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部分

關燈
文作□,鼎下雲籒文以鼎為貝是也。

    □者,籒文妘。

    □者,籒文則。

    皆是以鼎為貝。

    〖注〗□,古文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霆tínɡ 注解:靁餘聲鈴鈴。

    所□挺出萬物。

    聲下有也字者,誤衍。

    鈴與挺皆以□韻為訓。

    靁所以生物,而其用在餘聲鈴鈴然者。

    禮記曰: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

    從雨廷聲。

    特丁切。

    十一部。

    古多讀上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霅zhá 注解:霅霅,靁電皃。

    靁,各本作震,今依韻會本。

    霅霅,聲光雜沓之皃。

    按馬融廣成頌霅爾雹落。

    霅音素洽反。

    今俗語雲霎時閑,霎卽霅之俗字。

    從雨,譶省聲。

    省譶為言,如省蟲為蟲也。

    丈甲切。

    八部。

    一曰霅,衆言也。

    依韻會本六字在此。

    譶,疾言也。

    霅以為聲。

    或訓霅為衆言,則是從言從雨會意矣。

    吳都賦曰:靸霅驚捷。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電diàn 注解:□昜激耀也。

    孔沖遠引河圖雲:陰陽相薄為靁。

    陰激陽為電。

    電是靁光。

    按易震為靁,離為電。

    月令靁乃發聲,始電。

    詩十月之交、春秋隐九年言震電。

    詩采芑、常武、雲漢言靁霆。

    震靁一也,電霆一也。

    谷梁傳曰:電,霆也。

    古義霆電不别。

    許意則統言之謂之靁。

    自其振物言之謂之震,自其餘聲言之謂之霆,自其光耀言之謂之電,分析較古為□心。

    靁電者,一而二者也。

    從雨從□。

    靁自其回屈言,電自其引□言。

    □亦聲也。

    小徐本作雨□聲。

    堂練切。

    古音在十二部。

    讀如陳。

    □,古文電如此。

    □部曰:□,籒文□。

    又部曰:□,古文□。

    乖啎不合。

    依此則當作古。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震zhèn 注解:劈曆振物者。

    劈曆,疾雷之名。

    釋天曰:疾靁為霆。

    倉颉篇曰:霆,霹靂也。

    然則古謂之霆,許謂之震。

    詩十月之交、春秋隐九年、僖十五年皆言震。

    振與震□韻。

    春秋正義引作震物為長,以能震物而謂之震也。

    引申之,凡動謂之震。

    辰下曰:震也。

    從雨辰聲。

    章刃切。

    十三部。

    古多讀平聲。

    《春秋傳》曰:“震夷伯之廟。

    ”左氏僖十五年經、傳皆有之。

    必引此者,以為劈曆震物之證也。

    史記殷武乙暴靁震死,神道設敎之至□者也。

    □,籒文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xuě 注解:冰雨說物者也。

    冰,各本作凝,今正。

    凝者,冰之俗也。

    釋名曰:雪,綏也。

    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

    故許謂之冰雨。

    說,今之悅字。

    物無不喜雪者。

    說與雪□韻。

    從雨彗聲。

    相絶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霄xiāo 注解:雨□為霄。

    雨猶□也。

    釋天曰:雨□為霄雪。

    此霄字本義。

    若淮南書上遊于霄雿之野,高讀如绀绡之绡。

    此則别為一義。

    乃今義行而古義□用矣。

    霄亦叚消。

    從雨肖聲。

    相邀切。

    二部。

    齊語也。

    亦方俗語言如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xiàn 注解:稷□也。

    謂雪之如稷者。

    毛詩傳曰:霰,暴雪也。

    暴當是黍之字誤。

    俗謂米雪,或謂粒雪皆是也。

    曾子曰:陽之專氣為霰。

    詩箋雲:将大雨雪始必微溫。

    雪自上下遇溫氣而團,謂之霰。

    久之寒勝則大雪矣。

    從雨□聲。

    稣甸切。

    十四部。

    □,霰或從見。

    見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雹báo 注解:雨仌也。

    仌,舊作冰,今正。

    雨仌,謂自上而下之仌也。

    曾子曰:陰之專氣為雹。

    劉向曰:盛陽雨水,溫暖而湯□。

    陰氣脅之不相入,則轉而為雹。

    故沸湯之在閉器,而湛于甘泉,則為冰。

    此其驗也。

    左氏傳曰:聖人在上,無雹。

    雖有,不為災。

    從雨包聲。

    蒲角切。

    古音在三部。

    □,古文雹如此。

    象其磊磊之形。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霝línɡ 注解:雨□也。

    □,各本作零,今依廣韻正。

    霝與零義殊。

    許引東山霝雨,今作零雨,訛字也。

    定之方中:靈雨旣零。

    傳曰:零,落也。

    零亦當作霝。

    霝亦叚靈為之。

    鄭風:零露漙兮。

    正義木作靈。

    箋雲:靈,落也。

    靈落卽霝落。

    雨曰霝□。

    艹木曰零落。

    從雨□,象□形。

    郞丁切。

    十一部。

    《詩》曰:“霝雨其蒙。

    ”豳風東山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luò 注解:雨□也。

    此下雨本字。

    今則落行而□廢矣。

    從雨各聲。

    盧各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零línɡ 注解:徐雨也。

    徐,各本作餘,今依玉篇、廣韻及太平禦覽所引纂要訂。

    謂徐而下之雨。

    小雅:興雲祁祁。

    傳曰:祁祁,徐也。

    箋雲:古者陰陽和,風雨時,其來祁祁然而不曓疾。

    引申之義為零星,為凋零。

    從雨令聲。

    郞丁切。

    古音在十二部。

    讀如鄰。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