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部分

關燈


    賈逵、服□皆曰:冰,犢丸葢也。

    杜預雲:或說犢丸是箭筩,其葢可以取飮。

    從手朋聲。

    筆陵切。

    六部。

    《詩》曰:“抑釋掤忌。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扜yū 注解:指□也。

    □,各本用麾,俗,今正。

    扜、□為雙聲。

    山海經曰:有人方扜弓射黃虵。

    從手虧聲。

    億俱切。

    五部。

    亦匈于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huī 注解:旌旗,巾車曰:木路建大麾。

    鄭雲:大麾不在九旗中,以正色言之則黑,夏後氏所建。

    按凡旌旗皆得曰□,故許以旌旗釋□。

    叚借之字作戲,淮陰矦傳、項羽本紀皆曰戲下是也。

    所□指□也。

    說從手之意。

    凡旗之所指曰指□。

    師之耳目,在乎旗□也。

    坶誓曰:右秉白旄以麾。

    小雅曰:麾之以肱。

    從手靡聲。

    許為切。

    古音在十七部。

    俗作麾。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捷jié 注解:獵也。

    以□韻為訓。

    謂如逐禽而得之也。

    軍獲得也。

    小雅:一月三捷。

    傳曰:捷,勝也。

    箋雲:往則庶乎一月之中三有勝功。

    春秋經:齊矦來獻戎捷。

    易:晝日三接。

    内則:接以大牢。

    鄭注皆讀為捷,勝也。

    是古文叚借字也。

    又按大雅征夫捷捷,言樂事也。

    又有瞽傳曰:業,大闆也。

    捷業如鋸齒。

    皆引申之義。

    從手疌聲。

    疾葉切。

    八部。

    《春秋傳》曰:“齊人來獻戎捷。

    ”莊三十一年。

    左氏、公、谷皆作齊矦。

    按作人近是,不必親來。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扣kòu 注解:牽馬也。

    周禮田仆:凡田,王提馬而走,諸矦晉,大夫馳。

    注曰:提猶舉也。

    晉猶抑也。

    使人扣而舉之抑之皆止奔也。

    馳放不扣。

    史記:伯夷、叔齊扣馬而谏。

    從手口聲。

    苦後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掍hùn 注解:同也。

    方言:掍,同也。

    宋衛之閑或曰掍。

    漢人賦多用掍字。

    從手昆聲。

    古本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sōu 注解:衆意也。

    其意為衆,其言為□也。

    魯頌泮水曰:束矢其搜。

    傳曰:五十矢為束搜,衆意也。

    此古義也。

    與考工記注之薮略同。

    鄭司農雲:薮讀為蜂薮之薮。

    後鄭雲:蜂薮者,衆輻之所趨也。

    一曰求也。

    □下曰:入家□也。

    從手叜聲。

    所鸠切。

    三部。

    《詩》曰:“束矢其□。

    ”〖注〗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換huàn 注解:易也。

    從手奂聲。

    胡玩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掖yè 注解:□手持人臂也。

    各本臂下有投地二字,今依左傳音義□正。

    左傳:衛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殺之。

    赴當是仆之誤。

    正義曰:說文雲:掖,持臂也。

    謂執持其臂投之城外也。

    釋文曰:說文雲以手持人臂曰掖。

    陸、孔所據皆無投地二字,淺人傳合左文增之,不知掖人者不必皆投地也。

    詩衡門序曰:僖公願而無立志。

    故作是詩以誘掖其君。

    鄭雲:掖,扶持也。

    是可證矣。

    從手夜聲。

    羊益切。

    古音在五部。

    一曰臂下也。

    此義字本作亦,或借掖為之,非古也。

    儒行:逢掖之衣。

    高後本記:見物如蒼犬據其掖。

    俗亦作腋。

    文二百六十五 重十九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摻 注解:斂也。

    從手參聲。

    各本無摻篆及解,今依鄭風遵大路正義所引補。

    詩摻執子之袪傳曰:摻,攬也。

    正義引說文摻,參聲,斂也。

    操,喿聲,奉也。

    葢因俗二字相亂,故分引之。

    今本無摻篆,亦由南朝以來摻、操不别之故。

    凡許書鼎部□、鼏相似而失其一,衣部袗、袀相似而失其一,水部沱、池相似而有沱無池,皆此類。

    所斬切。

    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ɡuāi 注解:背呂也。

    呂下曰:脊骨也。

    脊兼骨肉言之,呂則其骨,析言之如是。

    渾言之,則統曰背呂,猶俗雲背脊也。

    象脅肋形。

    脅者,□膀也。

    肋者,脅骨也。

    此四字當作象形□象脅肋也七字。

    象形謂亻象背脊居中而直,一象人要,□則象背左右脅肋之形也。

    古懷切。

    玉篇雲:俗作乖。

    按俗作乖,當在□部□字注中。

    凡□之屬皆從□。

    讀若乖。

    此三字大徐無。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部 标題:脊jǐ 注解:背呂也。

    釋名曰:脊,積也。

    積續骨節脈絡上下也。

    從□從肉。

    兼骨肉而成字也。

    資昔切。

    十六部。

    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部 612 标題:女nǚ 注解:婦人也。

    男,丈夫也。

    女,婦人也。

    立文相對。

    喪服經每以丈夫婦人連文。

    渾言之女亦婦人,析言之适人乃言婦人也。

    左傳曰:君子謂宋共姬女而不婦。

    女待人,婦義事也。

    此可以知女道、婦道之有不同者矣。

    言女子者對男子而言,子皆美偁也。

    曰女子子者,系父母而言也。

    集韻曰:吳人謂女為娪。

    牛居切。

    青州呼女曰娪,五故切。

    楚人謂女曰女,奴解切。

    皆方語也。

    象形。

    王育說。

    不得其居六書何等,而惟王育說是象形也。

    葢象其揜斂自守之狀。

    尼呂切。

    五部。

    小徐王育說三字在從女下。

    凡女之屬皆從女。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姓xìnɡ 注解:人所生也。

    白虎通曰:姓者,生也。

    人所禀天氣所以生者也。

    吹律定姓,故姓有百。

    按詩振振公姓傳曰:公姓,公生也。

    不如我同姓傳曰:同姓,同祖也。

    昭四年左傳,問其姓。

    釋文雲:女生曰姓,姓謂子也。

    定四年蔡大夫公孫生,公、谷皆作公孫姓。

    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子,故偁天子。

    五經異義:詩齊魯韓、春秋公羊說聖人皆無父感天而生。

    左氏說聖人皆有父。

    謹案堯典以親九族,卽堯母慶都感赤龍而生堯,安得九族而親之。

    禮谶雲唐五廟,知不感天而生,□之聞也。

    詩言感生得無父,有父則不感生。

    此皆偏見之說也。

    商頌曰:天命□鳥,降而生商。

    謂娀□吞鳦子生契。

    是聖人感生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