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部分

關燈
,異字同音。

    □訓疾利口與憸訓诐邪,異字異音異義,不知者乃掍而一之。

    般庚或作憸民,立政或作□人,皆淺者所為耳,無容同字而許異訓也。

    凡釋文雲本又作之下往往出古字。

    序内所雲兼采《說文》、字诂以示同異者。

    此雲本又作□,正用《說文》,仍襲舊說。

    未宷定般庚有□而立政無□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急jí 注解:褊也。

    褊者,衣小也。

    故凡窄陿謂之褊。

    釋言曰:褊,急也。

    從心及聲。

    居立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biǎn 注解:□也。

    □各本作憂,今正。

    從心辡聲。

    方沔切。

    十二部。

    一曰□也。

    此義少見。

    左傳曰:邾莊公弁急而好絜。

    弁葢辯之叚借字。

    杜雲:弁,躁疾也。

    玉藻:弁行剡剡起屦。

    釋文、正義皆曰:弁,急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jí 注解:□性也。

    各本作疾也,今依韻會正。

    釋言曰:悈,褊,急也。

    釋文:悈本或作極,又作亟,同。

    紀力反。

    按極正□之誤。

    □與急雙聲同義。

    □字不見于經,有叚亟為之者,如詩經始勿亟箋雲亟,急也是也。

    有叚戒為之者,如鹽□論引六月我是用戒,謝靈運□征賦作用棘是也。

    有叚悈為之者,如釋言悈,急也是也。

    有叚棘為之者,如素冠傳、六月出車文王有聲箋皆曰棘,急也是也。

    有叚革為之者。

    如禮器非革其猶,檀弓夫子之病革矣注皆曰急也是也。

    傳、箋、注以叚借法釋經。

    從心亟聲。

    舉形聲關會意也。

    己力切。

    一部。

    一曰謹重皃。

    此義之相反而相成者也。

    急則易遟。

    列子:□□夌谇。

    注:□,吃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懁juàn 注解:□也。

    獧下曰:一曰急也。

    此與義音同。

    論語狷,孟子作獧,其實當作懁。

    齊風:子之還兮。

    傳曰:還,便捷之皃。

    走部曰:□,疾也。

    其義皆近。

    從心瞏聲,讀若絹。

    古縣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xìnɡ 注解:恨也。

    □卽孟子悻字也。

    孟子:則怒悻悻然見于其面。

    趙以恚怒釋之,又引論語悻悻然小人哉。

    今論語作硁硁。

    從心巠聲。

    胡頂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xián 注解:□也。

    按人性急也。

    從心弦,性緩者佩弦以自急。

    弦亦聲。

    胡田切。

    十二部。

    河南密縣見地理志。

    故城在今河南開封府密縣東七十裡。

    有□亭。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慓piào 注解:疾也。

    廣雅:急也。

    弓人曰:于挺臂中有柎焉,故剽。

    注雲:剽,疾也。

    此謂剽卽慓之叚借也。

    從心票聲。

    □沼切。

    二部。

    亦平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愞 注解:驽弱也。

    也上本有者,今删。

    驽當作奴,許書無驽字。

    葢隻雲奴馬。

    從心耎聲。

    乃亂切。

    十四部。

    此篆各本作懦,從心需聲,人朱切,乃淺人所改,今正。

    愞與人部偄音義皆同,弱也,本乃亂切,音轉為乃過切。

    廣韻狝韻愞而兖切,換韻愞奴亂切,過韻愞乃卧切。

    玉篇心部愞乃亂、乃過二切,皆訓弱也。

    此自古相傳不誤之字也。

    因形近或訛為懦,再訛為儒,其始尚分愞懦為二字二音。

    故玉藻注雲:舒愞者,所畏在前也。

    釋文雲:愞乃亂反,又奴卧反,怯愞也。

    又作懦,人于反,弱也。

    皇雲學士:是其分别井然,而轉寫愞訛為懦,故五經文字曰懦人于反,又乃亂反,見禮記注。

    于是有懦無愞,而以愞之反語入于懦下。

    廣韻虞韻懦字下人朱切,又乃亂切,其誤正同。

    又考僖二年左傳愞字、榖梁傳愞字,釋文轉寫皆訛作懦。

    凡經傳愞字皆訛作懦,不可勝正。

    愞通作耎,亦或借蝡。

    漢書西南夷傳□耎,後書章帝八王傳西羌傳□愞,史記律書□蝡,方言注愞□,今無不作懦者,葢需耎二聲古分别畫然。

    需聲在古音四部,人于切。

    耎聲在古音十四部,乃亂切。

    而自張參以來,改耎為需,不能諟正,《說文》心部之愞、手部之□皆經淺人任意竄改,以合裡俗。

    世有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者,必以愚言為然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恁rèn 注解:下赍也。

    未聞。

    按後漢書班固典引曰:亦宜勤恁旅力。

    李賢注引《說文》恁,念也。

    當用以訂正。

    廣雅曰:恁,思也。

    廣韻、玉篇亦曰:念也。

    恁念為疊韻。

    廣雅又雲:恁,弱也。

    則與詩荏染同音通用耳。

    從心任聲。

    如甚切。

    七部。

    李善如深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tè 注解:失常也。

    從心代聲。

    他得切。

    一部。

    此字不古,說見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怚jù 注解:驕也。

    此與女部□驕也音義同。

    □下今本作嬌,乃驕之俗字耳。

    從心且聲。

    子去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悒yì 注解:不安也。

    大戴禮曰:君子終身守此悒悒。

    盧注:憂念也。

    蒼颉篇曰:悒悒,不畼之皃也。

    其字古通作邑,俗作唈。

    爾雅雲:僾,邑也。

    謂憂而不得息也。

    從心邑聲。

    邑者,人所聚也。

    故凡郁積之義從之。

    于汲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悆y&ugr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