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部分

關燈
rave 注解:搤持也。

    按下文雲搤,一曰握也。

    從手屋聲。

    于角切。

    三部。

    □,古文握。

    淮南诠訓:□無所鑒,謂之狂生。

    高注:□,持也。

    所鑒者,□德也。

    持無所鑒,所持者非□德,故謂之狂生。

    合文選任彥升哭範仆射詩注及今本淮南子可得其眞矣。

    俶眞訓曰:其所居神者,台□以遊大淸。

    此台亦疑□之誤。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撣dàn 注解:提持也。

    提持猶縣持也。

    太□撣擊其名,撣訓觸,别一義。

    從手單聲,讀若行遟驒驒。

    驒驒,未見所出。

    葢卽詩之啴啴駱馬。

    傳曰:啴啴,喘息之皃。

    馬勞則喘息。

    徒旱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把bǎ 注解:握也。

    握者,搤持也。

    孟子注曰:拱,合□手也。

    把,以一手把之也。

    從手巴聲。

    博下切。

    古音葢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搹è 注解:把也。

    喪服:苴绖大搹。

    注曰:搹,扼也。

    中人之扼圍九寸。

    此言中人滿手把之,其圍九寸,則其徑約計三寸也。

    喪服傳:朝一溢米,夕一溢米。

    王肅、劉逵皆雲:滿手曰溢。

    與鄭異。

    按此謂溢為搹之叚借字也。

    然搹溢字見一章數行内,不應異用。

    則知鄭說為長。

    從手鬲聲。

    于革切。

    十六部。

    □,搹或從戹。

    □,今隸變作扼,猶軶隸變作轭也。

    許雲扼者,搹之或字。

    而鄭注禮雲搹扼也者,漢時少用搹,多用扼,故以今字釋古字,非于許有異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挐ná 注解:牽引也。

    從手如聲。

    按各本篆作拏,解作奴聲。

    别有挐篆,解雲持也。

    從手如聲。

    女加切。

    二篆形體互訛,今正。

    挐字見于經者,僖元年獲莒挐,三傳之經所同也。

    其義則宋玉九辯曰:枝煩挐而交橫。

    王注:柯縧糾錯而崱嶷。

    招□:搯秶穱麥,挐黃□些。

    王注:挐,糅也。

    王逸九思殽亂兮紛挐注:君任佞巧,競疾忠信,交亂紛挐也。

    左思吳都賦:攢柯挐莖。

    李注曰:許愼注淮南子雲:挐,亂也。

    凡若此等皆于牽引義為近。

    而漢霍去病傳:昏,漢匈奴相紛挐。

    此與九思紛挐同,謂漢與虜相亂也。

    而師古注乃雲:紛挐,亂相持搏也。

    以亂釋紛,以相持搏釋挐,大非語意。

    竊意其時說文已同今本,故顔從而傅會耳。

    葢其字本如聲,讀女居切,其義為牽引。

    廣韻九魚挐注牽引,未嘗作拏。

    說文拏訓持,卽今所用攫拏字也,其字奴聲,讀女加切。

    廣韻麻韻拏、挐□收,淆亂其義。

    玉篇有挐無拏,訓為持也,乃同今本說文,孫強輩所改耳。

    一曰已也。

    小徐本有此四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攜xié 注解:提也。

    古多叚為□字。

    從手雟聲。

    戶圭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提tí 注解:挈也。

    挈者,縣持也。

    攜則相并,提則有高下,而互相訓者,渾言之也。

    從手是聲。

    杜兮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zhé 注解:拈也。

    從手□聲。

    丁惬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拈niān 注解:□也。

    篇、韻皆雲:指取也。

    從手占聲。

    奴兼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摛chī 注解:舒也。

    蜀都賦:摛藻掞天庭。

    魏都賦:摛翰則華縱春葩。

    大□經:幽攡萬類。

    字作攡。

    從手離聲。

    醜知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舍shě 注解:釋也。

    釋者,解也。

    按經傳多叚舍為之。

    從手舍聲。

    書冶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擪yè 注解:一指按也。

    洞箫賦:挹抐□。

    李注:言中制也。

    莊子:外物擪其哕。

    一作壓。

    南都賦:彈琴擫鑰。

    李注引說文。

    按□、擫皆同擪。

    從手厭聲。

    于協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按àn 注解:下也。

    以手抑之使下也。

    印部曰:抑者,按也。

    從手安聲。

    烏旰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控kònɡ 注解:引也。

    引者,開弓也。

    引申為凡引遠使近之偁。

    詩:控于大邦。

    傳曰:控,引也。

    此卽左傳所謂控告也。

    又抑磬控忌。

    傳曰:騁馬曰磬,止馬曰控。

    按騁馬曰磬者,如大明傳之俔,磬也。

    極辭也。

    止馬曰控者,是亦引之使近之意也。

    從手空聲。

    苦貢切。

    九部。

    《詩》曰:“控于大邦。

    ”庸載馳文。

    匈奴引弓曰控弦。

    依羽獵賦注訂。

    此引匈奴方語以證控引一也。

    漢書于匈奴或言引弓,或言控弦,一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揗shǔn 注解:摩也。

    廣雅曰:揗,順也。

    廣韻曰:手相安慰也。

    今人撫循字,古葢作揗。

    循者,行順也。

    淮南曰:引揗萬物。

    高注:引揗,拔擢也。

    讀允恭之允。

    從手盾聲。

    食尹切。

    十三部。

    廣韻詳遵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掾yuàn 注解:緣也。

    緣者,衣純也。

    旣夕禮注:飾衣領袂口曰純。

    引申為凡夤緣邊際之偁。

    掾者,緣其邊際而陳掾也。

    陳掾猶經營也。

    易卦辭曰彖,謂文王緣卦以得其義。

    然則彖者,掾之叚借字與。

    漢官有掾屬,正曰掾,副曰屬。

    漢舊注:東西曹掾比四百石,餘掾比三百石,屬比二百石。

    此等皆翼輔其旁者也,故曰掾。

    從手彖聲。

    以絹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pā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