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部分

關燈
标題:扴jiá 注解:□也。

    此與搔義同。

    □,小徐作□,訛。

    大徐不誤。

    廣韻曰:扴者,揩扴物也。

    易:介于石。

    馬本作扴,雲觸小石聲。

    按扴于石,謂摩磢于石也。

    從手介聲。

    古黠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摽piāo 注解:擊也。

    左傳:長木之斃,無不摽也。

    杜雲:摽,擊也。

    柏舟傳曰:摽,拊心皃。

    從手□聲。

    符少切。

    二部。

    左釋文敷蕭、普交二切。

    一曰挈□牡也。

    □牡,一物也。

    見門部。

    挈者,提而啟之也。

    葉鈔本□作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挑tiāo 注解:撓也。

    下文雲:撓者,擾也。

    擾者,煩也。

    挑者,謂撥動之,左傳雲挑戰是也。

    從手兆聲。

    土凋切。

    二部。

    一曰摷也。

    摷者,拘擊也。

    小徐摷下有争。

    《國語》曰:“郄至挑夭。

    ”周語單襄公語。

    韋本作佻夭,注雲:佻,偷也。

    今按佻夭之功,以為己力。

    與左傳夭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

    語意正同。

    然則 标題:抉jué 注解:挑也。

    抉者,有所入以出之也。

    從手夬聲。

    于說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撓náo 注解:□也。

    此與女部娆字音義皆同。

    從手堯聲。

    奴巧切。

    二部。

    一曰捄也。

    捄篆下曰:一曰□也。

    是撓、□、捄三字義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rǎo 注解:煩也。

    煩者,□頭痛也。

    引申為煩亂之偁。

    訓馴之字,依許作□,而古書多作□。

    葢□得訓馴,猶亂得訓治,徂得訓存,苦得訓快,皆窮則變,變則通之理也。

    周禮注曰:□猶馴也。

    言猶者,字本不訓馴。

    從手夒聲。

    而沼切。

    古音在三部。

    今作擾,從憂,俗字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挶jū 注解:□持也。

    □持者,手如□而持之也。

    左傳:禇師出,公□其手。

    杜雲:扺徒手屈肘如□形。

    鄭注斯幹如矢斯棘雲:如人挾弓矢□其肘。

    按古者□之制,其鋒謂之援,援體斜橫出,故人下其肘,臂卩翹其捥與手似之,亦謂之□。

    鸱鸮傳曰:拮據,□挶也。

    字本作□。

    俗加手旁,非是。

    謂有所操作,曲其肘如□而持之也。

    從手局聲。

    居玉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據jū 注解:□挶也。

    鸱鸮:予手拮據。

    傳曰:拮據,□挶也。

    公羊注叚據為據。

    從手居聲。

    九魚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擖qià 注解:□也。

    此與扴音義略同。

    從手葛聲。

    口八切。

    十五部。

    一曰撻也。

    撻見下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摘zhāi 注解:拓果樹實也。

    拓者,拾也。

    拾者,掇也。

    掇者,拾取也。

    果樹實者,有果之樹之實也。

    拓之,謂之摘。

    引□之,凡他取亦曰摘。

    此篆與□音義殊。

    從手啻聲。

    他曆切。

    又竹曆切。

    按竹曆切,是也。

    他曆則為擿之音矣。

    十六部。

    宋本竹曆,今本改竹厄,以同廣韻。

    一曰指近之也。

    别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搳xiá 注解:擖也。

    與擖篆宐聯綴。

    從手害聲。

    胡稭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cán 注解:斬取也。

    各本斬取二字作暫,今正。

    斬者,□也。

    謂□物也。

    暫非其義。

    禮器:有摲而播也。

    長楊賦:麾城摲邑。

    蒼颉篇曰:摲,拍取也。

    鄭曰:摲之言芟也。

    按芟,刈艹也。

    □本訓芟夷。

    禮器注謂于此少與,得分以與彼,是為芟殺有所與。

    摲殺上貴之分以布徧于賤者,謂之摲而播。

    故廣雅本之為說曰:□者,次也。

    是鄭注禮之義,而非摲之本義也。

    從手斬聲。

    昨甘切。

    八部。

    廣韻作□,斬取也。

    山檻切。

    〖注〗篆作□。

    □原作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拹xié 注解:折也。

    公羊傳曰:使公子彭生送桓公,于其乘焉,拹幹而殺之。

    幹者,脅骨也。

    何曰:拹者,折聲也。

    拹或作搚者,或體也。

    或作拉者,叚借字也。

    從手劦聲。

    虛業切。

    七部。

    一曰拉也。

    上文曰:拉者,摧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折zhé 注解:敗也。

    敗者,毀也。

    今義為折疊。

    從手習聲。

    之涉切。

    八部。

    〖注〗敗,從攴不從攵。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揫jiū 注解:束也。

    束者,縳也。

    □飮酒義曰:西方者秋。

    秋之為言愁也。

    愁讀為揫。

    按韋部□,收束也。

    或從要作□,或從秋手作揫。

    揫卽□。

    然則此篆實為重出也。

    從手秌聲。

    卽由切。

    三部。

    《詩》曰:“百祿是□。

    ”商頌長發文。

    今詩作遒。

    傅曰:遒,聚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摟lōu 注解:□聚也。

    此當作□也,聚也。

    各本奪上也字。

    山有樞曰:弗□弗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