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部分

關燈
,仌霜者傷物之具,故從仌。

    周聲。

    都僚切。

    二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冬dōnɡ 注解:四時盡也。

    冬之為言終也。

    考工記曰:水有時而凝,有時而釋。

    故冬從仌。

    從仌從□。

    會意。

    □亦聲。

    都宗切。

    九部。

    □,古文終字。

    見纟部。

    □,古文冬,從日。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冶yě 注解:銷也。

    銷者,铄金也。

    仌之融如铄金然,故爐鑄亦曰冶。

    易:野容誨淫。

    陸德明本作冶容。

    按野、冶皆蠱之叚借也。

    張衡賦言妖蠱,今言妖冶。

    從仌台聲。

    聲葢衍。

    台者,悅也。

     仌台悅而化。

    會意。

    冶,今音羊者切。

    古音讀如與,在五部。

    或曰台雙聲也,故以為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凔cānɡ 注解:寒也。

    此與水部滄音義皆同。

    枚乘上書曰:欲湯之凔,絕薪止火而己。

    按方言曰漺淨也,二字當從冫。

    □卽凔字。

    凈卽凊字。

    從仌仌者,寒之象也。

    故訓寒之字皆從仌。

    倉聲。

    初亮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冷lěnɡ 注解:寒也。

    從仌令聲。

    魯打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hán 注解:寒也。

    從仌圅聲。

    胡男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lǐn 注解:□□,依文賦注補二字。

    寒也。

    引申為敬畏之偁。

    俗字作懔懔。

    從仌廪聲。

    力禀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凊qìnɡ 注解:寒也。

    曲禮曰: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

    從仌靑聲。

    七正切。

    十一部。

    癛凊二篆舊在凍篆之前,非其次也,今更正。

    凡全書内多有宐正者,學者依此求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bì 注解:□冹,二字今補。

    風寒也。

    豳風七月:一之日觱發。

    傳曰:觱發,風寒也。

    按觱發皆叚借字,□冹乃本字。

    猶水部畢沸,今詩作觱沸。

    或許所據毛詩不同今本,或許采三家詩,皆未可定也。

    《詩》曰:“一之日□冹。

    ”七字今補。

    從仌畢聲。

    卑吉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冹fú 注解:□冹也。

    三字今正。

    從仌犮聲。

    分勿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凓lì 注解:凓冽,二字今補。

    寒皃。

    皃,各本作也,今依大東正義及小徐本。

    毛傳曰:凓冽,寒氣也。

    古亦單用凓字,春秋緐露謂煗寒曰熏凓。

    《詩》曰:“二之日凓冽。

    ”七字今補。

    亦豳風七月文也。

    今詩作栗烈。

    考詩冽彼下泉疏引七月二之日凓冽,是孔本與許同。

    而陸釋文作栗烈,與許異。

    且雲說文作□颲,其實風部未嘗引詩也。

    五經文字仌部有凓,知其所據詩作凓。

    從仌□聲。

    力質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标題:冽liè 注解:凓冽也。

    三字今正。

    古單用冽字者,如詩冽彼下泉傳曰冽,寒也。

    有冽氿泉傳曰冽,寒意也。

    素問曰風寒冰冽。

    從仌□聲。

    各本篆作□,解作賴聲。

    音洛帶切。

    今正。

    按□字卽廣韻、玉篇皆無之,而孔沖遠大東正義、李善注高唐賦嘯賦皆引說文、字林冽字,是今本冽訛為□顯然也。

    良辥切。

    十五部。

    〖注〗冽。

    □。

    文十七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洌部 标題:雨yǔ 注解:水從雲下也。

    引申之凡自上而下者偁雨。

    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閑也。

    水者,水字也。

    王矩切。

    五部。

    凡雨之屬皆從雨。

    □,古文。

    象形。

    〖注〗□、□、□、□,古文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靁léi 注解:□昜薄動生物者也。

    各本作陰陽,今正。

    動下各本有靁雨二字,不辭,今依韻會本正。

    薄音博,迫也。

    陰陽迫動,卽謂靁也。

    迫動下文所謂回轉也,所以回生萬物者也。

    從雨,畾象回轉形。

    許書有畕無畾。

    凡積三則為衆,衆則盛,盛則必回轉。

    二月陽盛,靁發聲,故以畾象其回轉之形,非三田也。

    韻書有畾字,訓田閑,誤矣。

    凡許書字有畾聲者,皆當雲靁省聲也。

    魯回切。

    十五部。

    ○凡古器多以回為靁。

    □,籒文靁。

    閑有回。

    當作畾閑有回,奪畾。

    回,靁聲也。

    說畾閑有回之意。

    □,古文靁。

    □,古文靁。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霣yǔn 注解:齊人謂靁為霣。

    各本齊上有雨也二字。

    按自靁篆至震篆皆言雷電,自霝篆至霩篆皆言雨。

    叚令霣之正義為雨,則當次于彼閑。

    今删。

    韻會本亦無此二字。

    齊人謂靁曰霣,方俗語言如此。

    靁,古讀如回。

    回與員語之轉。

    公羊傳:星霣如雨。

    叚為隕字。

    從雨員聲。

    于敏切。

    十三部。

    一曰雲轉起也。

    别一義。

    雲回轉而起名之霣者,略與雲同音也。

    古文雲作員。

    讀若昆。

    大徐無此三字。

    □,古文霣如此。

    古當作籒。

    員下雲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