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部分

關燈
,疾也。

    徐锴曰:從□者,言進趨之疾。

    按釋名曰:拜于丈夫為跌。

    跌然屈折下就地也。

    博怪切。

    十五部。

    □,古文□,從二手。

    葢從二手,而比聲。

    凡拜必兼用首、手、足三者,而造字者重手,故從手。

    □首、頓首則重頭,故從首、頁。

    〇又汗□曰:□出說文。

    是則從二古文手也。

    但楊雄說□(居竦)從□手作,。

    豈不相混乎。

    拜,楊雄說:□從□手下。

    葢爰禮等所說楊所作訓纂篇中字如此。

    凡空首,首至手而平衡,手未嘗下于心也。

    □首、頓首則下矣。

    楊葢兼三拜而制此字也。

    見于周禮者作□,他經皆同子雲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捾wò 注解:搯捾也。

    捾乃複舉字,誤移搯下耳。

    義理與抉略同。

    今人剜字當作此。

    大徐附剜于刀部,非也。

    從手官聲。

    烏括切。

    十四部。

    一曰援也。

    援者,引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搯tāo 注解:捾也。

    魯語:公父文伯母戒文伯之妾曰:無洵涕,無搯膺。

    韋注:搯,叩也。

    膺,胷也。

    按韋注卽俗所謂椎心。

    喪禮有擗拊心也,則叩胷亦未為失。

    此正謂哀之甚,如欲挑出心肝者然,韋隻言其大緻而已。

    今人俗語亦雲搯出。

    文選長笛賦:搯膺擗摽。

    李善引國語及韋注而雲苦洽反,殊誤。

    苦洽切當是掐字,從臽聲,爪刺也。

    下引魏書程昱傳:昱于魏武前忿争,聲氣忿高,邊人掐之乃止。

    是則從臽之掐,于搯膺豪不相涉也。

    韓子文搯擢胃腎,亦是用搯膺字。

    通俗文:捾出曰掏,爪按曰掐。

    掏卽搯也。

    許不錄掐。

    從手舀聲。

    土刀切。

    古音在三部。

    《周書》曰:“師乃搯。

    ”尚書大誓文。

    漢大誓有今文、古文之别。

    合于伏生二十八篇者,後得之大誓,今文也。

    馬、鄭所注者,孔壁之大誓,古文也。

    尚書大傳:師乃慆。

    鄭雲:慆,喜也。

    此今文大誓也。

    許所偁作師乃搯,此古文大誓也。

    如古文流為雕,今文作流為烏之比。

    詳古文尚書撰異。

    搯者,□兵刃□習擊刺也。

    □,各本作拔,詩淸人釋文引作抽,今據正。

    此釋大誓搯字之義,以明與訓捾之搯不同也。

    凡說文旣說字義而引經又釋其義者,皆以明說經與說字不同。

    如圛訓回行,商書之曰圛則訓圛者□雲半有半無。

    堲訓以土增大道,唐書之朕堲讒說殄行則訓堲疾惡也。

    □訓火不明,周書之布重□席則訓織蒻席也。

    此亦同此例。

    搯本訓捾,而大誓之搯訓抽兵刃以習擊□。

    搯與抽同,于六書為叚借,故必箸之。

    《詩》曰:“左旋右□。

    ”左右當作?又。

    □,各本作搯,自陸氏作詩音義時已誤,今正。

    此引詩鄭風淸人文為抽兵刃之證也。

    毛曰:右抽者,抽矢以□。

    箋雲:禦者習旋車,車右抽刃。

    引之證軍中有此儀。

    武王丙午逮師,(逮作還者誤)尚未渡孟津,故抽兵刃習擊刺。

    凡引經說字,不必見本字,如引突如其來如證不順忽出,引龍戰于野證陰極陽生,引先庚三日證庚更事也皆是此例,此又引抽證抽耳。

    若作右搯,則詩曰左旋右搯六字當在周書曰師乃搯之下,而今本為不辭。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ɡǒnɡ 注解:□也。

    從手□聲。

    居竦切。

    九部。

    按此篆已見□部,為□之或字,此不當重出。

    當是淺人所增,□之可也。

    □訓擁,則當與擁篆相聯為文,增之者廁非其所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推tuī 注解:排也。

    今六脂、十五灰殊其音義,古無二音二義也。

    從手隹聲。

    他回切。

    十五部。

    按廣韻叉隹、湯回二音。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捘zùn 注解:推也。

    謂排擠也。

    從手夋聲。

    子寸切。

    十三部。

    左傳音義子對反。

    《春秋傳》曰:“捘衛矦之手。

    ”定八年左傳曰:将歃,涉佗捘衛矦之手及捥。

    此謂衛矦欲先歃,涉佗執其手卻之,由指掌逆推及于□也。

    杜雲:血及捥。

    非。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排pái 注解:擠也。

    今義列也。

    從手非聲。

    步皆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擠jǐ 注解:排也。

    左傳:知擠于溝壑矣。

    杜雲:隊也。

    隊,今之墜字,謂排而墜之也。

    商書微子作隮,引左傳亦作隮。

    隮者,跻之俗。

    從手□聲。

    子計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抵dǐ 注解:擠也。

    排而相歫也。

    從手氐聲。

    丁禮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摧cuī 注解:擠也。

    釋诂、毛傳皆曰:摧,至也。

    卽抵之義也。

    自推至摧六篆同義。

    從手崔聲。

    昨回切。

    十五部。

    一曰挏也,挏者,□引也。

    一曰□也。

    □者,□也。

    今此義行而上二義廢矣。

    詩:室人交徧摧我。

    傳曰:摧,沮也。

    此折之義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拉lā 注解:摧也。

    公羊傳:拹幹而殺之。

    何曰:拹,折聲也。

    按拹亦作拉。

    此上文摧一曰折也之義。

    從手立聲。

    盧合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挫cuò 注解:摧也。

    此亦上文摧一曰折也之義。

    考工記:揉牙内不挫。

    注雲:挫,折也。

    詩:乘馬在廏,摧之秣之。

    傳曰:摧,挫也。

    箋雲:挫,今莝字也。

    傳、箋今本訛舛,今正之如是。

    從手□聲。

    則卧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扶fú 注解:左也。

    左,俗本改作佐,非。

    左下曰:手相助也。

    從手夫聲。

    防無切。

    五部。

    □,古文扶,從攴。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jiānɡ 注解:扶也。

    古詩:好事相扶将。

    當作扶□,字之叚借也。

    凡雲将順其美,當作□順。

    詩:百兩将之。

    傳曰:将,送也。

    天不我将。

    箋雲:将猶養也。

    皆于□義為近。

    玉篇曰:□今作将。

    摪同。

    從手丬聲。

    七良切。

    十部。

    廣韻卽良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持chí 注解:握也。

    從手寺聲。

    直之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題:挈qiè 注解:縣持也。

    縣者,系也。

    胡□切。

    下文雲:提,挈也。

    則提與挈皆謂縣而持之也。

    今俗語雲挈帶。

    古叚借為契栔字,如爰挈我龜,傳雲:挈,開也。

    又如□字下雲:樂浪挈令。

    從手□聲。

    苦結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