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部分

關燈
e 注解:忘也。

    此義未聞,恐有訛字。

    嘾也。

    嘾者,含深也。

    含深者,欲之甚也。

    淮南修務訓高注雲:憛悇,貪欲也。

    賈誼新書勸學篇:孰能無悇憛養心,而顚一視之。

    匈奴篇:一國聞之者,見之者垂羨而相告人,悇憛其所自。

    按嘾憛,悆悇皆古今字。

    悇憛猶憛悇也。

    若廣雅雲:悇憛,懷憂也。

    此則其引申之義。

    凡求得未有不患失者。

    從心餘聲。

    羊如切。

    五部。

    《周書》曰:“有疾不悆。

    ”金縢文。

    今本作弗豫,許所據者壁中古文。

    今本則孔安國以今文字易之也。

    悆,喜也。

    喜者,樂也。

    此引書而釋之。

    必釋之者,以書義與字本義别也。

    凡引曰圛,而釋之曰圛□雲半有半無。

    引布重□席,而釋之曰織蒻席。

    引如虎如貔,而釋之曰貔猛獸。

    引朕堲讒說殄行,而釋之曰堲疾惡也。

    皆此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忒tè 注解:□也。

    從心弋聲。

    他得切。

    一部。

    按人部代,□也。

    弋聲。

    □與音義同。

    屍鸠傳曰:忒,疑也。

    瞻卬傳曰:忒,差也。

    皆一義之區别也。

    左部曰;□者,忒也。

    參□,不相值也。

    不相值卽更改之意。

    凡人有過失改常謂之□。

    本無□字。

    各本有□篆,注雲:失常也。

    從心,代聲。

    代亦弋聲,則音義皆同。

    此葢淺人妄增,如貝部貣外沾貸,蟲部□改為蟘皆其類。

    □篆宜□。

    廣韻無□為是也。

    忒之引申為已甚。

    俗語用之,或曰大,他佐切。

    或曰太,或曰忒。

    俗語曰忒殺。

    忒之叚借或作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憪xián 注解:愉也。

    廣韻曰:憪,心靜。

    然則今人所用閑靜字當作此字。

    許雲愉者,卽下文愉愉如也之愉,謂憺怕之樂也。

    從心閑聲。

    戶閑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愉yú 注解:薄也。

    薄本訓林薄、□薄,而叚為淺泊字。

    泊水部作洦。

    凡言厚薄皆□泊之叚借字。

    此薄也當作薄樂也,轉寫奪樂字。

    謂淺薄之樂也。

    引申之,凡薄皆雲愉。

    唐風:他人是愉。

    傳曰:愉,樂也。

    禮記曰:有和氣者,必有愉色。

    此愉之本義也。

    毛不言薄者,重樂不重薄也。

    鹿鳴:視民不恌。

    傳曰:恌,愉也。

    許書人部作佻,愉也。

    周禮:以俗教安,則民不愉。

    鄭注:愉謂朝不謀夕。

    此引申之義也。

    淺人分别之,别制偷字,從人,訓為偷薄,訓為苟且,訓為偷盜,絕非古字,許書所無。

    然自山有樞鄭箋雲愉讀曰偷。

    偷,取也。

    則不可謂其字不古矣。

    從心俞聲。

    羊朱切。

    古音在四部。

    《論語》曰:“私觌愉愉如也。

    ”鄉黨篇文。

    觌者,儥之俗字。

    愉愉,聘禮作俞俞。

    論語鄭注雲:愉愉,容色和也。

    正薄樂之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懱miè 注解:輕易也。

    易當作□。

    人部曰:□,輕也。

    懱者,輕易人蔑視之也。

    剝之初六曰:蔑貞兇。

    馬雲:蔑,無也。

    鄭雲:輕慢。

    鄭謂蔑卽懱之叚借字也。

    從心蔑聲。

    莫結切。

    十五部。

    《商書》曰:“□相陵懱。

    ”今商書無此文。

    陵讀如在上位不陵下之陵。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愚yú 注解:戆也。

    愚者,智之反也。

    從心禺。

    會意。

    愚亦聲。

    麌俱切。

    古音在四部。

    禺,母猴屬,母字舊奪,今補。

    許書夒下、為下、玃下皆曰母猴,卽沐猴、彌猴一語之轉。

    而甶部禺下曰:母猴屬。

    此卽用彼語。

    淺人删母,非也。

    獸之愚者。

    已上八字說從禺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戆zhuànɡ 注解:愚也。

    與上篆互訓。

    從心□聲。

    陟绛切。

    古音在八部。

    按師古張陳王周傳注曰:舊音下绀反,今音讀竹巷反。

    此音有古今之證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cǎi 注解:奸也。

    篇、韻皆雲:恨也。

    從心采聲。

    倉宰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憃chōnɡ 注解:愚也。

    見哀公問,表記。

    從心舂聲。

    醜江切。

    古音在九部。

    徐仙民昌容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懝ài 注解:騃也。

    騃本訓馬行□,引申為疑立之狀,又引申之,則方言曰:癡,騃也。

    懝騃卽方言之癡騃。

    疒部曰:癡,不慧也。

    從心疑,會意。

    疑亦聲。

    五漑切。

    一部。

    一曰惶也。

    惶者,恐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忮zhì 注解:□也。

    很者,不聽從也。

    雄雉、瞻卬傳皆曰:忮,害也。

    害卽很義之引申也。

    或叚伎為之。

    伎之本義為與。

    許人部伎下引詩□人伎忒,言叚借也。

    從心支聲。

    之義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悍hàn 注解:勇也。

    從心旱聲。

    侯旰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态tài 注解:意态也。

    各本作意也,少一字,今補。

    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狀,故曰意态。

    猶□者意内而言外,有是意因有是言也。

    意者,識也。

    從心能。

    會意。

    心所能必見于外也。

    能亦聲。

    一部。

    □,或從人。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怪ɡuài 注解:異也。

    從心聖聲。

    古壞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