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部分

關燈
标題:覛mì 注解:衺視也。

    釋诂曰:覛,胥,相也。

    郭雲:覛謂相視也。

    按覛與目部眽通用。

    古詩:眽眽不得語。

    李善引爾雅及注作眽。

    今文選訛作脈,非也。

    覛不入見部者,重□也。

    從□從見。

    會意。

    □亦聲。

    莫狄切。

    廣韻莫獲切。

    十六部。

    俗有尋覓字,此篆之訛體。

    □,籒文。

    文三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部 标題:谷ɡǔ 注解:泉出通川為谷。

    釋水曰: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

    許不言溪者,許以溪專系之山豄無所通也。

    川者,毌穿通流之水也。

    兩山之閑必有川焉。

    詩:進□維谷。

    叚谷為鞫。

    毛傳曰:谷,竆也。

    卽邶風傳之鞫,竆也。

    從水半見出于口。

    此會意。

    古祿切。

    三部。

    亦音浴。

    凡谷之屬皆從谷。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标題:溪xī 注解:山□無所通者。

    □,各本作渎,今正。

    □部曰:□,通溝也。

    讀若洞。

    古文作豄。

    釋山曰:山豄無所通,溪。

    然則許作□明矣。

    從谷奚聲。

    苦兮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标題:□huò 注解:通谷也。

    通迵之谷也。

    文選注曰:華延洛陽記雲:城南五十裡有大谷,舊名通谷。

    引申為凡疏達之偁。

    從谷害聲。

    呼括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标題:豂liáo 注解:空谷也。

    虛廫之谷也。

    大雅曰:大風有隧,有空大谷。

    從谷翏聲。

    洛蕭切。

    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标題:豅lónɡ 注解:大長谷也。

    司馬相如傳曰:岩岩深山之谾谾兮。

    晉灼曰:谾音籠。

    古豅字。

    蕭該曰:谾或作豅,長大皃也。

    徐廣谾音力工反,與晉說同。

    白駒傳曰:空谷,大谷也。

    從谷龍聲,讀若聾。

    盧紅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标題:□hónɡ 注解:谷中響也。

    此與宖,屋響也義近。

    考工記:其聲大而宏。

    司農注:謂聲音大也。

    引申為凡大之偁。

    史記司馬相如傳:必将崇論谹議。

    從谷厷聲。

    戸萌切。

    古音在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标題:谸qiān 注解:望山谷千千靑也。

    各本千千作谸谸,今正。

    高唐賦:仰視山顚,肅何芊芊。

    李注雲:說文曰:谸,望山谷千千靑也。

    千與芊,古字通。

    按千芊為古今字。

    俗用芊改千,楚詞及陸機文賦皆用千眠字,南都賦作□瞑。

    謝脁詩:遠樹暧阡阡。

    廣雅乃有芊芊字耳。

    從谷千聲。

    倉絢切。

    十二部。

    古讀平聲。

    文八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标題:□jùn 注解:深通川也。

    深之使通也。

    □與叡睿音義皆相近,故今文洪範曰:思心曰□。

    □作聖。

    古文曰:思曰睿。

    睿作聖。

    從□谷。

    會意。

    私閏切。

    十三部。

    □,殘也。

    殘猶穿也。

    谷,坑坎意也。

    □謂穿之。

    谷取坑坎之意。

    坑坎,深意也。

    已上十一字依韻會本。

    《虞書》曰:“□畎浍歫川。

    ”川部旣偁咎□谟浚く巜歫川矣,此又偁而字異,何也。

    葢前為古文尚書,此為今文也。

    以浚、く皆倉颉古文知之。

    □,□或從水。

    浚,古文□。

    從水,從睿。

    睿,古文叡也。

    叡,深明也,通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标題:仌bīnɡ 注解:凍也。

    仌凍二篆為轉注。

    絫□之曰仌凍,如月令冰凍消釋是也。

    象水冰之形。

    冰,各本作凝,今正。

    謂象水初凝之文理也。

    筆陵切。

    六部。

    凡仌之屬皆從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冰nínɡ 注解:水堅也。

    易象傳:初六履霜,陰始凝也。

    馴緻其道,至堅冰也。

    古本當作陰始冰也。

    至堅仌也。

    釋器:冰脂也。

    孫本冰作凝。

    按此可證詩膚如凝脂,本作冰脂。

    以冰代仌,乃别制凝字。

    經典凡凝字皆冰之變也。

    從水仌。

    會意。

    魚陵切。

    六部。

    凝,俗冰從疑。

    以雙聲為聲。

    〖注〗氷,俗冰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凍dònɡ 注解:仌也。

    初凝曰仌,仌壯曰凍。

    又于水曰冰,于他物曰凍。

    故月令曰:水始冰,地始凍。

    從仌東聲。

    多貢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línɡ 注解:仌出也。

    仌出者,謂仌之出水文棱棱然。

    輕讀為力膺切,重讀則裡孕切,今俗語猶尒。

    豳詩:三之日納于淩陰。

    傳曰:淩陰,冰室也。

    此以冰釋淩,以室釋陰,非謂□為仌室也。

    鄭注周禮淩人徑雲淩,冰室也。

    似失之。

    從仌□聲。

    六部。

    《詩》曰:“納于□陰。

    ”七月文。

    淩,□或從夌。

    夌聲也。

    〖注〗又□,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凘sī 注解:流仌也。

    謂仌初結及已釋時随流而行也。

    從仌斯聲。

    息移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凋diāo 注解:半傷也。

    傷,創也。

    半傷未全傷也。

    從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