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标題:□yú
注解:夏祭樂于赤帝以祈甘雨也。
公羊傳曰:大雩者何。
旱祭也。
月令:仲夏之月,大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實。
注曰雩,籲嗟求雨之祭也。
雩帝,謂為壇南郊之旁,雩五精之帝,配以先帝也。
自鼗鞞至柷敔皆作曰盛樂,凡他雩用歌舞而已。
春秋傳曰:龍見而雩。
雩之正當以四月。
按鄭言五精之帝,高誘注時則訓曰:帝,上帝也。
許獨雲赤帝者,以其為夏祭而言也。
以祈甘雨,故字從雨。
以于□而求,故從虧。
服□曰:雩,遠也。
亦于從于得義也。
從雨虧聲。
羽俱切。
五部。
□,雩或從羽。
或字如此作。
雩,舞羽也。
說從羽之意。
周禮樂師:有羽舞,有皇舞。
鄭司農雲:羽舞者,析羽。
皇舞者,以羽覆冒頭上衣飾翡翠之羽。
鼓師雲:敎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
按皇舞亦羽舞也,故字或作□。
而雩或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需xū 注解:□也。
□者,待也。
以□韻為訓。
易彖傳曰:需,須也。
須卽□之叚借也。
左傳曰:需,事之賊也。
又曰:需,事之下也。
皆待之義也。
凡相待而成曰需。
遇雨不進止□也。
從雨而。
遇雨不進,說從雨之意。
而者,□之意。
此字為會意。
各本作而聲者,非也。
公羊傳曰:而者何。
難也。
谷梁傳曰:而,緩辭也。
而為遲緩之辭,故從而。
而訓須。
須通□。
從而猶從□也。
春秋經:已醜,葬我小君頃熊。
雨,不克葬。
庚寅,日中而克葬。
是從雨而之證也。
相俞切。
古音在四部。
《易》曰:“雲上于天,需。
”易需卦象傳文。
此偁易以證從雨之意。
雲上于天者,雨之兆也。
宋衷曰:雲上于天,需時而降雨。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yù 注解:水音也。
江氏聲曰:五聲羽屬水。
許字作□,與各書不同。
今按此當謂流水之音耳。
從雨羽聲。
王矩切。
五部。
文四十六六,宋本作七。
重十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雲yún 注解:山川氣也。
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從雨,雲象回轉之形。
回上各本有雲字,今删。
古文隻作雲。
小篆加雨于,遂為半體會意,半體象形之字矣。
雲象回轉形,此釋下古文雲為象形也。
王分切。
十三部。
凡雲之屬皆從雲。
雲,古文省雨。
古文上無雨,非省也。
二葢上字,象自下回轉而上也。
正月:昏姻孔雲。
傳曰:雲,旋也。
此其引伸之義也。
古多叚雲為曰,如詩雲卽詩曰是也。
亦叚員為雲。
如景員維河箋雲員古文作雲,昏姻孔雲本又作員,□樂我員本亦作雲,尚書雲來衛包以前作員來,小篆妘字籒文作□是。
雲員古通用,皆叚借風雲字耳。
自小篆别為雲而二形迥判矣。
??,亦古文雲。
此冣初古文。
象回轉之形者,其字引而上行,書之所謂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也。
變之則為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雲部 标題:□yīn 注解:雲□日也。
今人陰陽字小篆作霒昜,□者,雲□日。
昜者,旗開見日。
引申為□儀字之用。
今人作陰陽,乃其中之一端而已。
霒字今僅見大戴禮記文王官人篇、素問五帝政大論。
從雲今聲。
于今切。
七部。
侌,古文□省。
古文雲本無雨耳,非省也。
陰字從此。
??亦古文□。
此冣初古文也。
侌則以小篆法整□之。
雲亦同。
文二 重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雲部 标題:魚yú 注解:水蟲也。
象形。
魚尾與燕尾相佀。
其尾皆枝,故象枝形,非從火也。
語居切。
五部。
