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标題:泂jiǒnɡ
注解:滄也。
此義俗從仌作□。
篇、韻□皆訓冷是也。
大雅:泂□彼行潦。
毛曰:泂,遠也。
此謂泂卽迥之假借也。
江賦□漲□泂,同。
從水冋聲。
戶褧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滄cānɡ 注解:寒也。
周書周祝解曰:天地之閑有滄□。
列子湯問: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
仌部凔字音義同。
從水倉聲。
七岡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qìnɡ 注解:冷寒也。
冷寒者,冷之寒同寒而有别也。
世說新語曰:劉眞長始見王丞相。
時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彈棋局曰:何乃渹。
劉旣出,人問見王公雲何。
劉曰:未見他異,惟聞作吳語耳。
注雲:吳人以冷為渹。
大平禦覽引此事,渹作□。
集韻、類篇皆雲□渹二同。
楚慶切。
吳人謂冷也。
今吳俗謂冷物附他物,其語如鄭國之鄭,卽□字也。
從水靓聲。
七定切。
十一部。
廣韻楚敬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淬cuì 注解:滅火器也。
滅火器者,葢以器盛水濡火使滅,其器謂之淬。
與火部之焠義略相近,故焠通作淬。
從水卒聲。
七芮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沐mù 注解:濯發也。
引伸為芟除之義,如管子雲沐塗樹之□,釋名雲沐秃無上皃之稱。
從水木聲。
莫蔔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沬huì 注解:灑面也。
律曆志引顯命曰:王乃洮沬水。
師古曰:沬,洗面也。
禮樂志:沾赤汗,沬流赭。
晉灼曰:沬,古靧字。
檀弓:瓦不成味。
鄭雲:味當作沬。
沬,靧也。
按此沬謂瓦器之釉,如洗面之光澤也。
從水未聲。
荒内切。
十五部。
湏,古文沬,從廾水,從頁。
各本篆作湏,解作從頁,今正。
尚書:王乃洮颒水。
釋文曰:說文作沬。
雲古文作颒。
文□:颒血飲泣。
李注曰:颒,古沬字。
李注本作古文沬字,奪文耳。
陸語尤可證。
說文作颒,從兩手匊水而灑其面,會意也。
内則作靧,從面貴聲。
葢漢人多用靧字。
沬,颒本皆古文。
小篆用沬,而颒專為古文。
或奪其□,因作湏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浴yù 注解:灑身也。
老子:浴神不死。
河上公曰:浴,養也。
夏小正:黑鳥浴。
浴也者,飛乍高乍下也。
皆引伸之義也。
從水谷聲。
餘蜀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澡zǎo 注解:灑手也。
皿部曰:盥,澡手也。
儒行篇曰:澡身而浴德。
其引伸之義。
按或假缲為澡,如禮記缌冠缲纓是。
荀卿又作慅纓。
從水喿聲。
子晧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洗xiǎn 注解:灑足也。
灑,俗本作灑,誤,今依宋本正。
内則曰:面垢,燂潘請靧。
足垢,燂湯請洗。
此灑面曰靧,灑足曰洗之證也。
洗讀如跣足之跣。
自後人以洗代灑滌字,讀先禮切,沿至近日以灑代灑,轉同詩禮之用矣。
從水先聲。
稣典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汲jí 注解:引水也。
各本有于井二字,今依玄應引及玉篇訂。
其器曰缾,曰甕。
其引甕之繩曰绠,曰繘。
井九三曰:可以汲。
引伸之,凡擢引皆曰汲。
廣雅曰:汲,取也。
古書多用汲汲為彶彶,同音假借。
從及水。
本作從水從及,今訂。
及亦聲。
居立切。
七部。
小徐本從水及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淳(□)chún 注解:渌也。
上文曰:渌,或漉字。
似□淋二篆宜類廁,恐轉寫者亂之也。
内則、考工記注皆曰:淳,沃也。
按□氏而沃之,卽上文之渥淳其帛也。
内則淳熬、淳模之名,因沃之以膏也。
然則許雲渌也,謂渌之後一義。
從水□聲。
常倫切。
按當依經典釋文之純反。
常倫乃不澆之訓,純醇二字之假借也。
假借行而本義廢矣。
十三部。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淋lín 注解:□水□也。
今俗語皆爾。
