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标題:捕bǔ
注解:取也。
此與搏義别。
從手甫聲。
薄故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簎cè 注解:刺也。
刺者,直傷也。
周禮鼈人:以時簎魚鼈龜蜃。
鄭司農雲:簎謂以杈刺泥中搏取之。
魯語:裡革曰:鳥獸孕,水蟲成,獸虞于是乎禁罝羅,矠魚龞以為夏稿。
韋雲:矠,□也。
□刺魚鼈。
按矠本矛屬,此叚借矠為簎也。
許所據國語作簎,與周禮同。
從手,籍省聲。
士革反。
按周禮音義劉倉伯反。
徐倉格反。
沈槍昔反。
李賢馬融傳注七亦反。
古音在五部。
《春秋》國語曰:“簎魚鼈。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撚niǎn 注解:□也。
執者,捕罪人也。
引申為凡持取之偁。
廣韻曰:撚者,以手撚物也。
從手然聲。
乃殄切。
十四部。
一曰厹也。
蹂者,獸足蹂地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挂ɡuà 注解:畫也。
畫,葉本作宣。
李文仲字鑒亦作宣。
六書故雲唐本作縣。
玉篇亦作懸也。
特牲禮曰:實于左袂,挂于季指,卒角。
鄭雲:挂袪以小指者,便卒角也。
易毄辭傳:分而為二以象□,挂一以象三。
孔疏曰:挂其一于冣小指閑。
皆于縣義合。
古本多作畫者,此等皆有分别畫出之意。
陸德明雲:挂,别也。
後人乃雲懸挂,俗制挂字耳。
許訓畫者,古義疊韻為訓。
唐本訓縣,非古也。
禮注雲:古文挂作卦。
從手圭聲。
古賣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拕tuō 注解:□也。
申部曰:束縛捽抴為臾。
又曰:□者,臾□也。
然則□之義略同抴。
一說□本作抴,後人避諱改之。
南越傳:拕舟而入水。
論語:加朝服扡紳。
易:終朝三褫之。
鄭本作拕,叚拕為裭也。
高誘注淮南遇盜拕其衣雲:拕,奪也。
從手它聲。
托何切。
十七部。
廣韻又徒可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捈tú 注解:卧引也。
卧引謂橫而引之也。
廣雅曰:捈,舒也。
從手餘聲。
同都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抴yè 注解:捈也。
?下曰:抴也。
臾下曰:束縛捽抴也。
抴與□音義皆同。
檀弓:負手□杖。
釋文:□作抴。
俗刻誤從木,非也。
九歌:桂擢兮蘭抴。
王逸曰:擢,楫也。
抴,船旁闆也。
按毛詩傳雲:楫所以擢舟也。
故因謂楫為擢。
擢者,引也。
船旁闆□于水中,故因謂之抴。
俗字作棹,作枻,皆非是也。
從手世聲。
餘制切。
十五部。
俗作拽。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揙biàn 注解:搏也。
從手扁聲。
婢沔切。
古音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撅juē 注解:□手有所杷也。
以,各本誤從。
杷,各本誤把。
今正。
杷本訓改麥器,引申之,用手捊聚亦曰杷。
通俗文曰:手杷曰掊,手把曰攫。
此杷與把之别也。
内則:不涉不撅。
撅,揭衣也。
撅之義與掘不同,韻書淆之,非也。
從手厥聲。
居月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攎lú 注解:拏持也。
拏,各本作挐,誤。
廣韻攎下雲:攎,斂。
從手盧聲。
洛乎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拏ná 注解:持也。
從手奴聲。
各本篆用挐,解作如聲,此與前文訓牽引之挐互訛也,今正。
煩挐、紛挐字當從如,女居切。
拏攫字當從奴,女加切。
古音同在五部而形異,猶纟部有絮、□二篆也。
一曰誣也。
方言曰:□哰,謰謱,拏也。
郭注:言譇拏也。
女加反。
又曰:拏,楊州會稽之語也。
或謂之惹。
或謂之□。
許言部曰:譇拏,羞窮也。
方言及言部字皆從奴,亦可證篆體作挐之缪。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搵wèn 注解:□也。
□者,湛也。