凡魚之屬皆從魚。
〖注〗《說文》作□。
□,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duò 注解:魚子已生者也。
謂魚卵生于水艹閑,初孚有魚形者。
雲已生,對未生言之。
魚子未生者曰鲲。
鲲卽卵字。
卵,說文作卝。
古音讀如關,亦可讀如昆。
内則:濡魚卵醬。
卵,鄭讀鲲。
或作□。
鲲醬者,魚卵醬也。
内則讀卵如字,未嘗不協。
凡未出者為卵,已出者為子。
鲲卽魚卵,故說文以卝包之,而魚部無鲲字。
□則已出于卵者也。
從魚隋聲。
各本作憜省聲。
按肉部有隋字,今正。
徒果切。
十七部。
集韻、類篇又翾規切,音之轉也。
□,籒文□。
從□,據徐氏铉筆迹相承小異條雲,史籒筆迹如此也。
〈阝左〉者,從籒文隓字而省一左也。
〖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鲕ér 注解:魚子也。
魚子,謂成細魚者。
上文曰魚子已生者,謂初出卵。
此雲魚子,則成細魚矣。
凡細者偁子。
魯語曰:魚禁鲲鲕。
韋注曰:鲲,魚子也。
鲕,未成魚也。
韋意鲲是卵未孚者,鲕是已孚而尚未成魚者。
許則就已孚又别為□鲕二形。
○按爾雅曰鲲,魚子也。
鱦,小魚也。
為韋所本。
許無鲲字者,以卝包之。
據内則之卵醬也。
許有鲕無鱦者,鱦從繩省聲,之與蒸合音冣近。
鱦者,鲕之俗字也。
爾雅、鄭皆雲:鲲,魚子。
爾雅意魚子卽魚卵。
今人俗語猶如是。
若西京賦摷鲲鲕,薛注:鲲,魚子也。
鲕,細魚蔟類也。
此與鄭内則注鲲魚子也皆謂出卵者為魚子,失爾雅本義。
若莊子□絕大之魚為鲲,此則齊物之寓言,所謂汪洋自恣以适已者。
一曰魚之美者,東海之鲕。
鲕之别一義,見呂覽本味篇伊尹語。
高注曰:鲕,魚名也。
木部栌下、禾部秏下皆言伊尹曰,此不言者□文。
從魚而聲。
如之切。
一部。
五經文字人六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魼qū 注解:魼魚也。
舊删魼字,今補。
此如河篆下雲河水也之例。
漢書上林賦:禺禺魼鳎。
郭樸注雲:比目魚也。
按
公羊傳曰:大雩者何。
旱祭也。
月令:仲夏之月,大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實。
注曰雩,籲嗟求雨之祭也。
雩帝,謂為壇南郊之旁,雩五精之帝,配以先帝也。
自鼗鞞至柷敔皆作曰盛樂,凡他雩用歌舞而已。
春秋傳曰:龍見而雩。
雩之正當以四月。
按鄭言五精之帝,高誘注時則訓曰:帝,上帝也。
許獨雲赤帝者,以其為夏祭而言也。
以祈甘雨,故字從雨。
以于□而求,故從虧。
服□曰:雩,遠也。
亦于從于得義也。
從雨虧聲。
羽俱切。
五部。
□,雩或從羽。
或字如此作。
雩,舞羽也。
說從羽之意。
周禮樂師:有羽舞,有皇舞。
鄭司農雲:羽舞者,析羽。
皇舞者,以羽覆冒頭上衣飾翡翠之羽。
鼓師雲:敎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
按皇舞亦羽舞也,故字或作□。
而雩或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需xū 注解:□也。
□者,待也。
以□韻為訓。
易彖傳曰:需,須也。
須卽□之叚借也。
左傳曰:需,事之賊也。
又曰:需,事之下也。
皆待之義也。
凡相待而成曰需。
遇雨不進止□也。
從雨而。
遇雨不進,說從雨之意。
而者,□之意。
此字為會意。
各本作而聲者,非也。
公羊傳曰:而者何。
難也。
谷梁傳曰:而,緩辭也。
而為遲緩之辭,故從而。
而訓須。
須通□。
從而猶從□也。
春秋經:已醜,葬我小君頃熊。
雨,不克葬。
庚寅,日中而克葬。
是從雨而之證也。
相俞切。
古音在四部。
《易》曰:“雲上于天,需。
”易需卦象傳文。
此偁易以證從雨之意。
雲上于天者,雨之兆也。
宋衷曰:雲上于天,需時而降雨。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yù 注解:水音也。
江氏聲曰:五聲羽屬水。
許字作□,與各書不同。
今按此當謂流水之音耳。
從雨羽聲。
王矩切。
