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部分

關燈
雲鳣鲔出鞏穴,渡龍門為龍。

    今俗語雲鯉魚跳龍門。

    葢牽合為一非一日矣。

    從魚裡聲。

    良止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鳣zhān 注解:鯉也。

    衛風毛傳曰:鳣,鯉也。

    許本之。

    以鲔鮥例之,此當同鄭曰大鯉也。

    葢鯉與鳣同類而别異,猶鮥與鲔同類而别異。

    從魚亶聲。

    張連切。

    十四部。

    □,籒文鳣。

    從夗,蟺為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鱄zhuǎn 注解:鱄魚也。

    士喪禮:魚鱄鲋九。

    鱄、鲋皆常用之魚也。

    故春秋有名鱄字子魚者。

    呂覽曰:魚之美者,洞庭之鱄。

    今本作□,非也。

    廣韻:鱄出洞庭湖。

    山海經曰:鱄魚,其狀如鲋而彘尾。

    江賦亦有□。

    □與鱄葢非一物。

    從魚專聲。

    旨兖切。

    十四部。

    郭樸音□如團扇之團。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鲖tónɡ 注解:鲖魚。

    舊作魚名,今正。

    許書之例,不言某名也。

    釋魚曰:鲣,大者鲖,小者鮵。

    許無鲣鮵字。

    一曰□也。

    此一曰猶今言一名也。

    許書一字異義言一曰,一物異名亦言一曰,不嫌同辭也。

    此六字本相接,誤解者失其義,中隔以從魚同聲四字,今正。

    本艹經:蠡魚,一名鲖魚。

    陸德明所據作□。

    釋魚:鳢。

    郭注:鲖也。

    此由不考鳢非□之故。

    若釋文雲鳢又作□。

    則淺人所改耳。

    毛詩傳曰:鳢,鲖也。

    正義雲:諸本或作鳢,鲩。

    作鲩則與舍人爾雅不異。

    按作鲩不誤。

    淺人認鳢為□,因改鲩為鲖也。

    蠡卽□。

    □與鳢異物異字。

    陶通明說本艹曰:蠡今皆作鳢字。

    此郭誤注爾雅之由也。

    許以鳠魾鳢□為一魚,□鲖為一魚。

    □卽今俗所謂烏魚,或曰烏鯉,頭有七星之魚也。

    爾雅鯉鳣為一,鰋鲇為一,鳢鲩為一。

    古說本不誤。

    而郭氏妄疑之。

    鳢鲩又非下文之鲣鲖鮵也,而郭氏妄合之。

    ○此當直雲□也。

    上四字淺人所加,當删。

    鲖卽今頭有七星之魚,俗雲烏鯉。

    其字正當作□。

    考釋魚郭本作鳢,鲖也。

    舍人本作鳢,鲩也。

    毛詩魚麗或作鳢,鲖也。

    與郭合。

    或作鳢,鲩也。

    與舍人合。

    詳詩正義。

    初疑郭自釋鳢為鲖,非爾雅正文作鳢鲖。

    但陸玑詩疏正引爾雅曰鳢鲖也。

    許愼謂之□魚。

    然則爾雅正文實有如此本,為許所本。

    今詩疏謂之□魚,訛作謂之鳢魚。

    從魚同聲,讀若绔襱。

    绔襱見衣部,丈冢切。

    故鲖亦直隴切。

    九部。

    鲖陽縣,則音轉讀若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lǐ 注解:鲖也。

    正與鲖篆轉注。

    本艹作蠡魚,省作□。

    陶貞白雲:今皆作鳢字。

    按此名之所以不正也。

    從魚蠡聲。

    蠡作蠡少一畫者,誤。

    今盧啟切。

    古音在十六部,與豊聲在十五部不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lóu 注解:□魚也。

    三字今正。

    一名鯉,一名鳒。

    一名舊當作一曰,此一名鯉耳,非卽三十六鱗之鯉也。

    從魚婁聲。

    洛矦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鳒qiàn 注解:鳒魚也。

    三字今正。

    按當作□魚也。

    玉篇曰:□,大靑魚。

    類篇曰:鳒魚大而靑。

    是為一物也。

    廣韻雲:比目魚。

    因烏有鹣皮傅耳。

    從魚兼聲。

    古甜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鯈chóu 注解:鯈魚也。

    周頌箋雲:鲦,白鲦也。

    爾雅:鮂,黑鰦。

    郭雲:卽白鯈魚。

    江東呼為鮂。

    莊子:鯈魚出遊從容。

    按白鯈卽今白□條。

    山海經北山篇:彭水鯈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

    此異物非常有者也。

    晉水鮆魚,其狀如鯈。

    鯈者,白鯈魚也。

    玉篇合二物為一,疏矣。

    從魚攸聲。

    其字亦作□,亦作鲉。

    俗作鲦。

    其音舊直由切。

    大徐同。

    在三部。

    今音迢。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tǒu 注解:□魚也。

    從魚豆聲。

    天口切。

    四部。

    亦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鯾biān 注解:鯾魚也。

    爾雅郭注曰:江東呼鲂魚為鳊。

    海内北經:大鯾居海中。

    郭曰:鯾卽鲂也。

    從魚□聲。

    房連切。

    古音在十一部。

    鳊,鯾或從扁。

    □扁聲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鲂fánɡ 注解:赤尾魚也。

    周南曰:鲂魚赪尾。

    釋魚曰:鲂,魾。

    傳曰:魚勞則尾赤。

    按此傳當有鲂魚也三字。

    以鲂勞赤尾興如□,非謂鲂必赪尾也。

    左傳:如魚竀尾,衡流而方羊。

    亦謂其困頓。

    許以赤尾魚釋鲂,殆失之。

    鲂卽鳊魚也。

    許列字亦二篆相比近,而不言為一。

    從魚方聲。

    符方切。

    十部。

    鳑,籒文鲂從旁。

    此依小徐及玉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鱮xù 注解:鱮魚也。

    齊風:其魚鲂鱮。

    傳曰:鲂鱮,大魚。

    箋雲:鱮似鲂而弱鱗。

    陸疏曰:鱮似鲂厚而頭大。

    其頭尤大而肥者,徐州人謂之鲢。

    廣雅曰:鱮,鲢也。

    從魚與聲。

    徐呂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鲢lián 注解:鲢魚也。

    按許列字亦二篆相比近,而不言為一。

    從魚連聲。

    力延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鲏pī 注解:鲏魚也。

    從魚皮聲。

    敷羁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yǒu 注解:□魚也。

    廣雅:□,□也。

    謂□亦名□,鳅之類也。

    從魚幼聲,讀若幽。

    于糾切。

    三部。

    按廣雅、玉篇于堯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鲋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