謂湛浸于中也。
集韻引字林搵抐,□也。
抐,奴困切。
從手□聲。
烏困切。
十三部。
又烏□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搒pénɡ 注解:掩也。
廣韻曰:笞打。
今義也。
從手旁聲。
北孟切。
古音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挌ɡé 注解:擊也。
凡今用格鬥字當作此。
後漢陳寵傳:□獄者急于篣挌酷烈之痛。
注引此說文。
周禮注曰:若今時無故入人室宅盧舍,上人車船,牽引人欲犯法者,其時格殺之,無罪。
公羊定四年注曰:挾弓者,懷格意也。
莊卅一年注:古者方伯征伐不道,諸矦交格而戰者,誅絕其國。
此等格字皆當從手。
從手各聲。
古核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拲ɡǒnɡ 注解:□手共同械也。
周禮掌囚:上罪梏拲而桎。
鄭司農雲:拲者,□手共一木也。
從手共聲。
此舉形聲包會意。
居辣切。
九部。
《周禮》:“上辠,梏拲而桎。
”□,拲或從木。
猶桎梏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掫zōu 注解:夜戒守有所擊也。
一本無守字。
有所擊,謂□類也。
襄卄五年左傳:陪臣幹掫有淫者。
杜雲:幹掫,行夜也。
昭卄年傳:賓将掫。
杜雲:掫,行夜也。
周禮镈師、掌固皆雲:夜三鼜。
杜子春雲:謂擊□行夜戒守也。
春秋傳所謂賓将趣,趣與鼜音相近。
許不雲擊□,而雲有所擊者,凡有聲可警覺者皆是。
若□,亦行夜所擊者也。
從手取聲。
子矦切。
四部。
《春秋傳》曰:“賓将掫。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捐juān 注解:棄也。
華部曰:棄,捐也。
二篆為轉注。
從手肙聲。
與專切。
十四部。
按俗音居專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掤bīnɡ 注解:所□覆矢也。
鄭大叔于田傳曰:掤,所以覆矢也。
左傳:公徒釋甲執冰而踞。
冰者,掤之叚借字
此與搏義别。
從手甫聲。
薄故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簎cè 注解:刺也。
刺者,直傷也。
周禮鼈人:以時簎魚鼈龜蜃。
鄭司農雲:簎謂以杈刺泥中搏取之。
魯語:裡革曰:鳥獸孕,水蟲成,獸虞于是乎禁罝羅,矠魚龞以為夏稿。
韋雲:矠,□也。
□刺魚鼈。
按矠本矛屬,此叚借矠為簎也。
許所據國語作簎,與周禮同。
從手,籍省聲。
士革反。
按周禮音義劉倉伯反。
徐倉格反。
沈槍昔反。
李賢馬融傳注七亦反。
古音在五部。
《春秋》國語曰:“簎魚鼈。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撚niǎn 注解:□也。
執者,捕罪人也。
引申為凡持取之偁。
廣韻曰:撚者,以手撚物也。
從手然聲。
乃殄切。
十四部。
一曰厹也。
蹂者,獸足蹂地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挂ɡuà 注解:畫也。
畫,葉本作宣。
李文仲字鑒亦作宣。
六書故雲唐本作縣。
玉篇亦作懸也。
特牲禮曰:實于左袂,挂于季指,卒角。
鄭雲:挂袪以小指者,便卒角也。
易毄辭傳:分而為二以象□,挂一以象三。
孔疏曰:挂其一于冣小指閑。
皆于縣義合。
古本多作畫者,此等皆有分别畫出之意。
陸德明雲:挂,别也。
後人乃雲懸挂,俗制挂字耳。
許訓畫者,古義疊韻為訓。
唐本訓縣,非古也。
禮注雲:古文挂作卦。
從手圭聲。
古賣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拕tuō 注解:□也。
申部曰:束縛捽抴為臾。
又曰:□者,臾□也。
然則□之義略同抴。
一說□本作抴,後人避諱改之。
南越傳:拕舟而入水。
論語:加朝服扡紳。
易:終朝三褫之。
鄭本作拕,叚拕為裭也。
高誘注淮南遇盜拕其衣雲:拕,奪也。
從手它聲。
托何切。
十七部。
廣韻又徒可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捈tú 注解:卧引也。
卧引謂橫而引之也。
廣雅曰:捈,舒也。
從手餘聲。
