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滔tāo
注解:水漫漫大皃。
堯典:浩浩滔天。
按漫漫當作曼曼。
許書無漫字。
從水舀聲。
土刀切。
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涓juān 注解:小流也。
凡言涓涓者,皆謂細小之流。
從水肙聲。
古懸切。
十四部。
《爾雅》曰:“汝為涓。
”見釋水。
亦大水溢出别為小水之名也,郭本作濆,葢非。
濆,水厓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混hùn 注解:豐流也。
盛滿之流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
古音讀如衮,俗字作滾。
山海經曰:其源渾渾泡泡。
郭雲:水濆湧也。
衮咆二音。
渾渾者,假借渾為混也。
今俗讀戸衮、胡困二切。
訓為水濁,訓為雜亂,此用混為溷也。
說文混、溷義别。
從水昆聲。
胡本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潒dànɡ 注解:水潒瀁也。
瀁者,古文為漾水字,隸為潒瀁字,是亦古今字也。
潒、瀁,疊韻字。
搖動之流也。
今字作蕩漾。
從水象聲,讀若蕩。
徒朗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漦chí 注解:順流也。
順下之流也。
釋言曰:漦,盝也。
盝同漉酒之漉。
國語、史記龍漦。
韋昭曰:漦,龍所吐沫。
按龍沫必徐徐漉下,故亦謂之漦。
一曰水名。
未詳。
從水□聲。
俟甾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汭ruì 注解:水相入皃。
皃,各本作也,今依玉篇、廣韻正。
上下文皆水皃,則皃字是也。
水相入皃者,汭之本義也。
周禮職方之汭,卽漢志右扶風汧縣之芮,水名也。
大雅之汭,亦作芮。
毛雲:水厓也。
鄭雲:汭之言内也。
尚書妫汭、渭汭,某氏釋為水北。
雒汭,某氏釋為雒入河處。
左傳漢汭、渭汭、雒汭、滑汭,杜氏或雲水内也,或雲水之隈曲曰汭,大意與大雅鄭箋相近。
鄭箋之言雲者,謂汭卽内也。
凡雲某之言某,皆在轉注假借閑。
從水内,與枘同意。
内亦聲。
而銳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潚sù 注解:深淸也。
謂深而淸也。
中山經曰:澧沅之風交潚湘之浦。
水經注湘水篇曰:二□出入潚湘之浦。
潚者,水淸深也。
湘中記雲:湘川淸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矢,五色鮮明。
是納潚湘之名矣。
據善長說,則潚湘者猶雲淸湘。
其字讀如肅,亦讀如蕭。
自景純注中山經雲潚水今所在未詳,始别潚湘為二水。
俗又改潚為潇,其謬日甚矣。
詩鄭風:風雨潚潚。
毛雲:暴疾也。
羽獵賦:風廉雲師,吸嚊潚率。
二京賦:飛□潚箾。
思玄賦:迅猋潚其媵我。
義皆與毛傳同。
水之淸者多駛。
方言雲:淸,急也。
是則說文、毛傳二義相因。
從水肅聲。
子叔切。
按子字疑誤。
廣韻息逐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演yǎn 注解:長流也。
演之言引也,故為長遠之流。
周語注曰:水土氣通為演。
引伸之義也。
一曰水名。
未詳。
從水寅聲。
以淺切。
古音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渙huàn 注解:□流也。
各本作流散,今正。
分散之流也。
毛詩曰:渙渙,春水盛也。
周易曰:風行水上渙。
又曰: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
渙者,離也。
從水奂聲。
呼貫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泌bì 注解:俠流也。
俠者,甹也。
三輔謂輕财者為甹。
俠流者,輕快之流,如俠士然。
魏都賦李注引駃流,非善本。
陳風:泌之洋洋。
毛曰:泌,泉水也。
上林賦曰:偪側泌瀄。
司馬彪曰:泌瀄,相楔也。
邶風:毖彼泉水。
毛曰:泉水始出,毖然流也。
毖卽泌之假借字。
從水必聲。
兵媚切。
古音必,在十二部。
郭樸音筆。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活ɡuō 注解:流聲也。
衛風:北流□□。
毛傳曰:□□,流也。
按傳當作流貌。
其音戸括切。
引伸為凡不死之稱。
邶風:不我活兮。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是也。
許書當亦本作流貌,淺人妄改竄之耳。
從水□聲。
古活切。
按古當作戸,戸,活當作括。
衛風音義曰如字,是也。
十五部。
□,□或從□。
此字當是旣改貌為聲,讀古活切。
乃制此字,非許書本有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湝jiē 注解:水流湝湝也。
小雅:淮水湝湝。
毛曰:湝湝,猶上文湯湯也。
廣雅曰:湝湝,流也。
從水皆聲。
古諧切。
十五部。
一曰湝,水寒也。
此依宋本。
《詩》曰:“風雨湝湝。
”今鄭風隻有風雨凄凄。
邶風傳曰:凄,寒風也。
許引詩證寒義,所據與今本異,或是兼采三家。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泫xuàn 注解:湝流也。
湝當作潛,字之誤也。
檀弓曰:孔子泫然流涕。
魯語:無洵涕。
韋曰:無聲涕出為洵涕。
按洵者,泫之假借字也。
文□詩曰:花上露猶泫。
從水玄聲。
胡畎切。
古音在十二部。
上黨有泫氏縣。
上黨郡泫氏,二志同。
音工懸反。
今山西澤州府高平縣治卽漢泫氏故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淲biāo 注解:水流貌。
小雅:滮池北流。
毛曰:滮,流貌。
從水,彪省聲。
隸不省。
皮彪切。
三部。
《詩》曰:“淲池北流。
”池,宋本作沱,非是。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淢yù