郭樸注三倉曰:淋,漉水下也。
從水林聲。
力尋切。
七部。
一曰淋淋,山下水也。
謂山下其水也。
與下文決,下水也義同。
七發曰: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渫xiè 注解:除去也。
井九三曰:井渫不食。
荀爽曰:渫去檅濁。
淸潔之意也。
按凡言洩漏者,卽此義之引伸。
變其字為洩耳。
從水枼聲。
私列切。
十五部。
按枼聲或在十五部,或在八部,葢二部之通融難以枚數。
枼從世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huàn 注解:濯衣垢也。
周南箋雲:澣謂濯之。
半澣曰湔。
見上文。
從水□聲。
胡玩切。
十四部。
篇、韻皆上聲。
按作澣者,今俗字也。
浣,今□從完。
小徐本如此。
按儀禮古文假浣為盥。
公羊傳亦有此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濯zhuó 注解:□也。
崧高傳曰:濯濯,光明也。
靈台傳曰:濯濯,娛遊也。
皆引伸之義也。
有假洮為濯者,如鄭注顧命之洮為澣衣成事是也。
周禮故書以濯為祧。
爾雅以濯為珧。
史、漢以輯濯為楫棹。
皆古文假借。
從水翟聲。
直角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涑sōu 注解:□也。
涑,亦假漱為之。
公羊傳:臨民之所漱浣也。
何曰:無垢加功曰漱,去垢曰浣。
齊人語。
解雲:無垢加功,謂但用手鬥漱。
去垢葢用足物。
故内則雲:冠帶垢,和灰請漱。
衣裳垢,和灰請澣。
鄭雲手曰漱,足曰澣是也。
若然則涑與澣别。
而許不别者,許渾言,何析言也。
毛詩周南箋雲:污,煩也。
煩撋之用功深。
澣謂濯之耳。
是則澣對污言,又分深淺。
實則何之去垢,卽毛詩之污。
何之無垢加功,卽毛詩之澣。
古人因義立文,後人當因文考義耳。
上文湔篆下雲:一曰手澣。
已依水經注訂手為半。
依諸家用手曰涑之雲,則作手固未嘗非是。
從水束聲。
速矦切。
三部。
河東有涑水。
左傳曰:伐我涑川。
水經曰:涑水,出河東聞喜縣東山黍葭谷。
今涑水出山西绛州绛縣陳村峪,伏流複出,西入聞喜縣畍。
又西南入夏縣畍,經安邑縣北,西流入蒲州府猗氏縣畍。
又西南經臨晉縣南、虞鄉縣北、永濟縣西南,入五姓湖。
又西南入黃河。
按左傳音義,此水徐仙民息錄反。
字林音
此義俗從仌作□。
篇、韻□皆訓冷是也。
大雅:泂□彼行潦。
毛曰:泂,遠也。
此謂泂卽迥之假借也。
江賦□漲□泂,同。
從水冋聲。
戶褧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滄cānɡ 注解:寒也。
周書周祝解曰:天地之閑有滄□。
列子湯問: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
仌部凔字音義同。
從水倉聲。
七岡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qìnɡ 注解:冷寒也。
冷寒者,冷之寒同寒而有别也。
世說新語曰:劉眞長始見王丞相。
時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彈棋局曰:何乃渹。
劉旣出,人問見王公雲何。
劉曰:未見他異,惟聞作吳語耳。
注雲:吳人以冷為渹。
大平禦覽引此事,渹作□。
集韻、類篇皆雲□渹二同。
楚慶切。
吳人謂冷也。
今吳俗謂冷物附他物,其語如鄭國之鄭,卽□字也。
從水靓聲。
七定切。
十一部。
廣韻楚敬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淬cuì 注解:滅火器也。
滅火器者,葢以器盛水濡火使滅,其器謂之淬。
與火部之焠義略相近,故焠通作淬。
從水卒聲。
七芮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沐mù 注解:濯發也。
引伸為芟除之義,如管子雲沐塗樹之□,釋名雲沐秃無上皃之稱。
從水木聲。
莫蔔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沬huì 注解:灑面也。
律曆志引顯命曰:王乃洮沬水。
師古曰:沬,洗面也。
禮樂志:沾赤汗,沬流赭。
晉灼曰:沬,古靧字。
檀弓:瓦不成味。
鄭雲:味當作沬。
沬,靧也。
按此沬謂瓦器之釉,如洗面之光澤也。
從水未聲。
荒内切。
十五部。
湏,古文沬,從廾水,從頁。
各本篆作湏,解作從頁,今正。
尚書:王乃洮颒水。
釋文曰:說文作沬。
雲古文作颒。
文□:颒血飲泣。
李注曰:颒,古沬字。
李注本作古文沬字,奪文耳。
陸語尤可證。
說文作颒,從兩手匊水而灑其面,會意也。
