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部分

關燈
慆,言久也。

    皆引申之也。

    古欤滔互叚借。

    從心舀聲。

    土刀切。

    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恹yān 注解:安也。

    小戎傳曰:厭厭,安靜也。

    湛露傳曰:厭厭,安也。

    釋文及魏都賦注引韓詩愔愔,和悅之皃。

    按愔見左傳祈招之詩。

    葢愔卽恹之或體,厭乃恹之叚借。

    載芟:有厭其傑,厭厭其苗。

    亦恹之叚借。

    廣韻:□,苗美也。

    用載芟傳也。

    從心厭聲。

    于鹽切。

    按古音讀如音。

    在七部。

    《詩》曰:“恹恹夜□。

    ”湛露文。

    按此則許所據從心。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憺dàn 注解:安也。

    子虛賦曰:憺乎自持。

    按人部曰:倓,安也。

    音義皆同。

    從心詹聲。

    徒敢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怕bó 注解:無僞也。

    僞,各本作為,今按許以為訓母猴,僞訓作也。

    是許書作為字皆當作僞也。

    今本人部僞下曰詐也,淺人所改耳。

    子虛賦曰:怕乎無為。

    憺怕俗用澹泊為之,叚借也。

    澹作淡,尤俗。

    從心白聲。

    李善蒲各切。

    五部。

    徐铉曰匹白切,又葩亞切。

    按匹白者,今音之轉。

    葩亞者,用雅字為俗字之俗音也。

    今人所雲怕懼者,乃迫之語轉。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恤xù 注解:□也。

    □,各本作憂,今正。

    釋诂及小雅杕杜、祈父傳曰:恤,憂也。

    按卪部曰:恤,□也。

    比部引周書無毖于恤,今尚書作恤。

    恤欤恤音義皆同。

    又疑古隻有恤,恤其或體。

    收也。

    當依玉篇作救也。

    從心血聲。

    辛聿切。

    十二部。

    〖注〗憂,□。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忓ɡān 注解:極也。

    極者,屋之高處。

    幹者,犯也。

    忓者,以下犯上之意。

    從心幹聲。

    古寒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歡ɡuàn 注解:喜□也。

    歡□疊韻。

    □者,意有所欲也。

    欠部曰:歡者,喜樂也。

    歡欤歡音義皆略同。

    從心雚聲。

    古玩切。

    十四部。

    廣韻曰:歡同歡。

    呼官切。

    《爾雅》曰:“歡歡愮愮,憂無告也。

    ”釋訓文。

    歡歡卽大雅之老夫灌灌。

    傳曰:灌灌猶款款也。

    歡本訓喜款,而□者款款然之誠,亦欤喜樂之款款同其誠切。

    許說其本義,爾雅說其引申之義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yú 注解:歡也。

    歡讀如歡,冡上歡篆而雲也。

    從心禺聲。

    噳俱切。

    古音在四部。

    此與愚各字,猶慕與慔各字也。

    琅邪朱虛見地理志。

    故城在今山東靑州府臨朐縣東六十裡。

    有□亭。

    按漢時縣道國邑千五百八十七,鄉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其名皆着于籍。

    故許氏得偁鄉亭之名,班氏但舉縣道國邑之名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惄nì 注解:饑餓也。

    餓當作意。

    釋言曰:惄,饑也。

    李巡雲:惄,宿不食之饑也。

    周南傳曰:惄,饑意也。

    為許所本。

    從心叔聲。

    奴曆切。

    古音在三部。

    一曰□也。

    □,各本作憂,今正。

    釋诂及小弁傳曰:惄,思也。

    舍人雲:惄,志而不得之思也。

    方言曰:惄,濕,憂也。

    自關而西秦晉之閑,凡志而不得,欲而不獲,高而有墜,得而中亡謂之濕。

    或謂之惄。

    按思與□義略同也。

    《詩》曰:“惄如輖饑。

    ”輖,各本作朝,誤。

    今依李仁甫本訂。

    毛傳曰:輖,朝也。

    謂輖卽朝之叚借字也。

    周南汝墳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jǐ 注解:勞也。

    此與人部□音義皆同,本一字耳。

    詳彼注。

    從心卻聲。

    其虐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憸xiān 注解:憸诐也。

    憸葢險之字誤。

    诐同頗。

    古文以彼為頗也。

    憸利于上,佞人也。

    立政曰:國則□有立政,用憸人。

    馬融曰:憸利佞人也。

    從心佥聲。

    息廉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愒qì 注解:息也。

    此休息之息。

    上文息篆訓喘息,其本義。

    凡訓休息者,引申之義也。

    釋诂及甘棠傳皆曰:憩,息也。

    憩者,愒之俗體。

    民勞傳又曰:愒,息也。

    非有二字也。

    又釋言曰愒,貪也。

    此愒字乃□之叚借,如左傳玩歲而愒日,許引作忨歲而□日。

    公羊傳不及時而葬曰愒。

    愒,急也。

    亦卽□字也。

    從心曷聲。

    去例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hū 注解:精戆也。

    未聞。

    玉篇、廣韻雲:寝熟也。

    從心毳聲。

    千短切。

    篇、韻呼骨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xiān 注解:疾利口也。

    疾,惡也。

    謂疾惡利口之人也。

    般庚:相時□民,猶胥顧于箴言。

    謂惟憎惡利口之人尚能相與稍顧清議。

    女部姗訓诽也。

    漢書姗笑,與□義略同。

    從心從冊。

    小徐作冊聲,誤。

    按當讀如删。

    大徐息廉切,非也。

    篇、韻皆同,其誤久矣。

    《詩》曰:“相時□民。

    ”詩無此語。

    尚書般庚上曰:相時憸民。

    集韻引《說文》作商書相時□民,豈丁度等所見不誤與。

    玉篇、廣韻、集韻、類篇皆不言憸□為一字。

    立政□言憸人。

    釋文曰:憸本又作□。

    是則當為一字矣。

    而□從冊,葢從删省聲,如珊姗字之比。

    漢石經尚書殘碑此字作□,□卽散。

    疑古文般庚作□,今文般庚作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