堯典:浩浩滔天。
按漫漫當作曼曼。
許書無漫字。
從水舀聲。
土刀切。
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涓juān 注解:小流也。
凡言涓涓者,皆謂細小之流。
從水肙聲。
古懸切。
十四部。
《爾雅》曰:“汝為涓。
”見釋水。
亦大水溢出别為小水之名也,郭本作濆,葢非。
濆,水厓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混hùn 注解:豐流也。
盛滿之流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
古音讀如衮,俗字作滾。
山海經曰:其源渾渾泡泡。
郭雲:水濆湧也。
衮咆二音。
渾渾者,假借渾為混也。
今俗讀戸衮、胡困二切。
訓為水濁,訓為雜亂,此用混為溷也。
說文混、溷義别。
從水昆聲。
胡本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潒dànɡ 注解:水潒瀁也。
瀁者,古文為漾水字,隸為潒瀁字,是亦古今字也。
潒、瀁,疊韻字。
搖動之流也。
今字作蕩漾。
從水象聲,讀若蕩。
徒朗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漦chí 注解:順流也。
順下之流也。
釋言曰:漦,盝也。
盝同漉酒之漉。
國語、史記龍漦。
韋昭曰:漦,龍所吐沫。
按龍沫必徐徐漉下,故亦謂之漦。
一曰水名。
未詳。
從水□聲。
俟甾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汭ruì 注解:水相入皃。
皃,各本作也,今依玉篇、廣韻正。
上下文皆水皃,則皃字是也。
水相入皃者,汭之本義也。
周禮職方之汭,卽漢志右扶風汧縣之芮,水名也。
大雅之汭,亦作芮。
毛雲:水厓也。
鄭雲:汭之言内也。
尚書妫汭、渭汭,某氏釋為水北。
雒汭,某氏釋為雒入河處。
左傳漢汭、渭汭、雒汭、滑汭,杜氏或雲水内也,或雲水之隈曲曰汭,大意與大雅鄭箋相近。
鄭箋之言雲者,謂汭卽内也。
凡雲某之言某,皆在轉注假借閑。
從水内,與枘同意。
内亦聲。
而銳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潚sù 注解:深淸也。
謂深而淸也。
中山經曰:澧沅之風交潚湘之浦。
水經注湘水篇曰:二□出入潚湘之浦。
潚者,水淸深也。
湘中記雲:湘川淸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矢,五色鮮明。
是納潚湘之名矣。
據善長說,則潚湘者猶雲淸湘。
其字讀如肅,亦讀如蕭。
自景純注中山經雲潚水今所在未詳,始别潚湘為二水。
俗又改潚為潇,其謬日甚矣。
詩鄭風:風雨潚潚。
毛雲:暴疾也。
羽獵賦:風廉雲師,吸嚊潚率。
二京賦:飛□潚箾。
思玄賦:迅猋潚其媵我。
義皆與毛傳同。
水之淸者多駛。
方言雲:淸,急也。
是則說文、毛傳二義相因。
從水肅聲。
子叔切。
按子字疑誤。
廣韻息逐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演yǎn 注解:長流也。
演之言引也,故為長遠之流。
周語注曰:水土氣通為演。
引伸之義也。
一曰水名。
未詳。
從水寅聲。
以淺切。
古音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渙huàn 注解:□流也。
各本作流散,今正。
分散之流也。
毛詩曰:渙渙,春水盛也。
周易曰:風行水上渙。
又曰: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
渙者,離也。
從水奂聲。
呼貫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泌bì 注解:俠流也。
俠者,甹也。
三輔謂輕财者為甹。
俠流者,輕快之流,如俠士然。
魏都賦李注引駃流,非善本。
陳風:泌之洋洋。
毛曰:泌,泉水也。
上林賦曰:偪側泌瀄。
司馬彪曰:泌瀄,相楔也。
邶風:毖彼泉水。
毛曰:泉水始出,毖然流也。
毖卽泌之假借字。
從水必聲。
兵媚切。
古音必,在十二部。
郭樸音筆。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活ɡuō 注解:流聲也。
衛風:北流□□。
毛傳曰:□□,流也。
按傳當作流貌。
其音戸括切。
引伸為凡不死之稱。
邶風:不我活兮。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是也。
許書當亦本作流貌,淺人妄改竄之耳。
從水□聲。
古活切。
按古當作戸,戸,活當作括。
衛風音義曰如字,是也。
十五部。
□,□或從□。
此字當是旣改貌為聲,讀古活切。
乃制此字,非許書本有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湝jiē 注解:水流湝湝也。
小雅:淮水湝湝。
毛曰:湝湝,猶上文湯湯也。
廣雅曰:湝湝,流也。
從水皆聲。
古諧切。
十五部。
一曰湝,水寒也。
此依宋本。
《詩》曰:“風雨湝湝。
”今鄭風隻有風雨凄凄。
邶風傳曰:凄,寒風也。
許引詩證寒義,所據與今本異,或是兼采三家。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泫xuàn 注解:湝流也。
湝當作潛,字之誤也。
檀弓曰:孔子泫然流涕。
魯語:無洵涕。
韋曰:無聲涕出為洵涕。
按洵者,泫之假借字也。
文□詩曰:花上露猶泫。
從水玄聲。
胡畎切。
古音在十二部。
上黨有泫氏縣。
上黨郡泫氏,二志同。
音工懸反。
今山西澤州府高平縣治卽漢泫氏故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淲biāo 注解:水流貌。
小雅:滮池北流。
毛曰:滮,流貌。
從水,彪省聲。
隸不省。
皮彪切。
三部。
《詩》曰:“淲池北流。
”池,宋本作沱,非是。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淢y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