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部分

關燈
經之明文。

    劉媪是漢大上皇之妻,感亦龍而生高祖,是非有父感神而生者也。

    (同耶)且夫蒲盧之氣,妪煦桑蟲成為己子,況乎天氣因人之精,就而神之,反不使子賢聖乎。

    是則然矣,又何多怪。

    按此鄭君調停之說。

    許作異義時,從左氏說聖人皆有父。

    造說文,則雲神聖之母感天而生,不言聖人無父,則與鄭說同矣。

    因生□為姓。

    從女生,因生以為姓,若下文神農母居姜水因以為姓,黃帝母居姬水因以為姓,舜母居姚虛因以為姓是也。

    感天而生者母也,故姓從女生會意。

    其子孫複析為衆姓,如黃帝子二十五宗十二姓,則皆因生以為姓也。

    生亦聲。

    息正切。

    十一部。

    按古平聲。

    《春秋傳》曰:“天子因生□賜姓。

    ”大小徐本互異。

    由淺人不學以為重複,故大徐本□因生以為姓五字,小徐□春秋傳以下十一字,皆非也。

    傳者,隠八年左傳文。

    無駭卒,羽父請谥與族。

    公問族于衆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杜曰:因其所由生以賜姓也。

    按人各有所由生之姓,其後氏别旣久而姓幾湮。

    有德者出,則天子立之令姓其正姓,若大宗然。

    如周語帝胙四嶽國,賜姓曰姜,氏曰有呂。

    陳胡公不淫,故周賜之姓,(謂妫姓)命氏曰陳。

    飂叔安裔子董父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

    葢此三者,本皆姜、妫、董之子孫,故予之以其姓。

    又或特賜之姓,前無所承者,如史記、白虎通禹祖昌意,以薏苡生,賜姓姒氏。

    殷契以□鳥子生,賜姓子氏。

    斯皆因生以賜姓也。

    必兼春秋傳之說而姓之義乃完。

    姒字不見于許書,葢古隻作以,古書亦有作似者。

    〖注〗□、□,古文姓。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姜jiānɡ 注解:神農凥姜水,因□為姓。

    晉語:司空季子曰: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

    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韋注:成,謂所生長以成功也。

    渭水篇注曰:岐水又東徑姜氏城南為姜水。

    引帝王世紀炎帝神農氏姜姓,母女登遊華陽,感神而生炎帝,長于姜水是其地。

    按姜姬字,葢後所制。

    從女羊聲。

    居良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姬jī 注解:黃帝凥姬水,因水為姓。

    從女□聲。

    居之切。

    一部。

    〖注〗□,古文姬。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姞jí 注解:黃帝之後伯□姓也,國語:晉胥臣臼季曰:黃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姞其一也。

    詩都人士作吉。

    南燕、密須,姞姓國也。

    後稷妃家。

    左傳:鄭文公賦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餘為伯鯈,餘而祖也。

    以是為而子。

    旣而生穆公,名之曰蘭。

    文公卒。

    石癸曰:姞,吉人也,後稷之元妃也。

    今公子蘭,姞甥也。

    天或啟之,必将為君。

    遂立之。

    古今人表雲:姞人,棄妃。

    直以姞人為姓名。

    從女吉聲。

    巨乙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嬴yínɡ 注解:帝少暤之姓也。

    按秦、徐、江、黃、郯、莒皆嬴姓也。

    嬴,地理志作盈。

    又按伯翳嬴姓,其子臯陶偃姓。

    偃嬴,語之轉耳,如娥皇女英,世本作女瑩,大戴禮作女匽,亦一語轉。

    從女,赢省聲。

    依韻會作赢,今各本作羸省聲,非也。

    以成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姚yáo 注解:虞舜凥姚虛,因□為姓。

    帝王世紀雲:舜母名握登,生舜于姚墟,因姓姚氏也。

    世本:舜姓姚氏。

    從女兆聲。

    餘招切。

    二部。

    或為姚,娆也。

    下文曰娆者,苛也。

    《史篇》□為:姚,易也。

    王莽傳:征天下史篇文字。

    孟康曰:史籒所作十五篇也。

    許三偁史篇,皆說史篇者之辭。

    易葢治也。

    廣雅:姚、娧皆好也。

    荀卿子:美麗姚治。

    楊注引說文姚,美好皃。

    今說文無此語。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妫ɡuī 注解:虞舜凥妫汭,因□為氏。

    氏,各舊本及集韻、類篇皆同,毛斧季剜改為姓,非也。

    舜旣姚姓,則妫為舜後之氏可知。

    按依史記當雲因以為氏姓。

    尋姓氏之禮,姓統于上,氏别于下。

    鄭駁五經異義曰:天子賜姓命氏,諸侯命族。

    族者氏之别名,姓者所以統系百世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孫之所出。

    故世本之篇言姓則在上,言氏則在下也。

    此由姓而氏之說也。

    旣别為氏,則謂之氏姓。

    故風俗通、潛夫論皆以氏姓名篇。

    諸書多言氏姓。

    氏姓之見于經者,春秋隠九年天王使南季來聘,谷梁傳曰:南,氏姓也。

    季,字也。

    南為逗,氏姓也三字為句。

    此氏姓之明文也。

    史記陳杞世家:舜為庶人時,堯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後因為氏姓,姓妫氏。

    五帝本紀曰: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

    帝禹為夏後而别氏姓,姓姒氏。

    (今史記奪一姓字。

    此氏姓之例與陳世家同)契為商,姓子氏。

    棄為周,姓姬氏。

    此皆氏姓之明文也。

    左傳曰:陳胡公不淫,故周賜之姓,使祀虞帝。

    賜之姓者,賜姓曰妫也。

    叚令妫不為姓,何以不賜姓姚而賜姓妫乎。

    凡言賜姓者,先儒以為有德者則複賜之祖姓使紹其後。

    故後稷賜姓曰姬,四嶽堯賜姓曰姜,董父舜賜姓曰董,秦大費賜姓曰嬴,皆子以祖姓也。

    其有賜姓而本非其祖姓者,如鄭氏駁異義雲:炎帝姓姜,太暤之所賜也。

    黃帝姓姬,炎帝之所賜也。

    是炎帝、黃帝之先固自有姓,而炎帝、黃帝之姜姬實為氏姓之刱始。

    夏之姓姒,商之姓子亦同。

    然則單雲姓者,未嘗不為氏姓。

    單雲氏者,其後以為姓。

    古則然矣。

    至于周則以三代以上之姓及氏姓為昏姻不通之姓。

    而近本諸氏于官,氏于事,氏于王父字者,為氏不為姓。

    古今之不同也。

    舉舜凥妫汭因為氏姓以發其凡,凡訓诂家曰姓某氏者,皆于此起例。

    從女姚之從女,以握登也。

    妫之從女,以厘降二女也。

    為聲。

    居為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妘yún 注解:祝融之後姓也。

    祝融者,颛顼之子黎也。

    國語曰:其後八姓:已、董、彭、秃、妘、曹、斟、芈也。

    妘姓鄥、郐、路、偪陽是也。

    又世本曰:鄅,妘姓也。

    大戴禮雲郐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