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部分

關燈
标題:瘱yì 注解:靜也。

    靜當作竫,亭安也。

    此篆或作□,見後漢書,傳寫誤為嬺。

    洞箫賦曰:清靜厭瘱。

    神女賦曰:澹清靜其愔瘱。

    李善引韓詩曰:瘱,悅也。

    引蒼颉篇曰:瘱,密也。

    引曹大家列女傳注曰:瘱,深邃也。

    從心□聲。

    □部□,夾聲。

    苦葉切。

    而瘱于計切者,合音也。

    或曰古音讀如邑。

    〖注〗□字原從女從□作。

    □、嫕并同瘱。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悊zhé 注解:敬也。

    口部哲下曰:知也。

    悊與哲義殊。

    口部雲:哲或從心作悊。

    葢淺人妄增之,因古書聖哲字或從心而合之也。

    從心□聲。

    陟列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悰cónɡ 注解:樂也。

    此哀樂字也。

    □詩:戚戚苦無悰。

    從心宗聲。

    藏宗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tián 注解:安也。

    莊子曰:以恬養知,以知養恬。

    從心□聲。

    各本篆作恬,解作甛省聲,今正。

    谷部□下曰:舌皃,從谷省,象形,他念切。

    按許書木部□及此□字本從□聲,轉寫從舌,乃改為甛省聲矣。

    徒兼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恢huī 注解:大也。

    從心灰聲。

    苦回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恭ɡōnɡ 注解:肅也。

    肅者,持事振敬也。

    尚書曰:恭作肅。

    此以肅釋恭者,析言則分别,渾言則互明也。

    論語每恭敬析言,如居處恭,執事敬,貌思恭,事思敬皆是。

    從心共聲。

    俱容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憼jǐnɡ 注解:敬也。

    敬之在心者也。

    從心敬,敬亦聲。

    居影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恕shù 注解:仁也。

    孔子曰: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矣。

    孟子曰: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是則為二不外于恕。

    析言之則有别,渾言之則不别也。

    仁者,親也。

    從心如聲。

    商署切。

    五部。

    □,古文省。

    從女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怡yí 注解:龢也。

    各本作和,今正。

    龢者,調也。

    玉篇曰:怡者,悅也,樂也。

    古多叚台字。

    禹貢:祗台德先。

    鄭注雲:敬和。

    從心台聲。

    與之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慈cí 注解:□也。

    □,各本作愛,今正。

    下文曰:□,惠也。

    叀部曰:惠,仁也。

    人部曰:仁,親也。

    從心茲聲。

    茲從艹。

    疾之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忯qí 注解:□也。

    □,各本作□,今正。

    釋訓曰:忯忯,□也。

    按忯忯字不見于詩書。

    從心氏聲。

    巨支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yǐ 注解:忯□,疊韻字。

    不□事也。

    □,各本作憂,今正。

    從心虒聲,讀若移。

    移爾切。

    十六部。

    玉篇餘氏、餘支二切。

    廣韻亦兼此二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恮quān 注解:謹也。

    廣韻也作皃。

    從心全聲。

    此緣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恩ēn 注解:惠也。

    從心因,因亦聲。

    依韻會訂。

    烏痕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慸dì 注解:高也。

    集韻曰:岧嵽,山形。

    音義同。

    一曰極也。

    别一義。

    一曰困劣也。

    又一義。

    樂記:則無怗懘之音。

    注雲:怗懘,弊敗不和之皃。

    懘卽慸之訛,俗用殢字。

    廣韻曰:極困也。

    亦即慸之俗。

    從心帶聲。

    特計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慭yìn 注解:肎也。

    各本作問也,玉篇作閑也,左傳音義引字林閑也。

    閑者,肎之誤。

    問者,閑之誤。

    十月正義引慭,肯從心也。

    當是引慭,肎也。

    從心,猌聲,誤以也字倒于從心之下,不成文理耳。

    今依肎字。

    小爾雅曰:慭,願也。

    晉語:伯宗妻曰:慭庇州犁焉。

    韋注曰:慭,願也。

    願與肯義略同。

    用部曰:甯,所願也。

    丂部曰:甯,願詞也。

    皆與慭雙聲。

    謹敬也。

    李善注思□賦引字林此訓。

    玉篇引《《說文》》無此。

    韻會謹作愼。

    從心猌聲。

    魚觐切。

    十二部。

    一曰說也。

    說、悅古今字。

    一曰且也。

    且,各本作甘,今依玉篇訂。

    十月之交鄭箋雲:慭者心不欲自強之詞。

    左傳:不慭遺一老。

    杜注雲:慭,且也。

    五行志應劭注曰:慭,且辭也。

    小爾雅曰:慭,強也,且也。

    《春秋傳》曰:“昊天不慭。

    ”左氏傳哀十六年文。

    魯哀诔孔子曰:旻天不吊,不慭遺一老。

    許檃栝其辭,亦東方昌矣之類。

    又曰:“兩軍之士皆未慭。

    ”文十二年傳,杜注:慭,缺也。

    釋文:慭,魚觐反,又魚轄反。

    是則慭與□雙聲叚借,卽方言所謂傷也。

    而郭注方言雲:詩曰不慭遺一老。

    亦恨傷之言也,似于文理不協。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懬kuànɡ 注解:闊也。

    廣大也。

    各本作廣也,大也。

    今依詩泮水釋文訂。

    魯頌泮水曰:憬彼淮夷。

    釋文雲:憬,《《說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