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部分

關燈
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qiè 注解:快也。

    漢文帝紀曰:未有□志。

    從心匧聲。

    苦葉切。

    八部。

    今作惬。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念niàn 注解:常思也。

    方言曰:念,思也。

    又曰:念,常思也。

    許雲:懷,念思也。

    左傳引夏書曰:念茲在茲,釋茲在茲。

    名言茲在茲。

    允出茲在茲。

    惟帝念功。

    從心今聲。

    奴店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怤fū 注解:思也。

    從心付聲。

    甫無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憲xiàn 注解:敏也。

    敏者,疾也。

    谥法:博聞多能為憲。

    引申之義為法也。

    又中庸引詩憲憲令德,以憲憲為顯顯。

    又大雅:天之方難,無然憲憲。

    傳曰:憲憲猶欣欣也。

    皆叚借也。

    從心目,心目并用,敏之意也。

    害省聲。

    許建切。

    十四部。

    按害在十五部。

    此合音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憕chénɡ 注解:平也。

    從心登聲。

    直陵切。

    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戁nǎn 注解:敬也。

    敬者,肅也。

    商頌:不戁不竦。

    傳曰:戁,恐。

    竦,懼也。

    敬則必恐懼,故傳說其引申之義。

    若小雅我恐熯矣傳曰熯,敬也。

    此謂詩叚熯為戁。

    從心難聲。

    女版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忻xīn 注解:闿也。

    闿者,開也。

    言闿不言開者,闿與忻言近,如昕讀若□之類也。

    忻謂心之開發,與欠部欣謂笑喜也異義。

    廣韻合為一字。

    今義非古義也。

    從心斤聲。

    許斤切。

    十三部。

    《司馬法》曰:“善者,忻民之善,閉民之惡。

    ”今司馬法佚此語。

    謂開其善心,閉其惡心,是為冣善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zhònɡ 注解:遲也。

    遲重之字當作此。

    今皆叚重字為之,今字也。

    從心重聲。

    直隴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恽yùn 注解:重厚也。

    厚當作□,恽厚字當如此。

    今皆作渾厚,非是。

    渾者,混流聲也,今俗雲水渾。

    從心軍聲。

    于粉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惇dūn 注解:厚也。

    厚當作□。

    凡□厚字當作此。

    今多作敦厚,叚借,非本字。

    敦者,怒也,诋也。

    一曰誰何也。

    雒诰:□大成裕。

    從心□聲。

    都昆切。

    十三部。

    〖注〗敦字從□從攵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忼kànɡ 注解:忼慨也。

    各本奪忼字,今補。

    忼慨,壯士不得志于心也。

    各本移入慨篆下,又奪于心二字,今依玉篇及文□注補正。

    從心亢聲。

    苦浪切,又口朗切。

    十部。

    俗作慷。

    戰國策:羽聲慷慨。

    一本作忼慨。

    葢因忼有異體,而一複一奪也。

    一曰《易》“忼龍有悔”。

    按一曰易三字,乃易曰二字之誤,淺人所改也。

    忼之夲義為忼慨,而周易幹上九忼龍則叚忼為亢。

    亢之引申之義為高,子夏傳曰:亢,極也。

    廣雅曰:亢,高也。

    是今易作亢為正字。

    許所據孟氏易作忼,叚借字也。

    凡許所引經說叚借,如無有作□,堲讒說,曰圛皆是。

    淺人以忼龍與忼慨義殊,乃妄改為一曰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慨kǎi 注解:忼慨也。

    依全書通例正。

    忼慨雙聲也。

    他書亦叚忾為之,作忼忾。

    從心旣聲。

    苦溉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kǔn 注解:□愊,至誠也。

    依玉篇、廣韻後書章帝紀訂。

    □愊亦雙聲字也。

    從心囷聲。

    囷,一本作困,篆作悃,非也。

    古囷聲在眞文韻,音變遂入□韻。

    非囷聲在眞文,困聲在□,各有畛域也。

    苦本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愊bì 注解:□愊也。

    各本作誠志也,今依全書通例訂。

    從心畐聲。

    芳逼切。

    一部。

    玉篇普力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願yuàn 注解:謹也。

    咎繇谟曰:願而恭。

    從心厡聲。

    魚怨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慧huì 注解:儇也。

    人部曰:儇,慧也。

    二篆為轉注。

    慧古多叚惠為之。

    從心彗聲。

    胡桂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憭liǎo 注解:慧也。

    方言:愈或謂之慧,或謂之憭。

    郭雲:慧憭皆意精明。

    按廣韻曰:了者,慧也。

    葢今字叚了為憭,故郭注方言已雲慧了,他書皆雲了了。

    若論字之本義,則了為尦也。

    尦者,行胫相交也。

    從心尞聲。

    力小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恔xiáo 注解:憭也。

    疊韻互訓。

    按方言:恔,快也。

    東齊海岱之閑曰恔。

    孟子:于人獨無恔乎。

    趙注:恔,快也。

    快卽憭義之引申。

    凡明憭者必快于心也。

    從心交聲。

    吉了切。

    又下交切。

    二部。

    按此字廣韻去聲雲□出孟子,集韻、類篇則平聲引《《說文》》作□,上聲引作恔。

    疑古本分二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