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标題:淑shū
注解:淸湛也。
湛,□也。
湛、沈古今字,今俗雲深沈是也。
釋诂曰:淑,善也。
此引伸之義。
從水叔聲。
殊六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溶yǒnɡ 注解:水盛也。
甘泉賦:溶方皇于西淸。
善曰:溶盛皃也。
按今人謂水盛曰溶溶。
從水容聲。
餘隴切。
又音容。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澄chénɡ 注解:淸也。
澄之言持也。
持之而後淸。
方言曰:澄,淸也。
澄、澄古今字。
禮運:澄酒在下。
字作澄。
鄭雲:澄酒與周禮沈齊字雖異,葢同物也。
周易:君子以征忿。
征者,澄之假借字。
蜀才作登。
鄭雲:征猶淸也。
必雲猶者,正謂澄不訓淸。
澄之斯淸,故王弼訓止也。
從水,征省聲。
直陵切。
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淸qīnɡ 注解:朖也。
澄水之皃。
朖者,明也。
澄而後明,故雲澄水之皃。
引伸之,凡潔曰淸。
凡人潔之亦曰淸,同瀞。
從水靑聲。
七情切。
十一部。
〖注〗□,古文淸。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湜shí 注解:水淸見底也。
各本作底見,依詩釋文正。
邶風曰:泾以渭濁,湜湜其止。
毛雲:泾渭相入而淸濁異。
按毛本作止,鄭乃作沚。
毛意泾以入渭而形己濁,且以己形渭之湜湜然淸澄,喻君子以新昏而不潔己,且以己而益見新昏之可安。
止者,水之澄定也。
鄭易止為沚,雲小渚曰沚。
湜湜,持正皃。
喻君子得新昏,故謂己惡。
己之持正守初,如沚然不動搖。
是其訓湜字,比傅是字之解為之,非水淸見底之謂矣。
從水是聲。
常職切。
古音在十六部。
《詩》曰:“湜湜其止。
”古今各本及玉篇,集韻,類篇皆作止。
毛詩舊文也。
傳于蒹葭雲:小渚曰沚。
于此無文,可以證矣。
鄭箋當有止讀為沚之文,淺人删之,而并改經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潣mǐn 注解:水流浼浼皃。
浼浼當作潣潣,淺人所改也。
一說潣、浼古今字,故以浼浼釋潣潣。
河水浼浼。
見邶風。
浼之本義訓污。
邶風之浼浼,卽潣潣之假借。
免聲古讀如門,與潣音近。
毛傳曰:浼浼,平地也。
卽潣潣之義也。
從水闵聲。
眉殒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滲shèn 注解:下漉也。
司馬相如封禅文:滋液滲漉。
楊雄河東賦:澤滲漓而下降。
今俗雲滲屚。
從水參聲。
所禁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涠wéi 注解:不流濁也。
謂薉濁不流去也。
左傳曰:有汾浍以流其惡。
從水圍聲。
羽非切。
十五部。
此于聲見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溷hùn 注解:亂也。
離騷:世溷濁而不分兮。
王曰:溷,亂也。
濁,貪也。
一曰水濁皃。
此别一義。
今人不分。
從水圂聲。
胡困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淈ɡǔ 注解:濁也。
今人汩亂字當作此。
按洪範汩陳其五行,某氏曰:汩,亂也。
書序汩作。
汩,治也。
屈賦汩鴻,謂治洪水。
治亂正一義。
卽釋诂之淈,治也。
某氏注爾雅引詩淈此羣醜,其勿反。
從水屈聲。
古忽切。
十五部。
一曰滒泥。
多汁成泥。
一曰水出皃。
上林賦:潏潏淈淈。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xuán 注解:回泉也。
杜詩:撇漩捎濆無險阻。
漩,夔州土人讀去聲,謂峽中回流大者,其深不測,舟遇之則旋轉而入,江賦所謂盤渦谷轉也。
濆,土人讀如瀵。
謂峽中回流漸平,則突湧如山,江賦所謂渨□濆瀑也。
斯二者必撇之捎之而行,不可正犯。
杜用峽中語言入詩。
從水,旋省聲。
似沿切。
十四部。
按廣韻又辭戀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漼cuǐ 注解:深也。
小雅:有漼者淵。
毛傳曰:漼,深皃。
從水崔聲。
七罪切。
十五部。
《詩》曰:“有漼者淵。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淵yuān 注解:回水也。
顔回字子淵。
從水,象形。
下文釋象形。
左右,謂??。
岸也。
中謂??。
象水皃。
烏懸切。
十二部。
□,淵或省水。
囦,古文從囗水。
囗其外而水其中。
江賦瀇滉囦泫,用囦字。
〖注〗□,古文淵。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沵mǐ 注解:水滿也。
依詩釋文補水字。
邶風曰:河水彌彌。
毛雲:彌彌,盛皃。
玉篇曰:□亦彌字。
按盧氏文弨曰:漢地理志:邶詩雲河水□□,字從芈姓為聲,謂新台也。
俗訛為洋洋。
師古謂邶無此句。
從水爾聲。
奴禮切。
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澹dàn 注解:澹澹水繇皃也。
東京賦注、高唐賦注引皆有澹澹字。
皃字亦依東京賦注補。
高唐賦曰:水澹澹而盤纡。
東京賦曰:渌水澹澹。
俗借為淡泊字。
繇當作搖。
從水詹聲。
徒敢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浔xún 注解:旁深也。
