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部分

關燈
與己也。

    從耳令聲。

    郞丁切。

    古音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職zhí 注解:記□也。

    □舊作微,今正。

    記猶識也。

    纖微必識是曰職。

    周禮太宰之職,大司徒之職皆謂其所司。

    凡言司者,謂其善伺也。

    凡言職者,謂其善聽也。

    釋诂曰:職,主也。

    毛傳同,見詩悉蟀、十月之交。

    周禮職方,亦作識方。

    從耳戠聲。

    之弋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聒ɡuō 注解:讙語也。

    謹者,嘩也。

    從耳□聲。

    古活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聥jǔ 注解:張耳有所聞也。

    廣雅:驚也。

    從耳禹聲。

    王矩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聲shēnɡ 注解:音也。

    音下曰:聲也。

    二篆為轉注。

    此渾言之也。

    析言之,則曰生于心有節于外謂之音。

    宮商角征羽,聲也。

    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

    樂記曰: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

    從耳殸聲。

    書盈切。

    十一部。

    殸,籒文磬。

    見石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聞wén 注解:知聲也。

    往曰聽,來曰聞。

    大學曰:心不在焉,聽而不聞。

    引申之為令聞廣譽。

    從耳門聲。

    無分切。

    十二部。

    □,古文從昏。

    昏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聘pìn 注解:訪也。

    泛謀曰訪。

    按女部曰娉,問也。

    二字義略同。

    從耳甹聲。

    匹正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聾lónɡ 注解:無聞也。

    從耳龍聲。

    盧紅切。

    九部。

    192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sǒnɡ 注解:生而聾曰□。

    方言:聳,聾也。

    生而聾,陳楚江淮之閑謂之聳,荊揚之閑及山之東西雙聾者謂之聳。

    又古多叚聳為□,方言曰:聳,悚也。

    又曰:聳,欲也。

    荊吳之閑曰聳。

    自關而西秦晉之閑相勸曰聳,中心不欲而由旁人之勸語亦謂之聳。

    從耳,從省聲。

    息拱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zǎi 注解:益梁之州謂聾為□,秦晉聽而不聰,聞而不□謂之□。

    方言曰:□,聾也。

    梁益之閑謂之□,秦晉之閑聽而不聰,聞而不□謂之□。

    從耳宰聲。

    作亥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聩kuì 注解:聾也。

    國語曰:聾聩不可使聽。

    韋雲:耳不别五聲之和曰聾,生而聾曰聩。

    從耳□聲。

    五怪切。

    十五部。

    □,聩或從□。

    許書□聲之字三,而□□篆。

    □,或從□作。

    □應改□省,說見豕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聉wà 注解:無知意也。

    此意内言外之意。

    無知者其意,聉者其□也。

    方言曰:聾之甚,秦晉之閑謂之□。

    注曰:言聉無所聞知也。

    疑方言之正文本作謂之聉,今本訛。

    從耳出聲。

    讀若孽。

    五滑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wà 注解:□耳也。

    見方言。

    從耳月聲。

    魚厥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wà 注解:吳楚之外,凡無耳者謂之□。

    方言曰:吳楚之外郊,凡無有耳者謂之□。

    其言□者,若秦晉中土謂堕耳者□也。

    言若斷耳為盟。

    斷耳卽堕耳。

    盟當作□,字之誤也。

    從耳阕聲。

    五刮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聅chè 注解:軍法□矢毌耳也。

    從耳矢。

    會意。

    恥列切。

    十五部。

    《司馬灋》曰:“小辠聅之,中辠刖之,大辠刭之。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聝ɡuó 注解:軍戰□耳也。

    大雅:攸馘安安。

    傳曰:馘,獲也。

    不服者殺而獻其左耳曰馘。

    魯頌:在泮獻馘。

    箋雲:馘所格者之左耳。

    《春秋傳》曰:“□為俘聝。

    ”左傳成三年文。

    從耳或聲。

    古獲切。

    古音在一部。

    馘,聝或從□。

    今經傳中多從首。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mǐ 注解:乘輿金耳也。

    金耳,俗本作金飾馬耳,舊本作金馬耳,玉篇同,今依廣韻五支、四紙作乘輿金耳訂正。

    乘輿者,天子之車也。

    金耳者,金飾車耳也。

    西京賦:戴翠帽,倚金較。

    薛注:金較,黃金以飾較也。

    崔豹古今注曰:車耳重較也。

    史記禮書彌龍。

    徐廣曰:乘輿車金薄缪龍為輿倚較。

    缪者,交錯之形。

    車耳刻交錯之龍,飾以金,惟乘輿為然。

    與文虎伏轼、龍首衡轭,晝為三事。

    史記之彌卽許之□,□者本字,彌者同音叚借字,淺人不得其解,乃妄改而不可通矣。

    □非人耳也,故其字殿焉。

    從耳麻聲,讀若渳水。

    一曰若《月令》靡艹之靡。

    亡彼切。

    廣韻亦忙皮切。

    古音在十七部,音轉入十六部。

    彌字古多在十六部用,故叚彌為□。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耹qín 注解:《國語》曰:“回祿信于耹遂。

    ”阙。

    國語今見周語。

    阙者,謂其義其音其形皆阙也。

    韋注:耹遂,地名。

    宋庠音禽。

    後漢書楊賜傳引作黔遂,黔亦今聲也。

    而說苑引國語作亭遂,竹書帝癸三十年作聆遂災。

    是其字從令從今不可定,而許書此篆或後人所偶記注于此者。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聑tiē 注解:安也。

    長笛賦曰:瓠巴聑柱。

    從二耳。

    會意。

    二耳之在人首,帖妥之至者也,凡帖妥當作此字。

    帖,其叚借字也。

    丁帖切。

    八部。

    文選注引說文丁箧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聶niè 注解:驸耳私小語也。

    口部咠下曰:聶語也。

    按二篆皆會意。

    以口就耳則為咠。

    咠者己。

    二耳在旁,彼一耳居閑則為聶。

    史記魏其武安傳曰:乃效女皃呫聶耳語。

    韋曰:呫聶,附耳小語聲。

    從三耳。

    尼辄切。

    八部。

    文三十二 重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題:□yí 注解:□也。

    頁部曰:□,頤也。

    二篆為轉注。

    □者,古文頤也。

    鄭易注曰:頣中。

    口車輔之名也。

    震動于下,艮止于上,口車動而上,因輔嚼物以養人,故謂之頤。

    頤,養也。

    按鄭意謂口下為車,口上為輔,合口車輔三者為頤。

    左氏雲:輔車相依。

    車部雲:輔,人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