒。
道者,路也。
其器有勺。
可以盛水盛酒。
其柄空中。
可使勺中水酒自柄中流出。
注于盥盤及飮器也。
左傳。
秦匜沃盥。
杜曰:匜,沃盥器也。
此注水之匜也。
内則。
敦牟卮匜。
非馂莫敢用。
鄭曰:卮匜,酒漿器。
此注酒之匜也。
今大徐本無酒字。
小徐有之。
韻會□酒。
而以盥器二字冠于似羹魁之上。
妄甚。
若左傳釋文引說文無酒字。
因經注但言盥耳。
從匚,此器葢亦正方。
也聲。
此形聲中有會意。
從也者,取其流也。
移尒切。
按篇,韻平聲。
古音十六十七部皆可讀。
206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匴suǎn 注解:渌米籔也。
渌者,浚也。
浚者,抒也。
抒者,挹也。
籔者,□也。
□者,漉米籔也。
然則匴與□二字一物也。
謂淅米訖,則移于此器内浚幹之而待炊。
所謂滰淅也。
士冠禮。
爵弁,皮弁,缁布冠各一匴。
注。
匴,竹器名。
今之冠箱也。
古文匴為篹。
按渌米之籔□非可盛冠。
此必異物同名。
或别有正字。
俟考。
從匚算聲。
稣管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ɡònɡ 注解:小桮也。
木部曰:桮,□也。
二篆為轉注。
而桮下見渾言之義。
此見析言之義。
□處互相足而後義全。
此許立文之例也。
□下亦可雲桮也。
桮下亦可雲大□也。
是互相足之謂也。
門部雲。
大桮為閜。
故小桮為□矣。
方言曰:□椷盞□閜□□桮也。
自關而東趙魏之閑曰椷。
或曰盞。
或曰□。
按椷葢卽許之□。
音同字異。
許則椷訓匧。
各有本義也。
從匚□聲。
古送切。
按廣韻又音感。
正音也。
八部。
郭注方言椷讀如封緘。
略有輕重耳。
□,□或從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匪fěi 注解:器佀竹匧。
小徐隻雲如箧。
小雅。
承筐是将。
傳曰:筐,篚屬。
所以行币帛也。
按此筐與飯器之筐。
異名同實。
故毛訓之曰:匪屬也。
小雅言匡。
禹貢,禮記言匪。
應劭漢書注曰:漢書作棐。
應劭曰:棐,竹器也。
方曰箱。
隋曰棐。
隋者,方而長也。
他果反。
古盛币帛必以匪。
匪篚古今字。
有借匪為斐者。
如詩有匪君子是也。
有借為分者。
周禮匪肦,鄭司農雲匪分是也。
有借為非者。
如詩我心匪鑒,我心匪石是也。
有借為彼者,如左傳引詩如匪行邁謀杜曰匪彼也,荀子引匪交匪舒卽詩彼交匪纾是也。
從匚非聲。
非尾切。
十五部。
按竹部曰:篚,車笭也。
非匪之異體。
故不錄于此。
《逸周書》曰:“實□黃于匪。
”按此句今惟見孟子滕文公篇引書。
其上文雲。
綏厥士女。
篚厥□黃。
昭我周王見休。
惟臣附于大邑周。
似必馬周書。
趙氏亦雲。
從有攸以下道武王伐纣時。
皆尚書逸篇之文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cānɡ 注解:古器也。
古器有名□者。
從匚倉聲。
七岡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tiáo 注解:田器也。
艹部曰。
莜,□田器也。
□與莜音義皆同。
葢一物也。
從匚攸聲。
徒□切。
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yì 注解:田器也。
玉篇雲。
大鼎也。
廣韻□訓大鼎。
從匚異聲。
與職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匫hū 注解:古器也。
畢尚書沅得曶鼎。
豈其器卽匫與。
從匚曶聲。
呼骨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匬yǔ 注解:瓯匬器也。
大徐無匬字。
非是。
瓯者,小盆也。
瓯匬二字為名,則非瓯也。
玉篇雲。
餘主切。
器受十六鬥。
按玉篇葢謂卽論語與之庾之庾。
苞注。
十六鬥為庾也。
然禮經作十六鬥為籔。
今文籔作逾。
從匚兪聲。
度侯切。
四部。
廣韻無此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題:匮ɡuì 注解:匣也。
匮之義引申為竭。
大雅。
孝子不匮。
永錫爾類。
傳曰:匮,竭也。
凡物渌藏之則有若無,實若虛。
故匮之引申為竭,為之。
竭,水渴也。
乏,反其正也。
從匚貴聲。
求位切。
十五部。
俗作櫃。
史記石室金鐀。
字作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