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部分

關燈
标題:拑qián 注解:脅持也。

    謂脅制而持之也。

    凡脅之為制,猶膺之為當也。

    鬼谷子有飛鑽,鑽卽拑字。

    從手甘聲。

    巨淹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揲shé 注解:閱持也。

    閱者,具數也,更疊數之也。

    匹下曰:四丈也。

    從八匚。

    八揲一匹。

    按八揲一匹,則五五數之也。

    五五者,由一五二五數之至于八五,則四丈矣。

    □辭傳曰: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謂四四數之也。

    四四者,由一四二四數之至若幹四,則得其餘矣。

    凡傳雲三三、兩兩、十十、五五者皆放此。

    閱持者旣得其數而持之,故其字從手。

    從手枼聲。

    食折切。

    十五部。

    按枼聲或在八部,或在十五部。

    由古此二部相合,同一世聲,而彼此皆用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摯zhì 注解:握持也。

    握持者搤持也,周禮六贽字,許書作□。

    又鳥部鸷鳥字皆或叚摯為之。

    從手□。

    會意也。

    脂利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操cāo 注解:把持也。

    把者,握也。

    操重讀之曰節操,曰琴操。

    皆去聲。

    從手喿聲。

    七刀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jú 注解:爪持也。

    覆手曰爪,謂覆手持之也。

    徐铉等曰:今俗别作掬。

    今按本部自有〈□匊〉篆,掬其俗體耳。

    其義訓兩指撮,非訓爪持。

    從手瞿聲。

    居玉切。

    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捦qín 注解:急持衣□也。

    此篆古叚借作禽。

    俗作擒,作捦。

    走獸總名曰禽者,以其為人所捦也。

    又按此解五字,當作“急持也,一曰持衣□也”九字乃合,必轉寫有訛奪矣。

    從手金聲。

    巨今切。

    七部。

    □,捦或從禁。

    禁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搏bó 注解:□持也。

    □,各本作索,今正。

    入室按曰素。

    □持,謂摸索而持之。

    周禮環人:搏諜賊。

    釋文雲:搏音博。

    又房布反,劉音付。

    射人注:狸,善搏者也。

    行則止而拟度焉。

    其發必獲。

    釋文雲:搏音博,劉音付。

    士師注:胥讀為宿偦之偦,偦謂司搏盜賊也。

    釋文雲:搏音博,劉音付。

    小雅車攻箋:獸,田獵搏獸也。

    釋文雲:搏音博,舊音付。

    按小司徒注之伺捕盜賊,卽士師注之司搏盜賊也。

    一用今字,一用古字。

    古捕盜字作搏。

    而房布反,又音付。

    猶後人所謂扪槂、摸□也。

    本部搏、捕二篆皆收。

    捕訓取也。

    又部取下雲,捕也。

    是與□持義迥别。

    今則捕行而搏廢,但訓為搏擊。

    又按搏擊與□取無二義。

    凡搏擊者未有不乘其虛怯,扼其要害者,猶執盜賊必得其巢穴也。

    本無二義二音。

    至若考工記之搏埴,虞書之拊搏,此則□字之叚借。

    從手尃聲。

    補各切。

    此今音也。

    陸氏說又房布切,劉音付,皆古音也。

    五部。

    一曰至也。

    此别一義。

    葢搏亦為今之附近字。

    許則雲驸者,近也。

    左傳則作傅。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據jù 注解:杖持也。

    謂倚杖而持之也。

    杖者人所據,則凡所據皆曰杖。

    據或用據,楊雄傳:三摹九據。

    晉灼曰:據,今據字也。

    按何氏公羊傳注據亦皆作據,是叚借拮據字。

    從手豦聲。

    居禦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攝shè 注解:引持也。

    謂引進而持之也。

    凡雲攝者皆整饬之意。

    論語攝□。

    史記:矦生攝弊衣冠。

    襄十四年左傳曰:不書者惰也,書者攝也。

    注雲:能自攝整。

    詩:攝以威儀。

    傳曰:言相攝佐者以威儀也。

    論語:官事不攝。

    注雲:攝猶兼也。

    皆引持之意。

    從手聶聲。

    書涉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nán 注解:幷持也。

    謂兼二物而持之也。

    秝部曰:秉持一禾,兼持二禾。

    兼者,會意字。

    □者,形聲字。

    □與兼音略同。

    從手冄聲。

    他含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抪bù 注解:扪持也。

    謂扪按而持之也。

    金部鋪下雲:箸門抪首也。

    抪首者,人所扪摸處也。

    從手布聲。

    普胡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挾xié 注解:俾持也。

    俾持,謂俾夾而持之也。

    亦部夾下曰:盜竊褱物也。

    俗謂蔽人俾夾。

    然則俾持正謂藏匿之持。

    如今人言懷挾也。

    孟子挾貴、挾賢、挾長,挾有勳勞、挾故,此皆本義之引申,音胡頰切。

    若詩禮之挾矢、周禮之挾日,音皆子協反。

    挾日,幹本作帀日。

    左傳作浃,謂十日徧也。

    禮注:方持弦矢曰挾。

    謂矢與弦成十字形也。

    皆自其交會處言之。

    古文禮挾皆作接。

    然則接矢為本字,挾矢為叚借字與。

    從手夾聲。

    各本作夾聲,篆體亦從二人,今皆正。

    從二人,以形聲中有會意也。

    胡夾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扪mén 注解:撫持也。

    撫,安也。

    一曰揗也。

    謂安揗而持之也。

    大雅:莫扪朕舌。

    傳曰:扪,持也。

    渾言不分析也,若王猛扪虱之類。

    又專謂摩挲。

    從手門聲。

    莫奔切。

    十三部。

    《詩》曰:“莫扪朕舌。

    ”大雅抑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擥lǎn 注解:撮持也。

    謂總撮而持之也。

    從手監聲。

    盧敢切。

    八部。

    〖注〗篆作擥。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擸liè 注解:理持也。

    謂分理而持之也。

    從手巤聲。

    良涉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握w&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