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部分

關燈
标題:闊kuò 注解:疏也。

    雲部曰:疏,通也。

    闊之本義如是,不若今義訓為廣也。

    從門猶□之從囪。

    □聲。

    苦括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闵mǐn 注解:吊者在門也。

    引申為凡痛惜之辭。

    俗作憫。

    邶風:觏闵旣多。

    豳風:鬻子之闵斯。

    傳曰:闵,病也。

    從門文聲。

    眉殒切。

    十三部。

    □,古文闵。

    按此篆篇、韻不載,恐不足據。

    小徐篆用□。

    然則大徐上體從古文民,今寫訛甚。

    汗□正從古文民。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闖chèn 注解:馬出門皃。

    引申為突兀驚人之辭。

    公羊傳曰:開之則闖然公子陽生也。

    何雲:闖,出頭皃。

    韓退之詩曰:喁喁魚闖萍。

    從馬在門中。

    讀若郴。

    許讀平聲。

    今去聲。

    醜禁切。

    七部。

    俗語轉若刱。

    文五十七 重六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591 标題:耳ěr 注解:主聽也者。

    者字今補。

    凡語雲而已者,急言之曰耳,在古音一部。

    凡雲如此者,急言之曰爾,在古音十五部。

    如世說雲聊複爾耳,謂且如此而已是也。

    二字音義,絶不容相混。

    而唐人至今訛亂至不可言,于古經傳亦任意塡寫,緻多難讀。

    卽如論語一經,言雲爾者,謂如此也。

    言謹爾、率爾、铿爾者,爾猶然也。

    言無隠乎爾,一日長乎爾,爾猶汝也。

    言汝得人焉爾乎,言得人于此否也。

    公羊傳三年問焉爾,皆訓于此也。

    全經惟有前言戲之耳,乃而已之訓。

    今俗刻作汝得人焉耳乎,乃極為可笑。

    曹操曰:俗語雲生女耳,耳是不足之詞。

    此古說之存者也。

    音轉讀為仍,如耳孫亦曰仍孫是也。

    象形。

    而止切。

    一部。

    凡耳之屬皆從耳。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zhé 注解:耳□也。

    □各本作□,今正。

    從耳。

    □,下□,象形。

    □今□陟葉切。

    八部。

    《春秋傳》曰按曰字衍。

    “秦公子耴”者,其耳□也,故□為名。

    今按左氏傳秦無公子□,惟鄭七穆子良之子公孫辄字子耳。

    以許訂之,古本左傳當作公孫□,白虎通所謂旁其名為之字,聞名卽知其字,聞字卽知其名也。

    左傳雲:以類命為象。

    生而耳垂,因名之□。

    猶生而夢神以黑規其臀,因名之黑臀。

    吳都賦:魚鳥聱□。

    □音牛乙切,非此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diān 注解:小□耳也。

    從耳占聲。

    丁兼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耽dān 注解:耳大□也。

    淮南墬形訓:誇父耽耳在其北。

    高注:耽耳,耳垂在肩上。

    耽讀衣褶之褶。

    或作攝,以兩手攝其肩之耳也。

    按許書本無聸字,耽卽聸也。

    今本于耽篆之外沾一聸篆,誤矣。

    從耳冘聲。

    丁含切。

    八部。

    《詩》曰:“士之耽兮。

    ”衛風氓文。

    此引詩說叚借也。

    毛傳曰:耽,樂也。

    耽本不訓樂,而可叚為媅字,女部曰:媅者,樂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耼dān 注解:耳曼也。

    曼者,引也。

    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

    如曼膚、曼□之曼。

    史記老子列傳曰:姓李氏,名耳,字耼。

    史記索隠、老子音義、後漢書桓帝紀注、文選遊天台山賦注所引皆如此。

    今本史記作名耳,字伯陽,谥曰耼,淺人妄改者也。

    字伯陽,見唐固國語注。

    從耳冄聲。

    他甘切。

    七部。

    □,耼或從甘。

    甘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聸dān 注解:□耳也。

    從耳詹聲。

    都甘切。

    八部。

    南方有聸耳國。

    古隻作耽,一變為聸耳,再變則為儋耳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耿ɡěnɡ 注解:耳箸頰也。

    頰者,面旁也。

    耳箸于頰曰耿。

    耿之言黏也,黏于頰也。

    邶風:耿耿不寐。

    傳曰:耿耿猶儆儆也。

    憂之聯綴于心,取義于此。

    凡雲耿者,謂專壹也。

    杜林說皮傳耿光,而非字義。

    從耳,烓省聲。

    烓,小徐作炯。

    大徐本舊皆作烓。

    烓讀若冂,見火部。

    耿,古杏切。

    十一部。

    杜林說:耿,光也。

    古文尙書曰:文王之耿光。

    離騷注曰:耿,光也。

    又曰:耿,明也。

    從光,依韻會訂。

    聖省聲。

    凡字皆?形又聲,杜說非也。

    徐锴曰:此說或後人所加。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聯lián 注解:連也。

    連者,負車也。

    負車者,以人挽車。

    人與車相屬,因以為凡相連屬之偁。

    周人用聯字,漢人用連字,古今字也。

    周禮:官聯以會官治。

    鄭注:聯讀為連,古書連作聯。

    此以今字釋古字之例。

    從耳從絲。

    四字今補。

    會意。

    力延切。

    十四部。

    從耳,耳連于頰。

    故從耳。

    從絲,絲連不絕也。

    故又從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liáo 注解:耳鳴也。

    楚辭曰:耳□啾而戃慌。

    王注雲:□啾,耳鳴也。

    此□之本義,故字從耳。

    若詩泉水傳雲:□,願也。

    箋雲:□,且略之辭也。

    方言曰:俚,□也。

    戰國策:民無所□。

    此等義相近,皆叚□為憀也。

    憀者,憀賴也。

    又詩傳:椒□,椒也。

    不言□為語詞,葢單□曰椒,絫□田椒□。

    楚詞亦雲:懷椒□之蔎蔎。

    爾雅曰:朻者□。

    朻卽莍。

    椒榝實成莍彚。

    從耳丣聲。

    丣,各本訛作卯,篆體亦訛,今并正。

    洛蕭切。

    古音在三部。

    讀如劉。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聖shènɡ 注解:通也。

    邶風:母氏聖善。

    傳雲:聖,叡也。

    小雅:或聖或不。

    傳雲:人有通聖者,有不能者。

    周禮:六德敎萬民,智仁聖義忠和。

    注雲:聖通而先識。

    洪範曰:睿作聖。

    凡一事精通,亦得謂之聖。

    從耳聖從耳者,謂其耳順。

    風俗通曰:聖者,聲也。

    言聞聲知情。

    按聲、聖字古相叚借。

    呈聲。

    式正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聰cōnɡ 注解:察也。

    察者,核也。

    聰察以雙聲為訓。

    從耳怱聲。

    倉紅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聽tīnɡ 注解:聆也。

    凡目所及者雲視,如視朝、視事是也。

    凡目不能偏,而耳所及者雲聽,如聽天下、聽事是也。

    從耳□,會意。

    耳□者,耳有所得也。

    □聲。

    他定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聆línɡ 注解:聽也。

    二篆轉注。

    匡謬正俗載俗語雲:聆瓦。

    聆者,聽之知微者也。

    文王世子曰:夢帝與我九聆。

    此叚聆為鈴,夢天以九個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