五部。
文四十六六,宋本作七。
重十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雲yún 注解:山川氣也。
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從雨,雲象回轉之形。
回上各本有雲字,今删。
古文隻作雲。
小篆加雨于,遂為半體會意,半體象形之字矣。
雲象回轉形,此釋下古文雲為象形也。
王分切。
十三部。
凡雲之屬皆從雲。
雲,古文省雨。
古文上無雨,非省也。
二葢上字,象自下回轉而上也。
正月:昏姻孔雲。
傳曰:雲,旋也。
此其引伸之義也。
古多叚雲為曰,如詩雲卽詩曰是也。
亦叚員為雲。
如景員維河箋雲員古文作雲,昏姻孔雲本又作員,□樂我員本亦作雲,尚書雲來衛包以前作員來,小篆妘字籒文作□是。
雲員古通用,皆叚借風雲字耳。
自小篆别為雲而二形迥判矣。
??,亦古文雲。
此冣初古文。
象回轉之形者,其字引而上行,書之所謂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也。
變之則為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雲部 标題:□yīn 注解:雲□日也。
今人陰陽字小篆作霒昜,□者,雲□日。
昜者,旗開見日。
引申為□儀字之用。
今人作陰陽,乃其中之一端而已。
霒字今僅見大戴禮記文王官人篇、素問五帝政大論。
從雲今聲。
于今切。
七部。
侌,古文□省。
古文雲本無雨耳,非省也。
陰字從此。
??亦古文□。
此冣初古文也。
侌則以小篆法整□之。
雲亦同。
文二 重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雲部 标題:魚yú 注解:水蟲也。
象形。
魚尾與燕尾相佀。
其尾皆枝,故象枝形,非從火也。
語居切。
五部。
凡魚之屬皆從魚。
〖注〗《說文》作□。
□,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duò 注解:魚子已生者也。
謂魚卵生于水艹閑,初孚有魚形者。
雲已生,對未生言之。
魚子未生者曰鲲。
鲲卽卵字。
卵,說文作卝。
古音讀如關,亦可讀如昆。
内則:濡魚卵醬。
卵,鄭讀鲲。
或作□。
鲲醬者,魚卵醬也。
内則讀卵如字,未嘗不協。
凡未出者為卵,已出者為子。
鲲卽魚卵,故說文以卝包之,而魚部無鲲字。
□則已出于卵者也。
從魚隋聲。
各本作憜省聲。
按肉部有隋字,今正。
徒果切。
十七部。
集韻、類篇又翾規切,音之轉也。
□,籒文□。
從□,據徐氏铉筆迹相承小異條雲,史籒筆迹如此也。
〈阝左〉者,從籒文隓字而省一左也。
〖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鲕ér 注解:魚子也。
魚子,謂成細魚者。
上文曰魚子已生者,謂初出卵。
此雲魚子,則成細魚矣。
凡細者偁子。
魯語曰:魚禁鲲鲕。
韋注曰:鲲,魚子也。
鲕,未成魚也。
韋意鲲是卵未孚者,鲕是已孚而尚未成魚者。
許則就已孚又别為□鲕二形。
○按爾雅曰鲲,魚子也。
鱦,小魚也。
為韋所本。
許無鲲字者,以卝包之。
據内則之卵醬也。
許有鲕無鱦者,鱦從繩省聲,之與蒸合音冣近。
鱦者,鲕之俗字也。
爾雅、鄭皆雲:鲲,魚子。
爾雅意魚子卽魚卵。
今人俗語猶如是。
若西京賦摷鲲鲕,薛注:鲲,魚子也。
鲕,細魚蔟類也。
此與鄭内則注鲲魚子也皆謂出卵者為魚子,失爾雅本義。
若莊子□絕大之魚為鲲,此則齊物之寓言,所謂汪洋自恣以适已者。
一曰魚之美者,東海之鲕。
鲕之别一義,見呂覽本味篇伊尹語。
高注曰:鲕,魚名也。
木部栌下、禾部秏下皆言伊尹曰,此不言者□文。
從魚而聲。
如之切。
一部。
五經文字人六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魼qū 注解:魼魚也。
舊删魼字,今補。
此如河篆下雲河水也之例。
漢書上林賦:禺禺魼鳎。
郭樸注雲:比目魚也。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