同都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抴yè 注解:捈也。
?下曰:抴也。
臾下曰:束縛捽抴也。
抴與□音義皆同。
檀弓:負手□杖。
釋文:□作抴。
俗刻誤從木,非也。
九歌:桂擢兮蘭抴。
王逸曰:擢,楫也。
抴,船旁闆也。
按毛詩傳雲:楫所以擢舟也。
故因謂楫為擢。
擢者,引也。
船旁闆□于水中,故因謂之抴。
俗字作棹,作枻,皆非是也。
從手世聲。
餘制切。
十五部。
俗作拽。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揙biàn 注解:搏也。
從手扁聲。
婢沔切。
古音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撅juē 注解:□手有所杷也。
以,各本誤從。
杷,各本誤把。
今正。
杷本訓改麥器,引申之,用手捊聚亦曰杷。
通俗文曰:手杷曰掊,手把曰攫。
此杷與把之别也。
内則:不涉不撅。
撅,揭衣也。
撅之義與掘不同,韻書淆之,非也。
從手厥聲。
居月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攎lú 注解:拏持也。
拏,各本作挐,誤。
廣韻攎下雲:攎,斂。
從手盧聲。
洛乎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拏ná 注解:持也。
從手奴聲。
各本篆用挐,解作如聲,此與前文訓牽引之挐互訛也,今正。
煩挐、紛挐字當從如,女居切。
拏攫字當從奴,女加切。
古音同在五部而形異,猶纟部有絮、□二篆也。
一曰誣也。
方言曰:□哰,謰謱,拏也。
郭注:言譇拏也。
女加反。
又曰:拏,楊州會稽之語也。
或謂之惹。
或謂之□。
許言部曰:譇拏,羞窮也。
方言及言部字皆從奴,亦可證篆體作挐之缪。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搵wèn 注解:□也。
□者,湛也。
謂湛浸于中也。
集韻引字林搵抐,□也。
抐,奴困切。
從手□聲。
烏困切。
十三部。
又烏□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搒pénɡ 注解:掩也。
廣韻曰:笞打。
今義也。
從手旁聲。
北孟切。
古音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挌ɡé 注解:擊也。
凡今用格鬥字當作此。
後漢陳寵傳:□獄者急于篣挌酷烈之痛。
注引此說文。
周禮注曰:若今時無故入人室宅盧舍,上人車船,牽引人欲犯法者,其時格殺之,無罪。
公羊定四年注曰:挾弓者,懷格意也。
莊卅一年注:古者方伯征伐不道,諸矦交格而戰者,誅絕其國。
此等格字皆當從手。
從手各聲。
古核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拲ɡǒnɡ 注解:□手共同械也。
周禮掌囚:上罪梏拲而桎。
鄭司農雲:拲者,□手共一木也。
從手共聲。
此舉形聲包會意。
居辣切。
九部。
《周禮》:“上辠,梏拲而桎。
”□,拲或從木。
猶桎梏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掫zōu 注解:夜戒守有所擊也。
一本無守字。
有所擊,謂□類也。
襄卄五年左傳:陪臣幹掫有淫者。
杜雲:幹掫,行夜也。
昭卄年傳:賓将掫。
杜雲:掫,行夜也。
周禮镈師、掌固皆雲:夜三鼜。
杜子春雲:謂擊□行夜戒守也。
春秋傳所謂賓将趣,趣與鼜音相近。
許不雲擊□,而雲有所擊者,凡有聲可警覺者皆是。
若□,亦行夜所擊者也。
從手取聲。
子矦切。
四部。
《春秋傳》曰:“賓将掫。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捐juān 注解:棄也。
華部曰:棄,捐也。
二篆為轉注。
從手肙聲。
與專切。
十四部。
按俗音居專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掤bīnɡ 注解:所□覆矢也。
鄭大叔于田傳曰:掤,所以覆矢也。
左傳:公徒釋甲執冰而踞。
冰者,掤之叚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