今
湛,□也。
湛、沈古今字,今俗雲深沈是也。
釋诂曰:淑,善也。
此引伸之義。
從水叔聲。
殊六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溶yǒnɡ 注解:水盛也。
甘泉賦:溶方皇于西淸。
善曰:溶盛皃也。
按今人謂水盛曰溶溶。
從水容聲。
餘隴切。
又音容。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澄chénɡ 注解:淸也。
澄之言持也。
持之而後淸。
方言曰:澄,淸也。
澄、澄古今字。
禮運:澄酒在下。
字作澄。
鄭雲:澄酒與周禮沈齊字雖異,葢同物也。
周易:君子以征忿。
征者,澄之假借字。
蜀才作登。
鄭雲:征猶淸也。
必雲猶者,正謂澄不訓淸。
澄之斯淸,故王弼訓止也。
從水,征省聲。
直陵切。
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淸qīnɡ 注解:朖也。
澄水之皃。
朖者,明也。
澄而後明,故雲澄水之皃。
引伸之,凡潔曰淸。
凡人潔之亦曰淸,同瀞。
從水靑聲。
七情切。
十一部。
〖注〗□,古文淸。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湜shí 注解:水淸見底也。
各本作底見,依詩釋文正。
邶風曰:泾以渭濁,湜湜其止。
毛雲:泾渭相入而淸濁異。
按毛本作止,鄭乃作沚。
毛意泾以入渭而形己濁,且以己形渭之湜湜然淸澄,喻君子以新昏而不潔己,且以己而益見新昏之可安。
止者,水之澄定也。
鄭易止為沚,雲小渚曰沚。
湜湜,持正皃。
喻君子得新昏,故謂己惡。
己之持正守初,如沚然不動搖。
是其訓湜字,比傅是字之解為之,非水淸見底之謂矣。
從水是聲。
常職切。
古音在十六部。
《詩》曰:“湜湜其止。
”古今各本及玉篇,集韻,類篇皆作止。
毛詩舊文也。
傳于蒹葭雲:小渚曰沚。
于此無文,可以證矣。
鄭箋當有止讀為沚之文,淺人删之,而并改經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潣mǐn 注解:水流浼浼皃。
浼浼當作潣潣,淺人所改也。
一說潣、浼古今字,故以浼浼釋潣潣。
河水浼浼。
見邶風。
浼之本義訓污。
邶風之浼浼,卽潣潣之假借。
免聲古讀如門,與潣音近。
毛傳曰:浼浼,平地也。
卽潣潣之義也。
從水闵聲。
眉殒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滲shèn 注解:下漉也。
司馬相如封禅文:滋液滲漉。
楊雄河東賦:澤滲漓而下降。
今俗雲滲屚。
從水參聲。
所禁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涠wéi 注解:不流濁也。
謂薉濁不流去也。
左傳曰:有汾浍以流其惡。
從水圍聲。
羽非切。
十五部。
此于聲見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溷hùn 注解:亂也。
離騷:世溷濁而不分兮。
王曰:溷,亂也。
濁,貪也。
一曰水濁皃。
此别一義。
今人不分。
從水圂聲。
胡困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淈ɡǔ 注解:濁也。
今人汩亂字當作此。
按洪範汩陳其五行,某氏曰:汩,亂也。
書序汩作。
汩,治也。
屈賦汩鴻,謂治洪水。
治亂正一義。
卽釋诂之淈,治也。
某氏注爾雅引詩淈此羣醜,其勿反。
從水屈聲。
古忽切。
十五部。
一曰滒泥。
多汁成泥。
一曰水出皃。
上林賦:潏潏淈淈。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xuán 注解:回泉也。
杜詩:撇漩捎濆無險阻。
漩,夔州土人讀去聲,謂峽中回流大者,其深不測,舟遇之則旋轉而入,江賦所謂盤渦谷轉也。
濆,土人讀如瀵。
謂峽中回流漸平,則突湧如山,江賦所謂渨□濆瀑也。
斯二者必撇之捎之而行,不可正犯。
杜用峽中語言入詩。
從水,旋省聲。
似沿切。
十四部。
按廣韻又辭戀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漼cuǐ 注解:深也。
小雅:有漼者淵。
毛傳曰:漼,深皃。
從水崔聲。
七罪切。
十五部。
《詩》曰:“有漼者淵。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淵yuān 注解:回水也。
顔回字子淵。
從水,象形。
下文釋象形。
左右,謂??。
岸也。
中謂??。
象水皃。
烏懸切。
十二部。
□,淵或省水。
囦,古文從囗水。
囗其外而水其中。
江賦瀇滉囦泫,用囦字。
〖注〗□,古文淵。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沵mǐ 注解:水滿也。
依詩釋文補水字。
邶風曰:河水彌彌。
毛雲:彌彌,盛皃。
玉篇曰:□亦彌字。
按盧氏文弨曰:漢地理志:邶詩雲河水□□,字從芈姓為聲,謂新台也。
俗訛為洋洋。
師古謂邶無此句。
從水爾聲。
奴禮切。
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澹dàn 注解:澹澹水繇皃也。
東京賦注、高唐賦注引皆有澹澹字。
皃字亦依東京賦注補。
高唐賦曰:水澹澹而盤纡。
東京賦曰:渌水澹澹。
俗借為淡泊字。
繇當作搖。
從水詹聲。
徒敢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浔xún 注解:旁深也。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