内則作靧,從面貴聲。
葢漢人多用靧字。
沬,颒本皆古文。
小篆用沬,而颒專為古文。
或奪其□,因作湏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浴yù 注解:灑身也。
老子:浴神不死。
河上公曰:浴,養也。
夏小正:黑鳥浴。
浴也者,飛乍高乍下也。
皆引伸之義也。
從水谷聲。
餘蜀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澡zǎo 注解:灑手也。
皿部曰:盥,澡手也。
儒行篇曰:澡身而浴德。
其引伸之義。
按或假缲為澡,如禮記缌冠缲纓是。
荀卿又作慅纓。
從水喿聲。
子晧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洗xiǎn 注解:灑足也。
灑,俗本作灑,誤,今依宋本正。
内則曰:面垢,燂潘請靧。
足垢,燂湯請洗。
此灑面曰靧,灑足曰洗之證也。
洗讀如跣足之跣。
自後人以洗代灑滌字,讀先禮切,沿至近日以灑代灑,轉同詩禮之用矣。
從水先聲。
稣典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汲jí 注解:引水也。
各本有于井二字,今依玄應引及玉篇訂。
其器曰缾,曰甕。
其引甕之繩曰绠,曰繘。
井九三曰:可以汲。
引伸之,凡擢引皆曰汲。
廣雅曰:汲,取也。
古書多用汲汲為彶彶,同音假借。
從及水。
本作從水從及,今訂。
及亦聲。
居立切。
七部。
小徐本從水及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淳(□)chún 注解:渌也。
上文曰:渌,或漉字。
似□淋二篆宜類廁,恐轉寫者亂之也。
内則、考工記注皆曰:淳,沃也。
按□氏而沃之,卽上文之渥淳其帛也。
内則淳熬、淳模之名,因沃之以膏也。
然則許雲渌也,謂渌之後一義。
從水□聲。
常倫切。
按當依經典釋文之純反。
常倫乃不澆之訓,純醇二字之假借也。
假借行而本義廢矣。
十三部。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淋lín 注解:□水□也。
今俗語皆爾。
郭樸注三倉曰:淋,漉水下也。
從水林聲。
力尋切。
七部。
一曰淋淋,山下水也。
謂山下其水也。
與下文決,下水也義同。
七發曰: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渫xiè 注解:除去也。
井九三曰:井渫不食。
荀爽曰:渫去檅濁。
淸潔之意也。
按凡言洩漏者,卽此義之引伸。
變其字為洩耳。
從水枼聲。
私列切。
十五部。
按枼聲或在十五部,或在八部,葢二部之通融難以枚數。
枼從世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huàn 注解:濯衣垢也。
周南箋雲:澣謂濯之。
半澣曰湔。
見上文。
從水□聲。
胡玩切。
十四部。
篇、韻皆上聲。
按作澣者,今俗字也。
浣,今□從完。
小徐本如此。
按儀禮古文假浣為盥。
公羊傳亦有此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濯zhuó 注解:□也。
崧高傳曰:濯濯,光明也。
靈台傳曰:濯濯,娛遊也。
皆引伸之義也。
有假洮為濯者,如鄭注顧命之洮為澣衣成事是也。
周禮故書以濯為祧。
爾雅以濯為珧。
史、漢以輯濯為楫棹。
皆古文假借。
從水翟聲。
直角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涑sōu 注解:□也。
涑,亦假漱為之。
公羊傳:臨民之所漱浣也。
何曰:無垢加功曰漱,去垢曰浣。
齊人語。
解雲:無垢加功,謂但用手鬥漱。
去垢葢用足物。
故内則雲:冠帶垢,和灰請漱。
衣裳垢,和灰請澣。
鄭雲手曰漱,足曰澣是也。
若然則涑與澣别。
而許不别者,許渾言,何析言也。
毛詩周南箋雲:污,煩也。
煩撋之用功深。
澣謂濯之耳。
是則澣對污言,又分深淺。
實則何之去垢,卽毛詩之污。
何之無垢加功,卽毛詩之澣。
古人因義立文,後人當因文考義耳。
上文湔篆下雲:一曰手澣。
已依水經注訂手為半。
依諸家用手曰涑之雲,則作手固未嘗非是。
從水束聲。
速矦切。
三部。
河東有涑水。
左傳曰:伐我涑川。
水經曰:涑水,出河東聞喜縣東山黍葭谷。
今涑水出山西绛州绛縣陳村峪,伏流複出,西入聞喜縣畍。
又西南入夏縣畍,經安邑縣北,西流入蒲州府猗氏縣畍。
又西南經臨晉縣南、虞鄉縣北、永濟縣西南,入五姓湖。
又西南入黃河。
按左傳音義,此水徐仙民息錄反。
字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